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遲到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是說美國、澳洲、日本、印度四國的外交部長,近日在東京舉行高峰會,被外界視為是在籌組新的抗中防線。這個又被稱為「Quad」的四方安全對話,其實脫胎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第二次擔任首相時,所提出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Asia's Democratic Security Diamond)」。當時的安倍政府第一次提出所謂的「價值觀外交」,希望與同樣重視民主、自由、人權的國家,組成一個聯盟,以共同對抗中國勢力的擴張。這是延續安倍晉三第一次執政時所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只是當時並沒有受到任何的重視,讓日本孤掌難鳴。
在日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在最中間的是新上任的日本首相菅義偉。
亞洲民主安全之鑽一開始不受重視的原因,在於當時的國際氛圍對中國仍然非常的友善,美國雖然在2010年已經開始提出「重返亞太」的概念,但那時仍只是一種政策宣誓。澳洲、印度兩國與北京的關係還非常良好,正全力開拓中國的龐大市場。不像身處東亞,與中國有地緣利益衝突的日本,已經逐漸感受到中國勢力擴張的危機。安倍政府看到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接續提出亞洲民主安全之鑽的概念,只是沒想到美國本身的態度並不積極。歐巴馬自己在2011年訪問西太平洋國家時,在澳洲國會進行演講,揭櫫了重返亞太的政策綱領。結果在接下來四、五年間,卻因為各種外在原因,而沒有真正落實這個政策。
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政策不成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項是反恐戰爭尚未完全結束,要從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國撤軍,需要考慮與善後的問題太多,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完成。再加上恐怖襲擊仍然不斷出現,讓曾經主張要立刻撤軍的歐巴馬,還必需投入更多的部隊,以確保當地的情勢不會失控惡化。另外一點是習近平那時剛剛掌權,還未顯露出野心,大體上還奉行之前的「韜光養晦」路線。日本想要說服別國,一起站出來圍堵中國,缺少足夠的說服力。最後是一個重大政策的成形,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與討論,從理論開始發展,在取得共識以後再發展出大綱方向,最後才會落實成可以執行的細部法案。
特別是民主國家,要改變過去的外交路線,進行國家戰略方向的轉向時,需要更多時間辯論,取得跨黨派的多數共識。大國的決策速度更慢,因為牽扯到各種龐大的利益糾葛,必需一一考量。美、中兩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與第二大經濟體,過去二、三十年來的密切商業往來,更讓這些問題錯綜複雜。歷任美國總統在競選時,常主張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手段,但在當選後,卻往往逐步調整為較溫和路線,就在於整個的外交情勢、國會立場與輿論環境,都不容許美國總統推動超出框架太多的政策。川普即使在當選後,立刻以總統當選人的身份與蔡英文通電話,震撼美、中、台,但在執政初期仍然慢慢回到過去的路線上,就是這個原因。當時的川普也還寄望在美、中貿易談判中,習近平可以配合。
問題出在習近平接下來的一連串誤判,同時中國共產黨政府為了彰顯自己統治的正當時,揚棄過去「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開始顯露出巨大的野心。除了喊出「中國製造 2025 」,推動「一帶一路」計畫外,也逐漸對其他國家頤指氣使,甚至連對美國也一樣。戰狼式外交是最典型的例子,結果就是快速引發許多國家的不滿情緒。最後新冠肺炎的爆發,形成致命一擊,中國一度成為眾矢之的,讓中國陷入空前的孤立。鄧小平過去被尊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但快速揮霍這一切的習近平,被戲稱為「總加速師」,意思是他的執政將加速共產黨政府倒台的速度。不過一個銅板不會響,美、中關係會快速惡化,「責任」不全在習近平身上,非傳統政治人物出身的川普,其實是另一個讓情勢快速轉變的關鍵因素。
川普常不按牌理出牌,更討厭受傳統制度束縛,這從許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他這種人格特質。當川普發現無法與中國在談判桌上取得共識後,立刻發動貿易戰來逼使習近平屈服。在過去,這場貿易戰或許將在各方壓力下,逐漸走向雙方妥協的結果。但川普的貿易戰,卻是出現在美國社會開始討論重返亞太政策,遏止中國擴張野心之時,導致兩者形成互為因果的關係。貿易戰的衝擊層面很大,讓美國社會開始辯論美、中兩國的關係,間接加速了政策的成形速度。而重返亞太政策的成熟,美、中爭霸不可避免的看法,進一步讓貿易戰升級為科技戰、外交圍堵戰、軍事競爭,甚至學界開始喊出新冷戰已經來臨,籌組新的反中圍堵圈勢在必行。
