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感系列(三)】不敢嘗試突破與冒險:分析找出有效失敗

更新於 2020/11/0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會失敗?
就只有一個:「行動」之後
這世界任何的產出與結果,都是在你行動之後才會產生
如果沒有行動,那就是只還在理論的空想階段,空想是不會產出任何結果的
你可以花大把時間做計劃、想理論,但最終要去驗證你的計劃與理論能不能成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動」
跟大家講一個秘密
在吸引力法則裡面,「行動」是把你的對宇宙許下的願望拉到現實的物質世界的方法。所以就算你觀想再多、想得在久、告訴宇宙你有多想要多想要,能把你想要的人事物從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顯化到看得到的物質世界,中間的橋樑就是行動
那為什麼很多人遲遲沒有去行動?
因為在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裡都是不允許失敗的
學校考試成績分數低了就是失敗,會被老師家長責備,對自己產生否定的感覺
上台演講如果講錯出糗了,會被台下的人嘲笑,產生丟臉的感覺
業務的工作如果被客戶拒絕,會產生難過的感覺,與被主管責備還賺不到業績
看得出來,我們並不是沒有行動過
只是一次行動之後失敗產生的挫敗感,讓我們接下來都不敢再往前走
所以「接受失敗」其實是一種能力,而且還是很重要的能力
我們很常把一次的失敗就認定為是最終的失敗,我們總認為第一次就要成功,或要求自己永遠都是要成功的
對「成功定義」的錯誤判斷,帶來了如果當去做一件事情可能會失敗,你就不敢去做了
這是一個誤區、一種對人生的錯誤判斷
所以我們要把「害怕失敗」的想法改正成為「透過分析讓失敗變成有價值的失敗」
嗯~如果失敗可以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那失敗就沒什麼好害怕的阿!
成功的話我可以得到想要的、失敗的話我還可以提升人生的價值,根本處於不敗之地,人生怎麼可以那麼棒啊!哈哈哈
沒錯,人生就是那麼的棒,所以你之前擔憂的種種,根本就是白白擔憂,完全不需要!
那我們來看看,要如何分析失敗,讓你的每次行動,即使失敗了,都還是能為你帶來極大的價值
《1.理解常態》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失敗? 行動之後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成功? 行動之後
失敗跟成功都是「結果」,他們是一樣的;失敗與成功不是相反詞,而是是近似詞
失敗與成功的相反詞是「無所作為」
人生中經歷著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行動的一種,所以產出各種大大小小的失敗
小到今天公車遲到,結果上班也遲到,被扣了薪水
大到創業失敗,結果投入的資金全泡了湯
我們生活當中充斥了失敗,但是,充斥更多的是成功
你一年200天的工作日可能就不小心遲到了2次,所以你198次都是成功的
你今天成功起床了
你今天成功吃到飯了
你今天成功幫助同事解決了問題
你今天成功回到家摸摸你狗狗的頭
我們每天都再進行非常多的行動,大部分我們都成功了!這就是常態
而你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但有誰規定第一次創業就一定只能成功嗎?
因為創業帶來的回報很大、收入可觀,所以成功機率是相對小的
大機率成功的事情,回報較小;小機率成功的事情,回報較大
這也是常態的一種
而你想要走哪一條路都可以,沒有人規定你只能去做成功機率大的事情,而不能去挑戰成功機率小的事情
只要你理解,面對行動之後帶來的成功或失敗,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當你心裡有這個底時,你會更無所畏懼、平常心的去面對隨之而來的結果
不過,追求成功是一種美德
追求更好、更完美、更高標準的行動,不管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對你自身帶來的價值感都是提高的,都能讓你更正面的看待事情的結果
《2.分析失敗》
當我們做一件事情失敗了之後,最常問的就是:「為什麼會失敗?」(Why)
但我們應該從「是什麼造成了失敗?」(What) 來著手
當你用為什麼(Why)時,這樣的方式太過於發散,會讓你第一時間無所適從,而無所適從的腦袋就會被挫折感填補起來;而且為什麼(Why)這樣的用法,就好像你之前就認定事情的結果一定會成功,但我們前面講到了,成功與失敗都是一種常態,都是可能發生的事情,過於執著的認定會讓你無法平常心面對
而使用是什麼(What)的提問法時,你就是在第一時間進入了分析腦,這就是有效性的針對思考,這個時候對你而言,失敗不是一個大問題,也不再是一個固定的結果了,失敗變成只是一個過程,因為你接下來還有很多分析要做,沒空理會失敗帶來的挫折感
而分析結果會列出很多個:「如果我這邊改成這樣做,能避免這個失敗嗎?」
從多個分析中我們可以重新配置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可能是準備更仔細的資料給客戶
或者是產品的包裝不夠力,消費者不買單
又或者是去找什麼新的工具軟體,來輔助流程更加明確
分析歸因的重點是要找「可控因子」,就是我可以實際去怎麼做
不要去尋找不可控因子,例如:
性格>我的個性就是不適合做這個
命運>老天爺就是不想讓我成功
別人>這個客戶太機歪
