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志出櫃是一種“勇氣”?從女性少數困境談到出櫃的意義

更新於 2020/12/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就如同過去的“傳統”,我又把事發單位以及事發單位的一些習俗給搞錯了,所以我藉此機會再重發一次。

為什麼我經常搞不清楚這個單位在做什麼,甚至連這個單位的名字都不知道就在評論這則話題?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情其實很小”,所以就這些事情本身,我壓根不想評論。

但是我又為什麼想要在搞不清楚事情的情況下評論這些事情?是因為我在觀察人們在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談得東西其實也都不重要,甚至也不是這個問題本身最關鍵的部分,所以我才會在沒有靈感的情況下評論這些東西。

所以我在事後搞清楚事情經過以後,我再修改內文的部分重新發佈這篇文章。如果還有錯誤歡迎大家指正,那麼我們接著就進入正文。

正文

最近有一個新聞是這樣的:有一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義工,她在台虎精釀面試時,被詢問“妳覺得最勇敢冒險的事情是什麼”,她坦言出櫃這件事情讓她覺得需要勇氣,結果被反譏“這樣也算”,引起了網友很大的迴響,並進一步引起社會大眾的討論。
假如今天這個義工是男的,我可能沒有什麼興趣寫這篇文章;但是既然這個義工是女的,那麼我就稍微帶一下,為什麼女同志坦言自己的同志身份也是一種很需要“冒險”的事情。
我在今年台中同志遊行前,私底下與台中同志遊行的舉辦單位談了一些我的看法。我跟這個單位說“我覺得同志遊行太‘男’了”。這句話就如同字面上所說的,我覺得現在的LGBT+運動,幾乎都是“G”和“跨女”的運動而不見女性的性少數,所以我才會覺得同志遊行太“男”,也覺得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一個專屬於原生女性的性少數遊行,而不是讓性少數的話語權被男性霸佔。
我在跟單位討論這件事的時候,其實也是有感覺到這個單位的情緒是很急的,因為他們覺得,既然他們舉辦同志遊行,當然也不會漏接原生女性性少數,所以他們很不解我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而且他們也提到,有很多人光看到目前的同志運動規模都會很生氣,他擔心如果再強調女人的立場,那麼會不會讓同志運動更加窒礙難行?
雖然我能夠明白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但是今天我會這麼強烈的聲援女性性少數的其中一個原因,恰好就是因為現在的性少數話語權,幾乎都被原生男性霸佔,因此當性少數成為原生男性性少數的代名詞時,我們的社會就很難聽到女性性少數的聲音,甚至我們可能會進一步忽略她們的需求,而導致女性性少數在社會中被“隱形”了。
我們回到今天這則報導。今天這個當事人認為她出櫃是一種勇氣,那麼基於社會脈絡,我們或許必須要承認這的確是一種勇氣,因為當我們遇到反性少數的異性戀“外患”,又遇到試圖抹去女性少數發言權的“內憂”,那麼說這個義工講得話是“廢話”,從社會脈絡來看其實是有點不近人情的。
為什麼女同志出櫃是很辛苦的事情?原因是因為,在目前這個話語權往原生男性傾斜的情況下,“女同志”以及各種女性性少數都被符號化成為一個性物件(而且是專屬於男性的性物件),所以為什麼這個義工有勇氣的?恰好就是因為女性少數在當前的社會語境中,其實是失語的,其實是社會不承認女性少數是有獨立的人格,並深刻的認為女性之間的感情都只是與男人交往的“前戲”而不被認真看待。
所以今天這個當事人說自己出櫃是很有勇氣的事情時,這不是一個“是否太把自己放大”的問題,而是“一個女性的生命歷程能否被認可的問題”。因為女同志出櫃不是像男人一樣只在乎能不能有後代的問題,還包括整個社會把女性物化成一個必須要被男人認同以及需要男人的“物件”,而不承認女同志本身有她的人格尊嚴在。所以女同志出櫃的壓力其實是不亞於男性性少數的。
有人疑惑“女同志的壓力是真實存在的嗎”?會有這個問題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於女同志的想象,講白一點就是兩個美麗性感的婆在一起,所以為什麼當有女同志的外在形象像男人的時候,會引起整個社會(特別是男人)的反彈?因為人們會覺得這不符合他們對女同志以及對自身性別的想象,所以整個社會才會這麼排斥不符合社會期待的女同志群體。
另外有一部分外表中性的女同志其實也會受到自我認可以及外在認可的雙重衝擊,所以她們可能會為了被社會認同而做出希望能被社會認可的事情。在Sheila Jeffreys的《Unpacking queer politics:a lesbian feminist perspective》有提到,有一些男性形象的女同志可能會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個男的,所以會在外表穿著以及行為上更積極地模仿原生男性的行為;而在近幾年也出現了女同志為了避免過大的社會壓力,而讓自己成為一個“結構性跨男”,並以跨男的身份過生活,而近一步對女同志的身份進行“自我消除”。
因此今天我們提到女同志的出櫃壓力,並不是單純到底是否歧視的問題,而是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整個社會瞧不起女人的身體與文化,所以才會讓一個很單純的面試問題上升成一個政治問題。
