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澳日美組成聯盟 對抗中國侵略性外交
印太四方是一個由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四個主要民主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今年,為了應對中國的侵略性外交政策,印太四方迅速團結起來。在最近的東京外交主官會議後,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正積極致力於構建區域安全新結構。思路不是成立亞洲版的北約,而是要在共同價值觀和利益的基礎上——包括法治、航行自由、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和平爭議解決機制、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等——形成緊密安全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日益對這些原則形成挑戰。世界正在竭力應對源於中國的疫情,而中國的擴張主義和流氓行徑給印太四方形成具體的正式安全協定平添動力。
當然,印太四方的焦點不只於中國,其目標是確保在「和平開放的印太」保持實力平衡。這一概念首先在2016年由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並迅速成為美國區域戰略的核心。
印太四方原則上都同意需要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而催化最近行動的則是中國的擴張主義。中國甚至迫使千里之外的力量,如英國、法國和德國等,都將基於規則的印太視為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關鍵。
比如,法國剛剛任命了一位印太大使,在此之前,法國披露了新戰略,確認印太地區對於基於法律的穩定的多極全球秩序的重要性。目前主持歐洲理事會的德國尋求制定歐盟的印太戰略。德國本身最近發佈的政策指南呼籲採取行動確保印太地區可以用規則壓倒「憑力氣說話」。這些情況表明,在未來幾年中,印太四方成員將加強與歐洲夥伴的合作,形成一個民主國家的戰略大聯盟,有能力實現印太地區的穩定和實力平衡。
在蟄伏了九年後,印太四方在2017年年底回復活動,但加快步伐實際上要等到去年,協商級別提高到了外交部長級。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Mike Pompeo)在本月說 「一旦我們將我們所做的東西制度化,我們四方齊心協力,就能夠開始打造真正的安全框架,一個能夠抵禦中共給我們所有各方帶來挑戰的框架。」
但是,印太四方的未來取決於印度,因為其他三方彼此之間都有雙邊和三邊安全聯盟關係。澳洲和日本都有美國提供安全(和核子)保護傘,而印度與中國之間大面積接壤,卻必須獨自面對中國的領土侵略(就像現在那樣)。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對印度東北邊界的拉達克地區巧取豪奪,導致重大軍事僵局,形成局部戰鬥風險,甚至新的1962年式的邊境戰爭。
正是這一侵略行徑改變了戰略平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命令解放軍侵入喜馬拉雅山區,迫使印度採取更針鋒相對的姿態。如今,印太四方從協商轉為合作,形成一個事實戰略聯盟,在區域多邊安全協定中扮演核心作用的可能性必以讓任何時候都要大。
這一新架構與美國的冷戰時期體系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後者以主從關係為基礎,美國為「轂」,盟友為「輻」。如今,這樣的安排毫無意義,原因很簡單,像印度這樣的大國不可能成為美國的新日本。
因此美國正力圖誘導印度成為「軟盟友」,不負任何條約義務。這一政策將在10月26-27日蓬佩奧和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訪問新德里與印度外長和防長舉行聯合協商時充分展現。最有可能的是,這次會晤將與印度簽署美國和其他緊密防務盟友都已經簽署了的四大基本協定的最後一個協定。根據這些協定,雙方承諾彼此提供軍事設施互惠便利,確保軍事溝通,共用機載和衛星感測器的空間地理資料。
此外,印度已與印太四方合作夥伴舉行過雙邊和三邊軍事演習,並有望邀請澳大利亞參加今年與美國和日本一同進行的「馬拉巴」海戰演習。這將是史上首次印太四方軍演;或者如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所言,「這標誌著印太四方軍事聯盟的正式形成。」
美國外交政策總是在其能夠利用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推動共同戰略目標時最為有效。儘管總統特朗普正在破壞美國的盟友關係,但他的政府將印太四方打造成了大有希望的聯盟,並已升級了與印太關鍵合作夥伴的安全關係,包括臺灣、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泰國和印度。
更為根本性的是,印太四方團結進一步證明了習近平的侵略政策正在造成反噬。國際對華印象在今年達到了新低。但中國外交部——正在加碼「戰狼」外交——最近將蓬佩奧構建反華國際聯盟的計畫斥為 「毫無意義」。「他看不到這一天,」外交部宣佈,「他的繼任者也看不到,因為這一天永遠永遠不會到來。」
但這一天正在到來。印太四方曾經只是象徵著新出現的小心制衡中國實力的國際合作。如果習近平對臺灣的日漸加劇的威脅導致軍事行動,那麼一個以印太四方為核心的廣泛的國際聯盟將不可避免。https://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9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