這樣你就可以產生很多具體的行動腳本,你根本不會去煩惱失敗帶來的負面與不舒服,因為你的時間要拿去行動,做更多的測試,而且這會變得很好玩,就像是在跟一個小嬰兒玩一樣,你做個鬼臉,看看他的結果是會哭還是會笑。從不斷的嘗試與調整,然後再嘗試之中,找到玩這個遊戲的樂趣(人生就是一個大型遊樂場)
分析失敗最重要的就是得到接下來的具體行動腳本,這樣這個失敗就會變成一個價值極高的「有效失敗」
《3.練習「可控感」》
當你做到上面兩樣時,你已經可以成功的去消化失敗了
你的大腦會認知到:透過學習跟練習,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解決失敗的。既然可以解決,那就沒甚麼好怕的了
接下來就是「重複」練習這個技能,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盡量的去「行動」
只有行動才能讓你練習建立有效失敗,沒有行動是無法得到這麼棒的練習機會的
有效失敗的價值度是非常高的,能為你帶來快速的成長,迅速拓展認知邊界與視野
當然,更重要的,有效失敗會帶來接下來的成功,而成功之後不只會得到你想要的,你還有更多能力、資源去挑戰更多更高等級的遊戲,同樣的有更多建立有效失敗與成功的機會
透過重複的多個迴圈,你對於失敗或成功的可控感變得越來越強大,你會發現自己進入一條上升螺旋的軌道,接下來面對各種挑戰越發的自然而然,而且更輕鬆
人所有的擔憂都是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而今天這篇鼓勵大家勇於行動,並學習與練習自己的掌控能力,就可以破除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提升自我認可、提升「掌控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13內容數
沒有要介紹什麼 也沒有要變現什麼 就是艾比分享生活的小廢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嗚虎~ 的其他內容
長久下來生命的品質取決於習慣的品質,不存在一個決定一切的關鍵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轉變 要寫一本好書,你必須先成為那本書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 你的財富是財務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體重是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知識是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重複」什麼,就得到
「如果你沒有獨立思考,那你就沒有可控感」 因為可控感是由自身透過自己思維而延伸出來的一種堅定、安全、平衡的感覺 用三種常見的缺乏獨立思考的狀況,來解釋不同面向的獨立思考 與如何去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 【迷信】打破沙鍋的精神 質疑的能力 迷信跟「信仰」是兩回事,一個具備堅持不懈特質的人,都是有信仰的
所以你以為的現實,可能並不是「客觀的」現實,只是一群人在演戲,而你也跟著演了起來而已 路西法實驗一般的論點是在討論人性當中的善與惡,一個好人如何變成壞人、或是環境是如何激發一個人內心當中的惡魔 但我認為在現代社會當中,比較多人是那些需要被拯救的「假」囚犯...
這是一本「超越」很多交易三觀的書 哈哈哈哈 書名是:交易員訓練的藝術與心理控制/作者:賴金航 我當初是因為在搜尋行情價格「波動率」,想要找一些跟價格波動率相關的研究時發現這本書的 (結果這段時間都在看這本書,完全忘記要研究波動率XD) 先試讀了一些部分,覺得這本書很不一般,所以就買了 (這本書好像
今天看了萬維鋼老師的萬萬沒想到這本書的一個章節 (我已經抱著這本書看了好幾個禮拜,最近看書的速率很緩慢) 叫做:「創新」是落後者的特權
我是個程式交易者 當然初衷也是喜歡程式交易,才投入開發研究程式交易直到現在 現在我不只是個程式交易者 也是我交易學院的創辦人,提供學習資訊、提供課程,收費課程 市場上很多人會提出一個疑問 一個做交易的人,能夠從交易市場上賺錢 為什麼還要做其他的事情,例如開收費課程? 很多人的一生,從出生到離開 一輩
長久下來生命的品質取決於習慣的品質,不存在一個決定一切的關鍵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轉變 要寫一本好書,你必須先成為那本書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 你的財富是財務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體重是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知識是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重複」什麼,就得到
「如果你沒有獨立思考,那你就沒有可控感」 因為可控感是由自身透過自己思維而延伸出來的一種堅定、安全、平衡的感覺 用三種常見的缺乏獨立思考的狀況,來解釋不同面向的獨立思考 與如何去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 【迷信】打破沙鍋的精神 質疑的能力 迷信跟「信仰」是兩回事,一個具備堅持不懈特質的人,都是有信仰的
所以你以為的現實,可能並不是「客觀的」現實,只是一群人在演戲,而你也跟著演了起來而已 路西法實驗一般的論點是在討論人性當中的善與惡,一個好人如何變成壞人、或是環境是如何激發一個人內心當中的惡魔 但我認為在現代社會當中,比較多人是那些需要被拯救的「假」囚犯...
