六七月份的酷暑,讓我每天都煩躁上火,食欲無情地離家出走遲遲未歸。不愛吃冰的我今年大反常,除了冰以外什麼都不想吃。進食量直直落,降到往常的四分之一,天天伏案工作、活動量低代謝差又完全沒在運動的我體重就這樣默默掉了快兩公斤。
毫不費力就能減肥固然好,但是本來就夠煩躁了又一直處於飢餓狀態,火上加火,做什麼都無力又靜不下心。直到有天傍晚,全身無力走下樓去覓食,人都還沒踏進廚房便聞到了陣陣熟悉的味道,精神突然一振,快步趨近那香氣的來源,果然……!!!
迷人的深綠色配上鮮豔的橙橘色,瞬間拂去盤踞心頭多時的燥,未勾芡卻帶著些許黏稠與光澤感,口感滑順無比,苦中帶甜,入口回甘。這道料理的精妙之處,大概只有「部分」台中人才懂。它,就是台中特有的古早味夏日消暑聖品──「麻薏料理」!
我其實一直都不太理解老一輩說的「上火」、「退火」是怎麼一回事,因為感覺太抽象了,但今年夏天我真真實實感受到體內燃起一把愈燒愈旺的火,多虧了這一碗碗的「夏之綠洲(我自己亂取名)」才得以緩緩滅去。
我的食欲,在那一天悄悄回來了。
麻薏,古早時候叫做「黃麻」,根莖較粗,削其纖維來編製麻繩,味極苦,經過一番改良後才有了適合食用的「甜麻」。雖說有個「甜」字,卻是「苦甘型」的那種甜,所以並非人人的味蕾都能接受這一味,不算太討喜的食材,偏偏對了我的味。
夏天為麻薏的盛產季節,大概可從四月延續至七八月。我家前幾年開始小量栽種,每到夏日便有機會大快朵頤。由於前置處理很搞剛(厚工kāu-kang,費工夫之意),想到前前後後要耗費幾小時處理,我即便想吃也開不了口央求阿母煮,所以如果在廚房發現它的身影,我都會心存感激,毫不保留發出聲聲讚嘆。
【前置作業】
整株採摘下來,莖梗是不要的,葉子中間的葉脈也要去除,所以必須耐心揀選嫩葉一一撕下,再將剩餘的整枝莖梗丟棄。撕下的嫩葉份量大概只剩四分之一不到。
撕下的葉片用水清洗乾淨,撈起放入盆(竹篩)中不斷「輕輕」搓揉出綠色汁液,用水沖掉這些苦汁,待煮。搓洗這個步驟既要去除苦味又要保留一定程度的甘甜及養分,是很考驗功夫的。
每家每戶──其實現在也少有家庭會煮,都快失傳了──的做法不太一樣,有的當作一道湯品,有人喜歡舀幾杓拌飯吃,我家則習慣加入麵條煮成「湯麵」來享用。
【阿母的食譜】
1.煮一鍋熱水,放入少許小魚乾或魩仔魚,將切塊的地瓜丟入,煮沸。
2.黃麵條入鍋煮熟。
3.蛤蜊與瘦肉放入,煮至蛤蜊開了口。
4麻薏丟入,煮滾後熄火,加少許鹽與味精調味即完成。
趁熱吃或放涼後再享用都別有一番滋味,而我格外喜歡放涼後吃,快速地滑入喉嚨,身心靈都獲得無上的滿足,食量不大我可以吃好幾碗!
這道麻薏湯麵在我家的評價兩極,敢吃的人愛不釋口,不敢吃的人連沾一口都不願意,接受度剛好一半一半。據我觀察,基本上不喜歡吃苦瓜的人大概很難愛上它。這就是為什麼我如此熱愛這道料理卻不曾想過把它介紹給朋友。
前不久,台北朋友傳訊大呼小叫說她跟同事來台中因緣際會下吃到了一碗「麻薏湯」,令她驚為天人,還語帶哀怨地說,在台中求學四年,身為在地人的我竟從未帶她吃過這般獨具特色的在地美食,差點錯過這番好滋味。
我當下真是又驚又喜,驚的是討厭吃苦瓜的朋友居然敢吃,喜的是我難得在同齡女生中找到能接納麻薏的人。有種遇上同好的感動。
這讓我鼓起了勇氣把這道我心目中最佳夏日療癒美食介紹給大家,希望有機會走訪台中的人,不妨試試這道營養滿滿的夏日退火好食!
溫馨小叮嚀:麻薏富含鉀離子,洗腎者不宜攝取過多呦。
<後記-1>
台中有一家「默契咖啡館」的餐單上有個品項吸引了我的目光:「麻薏奶茶」。這是什麼詭異的神組合!?我已經好奇很久了,有次因事到了咖啡館附近便想著順道去嚐嚐,結果不巧那天休店,失望而歸。這次便與朋友相約有機會要一起去嚐鮮。
<後記-2>
其實前幾天我外出回來,拿著鑰匙正準備進家門時,眼角瞄到隔壁鄰居敞開的大門露出了熟悉的綠色植物,我頓時停下正在轉動鑰匙孔的手,頭默默往後傾斜30度角,偷窺了幾秒鐘,確定鄰居手中正俐落撕著的植物便是麻薏……!
一時間我內心天人交戰,「我要不要去拜託她讓我拍個照或錄個影?」,可是我畢竟是個孤僻之人,平日跟鄰居素無往來,要硬著頭皮去攀談實在太煎熬了,而且如此唐突的要求會不會太無禮?我就這樣站在原地掙扎了大概一分鐘吧,最終還是突破不了心房,像隻戰敗的公雞般進了門……。因為我的個性,就這麼錯失了一個可以捕捉畫面分享給大家的機會……(醜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