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電影人的浪漫,致敬戀戀風塵」
雖然小時候去九份玩,昇平戲院上的手繪海報,大概知道這裡有部知名電影戀戀風塵,男女主角穿著制服走在鐵路旁的景象,要不是想知道《天橋》到底有多致敬經典,還真不會翻出來看,一看就陷入影片裡,電影完全就是那個時代的場景、演員自然談話,節奏緩慢卻不至於失去耐心,我想是因為年代陌生、讓人充滿懷舊紀事感。看著看著早就被九份的生活給吸進去,突然出現中華商場字樣時還嚇了一跳,想說「欸!中華商場欸!!」,隨即想起自己之所以看這部片的初衷不由得好笑起來,帶著欣慰的眼光繼續凝視小不點家、一樓停機車處,更為老李出現的那一幕而印象深刻,時光那時像是永遠暫停,過了好幾秒之後才轉快回到日常,每個細節都若有似無地牽動觀眾的心,如同劇末九份遠方的雲,一層一層覆蓋上了觸景生情。
(關於中華商場珍貴的影片紀錄就這樣留在侯導的片中一角巷道裡)
簡單介紹劇情:鄉下彼此互賴的青梅竹馬,從樸實鄉下人家、緊密鄰里關係的生活,到大城市的打拼與辛苦,閃過當時短短車廂、北車後站、傳統印刷工廠、紡織廠、電影後台等舊時場景,而到了當兵之後的書信往來與人生軌道漸變遠去,主角懂了爸爸送手錶的涵義,為女朋友的兵變傷心不已,最後回到老家,蹲在田埂旁聽著爺爺說著「顧這些蕃薯,比顧巴蔘還累人。現在呢,又得割藤了。這藤要是不割,以後蕃薯長出來就像尾指頭這麼小一條。今年颱風來得特別早,而且來了好幾次。阿公種的這些蕃薯,今年收成一定不好。」兩人不講話時便看向遠方。
「祖孫無話時,望著礦山上的風雲變化,一陣子淡,一陣子濃,風吹來,又稀散無縱影。是的,人世風塵雖惡,畢竟無法絕塵而去。最愛的,最憂煩的,最苦的,因為都在這裡了。」-自《戀戀風塵》一書
這最後一個鏡頭,是攝影師李屏賓在九份山上,突然看到一片雲飄過來,他覺得那就是「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感覺,所以當下馬上將它拍下來。我個人特別印象深刻的是,超級阿公樣的阿公李天祿,演出與對話自然吸睛,一開始勸小孫子吃飯,插滿空心菜說是西餐,轉頭又罵大孫子澆湯浮油配飯太自私。想起哪部飲食文學中提到,小孩子期待客人來家裡的日子裡可以等著吃另一面的魚,結果某次客人吃得太開心忘了禁忌而翻了魚身,一旁小孩子忍不住向阿嬤哭訴「他把魚翻面了...」,那是一個我們這世代的小孩可能難以想像的甘苦記憶。
電影成為救贖,保留時間的魔法
觀看《天橋》最後一集時,我一方面慶幸,自己在第八集時便忍不住先找出來看看了,一開始是在《菲林與稿紙》那段對談聽雅喆導演分享當時跟著大師學拍電影的一段經驗,侯孝賢導演帶著大家到九份山線搭火車、喝咖啡晃悠悠地度過一天,而靈感就來自於那些細細品味的生活哲學裡,想像一對學生情侶在火車上,彼此站著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火車經過一個個山洞時的一明一暗,映照出如呼吸一般自然的日常感。爾後看到小說最後一篇,明益老師提起自己有兩次在電影中突然看見自己的家,一次就是《戀戀風塵》裡買鞋與鐵道旁找機車時,還出現了童年裡的顧車老李,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我童年時住在我家門口的退伍軍人老李,變成侯孝賢電影裡的一個鏡頭,連法國人都看過,說起來比小說還像小說。」
自個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意外出現在電影上,還被許多外國人看見,這一段經驗就足夠魔幻寫實。再來便是聽見陳明章與許景淳上馬世芳老師節目上大談那段配樂製作過程到後來紀錄能被留下來的經過,說起來一切盡是機緣與不可思議,便覺得一定要找來看看。結果到最後一集就被導演拿來大幅置入,解釋了一開始的致敬,用電影人的手法給九十九樓一個合適的解釋;我想對他們來說,電影本身既是救贖,更是保留時間的魔法。
【致敬的地方】
ep1音樂、小不點家
ep7點媽坐火車、過山洞
ep8阿猴看海、兵變、貼好郵票的信封、小蘭雨中口白
ep10路邊攤叫小孩趕快吃、電影中華商場片段、機車失竊、顧車老李、電影院後場、音樂
後記:這段紀錄很難寫,乾脆寫成半日記的口吻。那種日常感難以一時用文字描述,適合自己找電影來看,用感受的。
推薦《戀戀風塵》、《天橋》、馬世芳耳朵借我廣播訪談節目,另外一篇【馬世芳專文】山風海雨,青春無悔──《戀戀風塵》電影音樂的故事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718cul002/
「在外島當兵的阿遠得知青梅竹馬的阿雲嫁給了郵差,在寢室失聲痛哭。一個空鏡頭緩緩搖過一大片木麻黃,襯著破曉的雲層,音樂漸起。
阿遠退伍回家,蹲在田邊聽阿公抱怨今年颱風多,番薯收成一定不好。阿公抽了口菸,舉頭望天,鏡頭切到大遠景:遠方是海,雲層掠過九份的山谷,投下深深淺淺的影子,音樂起,畫面轉為全黑,全片終。
侯孝賢音樂用得節制,那短短幾分鐘的吉他和鍵琴,卻在1987年讓《戀戀風塵》拿下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獎,這是台灣電影有史以來第一次得到國際電影配樂獎。」-截自【馬世芳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