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的人與偉大的事: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2021/05/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一八光州事件(也稱:五一八光州民主化運動),是韓國現代史上至關重要的歷史時刻。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總統在青瓦台遭時任中情部部長金載圭刺殺身亡後,韓國陷入全面混亂。同年12月12日,陸軍中將全斗煥趁亂發動了「雙十二政變」奪權。然而,當時地方人民及學生運動依舊澎湃高漲,強烈要求政府立刻解除戒嚴令,改革聲音不止。
因此,全斗煥遂於1980年5月17日再次頒布了全國緊急戒嚴令,且馬上拘捕當時重要的運動領袖金大中與金泳三等人。這時,遠離首都地處南方的光州地區,民眾和學生的示威抗議仍然持續進行。全斗煥旋即調派軍隊武力強行鎮壓,並大規模封鎖光州,最終,釀成了死傷慘重的「五一八光州事件」。
事件的曝光全賴(唯一的)一位來自德國廣播電視聯盟(ARD)的記者于爾根・辛茲彼得(Jurgen Hinzpeter)實地的深入光州拍照與記錄,才得以讓全世界知曉。2017年由張薰導演執導,宋康昊、湯瑪斯・柯瑞奇曼、柳海真、柳俊烈等領銜主演的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便是從這位德國記者與那位載乘他進入光州的無名計程車司機出發,重新講述了五一八光州事件的經過。
圖片來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照

1970年代:光州事件之前

韓國學生運動自1930年代起,日本殖民末期時就已經開始萌芽。1945年,韓國解放後,學生運動並沒有因此消停,反而越演越烈,將抵抗外來勢力的矛頭轉向對準國家內部的各項問題,提出意見與改革的訴求。時至1970年代,朴正熙政權的獨裁專制,引爆了人民與學生的激烈反彈。尤其當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頒布了全國緊急戒嚴令,揭開著名的「十月維新」序幕後,韓國各地大學諸如:漢城、釜山、朝鮮、全南、慶熙、高麗等大學,更是前仆後繼地發起了反政府示威抗議活動,以及出版相關刊物。
人民的怒火,並非是一蹴而成的。受到政府長年的壓迫與打擊,才有了光州事件的爆發。70年代的韓國學生認為,「沒有民族和平的統一,就沒有民主主義的成長,勞動者、農民等勞工大眾沒有安定在韓國國土上,民主主義的定位就無法達成。」(李在五:《韓國學生運動史))當時代的人民,重視民主發展的進程,關注勞工的權益問題等,都是推動韓國民主運動不斷前行的關鍵因素。
圖片來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照

金四福:英勇的計程車司機

2003年,于爾根・辛茲彼得於獲得「第二屆宋建鎬新聞獎」的獲獎致詞裡提到:「如果不是那位英勇的韓國計程車司機,這部紀錄片將永遠不可能公諸於世。」話語裡特別感謝了那位不知名的韓國計程車司機。《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就是從這個化名為「金四福」的司機之視角,帶領我們重新回首光州事件發生的歷史現場。
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裡,我們不僅能看見軍隊無情的鎮壓,向人民開槍掃射的慘烈情景;由宋康昊飾演的那名金司機,在面臨國事與家事的兩難處境和抉擇;以及熱血青年大學生們奮不顧身的抗爭身影,還有血流遍地、滿目瘡痍的光州景象。在怵目驚心的同時,那群光州當地的計程車司機們挺身護送德國記者與金司機離開光州的動人畫面,更是令人難以忘懷。其實,人民所要的並不多,但卻也份量沉重,就是企盼自由與民主能夠得以實踐罷了。
圖片來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照

1987年:光州事件以後

光州事件一直要到二十世紀末1990年代才正式得以平反。全斗煥及事件相關人等也於1996年被韓國法庭判定,犯下了「軍隊叛亂和內亂罪」及「內亂目的殺人罪」。光州事件以後,1987年,首爾大學學生朴鍾哲,因遭到水刑逼供致死;加上之後延世大學學生李韓烈於6月9日遭警方發射催淚彈擊中後腦最終死亡等犧牲事件相繼發生,導致了韓國的「六月民主運動」。而光州事件可算是在此之前,韓國民主推動歷程上,在80年代初作為先聲的標誌性事件。
在後來的韓國電影中,除了《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外,還有像是《薄荷糖》(1999)、《華麗的假期》(2007)、《26年》(2012)等電影作品,也都是圍繞著光州事件為背景所拍攝而成的。在高度民主與充分自由的今天,過往的慘痛經歷總是不停地鞭策我們,勿忘歷史。我想,唯有真正面對歷史,記取教訓,才能不枉那些曾經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英雄。而這些傑出的電影,就是為我們記下那些英勇的人與偉大的事,最好的方式之一。
圖片來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照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