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女兒的婚禮是這樣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年以前,在一位姪女千篇一律亂哄哄的婚宴上,女兒對我說:「這是我們這一代最後一次這麼辦,以後我不會這樣。」我當時雖然心有同感,卻衝口而出回答她:「我也同意不要這麼辦,只是要看對方家人是不是能接受?」先想到的是「別人」,我不承認那是「討好」,至少避免一開始就讓他的家人不高興。


說完之後,我沈思了許久,欣喜女兒說出她不希望婚禮的樣子,我為什麼第一個想到的是「人家」要不要,而不是「我們」喜不喜歡呢?


回想我自己的婚禮,我也不喜歡那種大家都看到的樣子,只是不可避免要做一個儀式的交待,就將習俗方面的雜事全交給雙方的家長去決定,我們兩人照著行禮便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意義在我心裏浮起,只想到:那是他們要做的。


我顧慮的是,有些老人家將兒女婚禮的種種(如:「娶」媳婦,請親友吃喜餅、吃喜酒等)當作他人生中的重大期望,我只是不忍心讓他們的期望落空罷了。儀式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但是它真的沒有意義嗎?婚禮中步步都是將女兒從原生家庭中「拔出」(拜別父母,丟扇子,嫁出),帶進另一個家庭裏(迎娶,祭拜祖先),並將不好的(如:壞脾氣、霉氣)留下來,只將好的帶走(吉利的),當晚為公婆端洗臉水等事,種種位階、從屬關係歷歷在目,經過了這些儀式等於定了女兒在夫家的身分、地位,怎麼會沒有作用呢?


或許有人說,那只是「習俗」罷了,從古沿襲下來,大家照著做就是,現代人也沒那個意思。如果大家都覺得沒有那個意思的話,何必浪費心力,依樣畫葫蘆,做些沒人知道是什麼意義的無聊事呢?就不要做、取消好了。


我們到底要發揮思古之幽情的情懷,讓老人家及民俗學家少發些慨嘆,努力將「民俗禮儀」依樣保留下來,還是將這些不合時宜的儀式送到博物館典藏,供人參觀回顧就好了,另外訂一套符合現代生活禮儀,及兼顧兩性平等的「現代習俗」呢?


我在年初看完《大年初一回娘家》的書後,終於鼓起勇氣,跟女兒說出了我的期望:「我希望你以後的婚禮不要有『娶』的動作,我們家人陪你到舉行婚禮的地方,他也和他的家人前去,然後兩個人一起舉行婚禮。」以實際的行動向雙方家人及賓客宣示:女兒沒「嫁」,他沒「娶」,他們兩個人「結婚」了。我慢慢有了比較仔細的構想。


結婚是兩個人長大後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另外成立一個家,這個家和雙方原生家庭的關係都是對等的。兩人都有能力各自到達舉行婚禮的地方,結束之後,回到自己的家,當事情結束、有空時再分別拜訪雙方父母,並向祖先祭拜報告,告知祖先:我已經和XX結婚了。除了女兒祭拜女婿祖先之外,女婿也要向女兒的祖先祭拜,因為他從此和女兒家有了關係。


還有喜帖由要結婚的兩個人具名發出,如果他們感念今日的成長父母也有一部份功勞的話(不能說「完全」是父母的功勞,父母養育他們沒錯,但也要他們自己努力長大才行啊!),歡迎將父母的名字列上去,如果擔心破壞版面的美感而不列的話也沒關係。


還有在喜帖中加一張註記: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的婚禮,也歡迎說些祝福的話,但我們不希望聽到不尊重個人、有礙兩性平等及干涉個人事務的祝福話,舉例如下:

■「夫唱婦隨」、「嫁雞隨雞」-實際上是各唱各自擅長的調,另一個人如果有共鳴的話,歡迎一起來唱和,妻不一定非隨著夫起舞不可。這個新成立的小家庭將來的走向是兩個人共同討論出來的,請尊重另外一個人(女)的意願及能力。

■新娘是「賢妻良母」的典型,將成為新郎的「賢內助」-除了「妻」、「母」的角色之外,希望大家看到新娘其他的一面。新娘有自己的工作,不一定能成為他的「內助」,她也很希望新郎成為她的「良助」。

■「新娘吃雞起家」(閩南語)-有能力「起家」是每個人的期望,不過這是兩個人的事,不是新娘一個人的事,請對著新郎和新郎一起期許。

■「早生貴子」-我們不一定會生孩子,也不一定生得出來,況且這是個人的事務,不希望成為被談論、期望的事情。


寫到這裏,我好像也變成了那個將自己未完成的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的老人家?還好時代不同了,我當年不敢做的事情,今天有了實現的可能,何況這只是我的構想,不是規定,是和按部就班實踐習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2020年11月註:

