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700T展開的旅程
早上八點,悠哉的在家裡吃早餐。印象中,出國當天時間能夠如此貼心的,似乎沒幾次。看看伴我上玉山、去沙巴的大灰色登山背包,以及高中以來就一直跟在身邊的綠色探險包,旅行就要開始了。走出家裡的大門,拍下旅行的第一張照片。15天後再見了,可愛的家。台北捷運正是通勤早尖峰,車廂內塞滿一臉倦容的上班族。看見我揹著如此巨大的背包,想必會懷疑我要去哪吧?嘿嘿,我要去日本,而且要去15天!台北車站還是老樣子,旅客來去匆匆,往高鐵閘門的方向有不少帶著大型行李箱的旅客。預定搭乘的列車是九點整發車的625次,還有時間在地下三層的候車區品嘗期待出國的興奮感。(註:這個時候機捷還沒通車)
高鐵的景色如印象中往後飛去,先是一片漆黑的地下段,接著是新北市街景,通過林口臺地的隧道群,九點十九分就抵達位於桃園台地地下的桃園站。與L君、C君一起下車,來到一樓與W君、Y君會合。第一次來到高鐵桃園站就是為了出國,想想真酷。
在高鐵站內的華航櫃台報到、托運行李、取得登機證,接下來便能夠輕裝到福岡。同行的四人中,只有C君的背包比我更大,簡直是行李箱的規模,其他人帶的行李都非常輕量化,只有兩個背包或一背包一提袋。最神奇的是,背包小歸小,內容物卻非常完整,從十天份的拋棄式內褲到一轉多的延長線都放得下。相較之下,我的背包反而顯得寬鬆,重量也才六公斤左右。
從高鐵站到機場還有一段距離,要靠公路接駁。走出高鐵站就看到興建中的桃園機場捷運高架站體,距離啟用顯然還有一段距離。以後,桃園以南的出國旅客可以在此從高鐵換機捷進機場,至於台北人,想搭機捷或者高鐵換機捷都可以。
現在,我們只能走上能夠使用悠遊卡的統聯客運,看著晴空,來到桃園機場。桃園機場在新聞媒體的形象簡直慘不忍睹,三不五時就有負面新聞。此時,桃機一航廈正在進行拉皮工程的收尾階段,預計能夠增加旅客容量、提升硬體品質。由於搭乘的華航班機在二航廈,我們來到七年前全家去日本時,也來過的桃機二航廈。親自走一趟桃機,會發現它其實沒有很糟,只是數十年前的規劃不符最佳的空間與動線,以至於無法和世界一流的國際機場相提並論。已經完成報的我們,有充裕的時間來到三樓賣店,俯瞰整個出境大廳。不怎麼廣闊的空間裡,有許多旅客等著出國。(註:COVID-19爆發前的桃機雖然還是瀕臨爆滿,但已經明顯優於2012當年的狀況)
02 Goodbye, 臺灣
繼去年八月底的畢業旅行之後,再度離開中華民國。由於役男的身分,不但護照的效期只有三年(實際可用兩年半),更要在每次出國前提出申請。這次不知為何無法使用網路申請,還特別去了一趟區公所,得到一紙〈役男出國核准〉。離境手續頗簡單,掃描一下、蓋個章,人就離開中華民國了。飛機起飛前,逛逛沒什麼吸引力的免稅店,再打個電話和家人同學說再見,便來到了候機室。根據網路選位系統,這班飛機的載客率不太高,看候機室的人數似乎也是如此。眼見起飛時間一分一秒迫近,飛機卻還沒出現,想必是誤點了。在這段時間裡,除了用iPad打卡、查詢日本相關的資訊,C君還被登機櫃台叫去確認一些資料。由於櫃台只有姓名的拼音,沒有中文或性別,因此一開始還念出不太一樣的女性姓名,我們根本沒注意到。直到他用座位編號和拼音名呼叫我,才發現原來是用信用卡付款的機票還需要確認。
說到這次全自由行,在出發前必須自己搞定幾件事:
第一, 是剛剛提到的〈役男出境許可〉,在區公所辦理。
第二, 是〈國際學生證〉,在忠孝敦化的康文文教基金會辦理。雖然申請這張證件需要手續費,但一張學生機票的差額就可以回本數倍,完全不是問題。
第三, 是華航的〈學生機票〉,只要有信用卡,可以透過網路訂購。似乎是安全因素,機票使用人若和信用卡持卡人不同時,就需要額外的證明認證手續。在高鐵站華航櫃檯報到時,也確實確認了信用卡。
第四, 是JR PASS,先向旅行社購買兌換券,抵達日本之後再換成正式票券。由於JR PASS是記名票券,需要有護照資料才能購買、使用。看樣子,日本果然對這方面很小心。
華航CI116班機,比預定時間晚了半小時才抵達登機位置。
延遲了半小時之後,終於開始登機。直到飛機起飛、臺灣島被甩在腦後、繞過北海岸、陸地消失在眼前,一切還是那麼的不真實。我正飛往日本,展開一場15天的鐵道自由行?鐵三角耳機傳來Nokia X6內的日文歌,彷彿暖身一樣,是全日語環境的前奏。
這次的華航CI116班機是空中巴士A330,經濟艙2+4+2排的座位,比印象中去年去沙巴的馬航飛機要寬敞一些,而且還有個人觸控螢幕,提供電影、飛航資訊等等,起飛降落時甚至可以看到機長位置的展望,相當壯觀。車用及飛機用的觸控螢幕應該是早就有的配備,因此靈敏度並不好。對於被i字頭設備慣壞手指的乘客來說,應該會覺得這片觸控螢幕根本不能用吧?
