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電影的人》老派電影之必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的影像記憶,埋在電影膠捲裡做工的人
電影英文名:Archiving Time
說起經典電影很多不得不提,像是黑手黨片《教父》、戀愛神片《羅馬假期》甚至還有如《七武士》、《羅生門》、《東京物語》等日本片子,好萊塢許多小時候甚至更遠的影片我們耳熟能詳,甚至看到片名就有記憶。但你還記得台灣過去拍了什麼樣的電影嗎?台語的、國語的、甚至是日治時期日本拍來了解台灣的考察片,要追回這斷崖的記憶,幾乎是跟時間賽跑。
由台灣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推出的紀錄電影《數電影的人》,紀錄這些「數著過去」每天追逐台灣過去那些老時代的電影、保存與修復的工作人員,到底為什麼要修復、這個工作是在幹麼?保留老電影又有什麼用呢?也許這部電影可以找尋到一些答案的蛛絲馬跡。
如果要你回憶一部台灣50、60年代的經典電影你會選什麼呢?是1967年的武俠大片《龍門客棧》、還是搞笑公路片《王哥柳哥遊台灣》、或是微妙的動物奇幻片《大俠梅花鹿》呢?
雖然以如今科技與動畫技術越來越成熟,甚至還有體感電影,這些作品看起來聲光效果沒有當今吸引人,但也因為找回了這些影片修補了這些過往膠捲電影,我們也才能看到過往台灣其實有著豐富的影視故事,有些電影故事如今看來無論運鏡、美術和劇情張力都還讓人嘖嘖稱奇。
《數電影的人》是一部以保存台灣老電影的工作人員和工作內容為主的一部紀錄片,裡面詳細的說起這些工作人員如何找到這些膠捲電影、剪接人員如何修補,繪圖人員如何處理影帶上的污漬並且回復色調和鮮明度,音效與音樂如何重製與修補,甚至將它重新數位化,並且妥善保存電影膠捲等等。
這些工作看似如同一般文物修復的流程,實際上做起來每件事情卻都很不容易,尤其是電影能不能保存重製,有時得看天時地利人和,並不是你想要就得的到。
這部片沒有太多奇特的拍攝手法或運鏡,是一部樸實的工作紀錄與訪談跟拍的電影,在轉場上也沒有太多的巧思,就是將所有在隱身於「新加坡工業園區」中出租片庫裡的員工每日必做的工作流程,實際拍攝的內容深度大於絢麗的攝影方式。
目前這個片庫分門別類收藏了一萬七千多部的台灣電影,有些電影你聽都沒聽過長期被忽略在台灣社會之中,而這些膠捲修復員他們日復一日的工作就是可以讓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時代故事,再次展現在觀眾面前。
但實際是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出,修復老電影的工作相當不容易,因為過去不管是導演或收藏者對與電影膠捲保存其實沒有概念,在台灣那麼潮濕的環境裡,許多經典電影都因保存不完善發出醋酸味,這也宣告這些電影無法救活,影像已經崩解。
而修復員只得搶在這些片子壞掉之前,將他們放進恆溫倉庫,並且努力修復破損部分,盡可能將他恢復到過去大家看見的樣貌,可是這仍然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工作,有許多收藏者和導演在連絡中心時,膠捲就已經發酸只能惋惜的無疾而終。
在2019年曾有一本名為《消逝的後街光影》的台灣漫畫,裡面以找尋一部過往經典台語膠卷片為故事主軸,帶出許多台灣過去的台語電影史。並以2010年後台灣學子的追憶,和1960年台灣電影繁榮時代為兩個時空為主要的漫畫內容。
而2010年時也講述許多關於膠捲保存相當不容易的知識,例如為了達到恆溫不讓電影影帶壞掉,每年必須花費在庫場的冷氣費就達到千萬,而有些原片部分片段破損嚴重就只得用比較次級的複製片來幫忙修正,但結果如何達到盡美就挑戰著修復員的細心與實力。
