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確診數破千,澳洲的前車之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2年 4月15日,台灣的單日確診數第一次突破千人大關,之後會怎麼發展?是否如指揮中心說的單日破萬,總數破百萬都將到來。四個月前的 2021年12月15日,澳洲疫情最嚴重,以雪梨為首府的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 簡稱NSW),也是疫情穩定後第一次確診數破千,之後的發展,可以讓台灣參考。

Omicron來襲

雪梨在 2021年 6月中出現第一名 Delta確診者,6月底開始封城,疫情開始迅速發展,九月來到高峰,十月開始趨緩,然後陸續解封,學生回歸校園,生活恢復正常,眼看就要揮別疫情,12月初 Omicron橫空出世,原本每天一兩百例確診,又開始快速成長,幾天就翻倍,在 12月15日來到 1360,超越九月的最高點 1268。這一天,也是 NSW政府排定的解封日,大幅放寬限制,包括掃 QR code的要求場所大量縮減,室內也不再強制戴口罩。因為聖誕節假期將至,對於這樣的放寬是否導致疫情失控,NSW州長態度就是與病毒共存是既定方向,不打算收緊防疫措施,但是大力鼓吹民眾施打第三劑。

因為是夏天,要放假出遊了,不用戴口罩當然輕鬆許多,但是其他州對於來自雪梨的觀光客卻是嚴正以待,要求 PCR陰性才能來,加上確診數上升,各大檢驗站出現人龍,從早排到晚,民怨四起。很多民眾也開始抱怨政府不該太快放鬆限制,導致疫情失控。果不其然,一星期之後,防疫限制又回來了。

爆衝的確診數

聖誕節前夕,單日確診數已經來到五千以上,NSW的首席醫官發表疫情看法,根據模型推算,一月底將會出現單日兩萬五的高峰,疫情穩定得等到二月以後。

單日兩萬五千?這對雪梨區民來說是無法想像的數字,這等於每兩天就有百分之一的人確診。然而,Omicron沒讓澳洲人失望,12月29日,單日確診破萬,除夕當天就破兩萬,1月 4日直接破三萬,而這都是在 PCR檢驗能量不足下的數字,實際數字一定更高。

1月13日,NSW政府宣布正式採計 RAT快篩的確診數字,民眾只要快篩陽性就必須上傳通報,包括過去一週都要補上,這一天,確診數字 92264,隔天,也達到 63018,然後一路下降。

raw-image

上圖有四個數字,新增確診數(NEW,藍色),住院數(HOSP,橘色),加護病房病人數(ICU,綠色),使用呼吸器數(VENT,黃色)。可以看得出當確診數暴增時,其他三個代表中重症的指數也會快速飆升,雖然比例看起來很低,實際數字卻是衝擊醫療體系。

居家隔離,與病毒共存

一月是澳洲的暑假,不只學生放假,許多人也都還在度假中,各行各業都都是,確診代表的意義,是市場上的勞動力快速下降,因為確診者要隔離十天,如果十天後還有症狀,則延長 24小時,到症狀消失為止。密切接觸者(Close Contact)則是隔離七天,第六天要快篩,陰性才可以解隔離。Close Contact的定義是同住的家人,還有在工作場所或學校共處四小時的人員。一天幾萬人確診,表示一天有幾萬人請病假,一請就十天。這直接讓醫療人力,重要服務人力(essential services)大量缺工,日常生活的運作馬上出現問題,怎麼辦?只能放寬居家隔離條件,讓 essential services的確診者,如果沒有症狀,就允許繼續上班。

人力短缺的現象,在確診數下降後得到緩解,但是醫療體系的壓力還是非常龐大,這也引發雪梨的護士在今年兩次集體抗議與罷工,控訴近兩年的高壓工作環境無法抒解。另外,公共運輸工作者也多次罷工,抗議過長的工時以及薪資無法彌補長期的壓力。

一月底,暑假結束,開學是更大的挑戰。NSW尋求聯邦政府的協助,趕在開學前的週末,發放給中小學生免費的快篩試劑,在開學後,每週兩次,在上學前先在家裡快篩,如果確診就通報學校,在家隔離。不過,校方都強調,這並非強制性質,學生可以選擇不做,但是如有症狀,強烈建議一定要快篩,不放心的可以做 PCR,就算是陰性,也不要來學校,等到沒有症狀再回來學校。其實,這跟一般流感或甚至感冒的 SOP沒有差別,澳洲民眾早就習慣,有病徵就請假,不要傳染給同學或同事。

raw-image

提供學生免費快篩試劑的政策,的確收到了成效,讓大家養成習慣,有症狀就測,確診就隔離,家人是密切接觸者也要一同隔離,然而,close contact與隔離的定義也是會調整的。最近三月修正的規定是,確診者隔離七天,時間到了就自動解除,如果還有症狀就自行延長。密切接觸者也是隔離七天,第六天快篩,陰性就解除隔離。同一戶裡如果連續有人確診,密切接觸者無須延長隔離,只要最初七天結束即可。

