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向某位老師或教練學習武術,現在的你看見中國武術的想法是甚麼?
太極以柔克剛?八極橫衝直撞?詠春連消帶打?高手在民間?內家拳練內功,外家拳練筋骨皮?西洋拳擊或MMA之類的老了就不能練了?
如果你不是傳武人,看見徐曉東接連秒殺傳統武術的那一些「大師」,你的想法會是甚麼?是規則不適合,還是這些大師不下狠手?還是中國武術不堪一擊?
如果你是傳武愛好者,看見綜合格鬥擂台上接連出現你所熟悉的招式,你卻不敢發言說出這個技法你的系統有,深怕被酸「那怎麼你們沒人打MMA」的心境,總是讓你糾結?
留下來的不敢問,離開的帶著恨,就任何一場相識的緣分而言,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即便香港拍出一系列《功夫傳奇》的影片,我們仍然會懷疑那到底是節目效果配合,還是確有其事,即使是大學時加入中國武術社的我,當時也同樣抱著這樣的懷疑。
可是,難道不打MMA就不能討論技術異同嗎?
難道不是選手不是高手就不能去懂得去欣賞其中的專業嗎?
不用是棒球選手也能喜歡看棒球看全壘打看三振看NICEPLAY
不用是網球選手也能懂漂亮的勝盤跟可惜的雙發失誤
為何只有武術,只有當過選手拿過金牌的人才有資格談論跟欣賞技術含量呢?
中國功夫電影太過成功,偏偏武人惜藝,你若不懂,我就不說。沒管道了解的世人只好爭相在現實中找尋電影,或看見自己的夢被擊毀,因愛生恨。
然而武術在現代作為運動興趣的價值,讓圈外人一直如此乃至於變成一種刻板印象,真的真的非常可惜。
作為歷史系出身,看文本文獻跟考證來進行歷史回溯是我的本能,口傳的東西容易質變,唯有文字你有機會回溯當時的情境與用語習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真的在乎是否真傳能留下,那獲得真傳的習武者們,不更應該想辦法以文字將真傳保留下來,而非最後只剩下一些圖利者的想像或編織流傳後世不是嗎?
正是這樣追溯的過程中,看見螳螂拳訣裡流傳的那句話:「賢師莫若訪友妙」,創派的王郎曾訪18家當時知名武師或門派,最後截長補短合其精華創立了螳螂拳系統,不正與今日綜合格鬥及特種作戰訓練中,融合各家技法進行訓練與運用殊途同歸?
也是因此開啟了我參觀訪問的念頭,剛好也利用了那些等兵單或其他時期的空閒時間來增廣見聞,雖然無法與那些開宗立派的宗師前輩相提並論,但就武術領域的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卻也是我們歷史人的本業。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正在我為了工作為了生活汲汲營營的過程中,其實有許多新一代的教練或老師,承接上一代的功法也持續進行著現代化的改革及創新,也有舉辦或參加許多能夠呈現傳武特色與技法的比賽,也有許多人參加諸如踢拳道、MMA、柔道、空手道等基本上可以被公評的比賽取得獎牌,但這一切卻始終沒能被社會大眾看見,所以還是有許多人抱著傳統武術無用論大肆宣揚,跟如月經文一般的挑戰著,也因為他們的言論造成許多圈外人仍然抱持著這種印象。
這是我認為非常遺憾的事實,也是我最終決定將那些年在外參觀訪問的紀錄跟回憶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像我這樣一位「極其普通的傳武愛好者」的所見所聞。當然,以我的功力程度,是不可能像金庸小說裡天龍八部的慕容家族一樣精通各家各派核心武學的,所以就不用期待這種事,真的只是個見聞紀錄分享。
然後再次強調,絕對不是到處踢館,我只是愛好者,不是甚麼絕世高手,不嫌命長,只交朋友,也打不贏那些掛著金腰帶的世界級傢伙。
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能讓更多圈外的人對於武術這個領域(不限傳武)的好玩、跟實際的技術欣賞有更多的了解,而不用一直在現實中尋找電影。
這是我個人的小小發願。
宅伯 20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