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從《莫比烏斯》見金基德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讀者投稿/吳向宇

金基德導演的作品大多在談論愛,然而他的愛是不被大眾所接受的。不倫的、扭曲的、變態的──幾乎所有聳動的標籤都落在他的名字上,但我想替他貼上的是「純愛」。我想,他那些只是大多數常人都沒辦法想像的,愛的形式。而即使過著痛苦的人生,依然會有光穿越縫隙,輕輕落在我們的髮梢。

畢竟陽光普照,然而這些過隙陽光卻是導演早年不可得的妄想,曾經的他只擁有暴力及威權的父親,貧窮而無法想像的未來。這些生命軌跡最終成為導演那些單純的幻夢,甚至永久地停留在他提早暫停的十五歲年少。他只能想像:什麼是愛?什麼是光?

金基德導演個人照/KoBiz

金基德導演個人照/KoBiz

金基德的去社會化

有時候我覺得金基德是逃到電影裡了,因為那裡有光。十五歲被迫放棄學業、去工廠就業的金基德提早被社會化,卻也在電影中不斷地去社會化,這正是他在原生家庭中最欠缺的純真。金基德電影中的角色一向寡言,甚至在《莫比烏斯》中直接沒了台詞,但在他的電影裡消失的,僅僅是語言本身嗎?

很多人批判他的電影不倫,這一點似是說中了,卻是嚴重錯誤的。它們並不是「不」倫,而是沒有倫理,也沒有道德,完完全全地不存在,因為那些是都社會化的產物,道德是我們為了融入社會而學會的規矩。放下現有的眼光再看金基德的作品,會發現這些角色的行為是單純的。猶如導演在《春去春又來》中所傳達的,善也好,惡也好,都是純粹的;又像是《莫比烏斯》中被佛頭壓住的那把利刃,善惡只是一念間的事。

他的去社會化也包含人倫,包含愛在人與人之間的模樣:男女、女女、母子抑或是父子,人與人之間並不存在社會角色的框架,這些都只是愛情所賦予的不同名稱。所以他的電影世界單純得像孩童,而電影是他的母親,溫柔地包容他一切的夢。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愛是痛帶來的歡愉

如果生活裡只有苦痛,怎麼想像愛的模樣?

金基德經常使用性去比擬愛的存在,他的性通常伴隨強烈的痛感,有時候是精神上的,有時候是肉體的劇痛。他並不對此多作解釋,曾經他在採訪中提到,自己還是少接受採訪的好,因為過多的語言常常導致大家對作品本身的誤解。若要尋找線索,在他後期的電影《莫比烏斯》中提到當性器被閹割後,必須藉由疼痛分泌腦內啡來達到高潮,這樣的概念較為罕見,卻也合理地解釋了過往作品中,每一次劇痛的必要性,因為在他的世界裡必須有痛才能擁有愛。

說是愛的代餐也好,這便是他試著去建構的愛情觀,嘗試製造光芒,落在他那荒蕪又黑暗的生命歷程──就算要拿痛當祭品,也甘之如飴。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感同身受是愛的入場券

金基德導演曾提及他與妻子的婚姻是場悲劇,因為妻子不能理解他所拍的電影,這說明了他狹義的愛情觀所期望的彼此相知,並無法在生活中獲得。

這樣的觀念貫穿金基德的眾多作品,呈現的方式卻令人感到納悶,例如《雛妓》的結局裡,慧美穿上貞花的高跟鞋下海提供性服務,《漂流慾室》裡熙真將魚鉤放進陰道勾出一攤血,《莫比烏斯》中父親的自我閹割⋯⋯這一些令人感到痛的畫面經常讓觀眾不禁問起緣由,導演也許受夠了大家的疑問,又不想因為語言讓大家產生誤解,所以一直用電影去回應,最清晰的莫過於《春去春又來》裡作惡的小沙彌被和尚抓去感同身受一番,感受那些動物受過的苦。這便是愛人的基本能力,如此才能夠真正地愛人,而不只是腦中想想、試圖同理而已,唯有真正體會過才能理解對方生命的苦痛。