《數電影的人》並沒有把老電影說成偉大的史詩片,不像我們看見國外經典老片兩眼發光說著:一生必看神作!這些工作人員努力工作修復,一視同仁,因為很實際的一句話這些老電影對於如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可以帶來什麼呢?其實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種當時的情懷。
但對於這段歷史你可以覺得它不重要也可以覺得它很讓你厭惡,但不管是日本片、台語片、黨宣片,不可替代的他都是一個台灣走過的歷史曾經。《數電影的人》數過台灣電影幾十年那些幕前幕後,電影日的人風采依舊,但轉頭一望卻都人去樓空。
此影片為官方發布正版完整電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8會員
772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調查父親》是中國導演吳文光2016紀錄片作品,去探索他父親與自己青少年時期以來那長久的心結,也追述為何父親一直不提起他「1949年前」的經歷,而透過一件件檔案和母親與自我的回憶中,吳文光逐漸勾勒起他父親無法說也不能說,回憶錄中消失的那一頁。
《南丁格爾》是一部2019年由素人拍攝的台灣醫護近況紀錄片,裡面透過訪談過去或現在接觸台灣醫護體制且實際從專科專業學校畢業的護理師,了解關於台灣的醫護的困境,在照顧他人與自我身體健康在拔河的醫護人員,除了得面對生死與急迫的勞力交錯,還得面對家屬那些無形的傷害與無奈。
吉田修一的作品《國寶》講述兩位因不同原因踏上歌舞伎的男孩,在時代洪流下經歷過日本傳統演藝興盛與衰敗,守住家門的歌舞伎名門俊介與黑道之子喜久雄,踏上舞台的兩人是朋友、勁敵、也是愛恨無法分割的一體,在觀眾眼中更是對立戲劇感十足的光影存在。兩人的世界如同一場演出的歌舞伎隨著拍板與三味線一步步跳出舞臺長廊。
《革命進行式》是一部以台灣獨立代表人物史明的傳記紀錄片,以他傳奇和出走的一生大事記,做出簡單的介紹,和這位民主運動的前輩對於台灣人民和獨立的展望,以及他自我回顧過去,他曾相信過什麼又對什麼感到失望,還有苦與奮鬥做出一段歷史的回顧,將史明台灣左派思想透過電影讓人看見思索他對於台灣的啟許和下一步。
紀錄片《牧者》是一部從「既是信教者也是同性戀者」的觀點去看在2018時同志婚姻尚未合法,甚至在更久之前以同性戀基督徒為主的同光教會,在這近年來努力在各方宗教與同運團體越來越對立之中,如何找到其中自我的定位,在信仰與性向中找尋神指引的方向。
改編日本作家筒井康隆的小說作品,動畫《富豪刑事》再一次搬上螢幕,這次則是動畫改編。故事以富可敵國的神戶家獨子神戶大助,進入日本警視廳當警察,與熱血的刑警加藤春組成搭檔處理事件,而凡是都用大筆金錢解決事件的大助讓以刑警自豪的加藤看不順眼,而隨著一個跨國事件推演,加藤與警部所有人開始被捲進懸案的漩渦之中
《調查父親》是中國導演吳文光2016紀錄片作品,去探索他父親與自己青少年時期以來那長久的心結,也追述為何父親一直不提起他「1949年前」的經歷,而透過一件件檔案和母親與自我的回憶中,吳文光逐漸勾勒起他父親無法說也不能說,回憶錄中消失的那一頁。
《南丁格爾》是一部2019年由素人拍攝的台灣醫護近況紀錄片,裡面透過訪談過去或現在接觸台灣醫護體制且實際從專科專業學校畢業的護理師,了解關於台灣的醫護的困境,在照顧他人與自我身體健康在拔河的醫護人員,除了得面對生死與急迫的勞力交錯,還得面對家屬那些無形的傷害與無奈。
吉田修一的作品《國寶》講述兩位因不同原因踏上歌舞伎的男孩,在時代洪流下經歷過日本傳統演藝興盛與衰敗,守住家門的歌舞伎名門俊介與黑道之子喜久雄,踏上舞台的兩人是朋友、勁敵、也是愛恨無法分割的一體,在觀眾眼中更是對立戲劇感十足的光影存在。兩人的世界如同一場演出的歌舞伎隨著拍板與三味線一步步跳出舞臺長廊。
《革命進行式》是一部以台灣獨立代表人物史明的傳記紀錄片,以他傳奇和出走的一生大事記,做出簡單的介紹,和這位民主運動的前輩對於台灣人民和獨立的展望,以及他自我回顧過去,他曾相信過什麼又對什麼感到失望,還有苦與奮鬥做出一段歷史的回顧,將史明台灣左派思想透過電影讓人看見思索他對於台灣的啟許和下一步。
