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家瘋日旅卻可能不知道的日旅史 | 櫻花篇 (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篇獲選方格子「推薦閱讀

大和民族的賞櫻活動,也就是所謂的「花見」,可以上溯至平安時代,當時不只是上流階級,也可見到庶民有賞櫻的習慣。而賞櫻成為庶民間普及的活動則在江戶時代達到高峰。至於來日或寓日的外人,參與賞櫻活動,則又是更為晚近才有的現象。
1898年,時任英國駐日公使的薩道義(Ernest Mason Satow),在鄰近皇居千鳥ヶ淵不遠處的英國公使館周邊種植櫻花,是為現今千鳥ヶ淵公園作為東京都內賞櫻名所的濫觴。
Ernest Mason Satow
薩道義自1860年代起來日,從使館翻譯,到1890年代擔任公使之職,亦是個研究日本文化的學者,不難理解他對櫻花的喜愛。

日本開國最初的30多年,仍未全面開放外國人在列島間自由旅行,要像現在南北縱走追櫻花還言之過早。駐節東京的各國外交官們,可以說是當時最有機會了解花見文化,並從事賞櫻活動的外國人群體。
日清之間在1870年代以降,通過修好條約的簽訂,恢復正常的外交往來,清國所派遣的駐日使署人員,對日本人的花見遊俗,頗具好奇之心,其後在與日本文人的交往酬酢中,投身賞櫻的行列。
晚清著名詩人與知日研究者的黃遵憲,就是當時隨著初代清國駐日正副公使何如璋、張斯桂,以及一干領事、翻譯來到日本的公使館成員之一。他在駐日期間對日本歷史文化,多有研究與觀察。
黃遵憲在1870年代擔任駐日書記官不久,所寫成的詩作〈櫻花歌〉,描述了德川幕府承平時代,在隅田川兩岸遍植櫻花,貴族公卿、大名武士在每年春天爭相遊賞櫻花,極盡華麗鋪張的盛況。
〈櫻花歌〉代表了黃遵憲在與日本文士筆談交往的過程中,初入日本歷史文化研究之門,對德川全盛時期上層階級賞櫻活動的理解。而明治維新氣象之下,日本人的賞櫻盛況,也在黃遵憲不斷踵事增華始成書出版的《日本國志》中呈現。
https://www.npm.edu.tw/exh100/conveying/img23.htm
書中的〈禮俗志〉中就曾提到,明治日本無論舊貴族、寺社僧侶、文士、軍人、庶民、販夫走卒、村婆街婦等不同的階層人群,爭相在櫻花季賞櫻,隅田川一帶被花見的人潮擠爆,已經不是新鮮事,擠到連原本可以在路上疾駛而過的馬車都動彈不得。
有些不想人擠人的「賞櫻達人」,通常會選擇黎明之前,或是月色漸亮時,到隅田川畔賞櫻,後者用現在的話說大概就是「賞夜櫻」。
〈禮俗志〉中所描述明治日本社會自上而下的賞櫻狂熱,或有黃遵憲自身親歷的經驗,更多則是博採各種史料所堆砌的花見圖景。我個人是不太相信,駐日四年多的時間,能夠把日本各階層賞櫻的各種姿態全都看光光啦。

早期奉派駐在各國的清國公使館人員,並非現代意義的專業外交官。在鴉片戰爭以降的變局之下,國勢日暮,日本對清國漸有蔑視之心,駐日公使團在琉球與朝鮮歸屬問題,與日本的交涉中屢屢居於下風。
不過,能被派遣出洋的使團成員,多為漢學根柢深厚的知識人,位列翰林之士更不在少數。就文化交流的意義上來說,駐日公使團與明治時期的知識人,特別是舊藩士,擁有類似的漢學背景,他們常利用筆談,探論學問、時局,甚至揪團遊賞之際,相互酬唱詩詞,是常見的社交活動。
在大河內輝聲的安排下,初代來到東京的清國公使館成員,有了參與第一次賞櫻的機會。大河內是上野(現今群馬縣)高崎藩末代藩主,明治以降位列華族,政府廢藩置縣之後定居東京,是時常造訪公使館筆談的常客之一。
受命為公使的何如璋,在來日之前,就已事先做了功課,掌握有關日本歷史文化的相關知識,到任不久,就曾向時常來館造訪的大河內輝聲表示,非常期待賞櫻。
終於,駐日以來的第一個春天即將來臨,才屆三月初,何公使又再度詢問大河內:
櫻花何時會開呢?
