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日:2023/3/12
俗話說:一圖勝千言。這句話確實不假。
寫作,雖然主要是以文字為主,但若是能適度搭配視覺化的圖像,不但更能吸引讀者點閱文章,讀者也會更容易進入你想設定的情境,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可謂一舉多得。
這次,就來和大家一同深入研究圖片的用法。
圖片的種類與建議用法
在 vocus,有很多種不同類型的圖片,可能會出現在你的文章中;現在一一介紹這些圖片的用途,以及比較適當的使用方法。
文章首圖
如果你希望在文內放圖,建議文章開始一段文字後再放,這張圖極為重要,因為它是讀者打開文章頁面,會看到的第一張圖。
這張圖在「第一屏」(你的螢幕打開頁面時會直接顯示、尚未往下捲動的畫面),會佔掉相當大的畫面比例,因此能夠在視覺上直接決定讀者看到的感受。
特別是在手機上閱讀文章,首圖往往佔掉畫面第一屏三成以上的空間,可見它的重要性。
所以,在選擇文章首圖時,圖片內容、文章大標題與文章主題,三者間的相關程度,必須能能夠相互呼應,讓讀者一眼看出文章旨趣,這樣就會是一張稱職的文章首圖;不然讀者一定會覺得首圖、標題和內文對不起來,感覺就很奇怪。
至於什麼樣的圖片,可以達到呼應標題和內文主旨的作用?其實不論照片、插畫、合成圖(很多 Youtuber 會使用),甚至是運用 AI 繪圖工具生成的圖片,都能做得到,重點在於文章和圖片搭配起來是否適合。
當然,照片算是最容易取得的:不論是自己拍,或是用網路上的合法免費圖庫,一般來說都不用花太多工夫;要畫插畫或製作合成圖片,就更加費工一些。如果不會畫插畫,或沒時間製作合成圖、運用 AI 繪圖,那就多用照片吧。
如果你也不方便專門為了一篇文章去拍照,必須使用別人作品的話,創作者成長學院也特別撰寫了
另一篇文章,教各位怎麼樣挑選出合適又合法的照片。
內文配圖
不只是文章開頭,行文當中有時如果能搭配一些圖片,也能更順暢地表達文意;換個角度說,當你寫著寫著,突然發覺光用文字描述,還不足以傳達內容,或是需要更直覺的溝通時,往往就是放一張配圖的時機。
可使用的內容配圖,大概有下面幾種類型:
- 照片:提到具體的人、事、物時,如果能夠放張相關度高的照片,會大大加強文章的可讀性。
舉例來說,在介紹愛因斯坦的學術成就時,如果配一張他的計算手稿相片,或是他在進行學術演講時的相片,搭配起來的效果會非常棒。
- 說明用的圖表或插畫:在提到各種數字表現,或是一些複雜的概念時,穿插若刊具備說明能力的圖表或插畫,會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舉例來說,在介紹某家公司時,放一張該公司歷年業績成長的曲線圖,或是在介紹電動車的運作原理時,放一張電動車動力系統的解說圖片,溝通效果更佳。(當然,也可以放影片)
- 示意圖:有些文章作者會在文章走了幾段後,插入一張相關性不高的示意圖,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讀一小段就能休息一下,那麼適當分段加上安排合理的中標、小標,不一定要使用示意圖。可參考這篇〈文章該如何分段?〉,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另外也要考慮一件事:圖片檔案的大小遠大於文字,如果你的文章中穿插太多作用不大的圖片,不但無助於提升閱讀體驗,反而會降低整篇文章的載入速度。沒有明確作用的示意圖,建議能不放就不放。
文章縮圖
還有一張很重要的圖,不一定會出現在文章內,所以往往被大家忽略其重要性;就是用來代表文章的縮圖。
這張縮圖的出沒地點很多:包括 vocus 的文章首頁、分類頁、作者個人檔案頁面中的文章列表,在文章被分享到 Facebook、Twitter、噗浪等社群平台時也會出現,所以重要程度其實不亞於文章首圖。
「縮圖」的意思,就是表示這張圖會被縮得很小,這張圖在社群平台或文章列表中出現時,讀者往往也會先看到這個縮圖;所以也應仔細挑選。
如果你的文章只放了一張首圖的話,通常這張首圖就會自動變成文章的縮圖(文章中若有多張圖片,則可自由選擇哪一張要用來當縮圖);因此如果你直接使用首圖當成縮圖,要記得圖片內容不能太過細碎複雜,更要避免在首圖中安排一些縮小後就看不清楚的文字,以免造成讀者的困擾。
你當然也可以另外使用其他圖片,來替代首圖做為文章縮圖;在寫好文章預備送出的畫面中,按下「上傳照片」按鈕,即可使用其他的圖片來當縮圖。
另外,過去 Facebook 規定,縮圖中的文字不能超過 20%,否則文章會被演算法判定為品質欠佳,降低其觸及率;現在 Facebook 已經取消這個規定,但為了整體視覺體驗,在製作、挑選縮圖時,還是要注意一下縮小後的圖內文字是否仍舊易於閱讀。
你也可以參考以下文章,都談到了圖片相關的話題:
立即追蹤 方格子創作者成長學院,收穫更多創作心法與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