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遲到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是說美國、澳洲、日本、印度四國的外交部長,近日在東京舉行高峰會,被外界視為是在籌組新的抗中防線。這個又被稱為「Quad」的四方安全對話,其實脫胎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第二次擔任首相時,所提出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Asia's Democratic Security Diamond)」。當時的安倍政府第一次提出所謂的「價值觀外交」,希望與同樣重視民主、自由、人權的國家,組成一個聯盟,以共同對抗中國勢力的擴張。這是延續安倍晉三第一次執政時所提出的「自由與繁榮之弧」,只是當時並沒有受到任何的重視,讓日本孤掌難鳴。

raw-image

亞洲民主安全之鑽一開始不受重視的原因,在於當時的國際氛圍對中國仍然非常的友善,美國雖然在2010年已經開始提出「重返亞太」的概念,但那時仍只是一種政策宣誓。澳洲、印度兩國與北京的關係還非常良好,正全力開拓中國的龐大市場。不像身處東亞,與中國有地緣利益衝突的日本,已經逐漸感受到中國勢力擴張的危機。安倍政府看到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接續提出亞洲民主安全之鑽的概念,只是沒想到美國本身的態度並不積極。歐巴馬自己在2011年訪問西太平洋國家時,在澳洲國會進行演講,揭櫫了重返亞太的政策綱領。結果在接下來四、五年間,卻因為各種外在原因,而沒有真正落實這個政策。

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政策不成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項是反恐戰爭尚未完全結束,要從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國撤軍,需要考慮與善後的問題太多,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完成。再加上恐怖襲擊仍然不斷出現,讓曾經主張要立刻撤軍的歐巴馬,還必需投入更多的部隊,以確保當地的情勢不會失控惡化。另外一點是習近平那時剛剛掌權,還未顯露出野心,大體上還奉行之前的「韜光養晦」路線。日本想要說服別國,一起站出來圍堵中國,缺少足夠的說服力。最後是一個重大政策的成形,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與討論,從理論開始發展,在取得共識以後再發展出大綱方向,最後才會落實成可以執行的細部法案。

特別是民主國家,要改變過去的外交路線,進行國家戰略方向的轉向時,需要更多時間辯論,取得跨黨派的多數共識。大國的決策速度更慢,因為牽扯到各種龐大的利益糾葛,必需一一考量。美、中兩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與第二大經濟體,過去二、三十年來的密切商業往來,更讓這些問題錯綜複雜。歷任美國總統在競選時,常主張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手段,但在當選後,卻往往逐步調整為較溫和路線,就在於整個的外交情勢、國會立場與輿論環境,都不容許美國總統推動超出框架太多的政策。川普即使在當選後,立刻以總統當選人的身份與蔡英文通電話,震撼美、中、台,但在執政初期仍然慢慢回到過去的路線上,就是這個原因。當時的川普也還寄望在美、中貿易談判中,習近平可以配合。

問題出在習近平接下來的一連串誤判,同時中國共產黨政府為了彰顯自己統治的正當時,揚棄過去「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開始顯露出巨大的野心。除了喊出「中國製造 2025 」,推動「一帶一路」計畫外,也逐漸對其他國家頤指氣使,甚至連對美國也一樣。戰狼式外交是最典型的例子,結果就是快速引發許多國家的不滿情緒。最後新冠肺炎的爆發,形成致命一擊,中國一度成為眾矢之的,讓中國陷入空前的孤立。鄧小平過去被尊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但快速揮霍這一切的習近平,被戲稱為「總加速師」,意思是他的執政將加速共產黨政府倒台的速度。不過一個銅板不會響,美、中關係會快速惡化,「責任」不全在習近平身上,非傳統政治人物出身的川普,其實是另一個讓情勢快速轉變的關鍵因素。

川普常不按牌理出牌,更討厭受傳統制度束縛,這從許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他這種人格特質。當川普發現無法與中國在談判桌上取得共識後,立刻發動貿易戰來逼使習近平屈服。在過去,這場貿易戰或許將在各方壓力下,逐漸走向雙方妥協的結果。但川普的貿易戰,卻是出現在美國社會開始討論重返亞太政策,遏止中國擴張野心之時,導致兩者形成互為因果的關係。貿易戰的衝擊層面很大,讓美國社會開始辯論美、中兩國的關係,間接加速了政策的成形速度。而重返亞太政策的成熟,美、中爭霸不可避免的看法,進一步讓貿易戰升級為科技戰、外交圍堵戰、軍事競爭,甚至學界開始喊出新冷戰已經來臨,籌組新的反中圍堵圈勢在必行。

就在這樣的氛圍中,原本不受重視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快速鹹魚翻身。幾年前就曾舉行,但乏人問津的四方安全對話,突然成為了聚光燈下的焦點。只是日本這個原本來最先提出倡議的國家,卻在這一波國際情勢變化中,成為政策最保守的一方。因為目前印度與中國已爆發多次邊界衝突,雙方互有死傷,兩國惡言相向,澳洲與中國的外交關係越來越緊張,坎培拉看來並無意妥協。而日本在過去幾年,卻謹慎保守、錯失許多機會,我們曾在安倍晉三離職前的「消失的日本與錯失的戰略機遇」與離職後的「安倍晉三錯失的戰略機遇期」兩篇文章中詳細討論過。不過菅義偉上任後,任命安倍晉三的親弟弟岸信夫執掌防衛省,與習近平通話時未邀請他進行國是訪問,從這種種跡像來看,日本很有可能正打算快速補上進度。

