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Matters年度問卷】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大家好,我加入馬特市不是很長時間,只有三個月吧?感謝馬特市提供此活動讓我們參與。的確,我第一次參與「Matters年度問卷」,我看問卷有點困難,需要花很長時間思考作答。不浪費時間了,正式開始作答吧!

raw-image


【2020Matters年度問卷】


2020年只剩下最後十天,分享一件在年初想不到今年會發生的一件事?這件事對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記得年初爆發COVID-19,亞洲最先加入戰場裡,人心惶惶。香港人口比較多,最初很缺口罩,大家到處尋找購買口罩,有些商家很壞,趁機加價,造成口罩的價格上漲。

我是很幸運的那個,因為我早在12月得悉中國大陸有內部爆發,爆發地為武漢,我看到新聞覺得很不對勁,接著元旦日後上班就戴著口罩,戴到現在了。我在一月初發現口罩存貨量不足夠的時候,跑去了買新口罩,因為我知道遲早會有人將病毒帶入香港。

我記得我戴口罩上班的時候,市面特別少人戴口罩,去到一月底的時候有香港有個案的時候,比較多人戴口罩了。香港經歷過2003年沙士的洗禮,市民們的防疫意識比以前高了很多。


對我的生活有什麼改變?

這真的改變了很多,因為香港政府的防疫政策,不好好讓我們過正常生活。

說上班吧,原本能跟同事在辦公室工作,因為疫情爆發,有段時間採用Work From Home,好處是不需要出門上班,減低被傳染的機會。壞處就是,沒辦法見到我的同事們。

除了上班,我是業餘足球員的,我有球隊,要踢聯賽。疫情爆發的時候,政府封鎖體育設施、高風險的場所,導致我們不能正常繼續練習、比賽。去到四月的時候足總宣佈球季腰斬,原本我們排名第一,二月有五場比賽可以完成到整個聯賽,感覺整季的努力白白浪費了,最可惜是這點吧。

之後沒有團體生活,生活上幾乎剩下自己在過。沒辦法,因為香港有限聚令,讓朋友、家人在外面聚會,在家聚會也要避免,不想大家都遭殃。在這段時間,我在家做了很多東西來充實自己生活,包括寫文章、剪片、健身、修圖等等。


2020年,什麼事情讓你獲得最深的意義感?

今年,總是離不開「珍惜」這兩個字,這句話幾乎說了一整年了。因為我是踢球的,政府不時就是封殺體育設施,讓我領悟到要珍惜能踢球的日子

除此之外,也要珍惜眼前的人,不知道COVID-19下一個帶走誰了,好好珍惜你身邊的人吧。

2020年教會我的詞 - 「珍惜」


全球疫情依然嚴峻,請記錄一件你認為值得銘記的疫情事件。

全世界忙著處理國家發生的疫情,因為某個國家通報上有所隱瞞,世衛就選擇跟他們合作,發表了很多不合理的說話,我們香港這邊很多人都罵他。明明台灣的防疫政策很出色很值得借他們的實例來參考,封關,封城,一封幾個月,個案都歸0了。

我記得香港這邊特首說,封關不切實際,還要說有很多人在外國要回來,若他們帶了病毒回來怎麼辦?我記得三月的時候歐洲爆發,很多留學生、交流生趕回來香港,雖然有隔離機制,但是這時有很多外地輸入個案。之後有免檢疫人士帶了病毒回來香港,又爆發多一兩次。

好吧,剛剛這次英國病毒突變,傳播速度快了70%,政府這次果斷在昨晚半夜起封英國直航機,好像還有轉機航班,不讓別人從英國回來。那年初武漢爆發,有500萬人在封城前漏夜逃出武漢,政府做了什麼?只減少跟武漢來往的班次,還不封關。這不是雙重標準嗎?

香港經歷過沙士,這慘痛的教訓,深深記在香港人的腦海裡。為什麼這次政府防疫政策還能這樣子?我們很無奈,政府的做法都有漏洞,由一月說封關到現在,偏偏都不做。這就是為什麼令到我們感受到「抗疫疲勞」

香港的天才防疫政策,市民們出現「抗疫疲勞」


2020出行受限,如何改變了你與他人/世界的關係?有沒有什麼人/事,是疫情過去你一定要去見/做的?

今年的確沒有什麼旅行計劃,疫情關係,現在飛機都停飛了。如果能重新開放入境的話,我首選去日本。我上次去了日本是隨球隊集訓而去的,沒有觀光行程,希望趁我年輕的時候,再去多一次日本旅行吧!我很喜歡日本當地的美食,就是壽司、拉麵、烏冬!

