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們(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疫情下的小人物生活--訪談八 (上)

訪談&撰文 / Ru

受訪者:艾瑪小姐,家庭教育工作者
年齡:40歲
座標:西雅圖
訪談時間:6/21/2020

坐在這的她,暫時卸下了母親的角色,對於在家裡照顧兩寶的先生,在整個訪談中總能感受到對於先生的感謝:「在這次的疫情裡要不是我們家每個人的包容和體諒真的很難熬」。

艾瑪小姐 − 一個充滿好奇、勇於接受挑戰的靈魂,在成為自己的路上,總不忘關心身別的人。那年為了開拓視野,她隻身來到美國讀書,遇上了先生,生了兩寶,現在成為了自己從沒想過的「全職媽媽」,而這個過去從沒想到的角色,成為現在的一部分。

防疫生活

和艾瑪小姐算了算,二月帶著兩寶從台灣回來已經將近四個月了,令人最訝異也讓人的佩服的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除了偶爾買菜、在社區散步外基本上足不出戶,學齡前的兩寶居然就這樣跟著待在家半年了。對於持續在上班的我來說,很難想像是什麼樣的生活,更別說家裡還有兩個孩子..

「其實我沒有被迫要待在家的感覺,可能在台灣的時候需要更小心,回來比較沒有這麼不能適應了,但是如果要和之前在這邊的生活比起來,當然就是失去很多的自由;其實我也從兩個小朋友的動力觀察到,他們剛回來的時候還好, 但是隔離到一個半月的時候,是他們兩個情緒最大的時候,一整天都在吵架,兩個孩子的情緒都是浮躁的,因為都不能出門嘛..可以明顯感覺得到家裡的動力都是緊繃的」,這段期間對於艾瑪小姐來說有些痛苦,不過就在維持了兩個禮拜後,衝突也就慢慢下降了。

談起自己是怎麼度過這段緊繃的時期,艾瑪小姐說:「我覺得自己算是個容易轉念的人..恩也不能這麼說..」,她停頓了一下。成為母親讓艾瑪小姐更習慣隨遇而安,有孩子的生活,無法預期即是生活日常,而我們著眼的焦點影響生活如何被詮釋:「應該是說..有了孩子以後,我比較能夠轉念,有時候在FB寫一些有的沒的對我來說有時也是一種抒發,藉著寫的過程當中,會發現生活中還是會有很多小亮點和好玩的東西,好像就是靠著這個,你可以度過每一天」,艾瑪小姐說。

取捨與選擇

「當我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會多了很多冒險的勇氣和勇敢吧,戴著口罩我還是會去參加很多活動」,她又說:「在我低落的時候我真的會覺得自己有很多犧牲,可是想想,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聽到這,我明白那個過去的艾瑪小姐一直還在,只是她知道,這一路上沒有人逼迫他做選擇,她決定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她決定陪伴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我清楚地知道為什麼我選擇在家裡當媽媽,跟我成長的經驗有很多關係,因為我從小生長在雙薪家庭,從出生..很小的時候我是在不同的家裡住過,因為我爸爸媽媽都上班,所以在不同人家裡住的那種感受在我的心理一直都會記得」。

當年和父母分離,寄人籬下的感覺,讓當時年幼的她感到被沒有安全感:「常常覺得媽媽要來了,才接到電話說今天不來」,帶著這樣的經驗,艾瑪小姐溫柔而堅定地說道:「我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所以是我選擇要待在家裡帶他們的」,雖然是自己的決定,生活中當然還是無法避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煩惱。

主臥室角落的哺乳椅是艾瑪小姐暫時逃離柴米油鹽的小天地,閱讀、滑手機、放空、打嗑睡,短暫片刻的喘息讓艾瑪小姐的心靈能有空間再面對繁瑣的生活。

主臥室角落的哺乳椅是艾瑪小姐暫時逃離柴米油鹽的小天地,閱讀、滑手機、放空、打嗑睡,短暫片刻的喘息讓艾瑪小姐的心靈能有空間再面對繁瑣的生活。

這是很直覺的事

說到疫情,就很難不讓我想到,疫情爆發初期,我曾經對外募集物資想交給需要的醫院,而當時艾瑪小姐在第一時間告訴我,和先生討論了以後,決定要把為數不多的口罩捐出來,對艾瑪小姐而言,捐口罩是一個很直覺會想到要做的事情,但在前線看著人情冷暖的我,知道這樣的直率和真誠有多難得。

當我告訴艾瑪小姐私下募集到的口罩數時,她驚訝得說:「我真的很驚訝,我以為很多人都願意做這件事耶(捐贈口罩),對我來說並沒有想太多,是一件很直接就會想要做的一件事情。我就會覺得當我有多的時候,應該要給」。