就在這樣的氛圍中,原本不受重視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快速鹹魚翻身。幾年前就曾舉行,但乏人問津的四方安全對話,突然成為了聚光燈下的焦點。只是日本這個原本來最先提出倡議的國家,卻在這一波國際情勢變化中,成為政策最保守的一方。因為目前印度與中國已爆發多次邊界衝突,雙方互有死傷,兩國惡言相向,澳洲與中國的外交關係越來越緊張,坎培拉看來並無意妥協。而日本在過去幾年,卻謹慎保守、錯失許多機會,我們曾在安倍晉三離職前的「消失的日本與錯失的戰略機遇」與離職後的「安倍晉三錯失的戰略機遇期」兩篇文章中詳細討論過。不過菅義偉上任後,任命安倍晉三的親弟弟岸信夫執掌防衛省,與習近平通話時未邀請他進行國是訪問,從這種種跡像來看,日本很有可能正打算快速補上進度。
這個遲到許久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會不會如外界所說的,變成亞洲版的新北約,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日本、澳洲、印度都與中國翻臉,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這可能暗示了一件事。那就是美國已經向這幾國保證,美國對抗中國的路線,將是一個長期的政策,無論誰當選政策都不會改變,或是這幾國都研判,美國重返亞太、圍堵中國的政策已經成熟,加入這個四方鑽石聯盟是安全的、而且將有助於未來的整體國家利益。川普就算不能連任,他任內在外交上所留下的最大遺產,就是促成歐巴馬重返亞太政策的快速落實。安倍晉三在首相任內雖然沒有辦法完成修憲的政治承諾,但他提出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可能意外奠定未來亞太地區的新戰略架構。
習近平與川普聯手讓這個原本應該緩慢發展一段時間才會成熟的政策,在短短幾年間成形。這對中國來說很不利,因為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avatar-img
5.2K會員
424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onan Yang-avatar-img
2020/10/21
印澳日美組成聯盟 對抗中國侵略性外交 印太四方是一個由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四個主要民主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今年,為了應對中國的侵略性外交政策,印太四方迅速團結起來。在最近的東京外交主官會議後,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正積極致力於構建區域安全新結構。思路不是成立亞洲版的北約,而是要在共同價值觀和利益的基礎上——包括法治、航行自由、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和平爭議解決機制、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等——形成緊密安全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日益對這些原則形成挑戰。世界正在竭力應對源於中國的疫情,而中國的擴張主義和流氓行徑給印太四方形成具體的正式安全協定平添動力。 當然,印太四方的焦點不只於中國,其目標是確保在「和平開放的印太」保持實力平衡。這一概念首先在2016年由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並迅速成為美國區域戰略的核心。 印太四方原則上都同意需要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而催化最近行動的則是中國的擴張主義。中國甚至迫使千里之外的力量,如英國、法國和德國等,都將基於規則的印太視為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關鍵。 比如,法國剛剛任命了一位印太大使,在此之前,法國披露了新戰略,確認印太地區對於基於法律的穩定的多極全球秩序的重要性。目前主持歐洲理事會的德國尋求制定歐盟的印太戰略。德國本身最近發佈的政策指南呼籲採取行動確保印太地區可以用規則壓倒「憑力氣說話」。這些情況表明,在未來幾年中,印太四方成員將加強與歐洲夥伴的合作,形成一個民主國家的戰略大聯盟,有能力實現印太地區的穩定和實力平衡。 在蟄伏了九年後,印太四方在2017年年底回復活動,但加快步伐實際上要等到去年,協商級別提高到了外交部長級。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Mike Pompeo)在本月說 「一旦我們將我們所做的東西制度化,我們四方齊心協力,就能夠開始打造真正的安全框架,一個能夠抵禦中共給我們所有各方帶來挑戰的框架。」 但是,印太四方的未來取決於印度,因為其他三方彼此之間都有雙邊和三邊安全聯盟關係。澳洲和日本都有美國提供安全(和核子)保護傘,而印度與中國之間大面積接壤,卻必須獨自面對中國的領土侵略(就像現在那樣)。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對印度東北邊界的拉達克地區巧取豪奪,導致重大軍事僵局,形成局部戰鬥風險,甚至新的1962年式的邊境戰爭。 