這是一本「超越」很多交易三觀的書 哈哈哈哈 書名是:交易員訓練的藝術與心理控制/作者:賴金航 我當初是因為在搜尋行情價格「波動率」,想要找一些跟價格波動率相關的研究時發現這本書的 (結果這段時間都在看這本書,完全忘記要研究波動率XD) 先試讀了一些部分,覺得這本書很不一般,所以就買了 (這本書好像
今天看了萬維鋼老師的萬萬沒想到這本書的一個章節 (我已經抱著這本書看了好幾個禮拜,最近看書的速率很緩慢) 叫做:「創新」是落後者的特權
我是個程式交易者 當然初衷也是喜歡程式交易,才投入開發研究程式交易直到現在 現在我不只是個程式交易者 也是我交易學院的創辦人,提供學習資訊、提供課程,收費課程 市場上很多人會提出一個疑問 一個做交易的人,能夠從交易市場上賺錢 為什麼還要做其他的事情,例如開收費課程? 很多人的一生,從出生到離開 一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疫情期間不能飛去日本,對我這個日本嘴來說根本是酷刑,為了能在台灣體會一下日式風味(看到這句就知道是噴錢的前兆),這次來點評幾間台北的日式和菓子店,然後依照我個人喜好排名
Thumbnail
在啟程進入時光飛逝「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前,我並不知道我從小累積起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怎麼跟父母、親友、身旁的人交代自己到底為什麼「這麼沒有定性」?更不知道怎麼形容什麼都覺得好玩的心情?也當然的,無法跟任何人說自己內在裡對自己的不穩定、不確定,帶給自己如何巨大的焦慮和慌張!
Thumbnail
換來寫一些不中聽的東西,之前的小系列中,提到了中國無法以武力奪取台灣。基本上這是現在的事實,但之後十年就很難說了,畢竟戰爭並非單純依靠對手的實力,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實力。
Thumbnail
有人問,這跟中國為何可以不靠武力奪取台灣,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依照每個男人都會去當兵,聽莒光園地周周轟炸的經驗,這玩意就叫做「心理戰」。心理戰是所謂的非典型戰爭,也有人稱作另類戰爭,但不管之前的定義,時至今日心理戰確確實實已經是戰爭的一種型態。
Thumbnail
「戰略無知是送命的第一步」這句話前兩篇都不停地講,原因就是上篇提到的,太多人對於「戰爭型態」的認識,僅止於傳統武力,對於數十年來發展的心理作戰缺乏認識,更不了解心理戰在進入多媒體時代後,面貌已近乎軍事上所謂的「總體戰」。意即,現代的心理戰,更接近傳統總體戰的軍民一體,無分前線後方。
Thumbnail
心理戰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認清戰爭型態,台灣太多人把軍事當作唯一的戰爭手段,前幾篇已詳述。這篇要把幾個常見的誤會釐清一下。首先就是釐清心理戰的概念,即便筆者已經提過,但深信「政治歸政治、XX歸XX」這種洗腦宣傳語言的台灣人還是不少。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疫情期間不能飛去日本,對我這個日本嘴來說根本是酷刑,為了能在台灣體會一下日式風味(看到這句就知道是噴錢的前兆),這次來點評幾間台北的日式和菓子店,然後依照我個人喜好排名
Thumbnail
在啟程進入時光飛逝「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前,我並不知道我從小累積起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怎麼跟父母、親友、身旁的人交代自己到底為什麼「這麼沒有定性」?更不知道怎麼形容什麼都覺得好玩的心情?也當然的,無法跟任何人說自己內在裡對自己的不穩定、不確定,帶給自己如何巨大的焦慮和慌張!
Thumbnail
換來寫一些不中聽的東西,之前的小系列中,提到了中國無法以武力奪取台灣。基本上這是現在的事實,但之後十年就很難說了,畢竟戰爭並非單純依靠對手的實力,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實力。
Thumbnail
有人問,這跟中國為何可以不靠武力奪取台灣,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依照每個男人都會去當兵,聽莒光園地周周轟炸的經驗,這玩意就叫做「心理戰」。心理戰是所謂的非典型戰爭,也有人稱作另類戰爭,但不管之前的定義,時至今日心理戰確確實實已經是戰爭的一種型態。
Thumbnail
「戰略無知是送命的第一步」這句話前兩篇都不停地講,原因就是上篇提到的,太多人對於「戰爭型態」的認識,僅止於傳統武力,對於數十年來發展的心理作戰缺乏認識,更不了解心理戰在進入多媒體時代後,面貌已近乎軍事上所謂的「總體戰」。意即,現代的心理戰,更接近傳統總體戰的軍民一體,無分前線後方。
Thumbnail
心理戰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認清戰爭型態,台灣太多人把軍事當作唯一的戰爭手段,前幾篇已詳述。這篇要把幾個常見的誤會釐清一下。首先就是釐清心理戰的概念,即便筆者已經提過,但深信「政治歸政治、XX歸XX」這種洗腦宣傳語言的台灣人還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