「這是一個被激發的善意,還是這樣的妳本來就存在妳的身體裡?」,我問。

她有點不好意思笑著說,先生說自己是個雞婆的人,聽到這個回答,害我忍不住,噗嗤一笑。只是,這個噗哧並不是和艾瑪小姐先生一個鼻孔出氣,而是我看到了這些年來在我倆身體中無法被沖淡對世界一股的善意。對於這樣的相似之處,我一直都知道,只是無論聽到多少次,總會還是感覺到一股暖流,我知道在或近或遠的彼方,總有人一起走在善意的路上,好不孤單。

『我好像可以連對方的快樂也一起快樂』

「你懂那個感覺嗎?我付出的快樂有三分,對方得到的快樂有三分,加起來就有六分」,艾瑪小姐說。「好像妳不只因為付出而感到快樂,而是感受到別人的喜悅讓妳也感到快樂」,艾瑪小姐點點頭。「我好奇這個能力是從哪裡來的?」,突如其來的大問題讓艾瑪小姐頓了一下,想了想:「我現在去看自己的這個能力,會覺得好像是自然的,沒有被迫,但我覺得很小的時候並沒有覺得這麼自然耶..」。

我的姿態:蛻變

艾瑪小姐回憶起小時候,做為三個孩子中間的一個,「當時人生的價值就是要把弟弟照顧好,我的爸爸媽媽才會看到,我是一個很好的女兒、很好的姊姊」。

「妳覺得現在的給予和小時候的給予有什麼樣的不同?」,我問。

「很有趣,妳讓我想到一個畫面,我右手在拿東西給我弟,但是我的眼睛是看著爸媽的,我好像是希望透過給的這個動作,希望我的父母可注意到我」,艾瑪小姐回。

「當時好像是希望被看見,那現在呢?和過去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以捐口罩來說,我當時真的是希望我有能力..我真的覺得在前線的人很勇敢,雖然我的力量很小,但是很希望自己捐的口罩可以幫助一點點人」。艾瑪小姐說到,過去的自己時常需要母親的認可、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改變的轉捩點則是自己成為了一個媽媽:「自己成為母親的經驗讓我衝破了以前的價值觀,我必須要保護我的小孩,我必須要能夠勇敢,要能夠走出自己的路,就是那時候..」,經過多年的轉化,艾瑪小姐開始感到釋懷,她的善意不再是為了成為一個「乖女兒」,一個「稱職的姊姊」,她成為一個獨立個體,也找到屬於自己的姿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u Ting的沙龍
10會員
18內容數
Ru T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1/14
河馬先生覺得人生就如同一場大富翁,時間有限下,他希望能盡可能踏遍每一方格,每一天都像在加速一般,是河馬先生對於生活的註解;而不要後悔,是河馬先生的座右銘。這場疫情會如何影響河馬先生的大富翁之旅呢?邀請讀者們進入文章,一同欣賞河馬先生的疫情生活故事。
Thumbnail
2020/11/14
河馬先生覺得人生就如同一場大富翁,時間有限下,他希望能盡可能踏遍每一方格,每一天都像在加速一般,是河馬先生對於生活的註解;而不要後悔,是河馬先生的座右銘。這場疫情會如何影響河馬先生的大富翁之旅呢?邀請讀者們進入文章,一同欣賞河馬先生的疫情生活故事。
Thumbnail
2020/11/07
在疫情生活訪談系列文章進入尾聲之際,我好奇幾位與我有過對話的受訪者,訪談當中的觸動與看見,是否也在他們的生活中產生漣漪?於是,我邀請幾位受訪者分享訪談、創作後至今的生活他們所感受到的反思,邀請讀者們一同欣賞。
Thumbnail
2020/11/07
在疫情生活訪談系列文章進入尾聲之際,我好奇幾位與我有過對話的受訪者,訪談當中的觸動與看見,是否也在他們的生活中產生漣漪?於是,我邀請幾位受訪者分享訪談、創作後至今的生活他們所感受到的反思,邀請讀者們一同欣賞。
Thumbnail
2020/10/31
訪談至今,都是從大人的視角來檢視疫情生活,忽略了孩子們同樣也受到疫情影響,不知道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新冠肺炎病毒究竟是什麼樣貌?他們是如何看待疫情生活的呢?讓我們一同欣賞吧 😊
Thumbnail
2020/10/31
訪談至今,都是從大人的視角來檢視疫情生活,忽略了孩子們同樣也受到疫情影響,不知道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新冠肺炎病毒究竟是什麼樣貌?他們是如何看待疫情生活的呢?讓我們一同欣賞吧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小時候,艾瑪一看到街友,就會拉著媽媽的手,問能否給對方一塊麵包?起初,媽媽都爽快答應,母女倆聽著街友的道謝,滿臉笑容地回家。漸漸地,卻是媽媽拉著她快步走遠,深怕她又動了惻隱之心。 「幫助別人不好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幫他?」對於艾瑪的疑問,媽媽總是避而不談。直到有一天,艾瑪竟在原地堅決不肯離去