這個遲到許久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會不會如外界所說的,變成亞洲版的新北約,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日本、澳洲、印度都與中國翻臉,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這可能暗示了一件事。那就是美國已經向這幾國保證,美國對抗中國的路線,將是一個長期的政策,無論誰當選政策都不會改變,或是這幾國都研判,美國重返亞太、圍堵中國的政策已經成熟,加入這個四方鑽石聯盟是安全的、而且將有助於未來的整體國家利益。川普就算不能連任,他任內在外交上所留下的最大遺產,就是促成歐巴馬重返亞太政策的快速落實。安倍晉三在首相任內雖然沒有辦法完成修憲的政治承諾,但他提出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可能意外奠定未來亞太地區的新戰略架構。

習近平與川普聯手讓這個原本應該緩慢發展一段時間才會成熟的政策,在短短幾年間成形。這對中國來說很不利,因為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30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安倍向川普提出「印太戰略」這個觀點,認為美國的主要威脅不再是俄國,而是中共,後來有被川普接受。到了2017年年底,川普政府提出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NSSR),把安倍的看法變成了美國的戰略視野。安倍再根據印太戰略發展出四方安全對話,再由安全對話發展成軍事同盟關係,等於是國際政治的總設計師
Thumbnail
安倍向川普提出「印太戰略」這個觀點,認為美國的主要威脅不再是俄國,而是中共,後來有被川普接受。到了2017年年底,川普政府提出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NSSR),把安倍的看法變成了美國的戰略視野。安倍再根據印太戰略發展出四方安全對話,再由安全對話發展成軍事同盟關係,等於是國際政治的總設計師
Thumbnail
是說過去我們認為,從二○一六年開始,美中關係會逐漸轉壞,日本將獲得很重要的戰略機遇。當時的思考邏輯是美中兩國遲早會走向競爭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將坐收漁翁之利,成為兩國競相拉攏的目標,戰略地位會緩慢提升。可惜這樣的看法並不完全正確,美中關係的確逐漸走下坡,但日本的角色反而變的更加模糊.......
Thumbnail
是說過去我們認為,從二○一六年開始,美中關係會逐漸轉壞,日本將獲得很重要的戰略機遇。當時的思考邏輯是美中兩國遲早會走向競爭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將坐收漁翁之利,成為兩國競相拉攏的目標,戰略地位會緩慢提升。可惜這樣的看法並不完全正確,美中關係的確逐漸走下坡,但日本的角色反而變的更加模糊.......
Thumbnail
6月上旬起,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出訪歐洲,參與G7與北約兩峰會,並與普京(Vladimir Putin)在瑞士舉行元首會晤,確立了對外戰略基調:面對次要敵人俄羅斯,美國將保持接觸,並在必要領域與其合作;面對主要對手中國,拜登打算在價值外交、結盟外交的基礎上,推進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強化
Thumbnail
6月上旬起,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出訪歐洲,參與G7與北約兩峰會,並與普京(Vladimir Putin)在瑞士舉行元首會晤,確立了對外戰略基調:面對次要敵人俄羅斯,美國將保持接觸,並在必要領域與其合作;面對主要對手中國,拜登打算在價值外交、結盟外交的基礎上,推進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強化
Thumbnail
從五月下旬到現在六月下旬,過去這一個月的最重要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是拜登的歐洲之行,連續開了五個高峰會議,搞定了英國,歐盟,與俄國,加入美國陣營,一起對抗中共,毫無疑問核心議題就是...
Thumbnail
從五月下旬到現在六月下旬,過去這一個月的最重要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是拜登的歐洲之行,連續開了五個高峰會議,搞定了英國,歐盟,與俄國,加入美國陣營,一起對抗中共,毫無疑問核心議題就是...
Thumbnail
中國自改革開放至今不過40年時間,已經逐步實現「超英趕美」計畫,屬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不停對西方「民主社會」發起挑戰,國際體系也從美國獨霸的體系形成中美兩極體系。
Thumbnail
中國自改革開放至今不過40年時間,已經逐步實現「超英趕美」計畫,屬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不停對西方「民主社會」發起挑戰,國際體系也從美國獨霸的體系形成中美兩極體系。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
Thumbnail
是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政近八年時間,創下歷史記錄,成為有史以來在位最久的總理大臣時,卻在 2020年 8月 28日,宣布因個人健康因素,將請辭首相與自民黨總裁一職,為安倍時代劃下句點。隨之而來的自民黨黨內選舉,呈現三足頂立的局勢,由安倍晉三黨內的政敵石破茂,派系大老岸田文雄,現任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
Thumbnail
是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政近八年時間,創下歷史記錄,成為有史以來在位最久的總理大臣時,卻在 2020年 8月 28日,宣布因個人健康因素,將請辭首相與自民黨總裁一職,為安倍時代劃下句點。隨之而來的自民黨黨內選舉,呈現三足頂立的局勢,由安倍晉三黨內的政敵石破茂,派系大老岸田文雄,現任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
Thumbnail
過去幾十年,中美之間的關係時好時壞,但都不會導致徹底的破裂,在中方來說,這叫做「鬥而不破」。然而,最近美國對華政策的一些新的動向,頗為值得注意。
Thumbnail
過去幾十年,中美之間的關係時好時壞,但都不會導致徹底的破裂,在中方來說,這叫做「鬥而不破」。然而,最近美國對華政策的一些新的動向,頗為值得注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