因為疫情關係,一整年沒辦法好好地跟我的隊友一起練習、比賽。剛剛11月尾開始踢聯賽第一場,踢完第一場又被逼暫停了。今年我跟隊友的關係拉近了很多,我上年8月轉會,加入這支球隊,不時會跟我的隊友聯絡,問一問他們的情況。

至於我喜歡的人,都在球隊了,見面變得很困難了,沒辦法了,只好珍惜能見面的日子吧!

疫情過去的話,當然要拿球去球場踢了,還能跟我喜歡的人、隊友見面,簡單就是快樂吧!旅行啊,如果能搶到機票就去吧,我想重開來往日本的機票會很搶手,畢竟日本是熱門旅遊地。


說一件你在2020年遭遇的、難以解決的矛盾,這裡的矛盾是指:你感受到自己的信念與行為產生了衝突。

這一年,我的心裡有兩種聲音,都是關於我的情感的。我的確喜歡了她,由於身份關係,也不想把場面弄到尷尬,所以這半年都卡了關。


喜歡不一定要去擁有對方。


我跟她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有自己的生活,觀察到我們兩人的性格很相似。更加不能去捉緊對方,她會跑掉。


拉近了距離反而會傷害彼此。


雙方都是愛自由,約束了一方,會造成另一方的不便。我難以深入了解對方,感覺是隱私的問題,觀察到對方是比較少向人傾訴心裡話。或許生怕暴露了不美好的一面人讓人走掉吧?或許說了出來,不會有人懂她。若將焦點放到我身上,我覺得自己跟她一樣。


不要去想未來的事,珍惜現在。


未來的事太遙遠了,現在都是世界末日,倒不如珍惜彼此見面的日子,簡單地開心過日子,製造更多快樂的回憶吧!


分享一個你「忽然理解了我所反對的立場」的時刻。

我堅持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


相比一年前,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有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身為業餘足球員的我,我想把體力狀況推到最佳狀態,原本十一月體力最佳的,第一場聯賽跑了八十多分鐘還在跑,我未試過這樣子的。現在封場,只能靠自己好好管理身體,我想體力應該會差了些吧!

話說我一年前打欖球,打到背傷回來,變成長期問題,現在還要照顧著背部吧。


經過2020年,你內心是否有找到一個關於自己,不可停止之事嗎?

自我成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爆發疫情期間,Work From Home時間多了,偶爾有空閒的時候,就跑去看看「自我成長」的文章,之後嘗試建立副業,現在一步一步在成長中。我相信在馬特市的你們都是寫著文章就長大了。

提高情商,讓我在成長過程中,心靈慢慢長大,不受外界影響自己的心情。現在這個月有點「活在自己的世界」,不太知道出面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現在減少使用社交媒體,專注自己。


請與我們分享你在 2020年最常聽的一首歌、最愛的一本書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


今年不太多時間聽歌,話說快到聖誕節,聽首歌過聖誕節吧!

【Michael Buble】It's Beginning To Look A Lot Like Christmas


這本書很值得推介,我很喜歡Middle寫的書。

【Middle】離開以後, 你有沒有更自由

像現在的情況很難讓我離開,更加不想留下她一個人,最後要把自己的情感壓到最低。我確實會對她有期待,中間過程等得很難煞,難道每一件故事會有好/壞的結局嗎?


【電影】可不可以,你剛好喜歡我?

