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are you fro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Welcome to Sydney

Welcome to Sydney

"Where are you from?" 走在雪梨街頭,這是時常聽的問句,是問候,也是對話的開始,句子的背後,可能蘊藏無窮的想像,那麼,從我自身的經驗開始吧!

剛來澳洲的時候,當別人問我,"Where are you from?",很自然地,馬上回答,"I'm from Taiwan.",接下來,會有兩種場景,

場景一:對方不知道 Taiwan,所以我開始介紹台灣,試探對方有興趣的話題,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台灣。

場景二:對方知道 Taiwan,可能只是聽過,在書上看過,或者剛好有台灣朋友,甚至去過台灣,然後,我們很熱烈地討論對方心目中的台灣。

這兩種場景,很稀鬆平常,是吧!就算不在澳洲,同樣的問題,常出國,或者曾出國的台灣鄉親們,一定不會陌生。

日子久了,情況開始變得有些不一樣,舉個例子,我們會在假期時開車去遠一點的地方旅遊,我的習慣是,先開到當地的 information centre,拿旅遊資訊,跟工作人聊一下,問問當地有甚麼好玩的,聽專家建議,通常不會錯,而且,往往會問道私房景點。

當然,對話也是從 "Where are you from?"開始,
我回答,"I'm from Taiwan."
對方,"Oh, so you are from overseas, welcome to XXX(地名)"
我,"No, actually, we live in Sydney."
對方,"That's good. May I have your postcode, please?"

遊客中心通常會統計旅客的來源,如果是澳洲人,就會問郵遞區號,方便記錄。

後來,出遊次數多了,走進遊客中心詢問,我發現,被問 "Where are you from?"的機率少了,直接問 postcode的次數多了。

漸漸地,場景又變得不太一樣。在工作上,或者社交場合,遇見新的合作夥伴,除了工作上的話題,總免不了會問,
"Where are you from?"
我回答,"I'm from Taiwan."
對方,"Oh, I mean, which suburb?"
原來,人家是問我住哪
"I live in XXX. How about you?"

接下來的對話,大致就是自家附近的景點,餐廳,小孩在哪上學等等,很一般地話家常。這樣的情況遇多了,我大概也能猜出對方問這句話的涵義,回答出適合的答案,或者,補上一句,"I am originally from Tawian."

去年,我們家去美國玩,入關的時候,海關工作人員看著我們的澳洲護照,若有所思地,很慎重地,問上這一句,

"You are from Australia. Do you have a crocodile as pet in your backyard?"
"What?"
接下來的對話是由我們家哥哥出馬,跟海關女士哈拉,在嬉笑中,歡迎我們來到美國。很明顯地,這位美國海關,是 "Crocodile" Dundee (註一)的影迷。

一句簡單的問候,帶出了這些年來,自我意象的改變,自我認同走向多元的可能,仔細想想,其實挺耐人尋味的。這是我的 "Where are you from?"故事(註二)。

註一:"Crocodile" Dundee,1986年的賣座電影"鱷魚先生",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0555/
註二:之所以說是我的故事,因為前陣子 "Where are you from?"也是澳洲新聞話題,一名雪梨女攝影師 Amie Baines拍了一段影片,25位澳洲女子入鏡,探討澳洲人的新意象。以下是新聞與影片連結

http://www.smh.com.au/lifestyle/news-and-views/where-are-you-from-the-question-australians-need-to-stop-asking-20170602-gwj42g.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z Formosa的沙龍
15會員
37內容數
我在澳洲工作超過十年,一直都只是個普通上班族,藉此分享上班相關經驗,例如休假與工作權益
Oz Formos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4
我的黃金十年落在 90年代,當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響起時,腦海裡的回憶列車就失速前進了。當年我也有買「First Love」CD,因為我看了「魔女的條件」,在翻找 CD時,意外找到「愛情白皮書」原聲帶「True Love」,但是 ...
Thumbnail
2023/01/04
我的黃金十年落在 90年代,當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響起時,腦海裡的回憶列車就失速前進了。當年我也有買「First Love」CD,因為我看了「魔女的條件」,在翻找 CD時,意外找到「愛情白皮書」原聲帶「True Love」,但是 ...
Thumbnail
2022/04/17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2022/04/17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2022/04/16
2022年 4月15日,台灣的單日確診數第一次突破千人大關,之後會怎麼發展?是否如指揮中心說的單日破萬,總數破百萬都將到來。四個月前的 2021年12月15日,澳洲疫情最嚴重,以雪梨為首府的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 簡稱NSW),也是疫情穩定後第一次確診數破千
Thumbnail
2022/04/16
2022年 4月15日,台灣的單日確診數第一次突破千人大關,之後會怎麼發展?是否如指揮中心說的單日破萬,總數破百萬都將到來。四個月前的 2021年12月15日,澳洲疫情最嚴重,以雪梨為首府的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 簡稱NSW),也是疫情穩定後第一次確診數破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愛上獨旅,每個旅行都能有所收穫
Thumbnail
愛上獨旅,每個旅行都能有所收穫
Thumbnail
二十五歲那年我在一家科技廠擔任技術員,領著不高的薪水過著單純平凡的生活,某天聽到一位同事述說,他的朋友去了澳洲打工度假改變很多,此時心想如果我去了澳洲,那我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或許會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吧,在這之前從沒想過,有天會有勇氣去遠在5600公里外的澳洲打工渡假…
Thumbnail
二十五歲那年我在一家科技廠擔任技術員,領著不高的薪水過著單純平凡的生活,某天聽到一位同事述說,他的朋友去了澳洲打工度假改變很多,此時心想如果我去了澳洲,那我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或許會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吧,在這之前從沒想過,有天會有勇氣去遠在5600公里外的澳洲打工渡假…
Thumbnail
我明白自己的人生,本就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我變成了一個漂泊的人。如今,我重新往社會這一側靠攏,希望能夠在兩邊來去自如,無須被自己或誰定義,憑藉更全面的感知,去往每個下一步。
Thumbnail
我明白自己的人生,本就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我變成了一個漂泊的人。如今,我重新往社會這一側靠攏,希望能夠在兩邊來去自如,無須被自己或誰定義,憑藉更全面的感知,去往每個下一步。
Thumbnail
Fun 定居伯斯已經十年了,最初會來到這裡是想在即將滿 30 歲之前,圓一個夢,來這裡 working holiday —打工度假。十年前打工度假正流行,她買了一本澳洲打工度假的”聖經”,再跟一個同時想過來的朋友結伴,兩個人就這樣踏上打工度假之路。幾個月過後,朋友在澳洲玩了一圈回台, Fun 努力工
Thumbnail
Fun 定居伯斯已經十年了,最初會來到這裡是想在即將滿 30 歲之前,圓一個夢,來這裡 working holiday —打工度假。十年前打工度假正流行,她買了一本澳洲打工度假的”聖經”,再跟一個同時想過來的朋友結伴,兩個人就這樣踏上打工度假之路。幾個月過後,朋友在澳洲玩了一圈回台, Fun 努力工
Thumbnail
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
Thumbnail
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