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近代以來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疫疾大流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為定性為「全球大流行」。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仍在全球繼續蔓延,188個國家據統計至2020年12月4日為止,全球已有65,323,809人確診,並至少1,508,906人死亡、42,046,970人治癒。全球死亡率約為2.3%。

許多國家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還有一些國家在「壓平曲線」一段時間後疫情複燃。病毒改變了、而且仍在繼續改變千百人的生命軌跡,變化有短期也有長期;國家、區域和世界範圍,影響更深遠,有些甚至不可逆,人類歷史的軌跡因此而改變。

以下盤點近代以來影響人類文明的重大流行性疾病

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和西歐崛起

raw-image


公元1350年左右,一場據信源自蒙古的鼠疫席捲歐洲,奪走了數千萬人的生命,歐洲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那場瘟疫也被叫做黑死病。歷史學家認為,經過鼠疫的腥風血雨,歐洲不少封建國家從滿目瘡痍中重生,開始向現代社會、商業經濟方向邁進,為日後西歐崛起和稱霸世界做了鋪墊。甚至有觀點認為這場鼠疫催生了當代西方文明。因為大量青壯年死於鼠疫,農村勞動力銳減,封建領主莊園佃農和農奴奇缺,動搖了封建佃農制的根基

勞動力供不應求,人工昂貴,直接推動了工具改良和技術創新。還有史學家認為西歐航海、探險和帝國主義的興起也部分歸因於這場鼠疫。社會經濟現代化、增加技術發明投資、鼓勵海外擴張,在這三塊基石上,西歐迅速強大,成為世界最富強的地區。


美洲天花和全球降溫

raw-image


15世紀末美洲成為歐洲的殖民地,這段歷史無比血腥,除了死於槍炮屠刀,還有大量美洲原住民死於歐洲殖民者帶去的各種致命疫疾,主要是天花,還有麻疹,流感,鼠疫,瘧疾,白喉,斑疹傷寒和霍亂。死的人之多,連氣候都受到影響。

英國大學學院一項研究發現,歐洲在美洲的殖民擴張的百年期間,美洲人口從6千萬(當時世界人口的10%)減少到500萬 - 600萬。人口銳減,意味著農耕減少,大量農田回歸荒地或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態。大量是什麼概念呢?現代歷史學家和科學家估計推算有5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法國的國土面積。

森林草場面積如此劇增,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減少,世界上很多地區氣溫下降。那個歷史時期的二氧化碳含量是通過南極洲冰層核心樣本推算的。科學家認為,這個人為導致的變化,加上大型火山爆發和太陽活動減少,推動地球進入了一個「小冰川紀」。歐洲和世界許多地方一樣經歷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後果,包括農作物嚴重減產和饑荒。


黃熱病和海地法國殖民統治

raw-image


海地爆發黃熱病,間接地把法國殖民勢力趕出北美,美利堅合眾國隨即迅速壯大。18世紀末,法屬殖民地連續爆發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黑奴反叛,1801年雙方言和,反叛領袖杜桑•盧維杜爾成為海地共和國首腦。

但宗主國政局乾坤顛倒,拿破侖稱帝,隨後決定出兵海地鎮壓反叛,奪回殖民統治大權。數萬法軍登陸海地,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這時,黃熱病開始在島上法國人之間流行。法軍官兵、殖民當局官員、醫生和水手共5萬人死於這種傳染病。最後逃回法國的倖存者只有3千人。

黃熱病源自非洲,歐洲人對它沒有天然免疫力。在海地被瘟疫擊敗後,拿破侖不但放棄了海地,還放棄了在北美大陸的殖民野心。出兵海地慘敗兩年後,法國政府把210萬平方公里的北美殖民地賣給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史稱「路易斯安那購地案」


非洲牛瘟和歐洲殖民擴張

raw-image


19世紀非洲爆發了一場牛瘟疫情,結果加速了歐洲在非洲擴大殖民統治的進程。牛瘟病毒在1888 - 1897年間殺死了非洲90%的牛,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包括非洲之角、西非和西南非洲。牛瘟直接導致饑荒、社會秩序崩潰、民眾流離失所。以農耕為主的地區也未能倖免牛瘟,因為許多地方依賴耕牛犁地。

這時,歐洲國家乘虛而入,在非洲大片地區建立殖民統治。殖民非洲的計劃早幾年就制訂了。1884-85年,歐洲14國在柏林開會,商量如何瓜分非洲殖民地,會議結束時形成了正式決議,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非洲的歷史進程就此改變。1870年代,10%的非洲屬於歐洲殖民地,1900年只有10%不屬於歐洲殖民地。在這個過程中,牛瘟,以及它造成的經濟危機,成了歐洲殖民宗主國的幫手。


瘟疫和中國明朝的終結

raw-image


中國明朝盛世長達三個世紀,堪稱國力強盛,政治文化影響力輻射東亞大片地區。然而,一場大瘟疫宣告大明王朝的終結。1641年,中國北方出現瘟疫,部分地區人口減少了20%到40%。明朝末年京都有近60%左右的人死於鼠疫。禍不單行,瘟疫襲來時,正值華北地區鬧旱災和蝗蟲災,農田顆粒無收。屍橫遍野。