飛機上的餐點似乎就是那樣,很難給人什麼驚喜。話雖如此,對於接下來兩週都要精打細算、省吃儉用的我們來說,這已經是一頓最後的大餐。除了沙拉、麵包、牛肉飯,能夠喝到果汁、熱咖啡,想想已經很幸福了。(註:當年LCC尚未崛起,後來習慣以LCC為標準之後,華航經濟艙的規格根本貴族!)
除了吃午餐,飛機上的另外一項任務是填寫入境日本的表格。由於從來沒填過,對於一些項目也只能似是而非的填寫,接著希望審查官不會問太困難的問題。坐在靠走道的34J,過了彷彿很久的時間和繞圈之後,飛機來到九州上空,開始下降。如同以前的印象,日本的空中景觀和臺灣其實差不了多少:多山的環境、田地與鄉村交錯的景致、都市邊緣的住宅工地、車水馬龍的街道,再放大一些,才會注意到日本沒有頂樓加蓋、沒有那麼多鐵皮屋,最後,可以看到他們的右駕車輛靠左行駛。眼見地面在望,華航CI116抵達了福岡空港。
03 福岡空港,打擾了!
福岡空港在日本的國際機場中算是相當小巧的一座。不但國際班機不多、容量不大,甚至連地鐵站也只建至國內航廈,想搭地鐵必須先搭接駁車。
實用小Tips:在日本各大機場被外國觀光客塞爆之後,福岡機場不管以錢算或以時間算,對臺灣旅客來說都是非常高CP值的選擇。
不過,在那之前,還是先入境日本吧?扣除跑道上的地勤人員,在入境隊伍旁協助旅客填寫的工作人員算是我們最先遇到的日本人。當然,她們會用中文,但還是用日本語跟她們溝通比較有趣。我們填寫的入境表格似乎沒什麼問題。事後,我發現台「灣」應該要寫成台「湾」,還有我把回程班機的編號寫成了去程班機。幸好,這些小錯誤沒有造成任何影響,審查官甚麼都沒問,只是示意要用雙手食指輕按指紋掃描機,貼了張短期滯在的上陸許可之後,就讓我們過去了。
說到簡短問句,反而是海關的年輕男子問的:「どこへいきますか。」這樣一句最簡單的問句,一開始卻被我聽成了「どこからきますか。」,我於是回了「台湾から。」只見他用食指和中指比出了往前走的動作,我才補了一句:「北海道へ。」看他驚愕的表情,可以知道我們的行程真的很殺。
來到機場大廳,我們開始習慣自己身在日本。指標是漢字而不是中文。旁人用的語言是日本語而非中國語。貌似校隊的團體、來去匆匆的單身赴任者─嗯,是日本沒錯!
接駁巴士就停在國際航廈門口,我們衝上去不久車就開了。除了駕駛在右邊、門在左邊,這輛接駁巴士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司機的廣播。由於接駁巴士路線經過機場管制區,巴士必須等鐵門開啟才能進入、等鐵門關妥才能繼續前進。除了確實停車,司機還會說「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之類的話。與台北的公車司機大哥一比,日本人果然像是戴著一個優雅的能面面具一樣,讓人看不透真面目。至少,就外表來看,你會覺得日本人很有禮貌又很有氣質。類似的場面在接下來的十五天還將不斷重複上演。
(待續)
這是《螢幕旅行》專題的第一趟旅行,我們正在第1天的途中。
希望你會繼續這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