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人文古蹟與生態的安平樹屋─走讀台灣系列之1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台南安平地區有一間當地人傳說中的鬼屋,這幾年卻搖身一變,成為台灣最夯的熱門觀光景觀之一,這個從廢棄的閒置古老倉庫,在新的眼光與新的設計觀念下,卻成為融合自然生態,產業人文與歷史痕跡的新典範。

  一八六五年,安平開港,英國在安平地區設立了許多洋行,佔地一千多坪的安平樹屋就是當時德記洋行的倉庫,後方臨接鹽水溪畔,是古代的碼頭。這個倉庫在台灣光復後曾經當作台鹽的倉庫,但是沒有多久就廢棄閒置至今,在沒有使用與管理之下,原本倉庫左右鄰近的榕樹在半個世紀的成長蔓延之下,氣根沿著牆面而下,落地又長成一棵新的榕樹,樹樹相連盤根錯節,形成「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屋樹共生的奇景。

  空間改造計劃的主詩人劉國滄建築師這麼說著:「這一間看似無用之屋,反而比其他建築師費盡心思的有用之器更引人入勝,當我們必須人為介入這個空間時,應該要展現這個空間在時間雕塑下的特色,也就是應當盡量維持它最初被發現的樣子。」

  當初在討論如何改造時,曾有人提出要恢復百年前建築的原始面貌,可是這樣就得花上二億多元,同時得砍掉百年的榕樹,並且往後的建築維護管理費更是可觀的常態性巨額開銷。劉建築師主張以最環保最省資源的方式來活用這個空間,以開放的地景藝術來構思,不特意翻修頹圮的建築本身,反而打開已毀損的屋頂,形成開放與半開放空間交錯的韻律,外面綠地有木棧道可以遊走環繞整個樹屋,而榕樹與建築物之間則以鋼構的空橋穿梭於牆緣林間,並且設置了三組昇於屋頂之上的觀景瞭望台,形成一處可以停佇環視的空間,換句話說,在空橋環繞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高度的榕樹樹根、樹幹與枝頭樹頂。

  倉庫旁邊有一間員工宿舍,則恢復後改成展覽室,目前有「安平灘的故事」及「榕樹生態展」兩個常態性展覽,展示從荷蘭人據台後的台灣經濟貿易人文變遷以及地方發展的演進,榕樹生態展則是以榕樹強靭的生命力來說明樹屋形成的過程。

  這整個計劃設計施工總經費才花了七百萬元,與原先規劃需花二億元簡直相差不知有多少,而且省下往後所有維護的費用。


  而且劉建築師在材料選擇時就特別注重自然資源的維護,比如說,材料先在工廠做好,在現地只花二、三個星期組裝,期望能對當地生態物種有最少的干擾,同時,以後若是要變更設計,他也能在幾天之內將所有材料拆卸完畢恢復原狀,並且所有材料都可以再利用。

  劉建築師最開心的事,他在完工之後沒幾天就在空橋的欄杆上,發現了蜘蛛網,而且整個區域的生態物種幾乎沒有被破壞。

  建築師這種規劃理念,從空間改造到建築設計與施工,是所謂「從搖籃到搖籃」的新時代思惟,也就是工業或消費生產之初,就要想到產品使用廢棄後的結果,要想辦法將廢棄物轉化為其他有用的循環開始,不是減少廢棄物,而是把廢棄物變成其他有用的東西,這種生態環保的實踐,透過創意,去建構新的場域與世界,整個過程是生意盎然,是快樂有趣的。