櫻花何時會開呢?
櫻花何時會開呢?
(摩拳擦掌貌,很期待所以要強調三次)
公使對賞櫻的熱切期待,使大河內認為自己作為一個日本人,肩負了引介清國公使群體參與花見,賞遊櫻花之美的重任,遂與書記官黃遵憲,開始積極筆談,著手籌備公使館初次的花見活動。

但是呢,問題來了。
還沒有發布氣象預報的年代,敲定賞櫻的日期若遇到下雨,多有不便,尤其是1878的3月初,連日風雨不止,一度令大河內與黃遵憲兩人相當煩惱,最後拍板選了三月中的日期,說穿了就是盲選。
至於在哪賞櫻就更傷腦筋了。根據紀田順一郎的《近代事物起源事典》中「花見」之欄目提到,1878年的花期,明治天皇騎著他的愛駒到上野去賞櫻,基於安全的考量,排除了諸多閒雜人等,許多庶民覺得賞櫻受到拘束,紛紛轉戰向島,也就是隅田川的另一岸。
隅田川畔的向島櫻。圖片來源:https://ukiyo-e.org/image/metro/035-051-075
當時大河內安排公使團到向島去賞櫻,不知是否因為這層關係?
只是,就算去向島,總不能帶公使團到人潮洶湧的地段進退不得吧,這樣根本沒有文人的風雅,而且賞花就是要有茶有酒有音樂,與賦詩唱和,這才是身為舊藩主的大河內,所崇尚的花見品味。
到了當年3月16日的賞櫻日,陰雨綿綿的天氣居然在當天放晴了,令公使何如璋期待賞櫻,又擔心下雨掃興的情緒紓解不少。公使團一行人,包括正副使節、書記官黃遵憲,外加幾位隨行人員,一起前往大河內的宅邸「桂林莊」,大河內還邀請了一位熟稔音律的漢學者加藤熙,帶上古樂器,準備邊賞櫻邊彈奏助興。
大河內的「桂林莊」就面臨隅田川畔靠近淺草這一側,更確切的地點應該是在今戶附近,其舊宅有部分現今已劃入隅田公園。一行人搭著船,往對岸的向島,用現在的行政區劃來說,就是從台東區搭船去對岸的墨田區。
從公使團賞櫻的動線來看,在向島靠岸之後,先在墨堤小小散個步,在到白鬚神社旁的茶店飲茶,稍事休息,接著再步行到事先預約好,一家名叫「植木屋」,俗稱「植半」的料理茶屋,邊飲酒邊賞櫻,可以看出這是大河內用心的安排。能夠在墨堤悠閒散步賞花、飲茶,再步行到店家繼續賞櫻,應該是避開了人潮混雜的花見搖滾區。
向島與上野,在江戶時代就是遊人必訪之地。墨堤的櫻並木之外,白鬚神社附近的百花園,也是著名的櫻名所,現在也是。
向島桜花満開之光景:Japanese Art Open Database
至於公使團被領進那家叫「植半」的料理茶屋,在德川家光時代就開業了,根據1907年東京市所發行的《東京案內》,直到明治時期,它仍是遊覽向島必訪的著名餐廳。此外,「植半」在小說家池波正太郎的小說中頻頻出現。
通過公使團與大河內所留下的筆談資料,可以看見公使團的花見,有古樂器演奏相伴,更增添花見的風雅。清日文人或論樂之雅俗,或談櫻花之種類與典故,更紛紛提筆揮毫,賦詩詠櫻之美與花見之樂。例如黃遵憲的詩就寫道:
長堤十里看櫻桃,裙屐風流此一遭;莫說少年行樂事,登樓老子興尤高。
從黃遵憲的詩作中,大致能體現公使團來日,初次花見成就達成的喜悅。而此前對賞櫻抱有熱切期待的公使何如璋,在此花見與樂聲繚繞的氛圍之下,暫時將對日外交的挫折拋諸腦後。
