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羅馬帝國最後的榮耀與哀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更新於 2024/11/07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君士坦丁堡圍城戰(十六世紀畫作)

米那斯提力斯圍城戰

在電影《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的一幕裡,邪惡的半獸人軍團圍攻西方人類王國剛鐸(Kingdom of Gondor)的首都米那斯提力斯(Minas Tirith),這就是電影中的「帕蘭諾平原戰役」(Battle of the Pelennor Fields)。米那斯提力斯是個龐大的白色城市,有著堅實的城牆抵禦外來者的入侵。在電影中,代表米那斯提力斯的人類軍隊遠少於半獸人軍隊數目,只能死守在城裡,而因為米那斯提力斯在城牆保護下,半獸人軍隊未能迅速攻佔米那斯提力斯。最後,來自洛汗王國(Kingdom of Rohan)的騎士援兵及時來到,為米那斯提力斯爭取了時間,主角率領的鬼魂援軍隨後趕至,最後成功消滅半獸人軍隊,為米那斯提力斯解圍。
電影《魔戒》中,魔多軍隊在進攻米那斯提力斯城:帕蘭諾平原戰役
這場電影中的戰爭讓我想起了真實發生在西元1453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是歐洲歷史發展的分水嶺,標誌著歐洲中世紀的結束,正式進入近代。它就是促使歷史悠久的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滅亡的最後戰役-「君士坦丁堡的陷落」(Fall of Constantinople),土耳其人圍攻拜占庭帝國最後的堡壘-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不知道《魔戒》電影的導演在執導米那斯提力斯圍城戰時,有否參考這段悲壯的歷史,但兩者相似度實在十分高。例如,君士坦丁堡同樣有著當時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狄奧多西城牆(Theodosian Walls),在拜占庭帝國過去一千年歷史來,這道城牆抵擋了無數的入侵,是君士坦丁堡的守護神。而且,對那時的西方基督徒來說,來自東方的異教徒土耳其人就像是邪惡的半獸人一樣,企圖攻陷代表東方基督教世界的君士坦丁堡。洛汗騎士援軍則像當時君士坦丁堡向西方求援的西歐騎士援軍。
被復原的狄奧多西城牆,位於今土耳其伊斯坦堡

滅亡之秋的拜占庭帝國

然而,米那斯提力斯與君士坦丁堡的結局卻截然不同。米那斯提力斯得到洛汗騎士的支援,成功抵禦了半獸人的圍攻;君士坦丁堡卻孤立無援,奮力抵抗後最終被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帝國也就在那時正式滅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一場悲壯而又讓人心酸的歷史,它正式代表了羅馬世界的結束。
史學家一般認為,羅馬帝國在西元476年早已滅亡。不過,對於羅馬人來說,他們的國家真正滅亡的時間卻在西元1453年。這是甚麼回事?西元476年滅亡的羅馬帝國,其實只是當時整個羅馬世界的西半部,代表古典時期的結束。東半部卻成功延續下來,並逐漸發展成後來被稱為拜占庭帝國的全新國度。
時間跳轉至西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人(Ottoman Turks)在君士坦丁堡的四周設置了許多軍營,形成了包圍之勢。他們的統治者—蘇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 Sultan of Ottoman Empire)正在遠方視察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城牆歷史悠久,是保護城市的最高防線。
穆罕默德二世此時只是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但他的目標卻十分宏大-他要完成祖先無法成功的事-攻陷這座世界都市。他帶著超過60,000名的士兵,沒可能選擇極消耗資源的圍城戰來使君士坦丁堡糧盡彈絕,他的補給成本太高了。因此,他一直在想,有沒有甚麼其他方法可以攻破這座千年古都?
另一邊廂,拜占庭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對局勢的理解同樣十分明確。他知道戰爭無可避免,而且要面對的是比他兵力高出十倍的土耳其軍隊-他只有6,000名士兵可以調動。
自恃實力比對方懸殊,穆罕默德二世向君士坦丁十一世下了最後通牒。他說,如果君士坦丁十一世選擇投降,還能保著性命,可以統治一個名叫米斯特拉斯(Mystras)的小城。背負著羅馬帝國祖先榮耀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想也不想就拒絕了,他對穆罕默德二世說:
「朕如同這城市的每一個人一樣,並沒有被賦予權力向任何人投降,包括你在內。我們寧願以自由之身戰死,也不願為苟且偷生而出賣榮耀。」
西元1453年四月六日,穆罕默德二世發動了第一次攻擊。他們嘗試攻擊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但如同傳說所說一樣,在勇敢的拜占庭守軍奮戰下,土耳其人傷亡慘重,而君士坦丁堡仍然固若金湯。
鄂圖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十五世紀畫作)
在這次進攻之前,土耳其人已經佔領了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的要塞,斷絕了君士坦丁堡的補給,但穆罕默德二世知道,要成功征服君士坦丁堡,並不是一件易事。為此,他需要一種更強大的力量-大砲。這是一種全新的力量,足以震動整個君士坦丁堡。

