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殤:殘忍的救贖;救贖的殘忍

2020/11/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ietà, a cruel redemption
❤ 共賞影友:藝術片友、看完喜歡討論的朋友、不排斥 18 禁的人
走進戲院前,這部片就已經有三大賣點。第一個是世界三大影展(坎城影展、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抱歉沒有奧斯卡)之一的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第二個是導演金基德。我們不能粗糙地把他歸類成韓國蔡明亮(他們關注的事情完全不一樣,只是都很會拍藝術片、很會得獎而已),或是韓版拉斯馮提爾(雖然都深深地戳穿人性,把觀眾逼到無路可退),但他的確是當代最會用鏡頭說故事的編導鬼才之一。因為導演有自己深深地想說的故事,於是採用了米開朗基羅名作 Pietà (聖母抱基督哀慟像)的諧擬(parody),作為整部電影的視覺主題和片名。無論是惡搞、是控訴,還是個議題操作的噱頭,都成功地抓住了觀眾的目光,想一探究竟。
一反韓劇在江南區的光鮮亮麗,場景設定在首爾市臭名遠播的貧窮髒亂區域:清溪川。等一下!前總統李明博在做首爾市長期間不就把臭烘烘的清溪川整治成風光明媚的親水行人徒步區了嗎?對,但在 1958 年,清溪川被高架橋覆蓋,到 2003 年拆除高架橋,55年間,清溪川聚集了工業化之後,從鄉村湧入都市的下層社會家庭。都市中心,鋼架與鐵皮屋搭建的整排機械小作坊,在地產商環伺下,供不起一家溫飽。故事就在這一整片擁擠的荒涼裡展開。
鐵皮屋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都市樣貌,韓國家庭裡的白鐵鍋和印花布也是,但活跳跳的海鮮和禽畜,以及性格暴烈的男人,卻是韓國社會的獨特風貌。職業是暴力討債人的主角,過著毫無溫馨時刻可言的日常生活,還以自己的職業殘忍,讓活在擁擠機械作坊的其他居民生活更加慘酷。韓國電影咬社會議題總是大膽而寫實,金基德更是對觀眾毫無憐憫。這種殘忍不只在華語電影難以覓得,幾乎可以說是韓國導演獨有的風格:一斧頭劈進人對於慘酷的期待裡,快到還不知道有多痛,就幾乎失去知覺。
但在知覺麻木之前,電影很快為觀眾送上一份救贖:母子之情。救贖來得太快,在殘忍還來不及退下之前,就忙不迭地開始輸送溫情。這種古怪的戲劇張力,是金基德電影最迷人之處。
相較於獲獎無數,但曲高和寡的成名作「春去春又來」,「聖殤」是非常成熟飽滿,而且顧及戲院觀眾作品。所以導演史無前例地為作品打上:「金基德第 18 部電影」的字樣,也終於以藝術片之姿,取得韓國首日票房前十的成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7會員
215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 通常以探戈DJ和製鞋業者的身份出現,身兼舞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