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感系列(三)】不敢嘗試突破與冒險:分析找出有效失敗

2020/11/0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會失敗?
就只有一個:「行動」之後
這世界任何的產出與結果,都是在你行動之後才會產生
如果沒有行動,那就是只還在理論的空想階段,空想是不會產出任何結果的
你可以花大把時間做計劃、想理論,但最終要去驗證你的計劃與理論能不能成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動」
跟大家講一個秘密
在吸引力法則裡面,「行動」是把你的對宇宙許下的願望拉到現實的物質世界的方法。所以就算你觀想再多、想得在久、告訴宇宙你有多想要多想要,能把你想要的人事物從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顯化到看得到的物質世界,中間的橋樑就是行動
那為什麼很多人遲遲沒有去行動?
因為在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裡都是不允許失敗的
學校考試成績分數低了就是失敗,會被老師家長責備,對自己產生否定的感覺
上台演講如果講錯出糗了,會被台下的人嘲笑,產生丟臉的感覺
業務的工作如果被客戶拒絕,會產生難過的感覺,與被主管責備還賺不到業績
看得出來,我們並不是沒有行動過
只是一次行動之後失敗產生的挫敗感,讓我們接下來都不敢再往前走
所以「接受失敗」其實是一種能力,而且還是很重要的能力
我們很常把一次的失敗就認定為是最終的失敗,我們總認為第一次就要成功,或要求自己永遠都是要成功的
對「成功定義」的錯誤判斷,帶來了如果當去做一件事情可能會失敗,你就不敢去做了
這是一個誤區、一種對人生的錯誤判斷
所以我們要把「害怕失敗」的想法改正成為「透過分析讓失敗變成有價值的失敗」
嗯~如果失敗可以變成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那失敗就沒什麼好害怕的阿!
成功的話我可以得到想要的、失敗的話我還可以提升人生的價值,根本處於不敗之地,人生怎麼可以那麼棒啊!哈哈哈
沒錯,人生就是那麼的棒,所以你之前擔憂的種種,根本就是白白擔憂,完全不需要!
那我們來看看,要如何分析失敗,讓你的每次行動,即使失敗了,都還是能為你帶來極大的價值
《1.理解常態》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失敗? 行動之後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成功? 行動之後
失敗跟成功都是「結果」,他們是一樣的;失敗與成功不是相反詞,而是是近似詞
失敗與成功的相反詞是「無所作為」
人生中經歷著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行動的一種,所以產出各種大大小小的失敗
小到今天公車遲到,結果上班也遲到,被扣了薪水
大到創業失敗,結果投入的資金全泡了湯
我們生活當中充斥了失敗,但是,充斥更多的是成功
你一年200天的工作日可能就不小心遲到了2次,所以你198次都是成功的
你今天成功起床了
你今天成功吃到飯了
你今天成功幫助同事解決了問題
你今天成功回到家摸摸你狗狗的頭
我們每天都再進行非常多的行動,大部分我們都成功了!這就是常態
而你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但有誰規定第一次創業就一定只能成功嗎?
因為創業帶來的回報很大、收入可觀,所以成功機率是相對小的
大機率成功的事情,回報較小;小機率成功的事情,回報較大
這也是常態的一種
而你想要走哪一條路都可以,沒有人規定你只能去做成功機率大的事情,而不能去挑戰成功機率小的事情
只要你理解,面對行動之後帶來的成功或失敗,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當你心裡有這個底時,你會更無所畏懼、平常心的去面對隨之而來的結果
不過,追求成功是一種美德
追求更好、更完美、更高標準的行動,不管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對你自身帶來的價值感都是提高的,都能讓你更正面的看待事情的結果
《2.分析失敗》
當我們做一件事情失敗了之後,最常問的就是:「為什麼會失敗?」(Why)
但我們應該從「是什麼造成了失敗?」(What) 來著手
當你用為什麼(Why)時,這樣的方式太過於發散,會讓你第一時間無所適從,而無所適從的腦袋就會被挫折感填補起來;而且為什麼(Why)這樣的用法,就好像你之前就認定事情的結果一定會成功,但我們前面講到了,成功與失敗都是一種常態,都是可能發生的事情,過於執著的認定會讓你無法平常心面對
而使用是什麼(What)的提問法時,你就是在第一時間進入了分析腦,這就是有效性的針對思考,這個時候對你而言,失敗不是一個大問題,也不再是一個固定的結果了,失敗變成只是一個過程,因為你接下來還有很多分析要做,沒空理會失敗帶來的挫折感
而分析結果會列出很多個:「如果我這邊改成這樣做,能避免這個失敗嗎?」
從多個分析中我們可以重新配置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可能是準備更仔細的資料給客戶
或者是產品的包裝不夠力,消費者不買單
又或者是去找什麼新的工具軟體,來輔助流程更加明確
分析歸因的重點是要找「可控因子」,就是我可以實際去怎麼做
不要去尋找不可控因子,例如:
性格>我的個性就是不適合做這個
命運>老天爺就是不想讓我成功
別人>這個客戶太機歪
這樣你就可以產生很多具體的行動腳本,你根本不會去煩惱失敗帶來的負面與不舒服,因為你的時間要拿去行動,做更多的測試,而且這會變得很好玩,就像是在跟一個小嬰兒玩一樣,你做個鬼臉,看看他的結果是會哭還是會笑。從不斷的嘗試與調整,然後再嘗試之中,找到玩這個遊戲的樂趣(人生就是一個大型遊樂場)
分析失敗最重要的就是得到接下來的具體行動腳本,這樣這個失敗就會變成一個價值極高的「有效失敗」
《3.練習「可控感」》
當你做到上面兩樣時,你已經可以成功的去消化失敗了
你的大腦會認知到:透過學習跟練習,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解決失敗的。既然可以解決,那就沒甚麼好怕的了
接下來就是「重複」練習這個技能,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盡量的去「行動」
只有行動才能讓你練習建立有效失敗,沒有行動是無法得到這麼棒的練習機會的
有效失敗的價值度是非常高的,能為你帶來快速的成長,迅速拓展認知邊界與視野
當然,更重要的,有效失敗會帶來接下來的成功,而成功之後不只會得到你想要的,你還有更多能力、資源去挑戰更多更高等級的遊戲,同樣的有更多建立有效失敗與成功的機會
透過重複的多個迴圈,你對於失敗或成功的可控感變得越來越強大,你會發現自己進入一條上升螺旋的軌道,接下來面對各種挑戰越發的自然而然,而且更輕鬆
人所有的擔憂都是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而今天這篇鼓勵大家勇於行動,並學習與練習自己的掌控能力,就可以破除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提升自我認可、提升「掌控感」
12會員
11內容數
沒有要介紹什麼 也沒有要變現什麼 就是艾比分享生活的小廢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