至於大河內作為招待賞櫻的主催者,亦以「博得華筵才子賦,洛陽紙價一時高」,來呈現自己通過花見活動,製造清國文人接觸日本文化之機會,與促進日清間詩詞交流的成就感。

此後,賞櫻成為清國公使團成員,每逢春天必不可少的例行活動。例如黃遵憲經常單獨,及與公使館同僚、日本友人結伴賞櫻,而櫻飯、櫻餅、櫻糰子、櫻花茶等季節性的飲品食物,也是駐日公使群體通過賞櫻,所逐一體驗的物事。
賞櫻對駐節帝都的清國公使團而言,除了是進一步理解、發現日本歷史文化的一扇重要的窗口;也是親身觀察並體驗明治時期遊覽風氣的入門基本款。當然,清國公使成員的賞櫻體驗,只是觸及日本花見活動的一小部分面貌而已。
明治30年代,東京警方曾在向島對賞櫻民眾的失序行為祭出取締動作,逮捕了兩百多位泥醉者,女性還不在少數;打架事件也有將近一百宗;甚至還撿到走失的小孩。如果清國公使館成員看到這麼不優雅的賞櫻亂象,不知道會有多崩潰?

本文最初發表於Matters,內文經過修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像淺草這種疫情之前外國觀光客滿溢的熱區,聽到各種腔調的華語,不消說一向是來日旅行,耳邊早已習以為常的聲景。只是,當我準備取道雷門交番旁的小徑,慢慢繞回言問通的住處,耳邊傳來一名女性台胞在詢問同行的旅伴..........
很榮幸被趨勢教育基金會邀請,近期錄製了兩場該會與教育廣播電台共同製播的「文學四季」廣播節目,新一季的主題是講「文學中的城市風景」,跟主持人一起對談兩位19世紀旅人的遊記,他們筆下的東京與倫敦。
德川承平時期,每年踏上江戶參勤之旅,與完成交代回到領國居住的大名,約佔各半。對必須履行義務的大名來說,除非因病難以長途跋涉,或國內發生天災等特殊事由,不然參勤交代都是每隔一段時間,不得不再度動身的旅行。
作者Dominic Ziegler以鄂嫩河為旅行的起點,陸續探訪黑龍江流域的及其周邊的幾座城市。每個城市各自背負了不同時期的帝國、政權、國際變局、人群移動,所賦予的歷史印刻,及其後發展的蛻變與起落。 沒穿褲子的人跳進黑龍江,應該不用擔心水退的問題。
日旅曾是大家心心念念的生活日常。正值海外旅行尚未解封,恢復說走就走的自由仍須一段時間。或許這本書,能在這個談到日旅仍然使人為之色變的當下,扮演臥遊、談資的角色,提供另一扇了解往昔日旅史的窗口,聊慰暫時無法赴日爽玩爽吃爽買的旅人。不過,比起買書來看,還不如看我寫還比較有趣,真心不騙。
黨國版的地理課本就是歷史,歷史課本就是小說,使得西伯利亞鐵道在小說裡不折不扣的與軍事、戰略與侵門踏戶掛勾。不過,通過作者Christian Wolmar在書中所鋪陳,西伯利亞鐵道的興建,其動因比小說所講的更為錯綜複雜。
像淺草這種疫情之前外國觀光客滿溢的熱區,聽到各種腔調的華語,不消說一向是來日旅行,耳邊早已習以為常的聲景。只是,當我準備取道雷門交番旁的小徑,慢慢繞回言問通的住處,耳邊傳來一名女性台胞在詢問同行的旅伴..........