Thumbnail
小時候,艾瑪一看到街友,就會拉著媽媽的手,問能否給對方一塊麵包?起初,媽媽都爽快答應,母女倆聽著街友的道謝,滿臉笑容地回家。漸漸地,卻是媽媽拉著她快步走遠,深怕她又動了惻隱之心。 「幫助別人不好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幫他?」對於艾瑪的疑問,媽媽總是避而不談。直到有一天,艾瑪竟在原地堅決不肯離去
Thumbnail
無論是走在哪一條路上,每一條路上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當職業媽媽兼顧家庭與事業也好,當全職媽媽全心陪伴孩子也好,不一樣的風景勾勒出不一樣的心境,只要用心用愛去感受去體會,用愛滋養所累積出來養分,開出的花朵會更好,所看到的風景,也會是最美!
Thumbnail
無論是走在哪一條路上,每一條路上都會有不一樣的風景,當職業媽媽兼顧家庭與事業也好,當全職媽媽全心陪伴孩子也好,不一樣的風景勾勒出不一樣的心境,只要用心用愛去感受去體會,用愛滋養所累積出來養分,開出的花朵會更好,所看到的風景,也會是最美!
Thumbnail
某日,有位年資逾十年的全職媽媽,前來療癒。近來,兒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衣著、課外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讓她有了「不再被需要」的感覺!但在一開始時,還算忍受得了⋯⋯直到一趟「應該要,但是卻沒有」歡樂的採買行,她終於被先生給踩爆了!
Thumbnail
某日,有位年資逾十年的全職媽媽,前來療癒。近來,兒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衣著、課外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讓她有了「不再被需要」的感覺!但在一開始時,還算忍受得了⋯⋯直到一趟「應該要,但是卻沒有」歡樂的採買行,她終於被先生給踩爆了!
Thumbnail
*這篇是助教系列的第三篇(痾,對不起~看標題就知道了!我絕對不是來蹭字數的);前兩篇,你出門左轉就看到了。 *本故事有事實,再加上一點我的胡言亂語;如有雷同,建議你快去買彩券(中了要留言告訴我) 本文開始: 星期三 星期三的助教是阿琳,嬌小,脂粉未施。阿琳是辦公室的全職職員。 頭一次見到阿琳,她不疾
Thumbnail
*這篇是助教系列的第三篇(痾,對不起~看標題就知道了!我絕對不是來蹭字數的);前兩篇,你出門左轉就看到了。 *本故事有事實,再加上一點我的胡言亂語;如有雷同,建議你快去買彩券(中了要留言告訴我) 本文開始: 星期三 星期三的助教是阿琳,嬌小,脂粉未施。阿琳是辦公室的全職職員。 頭一次見到阿琳,她不疾
Thumbnail
在疫情生活訪談系列文章進入尾聲之際,我好奇幾位與我有過對話的受訪者,訪談當中的觸動與看見,是否也在他們的生活中產生漣漪?於是,我邀請幾位受訪者分享訪談、創作後至今的生活他們所感受到的反思,邀請讀者們一同欣賞。
Thumbnail
在疫情生活訪談系列文章進入尾聲之際,我好奇幾位與我有過對話的受訪者,訪談當中的觸動與看見,是否也在他們的生活中產生漣漪?於是,我邀請幾位受訪者分享訪談、創作後至今的生活他們所感受到的反思,邀請讀者們一同欣賞。
Thumbnail
本週的受訪者艾瑪小姐,是一位全職媽媽,一個她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的角色。邀請讀者一同來看看疫情之下,她如何面對和先生、兩個孩子的朝夕相處,並透過訪談和小時候的艾瑪,以及原生家庭產生連結,而讓艾瑪小姐有新的體悟。
Thumbnail
本週的受訪者艾瑪小姐,是一位全職媽媽,一個她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的角色。邀請讀者一同來看看疫情之下,她如何面對和先生、兩個孩子的朝夕相處,並透過訪談和小時候的艾瑪,以及原生家庭產生連結,而讓艾瑪小姐有新的體悟。
Thumbnail
本週的受訪者艾瑪小姐,是一位全職媽媽,一個她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的角色。邀請讀者一同來看看疫情之下,她如何面對和先生、兩個孩子的朝夕相處,並透過訪談和小時候的艾瑪,以及原生家庭產生連結,而讓艾瑪小姐有新的體悟。
Thumbnail
本週的受訪者艾瑪小姐,是一位全職媽媽,一個她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的角色。邀請讀者一同來看看疫情之下,她如何面對和先生、兩個孩子的朝夕相處,並透過訪談和小時候的艾瑪,以及原生家庭產生連結,而讓艾瑪小姐有新的體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