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NETFLIX動畫│《無論如何我愛你 》:無對話、無色彩,深刻感受喪子之痛的悲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片名:《無論如何我愛你》/If Anything Happens I Love You
▸官網:If Anything Happens I Love You
▸片長:12分鐘
▸類型:短片/美國電影/劇情片/社會議題劇情片
▸國家:美國
▸發行:Netflix
▸上映:2020年11月20日
▸推薦指數:★★★★★
在校園槍擊案後,對於痛失摯愛的慈愛父母而言,回憶勝過一切。

劇情

  一開始畫面就是兩夫妻雙雙無語坐在餐桌上吃飯,雖然表面上平靜無爭,但是看到代表著夫妻的影子出現,接著影子夫妻互相指責爭吵,生活沒有目標,感覺像是行尸走肉般活著。
  妻子洗衣服時從洗衣機掉下的足球,把他們帶到了女兒的房間,也開始了一段與女兒快樂美好的回憶,但回憶不是現實,回憶過後兩夫妻相擁痛哭。
兩夫妻雙雙無語坐在餐桌上吃飯
  短短10分鐘的動畫,可以把劇情與節奏抓得如此恰到好處,真的好強,尤其利用無聲與無彩來傳達父母喪子的失落與悲傷,讓觀眾整個沉浸在畫面當中,畫面雖然只有簡單的色塊與線條組成,但是給人的頹廢感卻相當深刻,悲傷無動力的氣氛直接打入觀眾的心,最後再靠女兒的微笑小太陽拉起心情,非常完美!

電影氛圍

  整體色彩呈現黑、灰、白,給人一種壓迫和悲傷的感覺,雖然看過簡介知道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是看到低彩度的色彩畫面,觀影感受真的低落不少,整部短短10分鐘的短片電影,只有四處地方出現色彩(不包含背景):
  1. 媽媽洗衣服洗到女兒的藍色衣服。
  2. 女兒踢足球踢壞的牆上,重新漆上藍色的油漆。
  3. 教室前的美國國旗。
  4. 最後代表和解的笑臉太陽。
  藍色衣服(是全家一起開車出門遊玩的記憶)與藍色油漆(是父女一起踢足球的歡樂)代表著回憶,是美好的;而色彩鮮艷的美國國旗則是諷刺與憤怒的;最後的笑臉太陽,代表著女兒永遠活在父母心中也代表著與自己和解。
女兒的藍色衣服
重新漆上藍色的油漆
教室前的美國國旗
代表和解的笑臉太陽

黑影代表著思念

  過度悲傷使夫妻需要一個轉移的方式——爭吵。
  兩夫妻藉由爭吵想淡忘悲傷,失去女兒讓他們的生活丟失了目標。
  丈夫眼睛無神地喝著啤酒看球賽,球賽對丈夫而言已經沒有了樂趣;妻子摸摸以前認真種植的花花草草,可是妻子對園藝再也提不起興趣,他們想淡忘、想走出來,但他們實際上還是在思念、不想遺忘。
  逃避無法解決問題,無法讓女兒死而復生,掉下來的足球把他們帶到女兒的臥室,回憶瞬間蔓延開來,夫妻兩人一起回憶了以前與女兒的快樂生活,我想在這時的溝通與回憶也一定讓夫妻回想起當初的幸福感,當幸福湧出記憶,有什麼是不能溝通和解的呢?
  備註:劇情細節沒有畫出來的部分,我自己有腦補,比如爸爸在看球賽那段,實際上電視並沒有播出爸爸在看什麼內容。