固若金湯的傳說

君士坦丁十一世明白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性。這座都市是通往歐洲的要道,土耳其人要進軍歐洲,必須先奪取這裡。而在這個都市超過一千年的歷史裡,曾被圍攻二十三次,但卻只失陷了一次。那次唯一的失敗發生在西元1203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令人感到諷刺的是,那次君士坦丁堡淪陷在同樣信奉上帝的西歐騎士手中,而非進攻了無數次君士坦丁堡的穆斯林。
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國的心臟,它是世界貿易的中心,更曾是世上最大和最富裕的城市。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衰落,來自東方的鄂圖曼土耳其人逐漸侵蝕了帝國大部份領土。帝國只剩下孤立無援、被隔絕於歐洲和亞洲外的君士坦丁堡及其周遭的一小片土地。
這座曾經是強大的羅馬帝國首都,是很多征服者夢寐以求想征服的地方。在西元674年、678年、717年和718年,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Arabs)曾經圍攻君士坦丁堡,卻無功而回。歐洲的基督教世界在當時曾感到恐懼,君士坦丁堡若果淪陷,將被打開一個缺口,讓強盛的穆斯林暢通無阻地向歐洲挺進。雖然阿拉伯人最後鎩羽而歸,但卻從此留下了穆斯林世界的一個宏大願景-攻陷這座被譽為不可能被攻陷的神聖城市。而時間來到十五世紀,這次由同樣是穆斯林的土耳其人作出嘗試了。
但現在的拜占座帝國已經不再是昔日那個強大的羅馬帝國。這個帝國曾經把地中海變成內海,如今卻只剩下圍繞著君士坦丁堡外的一小片領土。在兩個世紀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君士坦丁堡被洗劫一空,當時拜占庭王室流亡到了尼西亞。儘管後來拜占庭帝國成功復國,但卻已經元氣大傷,無法回復到曾經的強盛與富裕。雖然已非昨日璀璨的明珠,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傳承,仍讓土耳其人對其趨之若鶩。
西元1450年,鄂圖曼帝國(黃色)與拜占庭帝國(紫色)勢力範圍圖

