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藥帖:
吳青峰Wu Qing Feng's【年輪說】Music Video
【經歷這個你活成這個我 細數自己。】
閱讀的益處與根基是讓你有機會明白,那些自己以為已知,卻未知的自己。
在重新拾起讀物時,僅僅理解到自己對於所有事物的無以歸類非常難耐,好像不著手去整理就對不起自己那般的浮誇感,心裡總是躁動。
開始閱讀後,從首先的固定型態到由著A作者介紹B,B作者介紹C,倚靠著這樣的連結,當一組名字、一本書名甚至只是書中一句話,在生活中出現約莫三回,就好像舞台劇演員遇上命定的讀本,使得你必須成為這個角色一樣。
初初在《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的作者Amazing 在粉專看到推薦菁芳的《甘願綻放》,Amazing說 :「 菁芳的字,有著一股英氣,一種天塌下來我不怕,我來頂的氣魄;一種就算被流放到鬼島,也能赤手空拳開闢一片疆土的霸氣。」
猶如前一批閱讀慣例,是有些排斥閱讀與個人經驗過於相關的書籍,因為那彷彿人生縮影和一部戲劇,是會讓人投入且難以抽離的對號入座。
儘管如此,我在不同的地方卻不約而同看見這一本書超過三回無誤,所以還是將它拾起,帶了回來。卻是到了這個時候才有想要記錄下的心情,此書以春夏秋冬作為貫穿全書的扣環,即便過了這麼久,對於這本書的主概念仍猶是不減的細膩與溫柔。
▍夏季的颱風天_宜納涼、安宅忌出行、會友與開
市。
「但颱風是另一種風雨,是一種明確的分號。」
作者描寫食物的細膩貼近真實,但對於味覺敏銳過於拙劣的我,卻仍是從中明白媽媽和阿嬤的味道這件事,那些與食物有關記憶是蒜頭醬油燉肉、甜甜的咖哩、手型三角肉鬆芝麻飯糰、麻油煎麵線與乾拌麵線、麵粉粿…..這一類至今還常是出現在餐桌上習慣的美味。
我喜歡菁芳筆下的颱風與梅雨模樣,寫出我們也會做的那些小事,必定出現在納糧名單的台酒花雕雞泡麵,在預報告知前幾日趁著豔陽趕緊洗曬衣物,準備好緊急的必備用品,確定發布陸上警報那一天或隔一天早上,便不斷按下圈圈符號表示重整網頁,確認是否放假,與是否倒頭再睡個回籠。
特別在這樣的日子感覺是一個常日的額外假日與工作日,突然有多出來的時間,可以整理平時堆積的書塔、胡亂歸類的文件檔案和圖庫照片,這是一個機會讓一切化零為整,說是颱風假但也沒有因此過的閒散。那種心情就像陣風陣雨過後,重新回到工作日,在等待紅綠燈一面觀察這個被風雨清洗一番的城市,雖說偶會因為遇上強度過大帶來嚴重災情,但那種佯裝偷渡了一些耍費時光後,重啟的心情與這個城市是同步的。
又如假日時,正遇上細雨霏霏的梅雨時刻,心情上的調適便為就算不出門,也會想把自己的房間好好洗刷一番,進行一場斷捨離的選擇障礙交戰,雙方的敵人都是自己 ;而那雙充滿粉塵的白鞋,拆下鞋帶即使僅用肥皂揉搓一番後又像新的一樣煥然。
待明日醒來,雨停了有點不討喜的艷陽歸來,但因為前一日的修整,好像又是新的一天。
▍春日之時,讓純然的美好成為緩慢的快充,存在
違和但必然。
「青少年時期我一直有點怕女生」
這樣的心情是一直到了完全脫離群體的學生生活,才真正的算是認識自己,原來我並不喜歡成群結隊,我只喜歡兩三個在彼此生命中一起經歷過某些重要時刻,能夠不黏膩,但相聚時總是熟悉,然後能這樣在一起很久很久的,那種朋友。
她細說了友誼昇華版的稱謂叫做閨蜜,閨蜜之間會有的拉拔、較勁、揪買分享、爽約與實話實說,但比起閨蜜我更喜歡摯友這個說法。但很有趣的是,每一種描述我總是邊讀邊浮現一個認識的朋友,這樣的互動有時候也會出現在親密的家人身上,就像有一種 與朋友交好的程度甚過家人太多太多,朋友總是能與你分享過多秘密的人。在許多人生分水嶺與指向針前面,即便心裡仍舉棋不定,還是會想告訴親近的朋友聽聽他們的看法 ; 又或是情感上遭遇叛變卻不願意面對,除了溫柔接納的懷抱也會替你分析那些偵探式的線索,不一定此刻不需做出任何選擇,但永遠會給一個懷抱說 :「只要你需要,我們都在。」
「花店跟滷肉飯一樣,人人都覺得自己巷口的那家最親近」
在兩三年前,我也認為買花或一些家飾品是有些不夠實際的作為,但長大些後便認為那是自己終於有能力愛上生活的方式,偶爾能夠不再拘泥於實用性與價格,而是看見這件物品背後的意義與價值,懂得用為什麼要作 ? 來看待事物的產生與存在。
在這個資訊串流迅速的腳步下,只會更快更加略過許多不被重視的步驟,慢下來變成奢侈的想像,而漸漸明白許多要求或需要”慢下來”的產業與技術,才是造就精深且更富意義的事情,"花藝”便是近期很想接觸的項目之一,當我發現在己很需要培養美感與緩慢時。
▍秋天的樣貌,是城市換了個顏色人們換了衣裝,
起風了才知道的。
秋天的感傷是微弱但容易被發掘的,如果你是日日需要出門的人,如果有一些留心街道樣貌,便會很快從新芽與枯葉中感知季節的轉換,我忘記在哪裡看過的說法,大致是你怎麼會知道季節的轉換,當一切都再正常不過。