很榮幸被趨勢教育基金會邀請,近期錄製了兩場該會與教育廣播電台共同製播的「文學四季」廣播節目,新一季的主題是講「文學中的城市風景」,跟主持人一起對談兩位19世紀旅人的遊記,他們筆下的東京與倫敦。
德川承平時期,每年踏上江戶參勤之旅,與完成交代回到領國居住的大名,約佔各半。對必須履行義務的大名來說,除非因病難以長途跋涉,或國內發生天災等特殊事由,不然參勤交代都是每隔一段時間,不得不再度動身的旅行。
作者Dominic Ziegler以鄂嫩河為旅行的起點,陸續探訪黑龍江流域的及其周邊的幾座城市。每個城市各自背負了不同時期的帝國、政權、國際變局、人群移動,所賦予的歷史印刻,及其後發展的蛻變與起落。 沒穿褲子的人跳進黑龍江,應該不用擔心水退的問題。
日旅曾是大家心心念念的生活日常。正值海外旅行尚未解封,恢復說走就走的自由仍須一段時間。或許這本書,能在這個談到日旅仍然使人為之色變的當下,扮演臥遊、談資的角色,提供另一扇了解往昔日旅史的窗口,聊慰暫時無法赴日爽玩爽吃爽買的旅人。不過,比起買書來看,還不如看我寫還比較有趣,真心不騙。
黨國版的地理課本就是歷史,歷史課本就是小說,使得西伯利亞鐵道在小說裡不折不扣的與軍事、戰略與侵門踏戶掛勾。不過,通過作者Christian Wolmar在書中所鋪陳,西伯利亞鐵道的興建,其動因比小說所講的更為錯綜複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作者在日本東京賞櫻的經歷。描述了所到的東京的櫻花景點、賞櫻時間及賞櫻的體驗。
Thumbnail
文章記載了作者在金澤旅遊期間的所見所聞,融合了關於旅行、歷史與文化之間的感想與探索。作者分享了金澤美食、景點與名園的觀光體驗,並回顧了過去日本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整篇文章包含豐富的旅遊資訊與寫實感受,分享了關於金澤之美的故事。
Thumbnail
🇯🇵 探索日本:無盡的文化之旅 🌸✨ 如果你正在計劃一場充滿驚奇和文化魅力的旅程,不要錯過日本!這個充滿著傳統和現代魅力的國家擁有許多讓人驚艷的景點和活動。讓我們來看看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 🌸 東京: 在這個繁華的都市,你可以參觀淺草寺、上野公園,或是盡情探索築地市場的美食文化
Thumbnail
前言 還記得幾年前,我偶然看到一張日本旅遊宣傳海報。海報的封面照片中,是一片盛開的粉紅櫻花林,一條綠色的登山纜車穿梭其中,山頂上有一尊白色的觀音雕像。這幅美不勝收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了我,心中燃起了想要親眼一睹這景色的渴望。 於是,我開始努力找尋照片中的景點。經過一番搜尋,終於找到這照片是在宮城縣的
Thumbnail
日本人喜歡櫻花,全日本到處都看得到櫻花樹,但是為什麼百年的櫻花樹卻很少見? 雖然櫻花樹不算是長壽的樹種,但是若生長的環境適宜,沒有遭遇天災人禍的話,就像人類的耆老一樣,活到一百來歲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偶爾會有看到高壽兩百歲的櫻花樹,但是為什麼全日本數以千萬計的櫻花樹裡,很少見到存活百年的櫻花樹?