大戰前夕

穆罕默德二世的父親穆拉德二世(Murat II, Sultan of Ottoman Empire)在位時,與西歐達成十年的休戰協議。因此,穆罕默德二世這個時候可以安枕無憂地專注圍攻君士坦丁堡。他渴望能成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並擴大土耳其人對世界的影響力,他想要建立統一世界的信仰、帝國和政權。
西元1453年對於他來說,是絕佳的時機。這時的君士坦丁十一世,與他的祖先皇帝們已不可同日而語,並沒有強大的權力和力量。而曾經擁有密集的人口的君士坦丁堡,如今只是一個十萬人的城市,而且瀕臨財政崩潰的邊緣。為了避免土耳其人的入侵,君士坦丁堡每年支付巨大賠款予鄂圖曼帝國,但此舉只會進一步削弱拜占廷帝國的實力,卻無法避免滅亡的命運。現在,敵人已經兵臨城下。四十九歲的皇帝知道能夠戰勝土耳其人的機會微乎其微,但他已經準備戰至最後一口氣。
君士坦丁十一世仍然試圖力挽狂瀾。他曾經向羅馬教廷請求援軍,說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會對歐洲造成極大災難,他需要西方幫助戰勝土耳其人。就在前一年,即西元1452年,君士坦丁十一世向羅馬教廷妥協,同意讓已經分裂了數百年的東正教會和羅馬天主教會合併,以換取一支海上鑑隊馳援君士坦丁堡。然而,這項承諾並沒有被兌現,在危急存亡之秋,這支海上鑑隊就從來沒有出現過。
雖然如此,君士坦丁十一世仍然積極佈防。這座羅馬帝國最後的堡壘當時的情況是究竟是怎樣?君士坦丁堡坐落在金角灣(Golden Horn),是一個海港城市,其北邊、東邊和南邊臨海,只有西邊與陸地相連。城市西邊十九公里外是堅固而古老的狄奧多西城牆。為了防止土耳其人利用海軍進入金角灣從海上攻擊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命人在金角灣入口的海水裡建造了一條橫跨整個兩岸的鐵索,以阻礙土耳其船艦駛入。有了這些佈防,君士坦丁十一世把防守的重點放在直徑達6.5公里的城牆這邊,他認為土耳其人只能從西邊進攻。可是,他並不知道,土耳其人已經準備了一種全新武器去攻擊這道享譽千年的堅實城牆。

烏爾班大炮

穆罕默德二世是個喜愛探索新事物的人,在戰場上也不例外。剛巧,有人向他建議製造一座史無前例的大炮,用以摧毀眼前的這道高牆。話說,火藥這東西最早出現是在十一世紀,其配方記錄在宋朝典籍《武經總要》中,早已是戰場上的一種利器,其破壞力之強在當時無人不曉。
土耳其人這座大炮卻有點不同,它是由來自匈牙利王國(Kingdom of Hungary)的工程師烏爾班(Orban)所設計的。本來烏爾班受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邀請來到君士坦丁堡,為他設計和建造新型武器,以作防衛之用。可是,因為拜占庭帝國已面臨破產,烏爾班被拖欠酬金,於是他決定投奔穆罕默德二世,建議這位年輕蘇丹聘用他建造一座大炮。
鄂圖曼帝國製造的超級大炮,現安放在英國漢普郡爾遜要塞
穆罕默德二世向烏爾班提供了豐厚的酬金和製造大炮所需的材料,三個月後烏爾班便成功製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型的火炮。這座怪物一樣的火炮長8.2米,其火力足以將一塊重272公斤的石製炮彈射到1.6公里之外。當這座大炮的炮彈轟向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時,大家都呆了。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傳遍了整座城市,君士坦丁堡守軍還來不及反應,被擊中的城牆部份便已開始崩塌,露出了一個大缺口。
幸而,這座新型大炮需要三小時重新裝填炮彈,所以君士坦丁堡守軍仍可以利用這段空檔時間緊急修復城牆。守軍早已物資短缺,他們用一切可用的材料修復城牆,然後利用混有泥土的動物毛皮覆蓋在城牆表面。這些物質有助吸收衝擊力,減少炮彈為城牆帶來的破壞。
然而,土耳其人接二連三的炮彈攻擊,產生的巨響做君士坦丁堡的人民感到異常恐懼。此時,君士坦丁十一世得到了來自熱那亞共和國(Republic of Genova)的喬瓦尼.朱斯蒂尼亞尼(Giovanni Giustiniani)從希俄斯島(Chios)帶了七百名士兵前來救援,他們幫助君士坦丁堡守軍修復城牆。土耳其人嘗試把城牆外圍的護城河填滿,但在晚上君士坦丁十一世就派人重新挖出河溝。因為這樣,直至四月十八日,土耳其人仍然無法攻陷君士坦丁堡。