所以為了愛,女孩想真正理解妓女貞花而下海;為了愛,熙真將魚鉤放進陰道去同理賢植被魚鉤鉤嘴的痛;為了愛,父親藉由閹割感受兒子被去勢的苦痛,這些都是為了達到真正的平等,拿到愛人的入場券。對於金基德而言,愛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莫比烏斯》是金基德少數將重點放在父子關係的作品,我妄自揣測電影寄託了許多導演私密的情感,例如他對於父親的期望與想像。起初是情慾旺盛的兒子被去勢,而後父親為了兒子而選擇自我閹割,都是透過男性權威象徵的消除,將父子放在平等的位置。

這大概是導演的畢生所妄,只是到了最終都沒有得到過。在過往採訪中,導演並沒有避提他那充滿權威的父親,卻也鮮少抱怨過,在看似受苦的起始人生裡,如果用金基德式的電影解釋,那便是他對父親的愛了。在電影中不斷循環的善惡間,最終也只能放下,才能終止一切悲劇。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莫比烏斯》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劇照提供/MyVideo 影音
導演個人照來源/KoBiz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艾德華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家庭,但因為隱藏於原生家庭中的血腥惡魔到處亂殺人,無數的少女慘遭毒手,也連帶導致了這個家庭的分崩離析;但失去一切的艾德華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努力生活,又再次為自己贏得一個美好的家庭,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證明自己與原生家庭決定性的不同。
Thumbnail
艾德華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家庭,但因為隱藏於原生家庭中的血腥惡魔到處亂殺人,無數的少女慘遭毒手,也連帶導致了這個家庭的分崩離析;但失去一切的艾德華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努力生活,又再次為自己贏得一個美好的家庭,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證明自己與原生家庭決定性的不同。
Thumbnail
金基德畢生所妄,到了最終都沒有得到過。在過往採訪中,導演並沒有避提他那充滿權威的父親,卻也鮮少抱怨過,在看似受苦的起始人生裡,如果用金基德式的電影解釋,那便是他對父親的愛了。在電影中不斷循環的善惡間,最終也只能放下,才能終止一切悲劇。
Thumbnail
金基德畢生所妄,到了最終都沒有得到過。在過往採訪中,導演並沒有避提他那充滿權威的父親,卻也鮮少抱怨過,在看似受苦的起始人生裡,如果用金基德式的電影解釋,那便是他對父親的愛了。在電影中不斷循環的善惡間,最終也只能放下,才能終止一切悲劇。
Thumbnail
"There's nothing more in this universe. To steal our power or make us hurt." -My Symmetry 【觀影前】 我好喜歡兄弟情變成愛情的故事 愛爆那種眼神間的曖昧 全身不對勁的逃避
Thumbnail
"There's nothing more in this universe. To steal our power or make us hurt." -My Symmetry 【觀影前】 我好喜歡兄弟情變成愛情的故事 愛爆那種眼神間的曖昧 全身不對勁的逃避
Thumbnail
2024年的今天,地表上有許多角落,仍然正在等待戰火熄滅的那一刻。 希望藉由介紹這本兒童文學圖書,為世界和平添一絲力量,期盼受難者們能像書中的主人翁,最後都得到心中渴望找回的那份圓滿。 ⟪六十個父親⟫,曾獲美國紐伯瑞銀牌獎,作者 : 邁德特·狄楊。智茂文化,民國84年9月初版。
Thumbnail
2024年的今天,地表上有許多角落,仍然正在等待戰火熄滅的那一刻。 希望藉由介紹這本兒童文學圖書,為世界和平添一絲力量,期盼受難者們能像書中的主人翁,最後都得到心中渴望找回的那份圓滿。 ⟪六十個父親⟫,曾獲美國紐伯瑞銀牌獎,作者 : 邁德特·狄楊。智茂文化,民國84年9月初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