正是這一侵略行徑改變了戰略平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命令解放軍侵入喜馬拉雅山區,迫使印度採取更針鋒相對的姿態。如今,印太四方從協商轉為合作,形成一個事實戰略聯盟,在區域多邊安全協定中扮演核心作用的可能性必以讓任何時候都要大。 這一新架構與美國的冷戰時期體系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後者以主從關係為基礎,美國為「轂」,盟友為「輻」。如今,這樣的安排毫無意義,原因很簡單,像印度這樣的大國不可能成為美國的新日本。 因此美國正力圖誘導印度成為「軟盟友」,不負任何條約義務。這一政策將在10月26-27日蓬佩奧和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訪問新德里與印度外長和防長舉行聯合協商時充分展現。最有可能的是,這次會晤將與印度簽署美國和其他緊密防務盟友都已經簽署了的四大基本協定的最後一個協定。根據這些協定,雙方承諾彼此提供軍事設施互惠便利,確保軍事溝通,共用機載和衛星感測器的空間地理資料。 此外,印度已與印太四方合作夥伴舉行過雙邊和三邊軍事演習,並有望邀請澳大利亞參加今年與美國和日本一同進行的「馬拉巴」海戰演習。這將是史上首次印太四方軍演;或者如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所言,「這標誌著印太四方軍事聯盟的正式形成。」 美國外交政策總是在其能夠利用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推動共同戰略目標時最為有效。儘管總統特朗普正在破壞美國的盟友關係,但他的政府將印太四方打造成了大有希望的聯盟,並已升級了與印太關鍵合作夥伴的安全關係,包括臺灣、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泰國和印度。 更為根本性的是,印太四方團結進一步證明了習近平的侵略政策正在造成反噬。國際對華印象在今年達到了新低。但中國外交部——正在加碼「戰狼」外交——最近將蓬佩奧構建反華國際聯盟的計畫斥為 「毫無意義」。「他看不到這一天,」外交部宣佈,「他的繼任者也看不到,因為這一天永遠永遠不會到來。」 但這一天正在到來。印太四方曾經只是象徵著新出現的小心制衡中國實力的國際合作。如果習近平對臺灣的日漸加劇的威脅導致軍事行動,那麼一個以印太四方為核心的廣泛的國際聯盟將不可避免。https://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98436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說「外高加索三小國」之中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因為長年的領土爭議,再度大打出手,爆發激烈衝突。兩國先互相指控對方惡意入侵,接著互相攻擊,截至目前為止,傷亡人數已上升到數千人,雙方分別擊落彼此的戰機、直升機與無人機,並鎖定攻擊對方的火炮陣地與防空飛彈系統。雖然附近的大國如俄羅斯與土耳其.....
是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政近八年時間,創下歷史記錄,成為有史以來在位最久的總理大臣時,卻在 2020年 8月 28日,宣布因個人健康因素,將請辭首相與自民黨總裁一職,為安倍時代劃下句點。隨之而來的自民黨黨內選舉,呈現三足頂立的局勢,由安倍晉三黨內的政敵石破茂,派系大老岸田文雄,現任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
是說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認為美國維持世界霸主地位的最高指導戰略,就是封鎖世界島。世界島這個概念是把整個歐亞大陸視為地球上的最大島嶼,主宰文明世界,在過去以陸權為主的時代,世界島就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主舞台。等到人類的航海技術越來越進步,海權興起,能控制海洋的國家,才慢慢取而代之......
是說德國目前的親中態度,讓許多人很意外,不過這其實是有跡可循,因為過去的日本,也曾選擇一樣的策略與路線,只是地緣問題,讓兩國最後走向不同的方向。或許精確一點來說,德國距離中國比較遠,因此德國比較晚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問題。德國現在就像二十年前的日本,認為與中國加強關係將有助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是說在前文「從台灣出發的太平洋戰爭」中,談到了台灣戰略地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性,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所扮演的角色。相信很多人應該會開始質疑一件事,那就是台灣的位置既然如此重要,為什麼美軍在二戰後期時,沒有選擇登陸台灣,而在跳島作戰中跳過台灣,最後還交由蔣介石政府來佔領呢?這原因其實還蠻複雜的.....
是說目前白宮的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被視為是對中政策的鷹派,他在數年前的著作『美、中開戰的起點』中,討論了中國崛起後對美國的各種威脅,其中有一整章就談到了美、中可能爆發衝突的地點,而這當然少不了台灣海峽,畢竟在西太平洋地區最有可能爆發衝突危機的,除了朝鮮半島,就屬台灣了.......