  當我看到許多孩子們在錯落有致的空間中玩躲貓貓,也有老師帶著學生穿梭在樹冠間作自然觀察,讓這個原本可能只是平淡無奇的倉庫古蹟,變成充滿童心想像的探險空間或自然探索的學習空間,以及戶外藝術展示的人文空間,甚至是服裝走秀的時尚創意舞台,不免相當期待目前正在規劃的第二期工程,也就是將樹屋透過空橋跨越私人魚塭,銜街到鹽水溪,營造另一個親水河岸景觀,也盼望這種創意又環保的典範能夠在台灣更多地方出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3/10/28~2023/10/30 Day 2 ~ 台南-安平樹屋、台南-十鼓文創園區、台南美食-廚房有雞、住宿台糖長榮酒店 第二天行程: 台南-安平樹屋 台南-十鼓文創園區 台南美食-廚房有雞 台南住宿-台糖長榮酒店 第二天一大早先享用『福爾摩沙遊艇酒店』的早餐自助吧,食物還
Thumbnail
2023/10/28~2023/10/30 Day 2 ~ 台南-安平樹屋、台南-十鼓文創園區、台南美食-廚房有雞、住宿台糖長榮酒店 第二天行程: 台南-安平樹屋 台南-十鼓文創園區 台南美食-廚房有雞 台南住宿-台糖長榮酒店 第二天一大早先享用『福爾摩沙遊艇酒店』的早餐自助吧,食物還
Thumbnail
『林安泰古厝』初建於1783年,距今約二百多年,原位於現今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是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也是台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險遭拆除的命運。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努力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才得以遷移至現址而保存下來。民國89年5月,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Thumbnail
『林安泰古厝』初建於1783年,距今約二百多年,原位於現今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是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也是台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險遭拆除的命運。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努力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才得以遷移至現址而保存下來。民國89年5月,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Thumbnail
《行動紀錄家》-步旅翩翩 #林安泰古厝 這是行動紀錄家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們相遇的起點。離開SDG,眼前已滿是台北的夜空,路燈的光暈顯得格外溫柔,生命的相遇隨意卻又仿若奇蹟。我加速跟上大家的腳步,享受屬於我們的城市夜晚。 今天的行程在此暫止,但行動紀錄家的夢想才剛要啟程,這是我們給台北一次深刻的擁抱。
Thumbnail
《行動紀錄家》-步旅翩翩 #林安泰古厝 這是行動紀錄家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們相遇的起點。離開SDG,眼前已滿是台北的夜空,路燈的光暈顯得格外溫柔,生命的相遇隨意卻又仿若奇蹟。我加速跟上大家的腳步,享受屬於我們的城市夜晚。 今天的行程在此暫止,但行動紀錄家的夢想才剛要啟程,這是我們給台北一次深刻的擁抱。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台南市安平區 地點:安平樹屋、朱玖瑩故居、德記洋行 日期:2022/03/27 又跑去安平。
Thumbnail
台南市安平區 地點:安平樹屋、朱玖瑩故居、德記洋行 日期:2022/03/27 又跑去安平。
Thumbnail
台南這些年已成為台灣的顯學,除了來自台灣各地的旅人,還有操著各國口音的背包客,塞滿了大街小巷,不管是來吃美食的,看老建築的,尋訪廟宇古蹟的,或者只是喜歡在巷弄逛逛,閒坐在特色咖啡館的,每個人手拿一本旅遊書,然後得其所哉。 不過,若是以為台南只有這些文青喜歡的小確幸,就真的是太可惜了,很多人不知道,在
Thumbnail
台南這些年已成為台灣的顯學,除了來自台灣各地的旅人,還有操著各國口音的背包客,塞滿了大街小巷,不管是來吃美食的,看老建築的,尋訪廟宇古蹟的,或者只是喜歡在巷弄逛逛,閒坐在特色咖啡館的,每個人手拿一本旅遊書,然後得其所哉。 不過,若是以為台南只有這些文青喜歡的小確幸,就真的是太可惜了,很多人不知道,在
Thumbnail
用餐前的空檔,在巷弄之間意外發現到了這間老宅,門口的花窗和土磚牆,一下子就將我們的眼光抓走了。 一進來便能感受濃厚的老屋氣息,從門窗或者樓梯,能感受到用心維護和擺設的一切。 這樣的洗手台現在已有點難見到,加上一旁的椅子,在這裡坐上一晚看本書,就是簡單的幸福不為過了吧。
Thumbnail
用餐前的空檔,在巷弄之間意外發現到了這間老宅,門口的花窗和土磚牆,一下子就將我們的眼光抓走了。 一進來便能感受濃厚的老屋氣息,從門窗或者樓梯,能感受到用心維護和擺設的一切。 這樣的洗手台現在已有點難見到,加上一旁的椅子,在這裡坐上一晚看本書,就是簡單的幸福不為過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