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待在各自的角色,不再感到相互歉疚與填補匱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今日藥帖 - – Way Way Back [Official Music Video]

在閱讀當下停下來回想過許多次,就像一把把直接刺進心臟的劍將冰山底層的最真實的原委一一撬開,在東方教育裡一直未提醒我們正視與檢視自己真正的情緒,為何而來跟哪個事件或與誰有關。透過閱讀此書,將那把窮年累月的利刃,緩緩拔出。

▎「給兒子關愛,卻對女兒處處要求」


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標題像漩渦,但心裡開始起了共振效應,如果以上上代的說法便能以「重男輕女」取而代之。出自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所以女兒並非獨立角色,某個觀點上女兒=母親自己。但先生與兒子卻為「他人」,出自滿足他人來填補自己的匱乏這件事。
因為處處要求,所以尚未有獨立意識的女兒,便會將眼光鎖在母親身上,希望得到認可或獎賞,反之兒子卻可以全心全意專心在自己所在意的事情上。
但如以情緒面來看,母親對兒子雖放大關愛,卻不會將自身情緒投射或寄託在它們身上,一來是女兒較容易與母親得情緒共感且理解,會不小心將自己丟入母親這個角色去設想 ; 但對兒子來說很多心理狀態是難以理解或認同的,也就無法讓母親感受到被諒解或承接。
全書內容非常豐富,且來自個案的種種真槍實彈,身為「母女」組合的讀者,一定有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圖層,濾鏡後那個真實的心情,即便可能醜陋、可能慚愧,但總之真相大白了。身為同種生理性別的母女關係,對彼此來說已是天生的競爭關係,用「家人」的關係代為包裝。
也就夾雜了,母親的幸福與否會直接關係到對待女兒的方法、樣態心態、與心理的牽制;甚至對於女兒未來的成就、選擇都會置入身為「母親」最直觀的插手或建議,埋在底下的炸彈則是,女兒未來可能會有的反彈效應,因為在懂事或自我察覺以前,我們都真心相信,母親的話都是正確的。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這一切都真的是母親的錯嗎!?
看見幻象與真實的差距


語言學中有所謂的「能指 Signifier」與「所指 Signified」,「能指」是對於這件事情的認知(例如麵粉) ; 「所指」是對於事件的理解與解讀認知 (麵粉可以拿來做成麵包、麵條)。兩個要素也深切影響到我們對於記憶的片段,因為事件帶來感受創傷,比起事件的真實性,我們更記得感受,而可能無法還原事件真相。
當事件被情緒感受所扭曲就可能失真,這就是真實與幻想之間的距離。
才會有看見狗往自己走來時,會想跑,但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自然反應,也許是成長過程中有受過類似迫害,被狗追或咬的經驗,但我們最後都只留下了「恐懼」的感受。
「 我們都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受傷的母親很可能被困在曾經的創傷裡,未必看見自己的真實的匱乏,卻帶著子女一路往前衝,也會對這樣的付出,有了無形的期待附帶傷害。

就像故事工廠的那部舞台劇「明晚,我們空中見」,說道母女是最親密的仇敵。(這句話真的時常在心裡出聲)要先對於自己的情緒與反應有所認知,對原生家庭,與親密關係產生的拉鋸一一檢視,與自己對話,才可能將這根「母親角色說明書」的刺,從母女之間拔除,撥雲見日。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
分享給大家。