紀錄片《牧者》是一部從「既是信教者也是同性戀者」的觀點去看在2018時同志婚姻尚未合法,甚至在更久之前以同性戀基督徒為主的同光教會,在這近年來努力在各方宗教與同運團體越來越對立之中,如何找到其中自我的定位,在信仰與性向中找尋神指引的方向。
改編日本作家筒井康隆的小說作品,動畫《富豪刑事》再一次搬上螢幕,這次則是動畫改編。故事以富可敵國的神戶家獨子神戶大助,進入日本警視廳當警察,與熱血的刑警加藤春組成搭檔處理事件,而凡是都用大筆金錢解決事件的大助讓以刑警自豪的加藤看不順眼,而隨著一個跨國事件推演,加藤與警部所有人開始被捲進懸案的漩渦之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聊到如何看待膠卷電影的保存修復這件事,王君琦將其看待成歷史的保存與復振。 對她而言,膠卷電影的保存與修復可以讓我們重新從電影的各種面向,試圖理解「台灣是甚麼?」。像是從牆壁鑿出的光,隱約從早前台灣因歷史性結構因素中釋放。台灣人對台灣歷史的無感,藉由膠卷電影的媒材,有機會從牆壁的隙縫看見過去的文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當人年紀增長後,對於曾經觀看過的電影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尤其是《再生號》透過重新觀賞,年長的觀眾們會理解劇中人物的「討價還價」與「沮喪」背後的「執著」,對於混亂的結構也能有不同的解讀。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這部電影重看後的感觸和心得。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帶有紀念性質的電影從來不是容易製作,我不是影評人或電影工作者,沒有很多例子可以參考,只記得為紀念1997年香港回歸十週年而拍攝的《每當變幻時》,亦有三年前為紀念日本松竹電影製作公司創辦一百周年的《電影之神》,其實也並非特別令人深刻的製作。作為帶有紀念性質的電影,也許我們應該從別的角度去評價⋯⋯
Thumbnail
聊到如何看待膠卷電影的保存修復這件事,王君琦將其看待成歷史的保存與復振。 對她而言,膠卷電影的保存與修復可以讓我們重新從電影的各種面向,試圖理解「台灣是甚麼?」。像是從牆壁鑿出的光,隱約從早前台灣因歷史性結構因素中釋放。台灣人對台灣歷史的無感,藉由膠卷電影的媒材,有機會從牆壁的隙縫看見過去的文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當人年紀增長後,對於曾經觀看過的電影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尤其是《再生號》透過重新觀賞,年長的觀眾們會理解劇中人物的「討價還價」與「沮喪」背後的「執著」,對於混亂的結構也能有不同的解讀。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這部電影重看後的感觸和心得。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本書以一位城市記憶守護者的角度出發,描繪了許多台灣文化資產的故事,有城市發展脈絡的故事,例如:台北城方位的演變考證、台北街道命名的由來。有保存的故事,例如:下半年打算開放預約導覽的台北機廠。有對於場所精神不同看法的故事,例如:因西區門戶計畫,於去年底已完成解體,打算遷移的三井倉庫。有連意象保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帶有紀念性質的電影從來不是容易製作,我不是影評人或電影工作者,沒有很多例子可以參考,只記得為紀念1997年香港回歸十週年而拍攝的《每當變幻時》,亦有三年前為紀念日本松竹電影製作公司創辦一百周年的《電影之神》,其實也並非特別令人深刻的製作。作為帶有紀念性質的電影,也許我們應該從別的角度去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