其實說實話,也不要說女同志如何,光是我一個女胖子,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做出為了能被社會認同而迎合社會的事情。例如證明比瘦子更有體力,例如證明比瘦子更幽默風趣,例如證明比瘦子更勤勞,例如證明比瘦子學習力更強。但是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實不是自認為自己是什麼,而是因為社會不認同我們,我們才要比平常人加倍努力,才會覺得自己是整個社會的一分子。
不過不管怎麼樣,我們每個人還是必須要多多體會每個人的生活以及人生經驗,我們才能用得體的方式對待社會上的每個群體。而不是雙方互相不了解並且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解讀彼此,這對人際關係來講不是一個好現象
因此多體會、多感受總是沒錯的。否則當社會只剩下呆板的“政治正確”而不仔細梳理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就只剩下各種不了解,而無法化解每個人彼此的心結。因此我們是時候可以從中反思“平時的我對待別人時是不是太本位主義了呢”?如果今天每個人都能同理彼此的困境,那麼像台虎精釀的風波,可能會在社會上減少很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個人生活|逛街|消費|旅遊|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似乎從上大學的時候開始,對於一些夜生活的幻想就慢慢淡出我對生活的想象,一來是我從20歲變成Agosexual了以後我就沒再去幻想那些瘋狂的夜生活,二來是當時四技(也就是高職生的“高考”)失利讓我很挫折所以覺得自己沒資格去想這些事情。
    我在三年前曾經被自由派女權圈大規模嘲笑,然後過了沒多久我就在很多社運臉書專頁看到所謂“現在當女性主義者是不是太容易的事情”這樣的問題;而在這件事情以後,我又在同樣的地方同樣的場合看到網紅或專頁主問“你是不是很疑惑自己是不是女性主義者”這樣的問題,這不免讓我覺得,社運女權本位主義的性別觀真的是矛盾到
    最近不斷的逆風,但是我喜歡,因為逆風很爽,我愛逆風。 今天要談得東西連我自己也不知道要從何開始,所以我用一個故事來表達為什麼我覺得現在的政治環境讓人覺得荒謬。
    最近不知道怎麼搞得就想到“教育”和“改善暴力”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兩個議題想著想著就不禁讓我感覺有點可笑,所以我隨便談談我對於目前社會常提到的“教育教育”這件事情的看法。
    最近的性別圈爆發了一件我覺得有點好笑的事情,就是有個擁核的意見領袖由於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揶揄北一女女學生的留言,因此引起了性別圈內外網友的圍剿。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笑?是因為這件事從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口中講出來是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某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無論是男是女自己本身也是金玉其外敗
    照理來說我應該只有禮拜六發文,但是實在是太想吐槽了,因此趁現在有空就來談這件事情吧。 如果要單論在台灣被約稿,那麼是很稀奇的事情;但是如果綜合兩岸三地各種大小媒體的約稿,這件事情不是很稀奇。 我在收到台灣媒體的約稿通知信時,我不禁在想,是不是對台灣的媒體編輯而言,一個名不經傳的素人寫手被媒體約稿是
    似乎從上大學的時候開始,對於一些夜生活的幻想就慢慢淡出我對生活的想象,一來是我從20歲變成Agosexual了以後我就沒再去幻想那些瘋狂的夜生活,二來是當時四技(也就是高職生的“高考”)失利讓我很挫折所以覺得自己沒資格去想這些事情。
    我在三年前曾經被自由派女權圈大規模嘲笑,然後過了沒多久我就在很多社運臉書專頁看到所謂“現在當女性主義者是不是太容易的事情”這樣的問題;而在這件事情以後,我又在同樣的地方同樣的場合看到網紅或專頁主問“你是不是很疑惑自己是不是女性主義者”這樣的問題,這不免讓我覺得,社運女權本位主義的性別觀真的是矛盾到
    最近不斷的逆風,但是我喜歡,因為逆風很爽,我愛逆風。 今天要談得東西連我自己也不知道要從何開始,所以我用一個故事來表達為什麼我覺得現在的政治環境讓人覺得荒謬。
    最近不知道怎麼搞得就想到“教育”和“改善暴力”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兩個議題想著想著就不禁讓我感覺有點可笑,所以我隨便談談我對於目前社會常提到的“教育教育”這件事情的看法。
    最近的性別圈爆發了一件我覺得有點好笑的事情,就是有個擁核的意見領袖由於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揶揄北一女女學生的留言,因此引起了性別圈內外網友的圍剿。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笑?是因為這件事從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口中講出來是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某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無論是男是女自己本身也是金玉其外敗