四面楚歌

雖然土耳其人久攻不下,但君士坦丁堡的情況卻不怎樣樂觀。在戰事開始前,土耳其人在金角灣的對岸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城堡,這座城堡被土耳其人稱為「割喉者」(Bogaz Kesen,即Throat Cutter)。其所建之處位處黑海要道,用以切斷君士坦丁堡的海外補給路線。城堡設有多座大炮,可以輕易擊沉任何前來的補給船隻。所以,戰事一開始,君士坦丁堡便已經失去了補給的方法。
君士坦丁堡圍城戰各佈防和進攻示意圖
君士坦丁堡在戰前也作了一些準備,在金角灣的入口海水裡設置了橫跨兩岸的鐵索。這做法是為了阻止土耳其人的船艦進入金角灣,從海上攻擊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在海戰上比土耳其優勝,但他們還是放棄在海上與土耳其人短兵相接,以集中兵源在城中。如此一來,君士坦丁堡的守軍便能專注應付城牆的防衛。
穆罕默德二世當時想了一個非常原始的方法,去破解鐵索的障礙。他派出大量士兵把船艦在海灣入口處用人力拖上岸,然後在岸上一路拖行直至繞過鐵索後,便把船艦推回海中。如此一來,船艦就不用在海中穿越鐵索都能進入金角灣,並從金角灣炮轟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人看到後慌了。現在土耳其人的攻擊來自四面八方,部份拜占庭守軍開始逃亡。面對君士坦丁堡守軍的動搖,穆罕默德二世看準機會,派人挖地洞進入君士坦丁堡。五月十六日,君士坦丁堡一些基督教騎士發現了異樣,懷疑地下有不明活動,於是前往調查。他們發現土耳其人正在挖地洞,及時驅趕了這些人。為了防止土耳其人捲土重來,一位蘇格蘭傭兵約翰尼斯.格蘭特(Johannes Grant)提議把裝滿水的水桶放在城牆內圍周邊。如果水面出現漣漪,那就代表附近有人在挖地洞。
就是這樣,土耳其人挖地洞的進攻方式失敗了。
雖然土耳其人的攻擊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拜占庭人化解,但無可置疑的是,君士坦丁堡的守軍愈來愈疲憊,在缺乏強力援軍下,城破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土耳其人也愈來愈不耐煩。他們決定把一切可以丟的東西都丟進城裡,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在連番炮擊下只剩下頹垣敗瓦。
穆罕默德二世命人把船艦拉上岸,以繞過拜占庭帝國在金角灣入口設置的鐵索

君士坦丁堡的哀鳴

五月二十七日,土耳其人連續不斷的攻擊使君士坦丁堡的守軍再無足夠時間修復城牆。穆罕默德二世準備讓土耳其軍隊攻入君士坦丁堡,但他下令禁止士兵破壞城市結構。他要這座城市完整無缺,因為他將會把帝國首都搬到這裡來。然而,他卻允許士兵隨意在城裡燒殺搶掠。
君士坦丁十一世終於知道,他的末日要來臨了。他鼓勵身邊僅餘的4,000士兵與他作最後奮戰,此時守軍只剩戰事開始時的一半。五月二十九日,在經歷了47天的守城戰,土耳其入侵者終來到了眼前。君士坦丁堡守軍此刻仍奮勇抵抗,向土耳其軍隊淋滾油、推跌他們的梯子,但這只是稍稍拖延了城破之時。
穆罕默德二世下令精銳的土耳其新軍攻入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新軍的正式名字是耶尼切里(The Janissaries),鄂圖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的基督徒家庭中挑選出合適的幼童,帶回宮廷訓練成戰士。這些新軍戰士不負蘇丹所託,很快便攻入了城裡。他們打開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銅造大門,把裡面正在禱告的基督徒全數殺死。在這一夜裡,君士坦丁堡到處都是慘叫聲和哀鳴,如同地獄一樣。沒被殺死的,就成了奴隸或階下囚。