澳洲現況

確診數破千後的四個月,是澳洲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天,這是兩年來第一次,澳洲迎來沒有防疫限制的復活節,民眾快樂出遊,人潮大量湧入各個活動場所,例如雪梨的 Royal Easter Show,假期第一天就湧入了五萬名遊客。生活大致上已經回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況,不同的是,搭乘公共運輸要戴口罩,進入室內的賣場,很多民眾會自發性地帶上口罩。確診這件事,已經成為澳洲民眾生活的一部份,一點也不稀奇,該隔離就隔離,當然,有症狀的確診,帶來身體不適,就像過去,每年都會來到的流感季節一樣,只是這次,時間變長了,感染的人更多了。澳洲兩千五百萬人口,已經有五百三十萬人得過,六千七百人不幸過世。疫情最嚴重的 NSW,八百萬人口,兩百萬人確診過,兩千六百人過世,死亡率千分之一點三。

我自己與家人也是屬於那兩百萬曾經確診過的族群,詳細經歷請參考 我的隔離記事 。最後列出過去這四個月,NSW破千確診之後的詳細數字給大家參考,我把創新高的日子以紅色標記,創新低的日子則以黃色註。

raw-image

台灣確診數破千後,情勢會如何演變,看看澳洲新南威爾斯州這四個月的變化,或許會給我們一些想法,以及思考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z Formosa的沙龍
15會員
37內容數
我在澳洲工作超過十年,一直都只是個普通上班族,藉此分享上班相關經驗,例如休假與工作權益
Oz Formos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4
我的黃金十年落在 90年代,當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響起時,腦海裡的回憶列車就失速前進了。當年我也有買「First Love」CD,因為我看了「魔女的條件」,在翻找 CD時,意外找到「愛情白皮書」原聲帶「True Love」,但是 ...
Thumbnail
2023/01/04
我的黃金十年落在 90年代,當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響起時,腦海裡的回憶列車就失速前進了。當年我也有買「First Love」CD,因為我看了「魔女的條件」,在翻找 CD時,意外找到「愛情白皮書」原聲帶「True Love」,但是 ...
Thumbnail
2022/04/17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2022/04/17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2022/02/09
台灣最近處於缺蛋的狀況,希望這產銷失衡的窘境能盡快解決。我在新聞上看到政府有意從澳洲進口雞蛋來填補不足,回想這幾年來對澳洲雞蛋的認識,也有經歷過短缺的現象,寫下來做個記錄。
Thumbnail
2022/02/09
台灣最近處於缺蛋的狀況,希望這產銷失衡的窘境能盡快解決。我在新聞上看到政府有意從澳洲進口雞蛋來填補不足,回想這幾年來對澳洲雞蛋的認識,也有經歷過短缺的現象,寫下來做個記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2022年 4月15日,台灣的單日確診數第一次突破千人大關,之後會怎麼發展?是否如指揮中心說的單日破萬,總數破百萬都將到來。四個月前的 2021年12月15日,澳洲疫情最嚴重,以雪梨為首府的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 簡稱NSW),也是疫情穩定後第一次確診數破千
Thumbnail
2022年 4月15日,台灣的單日確診數第一次突破千人大關,之後會怎麼發展?是否如指揮中心說的單日破萬,總數破百萬都將到來。四個月前的 2021年12月15日,澳洲疫情最嚴重,以雪梨為首府的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 簡稱NSW),也是疫情穩定後第一次確診數破千
Thumbnail
由於Delta病毒的肆虐, 雪梨每日確診人數已經破千, 封城令愈來愈嚴格, 基本上人人的活動範圍都被限制在自己居住區的5公里內. 受到影響的, 除了各行各業之外, 還有今年準備考大學的12年級生. 八月初, 雪梨祭出了一條奇怪的政策, 就是讓住在8個疫情嚴重的LGA區的12年級生可以優先注射Pfiz
Thumbnail
由於Delta病毒的肆虐, 雪梨每日確診人數已經破千, 封城令愈來愈嚴格, 基本上人人的活動範圍都被限制在自己居住區的5公里內. 受到影響的, 除了各行各業之外, 還有今年準備考大學的12年級生. 八月初, 雪梨祭出了一條奇怪的政策, 就是讓住在8個疫情嚴重的LGA區的12年級生可以優先注射Pfiz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台灣政府對於防疫升級至四級的謹慎戒懼,不可諱言地和經濟的考量有關。遠距上班除了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國外有研究認為遠距工作並不會減少生產力,造成不利遠距工作的因素來自職場的一些作法與工作方式。
Thumbnail
台灣政府對於防疫升級至四級的謹慎戒懼,不可諱言地和經濟的考量有關。遠距上班除了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國外有研究認為遠距工作並不會減少生產力,造成不利遠距工作的因素來自職場的一些作法與工作方式。
Thumbnail
轉眼之間,每日確診人數破百的日子,也超過十四天好幾天了。
Thumbnail
轉眼之間,每日確診人數破百的日子,也超過十四天好幾天了。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6/09 on what will Taiwan evolv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你或許不知道,今天 (應該說是昨天了) 這一篇 [特刊],是最後一篇了。謝謝你,如果你曾經閱讀過任何一篇 [特刊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6/09 on what will Taiwan evolv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你或許不知道,今天 (應該說是昨天了) 這一篇 [特刊],是最後一篇了。謝謝你,如果你曾經閱讀過任何一篇 [特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