    照理來說我應該只有禮拜六發文,但是實在是太想吐槽了,因此趁現在有空就來談這件事情吧。 如果要單論在台灣被約稿,那麼是很稀奇的事情;但是如果綜合兩岸三地各種大小媒體的約稿,這件事情不是很稀奇。 我在收到台灣媒體的約稿通知信時,我不禁在想,是不是對台灣的媒體編輯而言,一個名不經傳的素人寫手被媒體約稿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我們共享相似的文化價值,卻因為相異的家庭背景而有所分別。尤其,女兒在傳統的家族記載中幾乎被隱形,然而本文所書寫的三部新北紀錄片獎優選作品正來自三個女兒的視角,她們都同樣看著自己曾經一同經歷,卻不甚熟悉的家族往事。立足於今日的視角,回望過往的家庭秘語,理解自身家庭的同時,逐漸拼湊出屬於自己的模樣。
    Thumbnail
    生活中很多的小事都是看起來可有可無,但你知道如果你完成了會對你的人生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卻因為想要完美地開始而費盡心思做了不少準備功夫,然後開始懷疑人生。姐妹,你缺的不是你的準備能力,而是開--始--的--勇--氣。
    Thumbnail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Thumbnail
    這幾年很紅火的議題:斜槓青年/零工經濟,不管在報章雜誌及網路上都有很多文章探討,各式各樣教人做斜槓的課程也不斷的冒出來。而大環境因為疫情受到的經濟衝擊,中年失業人口大增,自媒體平台的興起,種種的因素更是讓斜槓話題炒熱到一個高點。代表了人們對於生活的不安全感,也在思考是否『可以不只有一種人生』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最會互相傷害為難女人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自己。 結了婚之後就會有很多女生要投入另一個家的戰場,磨掉所有自己的樣子。
    Thumbnail
    繼《你的名字》播出後討論度非常高,隔了三年導演新海誠又再次推出新作《天氣之子》,日本已經在7月19日上映了,一播出之後票房相當好,9月12日台灣也上映了,看完電影《天氣之子》一定會想要來一趟電影聖地巡禮,動畫中出現的場景都去過一次,會有更感覺,讓我們一起看看到底在哪吧~
    Thumbnail
    一場「女王演說」,是強森脫歐棋盤上「精彩的一手」。國會休會讓強森可以在與歐盟的「最後峰會」放膽談判。影響下個十年的 brexit 到頭來只有兩週能夠決策,國會的無能為力強森勝利的背影,彷彿當年勝選走入緩緩殺死威瑪共和的希特勒。 親愛的英國人,勒死威瑪共和的繩子,是由威瑪憲法書頁搓成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我們共享相似的文化價值,卻因為相異的家庭背景而有所分別。尤其,女兒在傳統的家族記載中幾乎被隱形,然而本文所書寫的三部新北紀錄片獎優選作品正來自三個女兒的視角,她們都同樣看著自己曾經一同經歷,卻不甚熟悉的家族往事。立足於今日的視角,回望過往的家庭秘語,理解自身家庭的同時,逐漸拼湊出屬於自己的模樣。
    Thumbnail
    生活中很多的小事都是看起來可有可無,但你知道如果你完成了會對你的人生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卻因為想要完美地開始而費盡心思做了不少準備功夫,然後開始懷疑人生。姐妹,你缺的不是你的準備能力,而是開--始--的--勇--氣。
    Thumbnail
    200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台灣出版,我正好當時迷上法國文學,看了第一次,那時我還未成年,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十年後,台灣出版社發行了30週年紀念版,我又重溫了一次。
    Thumbnail
    這幾年很紅火的議題:斜槓青年/零工經濟,不管在報章雜誌及網路上都有很多文章探討,各式各樣教人做斜槓的課程也不斷的冒出來。而大環境因為疫情受到的經濟衝擊,中年失業人口大增,自媒體平台的興起,種種的因素更是讓斜槓話題炒熱到一個高點。代表了人們對於生活的不安全感,也在思考是否『可以不只有一種人生』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最會互相傷害為難女人的不是男人,而是女人自己。 結了婚之後就會有很多女生要投入另一個家的戰場,磨掉所有自己的樣子。
    Thumbnail
    繼《你的名字》播出後討論度非常高,隔了三年導演新海誠又再次推出新作《天氣之子》,日本已經在7月19日上映了,一播出之後票房相當好,9月12日台灣也上映了,看完電影《天氣之子》一定會想要來一趟電影聖地巡禮,動畫中出現的場景都去過一次,會有更感覺,讓我們一起看看到底在哪吧~
    Thumbnail
    一場「女王演說」,是強森脫歐棋盤上「精彩的一手」。國會休會讓強森可以在與歐盟的「最後峰會」放膽談判。影響下個十年的 brexit 到頭來只有兩週能夠決策,國會的無能為力強森勝利的背影,彷彿當年勝選走入緩緩殺死威瑪共和的希特勒。 親愛的英國人,勒死威瑪共和的繩子,是由威瑪憲法書頁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