最後的榮耀

君士坦丁十一世脫下了象徵皇權的紅袍和飾物,換上了一般的士兵服,接著跟他身邊的士兵說:
「這座城市已經陷落,但我還活著。」
這不是苟且偷生的人會說的話。君士坦丁十一世隨後與士兵一同突圍而出,在這個屬於他們的最後戰場裡,決意奮戰到最後一刻。而他的身影,終於在戰場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富有羅馬獨特之處。建立羅馬城的人叫羅穆路斯(Romulus),而建立羅馬帝國的人則叫奧古斯都(Augustus)。諷刺的是,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名字是羅穆路斯.奧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拜占庭帝國的滅亡也有相似的地方,第一位皇帝是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而最後一位皇帝也剛好叫君士坦丁。
雅典都主教座堂廣場上的君士坦丁十一世雕塑
這個帝國原是歐洲基督教文明的堡壘,多個世紀以來因為它阻擋了穆斯林的入侵,歐洲脆弱的文明才得以保存。西元1453年後,帝國已不復存在。在往後不久,穆斯林軍隊將染指歐洲,為歐洲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甚至一度使基督教文明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不過,也是因為拜占庭帝國的滅亡,一些保存在帝國裡的經典,透過逃離君士坦丁堡的學者傳入歐洲,由此激發了影響深遠的文藝復興。因此,史學家把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年份,定義為中世紀的結束。「羅馬」這個字後來被莫斯科大公國(Grand Duchy of Moscow)繼承,其統治者伊凡三世(Ivan III, Grand Prince of Moscow)迎娶了拜占庭公主後,自封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首都莫斯科,也被他稱為「第三羅馬」。
十五世紀,東方的穆斯林把東正教的堡壘消滅,但同時在西方的伊比利亞半島進行的領土收復戰爭,西班牙基督徒卻成功把穆斯林消滅。或許,這就是歷史的諷刺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7會員
53內容數
歐洲史不是國別史,我們不能單獨研究某個歐洲國家的歷史。因為在歐洲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是國家林立的狀態,國家之間的互動是恆常的事,而一個國家的行為,很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些國家的政策、文化和歷史發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古代,當人類還未發明火藥並應用在戰爭中時,便已經懂得在弓箭上塗抹易燃物料,點燃後射向敵人加強破壞力。到了中世紀時期,雖然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但在東歐,便已出現一種在當時十分神秘而又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希臘火。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後世學姐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愛德華的一生基本上都奉獻了給戰場,而他正是英法百年戰爭前半部的主要人物。愛德華之所以被稱為「黑太子」,傳言說那是因為他在戰場上喜歡穿著黑色盔甲,是他個人獨有的特徵。
在華夏歷史裡,戰國時代是其中一個家戶曉的歷史時期。當時有七個大的諸侯國互相征戰,合蹤連橫,最後由秦國一統天下。恰巧的是,在地球另一邊的不列顛,也曾有過類似的時期,在英格蘭地區存在數個政權,互相征戰,時強時弱。這個時期從五世紀至八世紀,歷時約三百年,稱為「七國時代」(Heptarchy)。
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Duna)一分為二,西岸稱為布達,東岸稱為佩斯。在1872年之前,這兩岸本來是三個不同的城市(布達、老布達和佩斯),後來奧匈帝國將之合併為今天的布達佩斯。對於匈牙利人來說,多瑙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他們的國徽設計上,就有象徵著多瑙河的元素在裡頭。
「吸血鬼」文化何時何地都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題材。雖然吸血鬼只是一種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事實上這種不死生物是有其歷史原型的。他是吸血鬼的始祖—羅馬尼亞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有另一個更耳熟能詳的名字—德古拉伯爵。
在古代,當人類還未發明火藥並應用在戰爭中時,便已經懂得在弓箭上塗抹易燃物料,點燃後射向敵人加強破壞力。到了中世紀時期,雖然冷兵器還是戰場上的主要武器,但在東歐,便已出現一種在當時十分神秘而又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希臘火。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後世學姐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愛德華的一生基本上都奉獻了給戰場,而他正是英法百年戰爭前半部的主要人物。愛德華之所以被稱為「黑太子」,傳言說那是因為他在戰場上喜歡穿著黑色盔甲,是他個人獨有的特徵。