喜歡上菁芳說市場的篇章,因為我也是在這樣的季節才會想相約媽媽一起上市場逛逛,夏日的擁擠不耐,即便是市場也不缺車聲與叫賣鼎沸,是有些許煩躁,如果來到冬日特別是過年就更願意去了,那裏暖和有人氣,也比較能夠打開耳朵去聽叫賣的小販在說些什麼,有時甚至唱起歌或說一些逗趣的押韻對句也不一定 。
在這時所有感官都是打開的,也看見形形色色的買客,想要喊價卻因為販商口才甚好又買更多的、猶豫不決陶瓷花色的、一直挑剔時才不精緻卻又狂試吃的…….什麼,都有。
獨特的台式毆吉桑恰適其所的獨留在那樣的年代,這是我從長一輩的親人中,讀到的氣息,也漸漸感受到一個世代延續轉換至下一個世代的辛苦與適應斷層,我覺得長大後最珍貴的事情,是明白此刻所有變化與便利,也許利弊參半,但都應該對走過前半生的那些中、老年人存著一份敬意。
他們待受過我們沒有經歷過的恐懼與未知,才倖存後又繁衍了後代子孫,漸漸理解傳承的必要是故事的延伸,從食物、工藝、技術、物品,那些老派到不行的詞彙、觀念甚至人,與交往的過程,在未來的某天我們也會這樣被寫進後人的故事,有年曆對照表,有照片,雖然我一直認為比起未來,過去的模樣更有味道。
▍冬日之時讓壓抑的痛苦被真實體驗,揭露所有愛
與被愛的過程。
「經歷過幾個集體大事件後,哭的哭、討拍的討拍,周一之後我們還是會乖乖回去上班,收拾包袱河山。」
要說這樣的七年級很認命嗎 ?! 我覺得這是可愛。
所以有了小確幸、有了小日子,有了想要的簡單生活,喜歡的事小,但堅決把小事作到最好的固執。不一定要遵從華麗富貴的教條與路徑,說真實的話,挑戰體制也與體制一起成長。
「藝術的創作在此發揮奇特且重大的功能,創作者並不辨是非,藝術作品只是描述同理。」
說到冬日難免像接近傍晚五點就要天暗的夜色,有一點感覺是灰色的,我也喜歡地下室的篇章,那是從小到大對於戲劇最大的共鳴,近年來影視產業聚焦的共鳴處漸漸擴大了,在民生、在地方、在人心,好的作品被發表與看見,對我來說觀看的心情是有些激動的。雖然也結識完全不青睞台灣音樂與影視作品的朋友,雖然我至今仍那樣不可置信。
就像
金鐘54時, 得獎的鍾欣凌 說: 「就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探討的,教育真的很不容易,我們也還在學習為下一代作對的事情,最後我還是要說,
我是諧星,我會演戲,謝謝你們愛看電視」。這一段看了好幾回都還是雞皮疙瘩,因為比起主角更多時候是私心偏愛綠葉更多一些些。
當喜歡的演員終於得獎那一刻,就好像愛看電視的我們,某種程度上不再只框於貶意說 : 這是不動腦的休閒活動,而終有一日喜歡看電視也能得到肯定一樣。
來到冬日呢,冬日一直是我最喜歡但最捨不得的季節,小時候的冬天一樣令人期待,喜歡冷冷地天暖呼呼的窩在家裡,像卡通櫻桃小丸子那樣,圍在客廳暖桌那樣。
但以如今的季節長短區分,只要稍稍將日子過的豐富些,用稍縱即逝形容也不為過,還總在暮春之時為冬日感到可惜。冬日裡的活動特別豐富,搭配著東西方的各式節慶,顯然已成一個分水嶺,分為今年與明年、分為此時與未來、今日與明日也有了不一樣的意義,這一分與下一秒亦然。
冬日意味著歸來與團聚,有了一個完滿的味道,我們要在此刻好好慰勞這一年的辛勞與奔波、重築快要成為臉友的昔日友誼、祭拜或探望祖先叨擾著些這一年來所發生,卻未即時報告的細瑣細項。
一一完成這些事後,留段時間寫一個告別的信箋,告別這長長但說起那些日子恍如昨日的一年,納涵一些錯誤、一些美好 ; 一些珍貴、一些失去,然後往所有未知前行。
最後呢 ___想分享個偏愛的段落 :
「 內在經歷絕大的摧毀,決不是毫無原因,凡是有力量的事物都可能是雙面刃,為了填補空虛而吃喝,餵養的都是慣不飽的無底洞 ; 為了逃避責任而出走,華夏玉食也都只是獄中放風,真正自由的豐足,始終都在人心。」
#書名: 甘願綻放
#作者:許菁芳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 : 2020/06/01
【作者簡介 】
1986年生,高雄人,作家,學術工作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中文創作出版有散文集《臺北女生》、《甘願綻放》,近有政治、書籍評論散見報導者、端傳媒、女人迷、OKAPI。
【內容簡介 】
甘願等待,等待雨停,等待花開。
在穿街過巷的速度裡,反省與紀錄生活的光影。在忙碌中,學習踏實度日的平安。許菁芳以四季為經,以觀察與感思為緯,建構出質地細緻的生活風景。縱然曾有困厄,心有願即有力——城市裡的風可以令人自由,城市裡的生活可以豐盈實在。甘願有一點過日子的意思,在城裡過日子就有意思。
這本書是這樣的書,女生是怎麼成為女生的?就是因為這些。
── 【吾思傳媒女人迷主編】柯采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