1. 這篇是2006年寫的,發表在電子報。

2. 女兒的婚禮遲來了十多年,終於快要來了,可以和她一起實現我一部份的「希望」

3. 現代國民婚禮—平等結合,互助包容/內政部民政司編輯。
婚俗方面,說了「傳統流程做法」和「現代建議做法」,有些婚俗建議取消,如果不取消的話,可賦予新做法與新詮釋。

這個網站是女兒無意中查到的

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的婚禮,也歡迎說些祝福的話,但我們不希望聽到不尊重個人、有礙兩性平等及干涉個人事務的祝福話,舉例如下:

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的婚禮,也歡迎說些祝福的話,但我們不希望聽到不尊重個人、有礙兩性平等及干涉個人事務的祝福話,舉例如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0會員
682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30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2024/05/30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2024/04/10
前註: 我的朋友王玉琴,因為在臉書貼了這則活動消息被臉書停權,取消帳號,她的活動宣傳都在臉書上,實在有夠慘。我幫她轉傳消息,希望可以幫上一點忙。   她是我的工作室之前「女性裸體晚餐」的合辦伙伴,我辦裸體晚餐是想和女人一起練習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王琴去學了陰部翻模,想要女人認識自己的陰部。每一件
Thumbnail
2024/04/10
前註: 我的朋友王玉琴,因為在臉書貼了這則活動消息被臉書停權,取消帳號,她的活動宣傳都在臉書上,實在有夠慘。我幫她轉傳消息,希望可以幫上一點忙。   她是我的工作室之前「女性裸體晚餐」的合辦伙伴,我辦裸體晚餐是想和女人一起練習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王琴去學了陰部翻模,想要女人認識自己的陰部。每一件
Thumbnail
2023/12/30
書寫可以抒發情緒,發表意見,讓創意流出來,也可以療癒自己。   想要聚集喜歡書寫的伙伴們來一起寫,說一說、談一談是啟動靈感的方法,自己啟動不了也沒關係,只要你帶著紙筆來,主持人會幫助你寫出來。   時  間:2024年1月6日(週六)下午1:00~3:30 (2週一次) 地  點:宜蘭縣礁
Thumbnail
2023/12/30
書寫可以抒發情緒,發表意見,讓創意流出來,也可以療癒自己。   想要聚集喜歡書寫的伙伴們來一起寫,說一說、談一談是啟動靈感的方法,自己啟動不了也沒關係,只要你帶著紙筆來,主持人會幫助你寫出來。   時  間:2024年1月6日(週六)下午1:00~3:30 (2週一次) 地  點:宜蘭縣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個成年人要住在一起,什麼東西、空間、情感……等都共享,是很不人道的事情。成年人了,許多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都固定了,2人各自的背景和條件也都不一樣,要和諧地住在一起,真是人性很大的考驗。因為無解,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幸福婚姻」,所以從事婚姻諮詢、顧問等行業的人永遠有生意做。 我們講到「結婚」,還是以
Thumbnail
2個成年人要住在一起,什麼東西、空間、情感……等都共享,是很不人道的事情。成年人了,許多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都固定了,2人各自的背景和條件也都不一樣,要和諧地住在一起,真是人性很大的考驗。因為無解,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幸福婚姻」,所以從事婚姻諮詢、顧問等行業的人永遠有生意做。 我們講到「結婚」,還是以
Thumbnail
辦婚禮的路上瑣碎的事情非常多,很多熱戀的情侶也會因為籌備婚禮而出現爭執甚至是中途喊卡,雖然不能保證美好的婚禮可以帶來美好的婚姻,但減少籌備婚禮的摩擦,是考驗雙方的智慧與危機處理,對於婚姻經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辦婚禮的路上瑣碎的事情非常多,很多熱戀的情侶也會因為籌備婚禮而出現爭執甚至是中途喊卡,雖然不能保證美好的婚禮可以帶來美好的婚姻,但減少籌備婚禮的摩擦,是考驗雙方的智慧與危機處理,對於婚姻經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沒想到,我反婚俗反了半天,這次毫不費力地達到了我想要的,出乎意料之外啊!