明末的瘟疫很可能包括鼠疫和瘧疾,病毒有可能是北方清軍入侵時帶進關內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入關的清軍安然無恙。不過,明朝末年盛世不再,朝廷貪腐嚴重,清軍虎視眈眈,饑荒和瘟疫只不過為滿清滅明助了一把力。


綜觀歷史巨大洪流中,我們都可以發現重大流行疾病爆發後,人類在原本的生活習慣被打破後,必將產生新的生存方式,並推動新的科技、政治、經濟革命,套一句中國古老哲學的話「此乃天理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封疆大吏的沙龍
10會員
13內容數
大清帝國,是中國歷史上由滿族建立的一統朝代,亦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王朝,統治者為起源於明代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大清帝國曾經是地球上最強國家,清朝的鼎盛時期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白銀,高居世界第一。清朝曾佔據世界GDP總量的1/3。當時強盛的英國僅為5.2%。
封疆大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5
人類歷史,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永遠是政治菁英的歷史
Thumbnail
2021/11/05
人類歷史,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永遠是政治菁英的歷史
Thumbnail
2021/04/03
民本精神決定了政府在處理涉關人民權益的本質表現,從而決定了政治制度的意義所在,正是由於它可以解決人的安全和發展,在現代化之後,又加上平等的需求,因此,所有的政治制度的設計從本質上說,便是可以有效提供人的安全和發展的需求。
2021/04/03
民本精神決定了政府在處理涉關人民權益的本質表現,從而決定了政治制度的意義所在,正是由於它可以解決人的安全和發展,在現代化之後,又加上平等的需求,因此,所有的政治制度的設計從本質上說,便是可以有效提供人的安全和發展的需求。
2021/03/17
在12日以視頻會議方式與日本、澳洲、印度舉行「四方會談」,並在會後發表四方精神的五點聯合聲明,每點聲明的內涵都劍指中國,但在聲明中,中國二字很弔詭的似乎成為不可提及的祕密,四方代表皆未提及。
Thumbnail
2021/03/17
在12日以視頻會議方式與日本、澳洲、印度舉行「四方會談」,並在會後發表四方精神的五點聯合聲明,每點聲明的內涵都劍指中國,但在聲明中,中國二字很弔詭的似乎成為不可提及的祕密,四方代表皆未提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法國公共衛生署公布自1月1日到4月19日間的登革熱病例數,已達1679例,而疫情擴散如此快速的主因正是亞洲虎蚊 (台灣稱「白線斑蚊」)。目前在法國本土96個省中,亞洲虎蚊已在78個省出現蹤跡,公衛署呼籲醫療機關保持警惕,若診斷出相關症狀須立即向衛生當局通報。
Thumbnail
法國公共衛生署公布自1月1日到4月19日間的登革熱病例數,已達1679例,而疫情擴散如此快速的主因正是亞洲虎蚊 (台灣稱「白線斑蚊」)。目前在法國本土96個省中,亞洲虎蚊已在78個省出現蹤跡,公衛署呼籲醫療機關保持警惕,若診斷出相關症狀須立即向衛生當局通報。
Thumbnail
啟示錄 12 (7) 天上爆發了戰爭,米迦勒和他的天使與龍作戰,龍和它的天使也作戰。 (8) 但他們沒有得勝,天上也不再為他們找到一席之地。 (9) 於是,那條龍被扔了下來,就是最初的蛇,那條被稱為「魔鬼和撒旦」的蛇,他誤導了整個居住的地球,他被扔到了地球上,他的天使也被扔到了地上。
Thumbnail
啟示錄 12 (7) 天上爆發了戰爭,米迦勒和他的天使與龍作戰,龍和它的天使也作戰。 (8) 但他們沒有得勝,天上也不再為他們找到一席之地。 (9) 於是,那條龍被扔了下來,就是最初的蛇,那條被稱為「魔鬼和撒旦」的蛇,他誤導了整個居住的地球,他被扔到了地球上,他的天使也被扔到了地上。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發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明朝的興衰一直是歷史爭論的焦點。缺乏準確控制氣候的力量使農業生產難以穩定,而大氣波動引發的災難,終結了明朝。氣候變遷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在距今673年前、1348年的佛羅倫斯,同樣發生一場難以控制的瘟疫(黑死病)。當時瘟疫(Pandemic)席捲全歐洲,至少造成7,500萬~2億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30%~60%)。《十日談》(Decameron, 1351)的背景,內容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而前往佛羅倫斯郊區居住的7女3
Thumbnail
  在距今673年前、1348年的佛羅倫斯,同樣發生一場難以控制的瘟疫(黑死病)。當時瘟疫(Pandemic)席捲全歐洲,至少造成7,500萬~2億人死亡(占當時歐洲人口30%~60%)。《十日談》(Decameron, 1351)的背景,內容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而前往佛羅倫斯郊區居住的7女3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