出版日期:2021/09/2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6會員
45內容數
許多時候人生是絕對孤獨的, 在不想聊天的時候,在沒有話題的時候, 也未必能時刻保持熱情與包容,因為更多時間裡很難找到絕對理解你的人, 所以這些那些堆疊起來,便成為願意閱讀的理由, 想為自己留白的時候、不需要言語的時候, 進入一本書的觀點是暫時安全的, 因為那裏的世界是全新,而你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母女之間的愛恨情仇完全是因為書名而買的一本書,因為我有一個女兒,而我的脾氣也一直不好,所以害怕女兒的脾氣也跟我一樣差,看到這樣的書名能不買嗎? 原本以為這是教養類的書,不過看了之後才發現這實際上是心理學的書,因此對我來說內容有點硬,不太容易消化,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能看完這本書,甚至看完以後不太記得自己到底看了什麼
Thumbnail
avatar
梁淑淇
2024-05-04
我是製茶師的女兒,自己是自己的老師我在成長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是製茶師的女兒,從小對茶的認識並不模糊,即使缺乏父親的教導,我總能自己找到答案,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avatar
在二十六歲暖花開
2024-05-02
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20240202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由阿米爾.罕主演,真人真事改編的IP電影,述說印度角力選手瑪哈維亞,和兩個角力冠軍女兒的傳奇故事。 瑪哈維亞拿過印度角力全國冠軍,但國家沒有扶植運動選手的基金,只好放棄心中最大的夢想:為國家拿一面國際角力金牌。本來想寄望在兒子身上,但一連生了四個女兒。
Thumbnail
avatar
張晏菁
2024-02-01
旁人難以介入的親子關係 ---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而兒子跟丈夫則是以他人的身份存在,女兒之於母親並非獨立的身份,而是與母親本人相同的角色」在書裡面或多或少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社會大眾很常見的狀況,要是願意把自己丟進去在其中的話、也可以藉此看看自己的狀況,說不定有些事情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新的答案跟感覺。
Thumbnail
avatar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2023-07-27
我有女兒了是囍有兒子了是運「不要只做一個認真的人,更要做一個有企圖心的人」,目標跟方想哪個重要? 事業是絕對的 。 感情是一半一半的,年輕時的愛哪是愛阿,是不是暮然回首後才發現自己蠢的可以?她搧了我一巴掌,因為我親了她的臉,但她喜歡的不是我。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些甚麼。 孫子認為,戰爭的勝負多半在開戰前就決定了。如果能對自己
Thumbnail
avatar
迷途羔羊
2023-07-18
與媽媽和解|終於,我能好好成為自己所是的女人 母女關係,是兩個女人的關係 兩個女人的關係可以互相加乘 如果你先天的母女功課並不大的話 當然,兩個女人的關係也可以成為一道一道城牆 甚至影響到自己不知不覺的 在母女關係中上演種種競爭、認同、接納、指責、管教 有時你總不自知的在PK 有時你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 就像「四樓的天堂」中,儼然成為心
Thumbnail
avatar
Hsin老師|和解療癒
2021-10-25
【好書推薦】不溫婉又怎樣?崩潰媽媽一樣愛出暖兒子:0-8歲男孩的情緒引導練習我覺得這本書不限於給生兒子的家長看,我自己的孩子雖然是女兒,但讀了這本書也覺得非常受用,不是每一個兒子都是崩潰兒,也不是每一個女兒都是乖巧文靜的淑女,不同個性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內在需求,而家長也應該認識並覺察自己孩子的感受。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1-09-02
奶奶一个动作,14天女婴被迫切开胸部,长大可能没乳房!妈妈痛哭 给新生儿挤乳头,相信很多新手爸妈都听说过,不少老人本着“为孩子好”的想法,坚持要挤,虽然大多数都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危害,但还是有不幸发生了…… 1 新生儿被挤乳头 长大后或许没乳房 “乳腺科的男医生”梁医生就分享一个病患的真实案例: 一个刚出生两周大的女宝宝,右边乳房摸到个小包包,不红不肿,还流出来几
Thumbnail
avatar
ghfs56
2021-08-09
女兒手中的粽子,是媽媽的鄉愁。女兒手中的粽子,是媽媽的鄉愁。 這陣子防疫在家,女兒的托嬰中心請家長分享,孩子在家過端午的照片,吃肉粽、拿肉粽、掛香包、立雞蛋⋯⋯,跟端午節有關都可以。 我讓孩子拿著外婆親手包的粽子,拍張照記錄,聞聞粽葉香,和女兒說這是南部粽喔!媽媽最喜歡南部粽了,南部粽單吃或只加上一點點的醬油就可以了。對!是醬油
Thumbnail
avatar
粒粒醬
202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