印象深刻的地方

  • 貓咪與女兒一起玩耍,而媽媽對著貓咪方向笑了的畫面,彷彿媽媽也看著他們一起玩耍一樣。
  • 代表「回憶」的父母黑影,在回憶中拚命阻止女兒走向學校,但是存在回憶中的他們是無法改變現實的,畫面讓我感受到父母的急切與無力,這段我真的大爆哭,就連打這段字都再次流下眼淚。
  • 教室前的美國國旗,明明畫面是靜止的,但是隨著此起彼落的槍聲與尖叫哭聲,我竟然感受到了混亂與恐懼,觀看同時我也罵了一聲「靠!」。
  • 最後一點也是最催淚的點,女兒大概知道自己可能回不了家了,於是傳訊息給父母:「無論如何,我愛你們」
  順帶一提,官網真的超狠心,在官網最後面放上女兒進入學校的圖!所以我也要來放毒!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在下面按5下!我可以獲得 Likecoin 的回饋(*゚▽゚)ノ
拍手只需註冊會員,完全免費!詳情可參考關於 LikeCoin
avatar-img
6會員
16內容數
紀錄耽美相關影視劇書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柳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與壞一體兩面,如果不是宙斯一而再、再而三挑戰希拉──婚姻女神──的底線,神族與巨人族怎麼會再次大戰?
最可怕的是,當你看完這部電影,你知道了科技產業背後的一些內幕、瞭解社群媒體的可怕,但你還是無法克制自己不去使用群媒體,你依然不會刪除社群媒體的App。
好與壞一體兩面,如果不是宙斯一而再、再而三挑戰希拉──婚姻女神──的底線,神族與巨人族怎麼會再次大戰?
最可怕的是,當你看完這部電影,你知道了科技產業背後的一些內幕、瞭解社群媒體的可怕,但你還是無法克制自己不去使用群媒體,你依然不會刪除社群媒體的Ap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剛開始用油漆重新粉刷外牆的老屋,如同斷了腿的母親,正經歷一段「重建/康復」的過程,隨著女兒泰莉莎回到老家照顧母親,也向觀眾展示這對母女的微妙關係。《她們的盛夏微愛》打好了故事的「底漆」,為這對母女往後的人生再度上色,牆面上代表著世代差異的「裂縫」,都被細緻地修補完整,無論用噴槍還是滾筒,都能感受到上
Thumbnail
電影的開頭,一名女性粉刷著自家外牆,親力親為。讓我聯想到的是「煥新」(renew)的象徵。我帶著這樣的預測進入到這80/20的片子裡。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他們一家人沒有互相戳破彼此的真心、沒有可歌可泣的和解戲碼,也沒有一般親情主題會呈現的相擁道歉與道謝,我想就是東方家庭的實際面,那份總是難以啟齒的情感,默默生厭再默默和解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Netflix紀錄片《雙面女弒親案》的影評文章,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和壓力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女兒與我一起觀賞了《排球少年》劇場版,經歷了劇情的起伏,感受到青春熱血的情感。這部動漫的劇情輕鬆有趣,同時展現了球員之間的信任合作,與對手競爭切磋成長的故事,讓女兒與我有共通的話題,拉近了親子關係。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對我來說,在女生十二年前提出不再聯繫的要求時,這段戀情就隨著流下的眼淚劃下了句點,接下來只能一路向前。而男生則是十二年後,在紐約、在認知到女生現在過得很幸福、先生是個很愛她的好人,感傷之餘才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放在腦海裡的那些「如果」自始至終都不會實現。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在悲傷中學會愛、學會與自己和解 平時並不常看台劇的我,幾乎是耐著性子看到了第五集,才頓時感受到這部劇的看點,不得不說臺灣戲劇的確擅長捕捉這種小清新氛圍、有點黏乎的愛情卻又不時剖開角色的內心,將人的情感與掙扎展露無遺的戲劇類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剛開始用油漆重新粉刷外牆的老屋,如同斷了腿的母親,正經歷一段「重建/康復」的過程,隨著女兒泰莉莎回到老家照顧母親,也向觀眾展示這對母女的微妙關係。《她們的盛夏微愛》打好了故事的「底漆」,為這對母女往後的人生再度上色,牆面上代表著世代差異的「裂縫」,都被細緻地修補完整,無論用噴槍還是滾筒,都能感受到上
Thumbnail
電影的開頭,一名女性粉刷著自家外牆,親力親為。讓我聯想到的是「煥新」(renew)的象徵。我帶著這樣的預測進入到這80/20的片子裡。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他們一家人沒有互相戳破彼此的真心、沒有可歌可泣的和解戲碼,也沒有一般親情主題會呈現的相擁道歉與道謝,我想就是東方家庭的實際面,那份總是難以啟齒的情感,默默生厭再默默和解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Netflix紀錄片《雙面女弒親案》的影評文章,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和壓力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女兒與我一起觀賞了《排球少年》劇場版,經歷了劇情的起伏,感受到青春熱血的情感。這部動漫的劇情輕鬆有趣,同時展現了球員之間的信任合作,與對手競爭切磋成長的故事,讓女兒與我有共通的話題,拉近了親子關係。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對我來說,在女生十二年前提出不再聯繫的要求時,這段戀情就隨著流下的眼淚劃下了句點,接下來只能一路向前。而男生則是十二年後,在紐約、在認知到女生現在過得很幸福、先生是個很愛她的好人,感傷之餘才理解了自己一直以來放在腦海裡的那些「如果」自始至終都不會實現。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在悲傷中學會愛、學會與自己和解 平時並不常看台劇的我,幾乎是耐著性子看到了第五集,才頓時感受到這部劇的看點,不得不說臺灣戲劇的確擅長捕捉這種小清新氛圍、有點黏乎的愛情卻又不時剖開角色的內心,將人的情感與掙扎展露無遺的戲劇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