Thumbnail
沒想到,我反婚俗反了半天,這次毫不費力地達到了我想要的,出乎意料之外啊!
Thumbnail
婚禮後我找個時間,約孩子們一起吃飯,聊聊。二女兒最後迸出:「腦袋進水才結婚。」接著說:「結婚後2個星期,去南部參加『大港開唱』,忙著找要聽哪一團,哪一個節目,說到結婚,『有嗎?』『忘記了』好像沒這回事。」 原來,她在儀式和婚宴那2天,有不高興的事情,他媽媽也有對她不高興、生氣的事情。 後來清明節前,
Thumbnail
婚禮後我找個時間,約孩子們一起吃飯,聊聊。二女兒最後迸出:「腦袋進水才結婚。」接著說:「結婚後2個星期,去南部參加『大港開唱』,忙著找要聽哪一團,哪一個節目,說到結婚,『有嗎?』『忘記了』好像沒這回事。」 原來,她在儀式和婚宴那2天,有不高興的事情,他媽媽也有對她不高興、生氣的事情。 後來清明節前,
Thumbnail
我最想跟他爸媽說的是:「我女兒不『嫁』喔!他們2個人是『結婚』」你們也沒『娶』喔!她永遠是我們的女兒」哈!還有,婚俗中,有些動作不要做……,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說這些?要不要說?說了的話,人家是氣死,或是討厭我呢?還是連帶對我的女兒有不好的印象?哈!我說討厭我也沒關係,都推給我,我只希望她有一個性別平等
Thumbnail
我最想跟他爸媽說的是:「我女兒不『嫁』喔!他們2個人是『結婚』」你們也沒『娶』喔!她永遠是我們的女兒」哈!還有,婚俗中,有些動作不要做……,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說這些?要不要說?說了的話,人家是氣死,或是討厭我呢?還是連帶對我的女兒有不好的印象?哈!我說討厭我也沒關係,都推給我,我只希望她有一個性別平等
Thumbnail
從他們的互動和規劃共同帶小孩之中,我發現現在有些人的結婚、生孩子,不是以前那麼理所當然,以男生來說,要找到 1。彼此都喜歡, 2。女生又願意懷孕生小孩的,是不容易的事情;再來,就是願意生小孩,也要看她 3.願意帶小孩嗎? 4.會(有能力)帶嗎? 哇!這4點要同時成立,是很不容易
Thumbnail
從他們的互動和規劃共同帶小孩之中,我發現現在有些人的結婚、生孩子,不是以前那麼理所當然,以男生來說,要找到 1。彼此都喜歡, 2。女生又願意懷孕生小孩的,是不容易的事情;再來,就是願意生小孩,也要看她 3.願意帶小孩嗎? 4.會(有能力)帶嗎? 哇!這4點要同時成立,是很不容易
Thumbnail
我想不能這樣,習俗是順應人們的生活方式,既然生活不一樣了,為什麼還要照著習俗做,而不另創「新的」習俗呢? ■既然沒意義,為什麼要做?浪費時間、力氣和錢。 ■不做的話,會給當場的人一些衝擊和反思; ■如果照做的話,那不合理的習俗就又延續一次了。 ■我不能光寫和說,等著別人去做,有機會我就要有所行動。
Thumbnail
我想不能這樣,習俗是順應人們的生活方式,既然生活不一樣了,為什麼還要照著習俗做,而不另創「新的」習俗呢? ■既然沒意義,為什麼要做?浪費時間、力氣和錢。 ■不做的話,會給當場的人一些衝擊和反思; ■如果照做的話,那不合理的習俗就又延續一次了。 ■我不能光寫和說,等著別人去做,有機會我就要有所行動。
Thumbnail
我在年初看完《大年初一回娘家》的書後,終於鼓起勇氣,跟女兒說出了我的期望:「我希望你以後的婚禮不要有『娶』的動作,我們家人陪你到舉行婚禮的地方,他也和他的家人前去,然後兩個人一起舉行婚禮。」以實際的行動向雙方家人及賓客宣示:女兒沒「嫁」,他沒「娶」,他們兩個人「結婚」了。我慢慢有了比較仔細的構想。
Thumbnail
我在年初看完《大年初一回娘家》的書後,終於鼓起勇氣,跟女兒說出了我的期望:「我希望你以後的婚禮不要有『娶』的動作,我們家人陪你到舉行婚禮的地方,他也和他的家人前去,然後兩個人一起舉行婚禮。」以實際的行動向雙方家人及賓客宣示:女兒沒「嫁」,他沒「娶」,他們兩個人「結婚」了。我慢慢有了比較仔細的構想。
Thumbnail
好友C:我家人不時會透露趕快嫁掉,和沒結婚好像很可憐,被這種氛圍包圍時,感覺不太好,雖然可以理解家人是出於擔心等等... 我本來以為他們會因為自己婚姻 [狀況] 也沒很好,所以不鼓勵女兒或妹妹一定要追求婚姻。 「有對象催結婚,沒對象催找人」應該是包含自己在內不少人的共同經驗,頗有感觸,於是回C回得
Thumbnail
好友C:我家人不時會透露趕快嫁掉,和沒結婚好像很可憐,被這種氛圍包圍時,感覺不太好,雖然可以理解家人是出於擔心等等... 我本來以為他們會因為自己婚姻 [狀況] 也沒很好,所以不鼓勵女兒或妹妹一定要追求婚姻。 「有對象催結婚,沒對象催找人」應該是包含自己在內不少人的共同經驗,頗有感觸,於是回C回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