在華夏歷史裡,戰國時代是其中一個家戶曉的歷史時期。當時有七個大的諸侯國互相征戰,合蹤連橫,最後由秦國一統天下。恰巧的是,在地球另一邊的不列顛,也曾有過類似的時期,在英格蘭地區存在數個政權,互相征戰,時強時弱。這個時期從五世紀至八世紀,歷時約三百年,稱為「七國時代」(Heptarchy)。
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Duna)一分為二,西岸稱為布達,東岸稱為佩斯。在1872年之前,這兩岸本來是三個不同的城市(布達、老布達和佩斯),後來奧匈帝國將之合併為今天的布達佩斯。對於匈牙利人來說,多瑙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他們的國徽設計上,就有象徵著多瑙河的元素在裡頭。
「吸血鬼」文化何時何地都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題材。雖然吸血鬼只是一種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事實上這種不死生物是有其歷史原型的。他是吸血鬼的始祖—羅馬尼亞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有另一個更耳熟能詳的名字—德古拉伯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在1204年,由威尼斯等國組成的十字軍,攻破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永遠屹立不搖、難攻不落的世界之城,第一次淪陷於外敵之手。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曾阻擋過波斯人、阿瓦爾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等諸多強敵,為何這次竟會輕易為西歐騎士攻下? 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從君士坦丁大帝於四世紀建都開始,歷代的皇帝就時不時地發動浩大的工程,一下子從帝國周遭搬運昂貴建材、上古雕塑與建築,一下子在首都建造宏偉的教堂或公共建築。這一切努力,使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之前的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近東最為宏偉富麗的城市。同時代城市,估計只有九世紀的巴格達可比。 而這一切血汗付出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拜占庭帝国的结局,在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21岁时,即带领着奥斯曼帝国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成功消灭了拜占庭帝国。那么如果他当时失败了的话,历史将走向何方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如果当时拜占庭人真的打败了穆罕默德二世的话,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在1204年,由威尼斯等國組成的十字軍,攻破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永遠屹立不搖、難攻不落的世界之城,第一次淪陷於外敵之手。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曾阻擋過波斯人、阿瓦爾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等諸多強敵,為何這次竟會輕易為西歐騎士攻下? 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從君士坦丁大帝於四世紀建都開始,歷代的皇帝就時不時地發動浩大的工程,一下子從帝國周遭搬運昂貴建材、上古雕塑與建築,一下子在首都建造宏偉的教堂或公共建築。這一切努力,使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之前的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近東最為宏偉富麗的城市。同時代城市,估計只有九世紀的巴格達可比。 而這一切血汗付出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羅傑.克勞力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第二部。其實書名已經劇透了。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東羅馬帝國被鄂圖曼帝國攻陷的故事。之前介紹過首部曲《海洋帝國》,但與那時完全不知道哪方會獲勝不同,本書談的東羅馬滅亡實在太有名,我歷史再差都知道。1453 也是我少數沒還給學校的年份(笑)。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拜占庭帝国的结局,在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21岁时,即带领着奥斯曼帝国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成功消灭了拜占庭帝国。那么如果他当时失败了的话,历史将走向何方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如果当时拜占庭人真的打败了穆罕默德二世的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