Thumbnail
 日本人把櫻花視為國花,是大和精神的象徵,因為它開得絢爛,死得壯烈。尤其是吉野櫻這個品種,花瓣還鮮嫩著時便飄然散落,那種正當盛開便凋萎死去,這種悲愴之美,蠻符合日本文學與美學的追求,難怪他們對賞櫻是這麼狂熱。
Thumbnail
說起「櫻花」,大家都會聯想到日本,因為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日本的各式商品中也非常喜歡加入櫻花的元素。黑川先生今回就來介紹賞櫻文化的由來及愛知県民於櫻花季的人氣賞花景點。 櫻花的日文是「SAKURA」(サクラ),「サ」代表稻田之神,「クラ」則代表神明的座位,結合成「サクラ(桜)」就是「稻田之神...
Thumbnail
這是一篇源於一趟日本的旅遊為根基,記載從京都到大阪,令我印象深刻的歷史文化與旅遊時光所寫成的回顧篇章。
Thumbnail
這是作者在日本岡山津山城賞櫻遊的遊記,介紹了沿途的景點和美食,以及對當地純樸風情的感受。文章中包含了對櫻花的讚美和推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作者在日本東京賞櫻的經歷。描述了所到的東京的櫻花景點、賞櫻時間及賞櫻的體驗。
Thumbnail
文章記載了作者在金澤旅遊期間的所見所聞,融合了關於旅行、歷史與文化之間的感想與探索。作者分享了金澤美食、景點與名園的觀光體驗,並回顧了過去日本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整篇文章包含豐富的旅遊資訊與寫實感受,分享了關於金澤之美的故事。
Thumbnail
🇯🇵 探索日本:無盡的文化之旅 🌸✨ 如果你正在計劃一場充滿驚奇和文化魅力的旅程,不要錯過日本!這個充滿著傳統和現代魅力的國家擁有許多讓人驚艷的景點和活動。讓我們來看看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 🌸 東京: 在這個繁華的都市,你可以參觀淺草寺、上野公園,或是盡情探索築地市場的美食文化
Thumbnail
前言 還記得幾年前,我偶然看到一張日本旅遊宣傳海報。海報的封面照片中,是一片盛開的粉紅櫻花林,一條綠色的登山纜車穿梭其中,山頂上有一尊白色的觀音雕像。這幅美不勝收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了我,心中燃起了想要親眼一睹這景色的渴望。 於是,我開始努力找尋照片中的景點。經過一番搜尋,終於找到這照片是在宮城縣的
Thumbnail
日本人喜歡櫻花,全日本到處都看得到櫻花樹,但是為什麼百年的櫻花樹卻很少見? 雖然櫻花樹不算是長壽的樹種,但是若生長的環境適宜,沒有遭遇天災人禍的話,就像人類的耆老一樣,活到一百來歲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偶爾會有看到高壽兩百歲的櫻花樹,但是為什麼全日本數以千萬計的櫻花樹裡,很少見到存活百年的櫻花樹?
Thumbnail
 日本人把櫻花視為國花,是大和精神的象徵,因為它開得絢爛,死得壯烈。尤其是吉野櫻這個品種,花瓣還鮮嫩著時便飄然散落,那種正當盛開便凋萎死去,這種悲愴之美,蠻符合日本文學與美學的追求,難怪他們對賞櫻是這麼狂熱。
Thumbnail
說起「櫻花」,大家都會聯想到日本,因為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日本的各式商品中也非常喜歡加入櫻花的元素。黑川先生今回就來介紹賞櫻文化的由來及愛知県民於櫻花季的人氣賞花景點。 櫻花的日文是「SAKURA」(サクラ),「サ」代表稻田之神,「クラ」則代表神明的座位,結合成「サクラ(桜)」就是「稻田之神...
Thumbnail
這是一篇源於一趟日本的旅遊為根基,記載從京都到大阪,令我印象深刻的歷史文化與旅遊時光所寫成的回顧篇章。
Thumbnail
這是作者在日本岡山津山城賞櫻遊的遊記,介紹了沿途的景點和美食,以及對當地純樸風情的感受。文章中包含了對櫻花的讚美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