是說「外高加索三小國」之中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因為長年的領土爭議,再度大打出手,爆發激烈衝突。兩國先互相指控對方惡意入侵,接著互相攻擊,截至目前為止,傷亡人數已上升到數千人,雙方分別擊落彼此的戰機、直升機與無人機,並鎖定攻擊對方的火炮陣地與防空飛彈系統。雖然附近的大國如俄羅斯與土耳其.....
是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政近八年時間,創下歷史記錄,成為有史以來在位最久的總理大臣時,卻在 2020年 8月 28日,宣布因個人健康因素,將請辭首相與自民黨總裁一職,為安倍時代劃下句點。隨之而來的自民黨黨內選舉,呈現三足頂立的局勢,由安倍晉三黨內的政敵石破茂,派系大老岸田文雄,現任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
是說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認為美國維持世界霸主地位的最高指導戰略,就是封鎖世界島。世界島這個概念是把整個歐亞大陸視為地球上的最大島嶼,主宰文明世界,在過去以陸權為主的時代,世界島就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主舞台。等到人類的航海技術越來越進步,海權興起,能控制海洋的國家,才慢慢取而代之......
是說德國目前的親中態度,讓許多人很意外,不過這其實是有跡可循,因為過去的日本,也曾選擇一樣的策略與路線,只是地緣問題,讓兩國最後走向不同的方向。或許精確一點來說,德國距離中國比較遠,因此德國比較晚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問題。德國現在就像二十年前的日本,認為與中國加強關係將有助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是說在前文「從台灣出發的太平洋戰爭」中,談到了台灣戰略地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性,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所扮演的角色。相信很多人應該會開始質疑一件事,那就是台灣的位置既然如此重要,為什麼美軍在二戰後期時,沒有選擇登陸台灣,而在跳島作戰中跳過台灣,最後還交由蔣介石政府來佔領呢?這原因其實還蠻複雜的.....
是說目前白宮的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被視為是對中政策的鷹派,他在數年前的著作『美、中開戰的起點』中,討論了中國崛起後對美國的各種威脅,其中有一整章就談到了美、中可能爆發衝突的地點,而這當然少不了台灣海峽,畢竟在西太平洋地區最有可能爆發衝突危機的,除了朝鮮半島,就屬台灣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川普倘若勝選再任美國總統,美元必然就貶值?引發正反兩方分析師展開激辯!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官媒至今沒有發布過一張會議照片。明居正指出,外媒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而中國經濟因美中貿易戰下滑,若再走回"鳥籠經濟",恐難再出頭! 經發會首場會議拍板:引3兆資金、設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培養20萬AI人才!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美國財政部21日公布一項法規命令的草案,禁止或要求在中國投資對人工智慧與其他特定技術領域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進行通報。拜美中貿易戰之賜,日本終於可能走出「失落的30年」,可預見日本經濟終將再起! 從美日貿易戰的歷史來看,美中貿易戰,很可能不是十年(decade),而可能是幾十年(decades)!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於2024年4月10日以「國賓」身份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高峰會,並預計在11日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中進行演講,這是繼2015年安倍晉三首相以來,再次有日本元首受到如此高崇的接待。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於4月10日以國賓的身份受邀前往美國拜訪,這是自9年前安倍以來,再度有日本首相受到國賓身份邀請前往美國訪問。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川普倘若勝選再任美國總統,美元必然就貶值?引發正反兩方分析師展開激辯! 中共三中全會召開,中共官媒至今沒有發布過一張會議照片。明居正指出,外媒傳聞指習近平身體抱恙。而中國經濟因美中貿易戰下滑,若再走回"鳥籠經濟",恐難再出頭! 經發會首場會議拍板:引3兆資金、設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培養20萬AI人才!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美國財政部21日公布一項法規命令的草案,禁止或要求在中國投資對人工智慧與其他特定技術領域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進行通報。拜美中貿易戰之賜,日本終於可能走出「失落的30年」,可預見日本經濟終將再起! 從美日貿易戰的歷史來看,美中貿易戰,很可能不是十年(decade),而可能是幾十年(decades)!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於2024年4月10日以「國賓」身份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高峰會,並預計在11日於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中進行演講,這是繼2015年安倍晉三首相以來,再次有日本元首受到如此高崇的接待。
Thumbnail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於4月10日以國賓的身份受邀前往美國拜訪,這是自9年前安倍以來,再度有日本首相受到國賓身份邀請前往美國訪問。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