這套電影,簡直插中我的心臟,我還把感受都寫成文章了,有興趣就去看看。

【感受】趁假期去看電影,若你剛好喜歡我的話那就好了


最後,能否請你用一張照片代表你的 2020 年。

raw-image


請填空:2020,__ matters

2020, Become Better Matters


斷斷續續花了兩三小時寫,終於寫完了!坐等迎接2021年到來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FUNG的沙龍
15會員
70內容數
小F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30歲時的人生轉折與自我反思。作者透過個人經歷,鼓勵讀者勇於打破傳統框架,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並強調每個人都有權選擇改變,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5/02/18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30歲時的人生轉折與自我反思。作者透過個人經歷,鼓勵讀者勇於打破傳統框架,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並強調每個人都有權選擇改變,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01/06
又到新一年了,我的生活重回正軌之後很久沒上來寫文了,發現有年度問卷,就趕快寫好喔。發覺自己加入馬特市以來,年年都會寫年度問卷,讓自己回顧這年做了什麼,或者有什麼開心、不開心的事吧。 1)相比過去幾年,2023 過得更漫長還是更快了? 時間過得很快 2)請描繪今年讓你最療癒的一個瞬間
Thumbnail
2024/01/06
又到新一年了,我的生活重回正軌之後很久沒上來寫文了,發現有年度問卷,就趕快寫好喔。發覺自己加入馬特市以來,年年都會寫年度問卷,讓自己回顧這年做了什麼,或者有什麼開心、不開心的事吧。 1)相比過去幾年,2023 過得更漫長還是更快了? 時間過得很快 2)請描繪今年讓你最療癒的一個瞬間
Thumbnail
2023/10/02
讓讀者了解抱怨的利與弊,學會閉嘴。
Thumbnail
2023/10/02
讓讀者了解抱怨的利與弊,學會閉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拖至 2023 年第一天才動筆去寫這一份年度問卷,因為有更深切的感受,覺得一年未去到最後一秒,仍可以有變數發生。
Thumbnail
拖至 2023 年第一天才動筆去寫這一份年度問卷,因為有更深切的感受,覺得一年未去到最後一秒,仍可以有變數發生。
Thumbnail
我在另一個創作空間Matters填了他們官方發佈的年度問卷,我覺得這個問卷題目很好,讓人為2021做回顧紀錄,所以也將我填好的問卷文發佈到方格子的空間留紀錄。
Thumbnail
我在另一個創作空間Matters填了他們官方發佈的年度問卷,我覺得這個問卷題目很好,讓人為2021做回顧紀錄,所以也將我填好的問卷文發佈到方格子的空間留紀錄。
Thumbnail
防疫生活經過一個月,看似停滯的時空裡,浮現許多充滿情緒性言論、爭議性話題。我因此非常好奇:當病毒鋪天蓋地襲來的時候人類的反應,以及究竟還能如何反應? 於是我叩問漢娜.鄂蘭(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她說,思考吧!從記憶力出發,穿透套疊的情緒、層層煎熬,尋找責任與價值,而這一個完成程序或許就是答案。
Thumbnail
防疫生活經過一個月,看似停滯的時空裡,浮現許多充滿情緒性言論、爭議性話題。我因此非常好奇:當病毒鋪天蓋地襲來的時候人類的反應,以及究竟還能如何反應? 於是我叩問漢娜.鄂蘭(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她說,思考吧!從記憶力出發,穿透套疊的情緒、層層煎熬,尋找責任與價值,而這一個完成程序或許就是答案。
Thumbnail
大家好,我加入馬特市不是很長時間,只有三個月吧?感謝馬特市提供此活動讓我們參與。的確,我第一次參與「Matters年度問卷」,我看問卷有點困難,需要花很長時間思考作答。不浪費時間了,正式開始作答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加入馬特市不是很長時間,只有三個月吧?感謝馬特市提供此活動讓我們參與。的確,我第一次參與「Matters年度問卷」,我看問卷有點困難,需要花很長時間思考作答。不浪費時間了,正式開始作答吧!
Thumbnail
2020,better future does not matters
Thumbnail
2020,better future does not matters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在2020這一年,經歷了不少大事,從中你體會或領悟到什麼?珍惜?還是其他字詞?
Thumbnail
在2020這一年,經歷了不少大事,從中你體會或領悟到什麼?珍惜?還是其他字詞?
Thumbnail
在2020年,整整一年,活在COVID-19病毒的陰影之下,香港這邊出現「抗疫疲勞」,原因歸於天才防疫政策,讓人感到煩厭又疲倦。經歷疫情期間,你體驗或領悟到什麼感受?
Thumbnail
在2020年,整整一年,活在COVID-19病毒的陰影之下,香港這邊出現「抗疫疲勞」,原因歸於天才防疫政策,讓人感到煩厭又疲倦。經歷疫情期間,你體驗或領悟到什麼感受?
Thumbnail
在疫情漸漸嚴峻的農曆新年前後,我們一家連橫出事,要不斷進出醫院,口罩短缺下也只能無可奈何地硬撐着。在同一段時間,不管是台灣、香港抑或澳門,都推出不同的防疫措施,不外乎都是減少聚會、注意個人衛生、停課停班等等…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在一個人人自危的環境中,最能看到事物的光明與陰暗。
Thumbnail
在疫情漸漸嚴峻的農曆新年前後,我們一家連橫出事,要不斷進出醫院,口罩短缺下也只能無可奈何地硬撐着。在同一段時間,不管是台灣、香港抑或澳門,都推出不同的防疫措施,不外乎都是減少聚會、注意個人衛生、停課停班等等…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在一個人人自危的環境中,最能看到事物的光明與陰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