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廣播聽到,主計處推廣家庭收支調查的宣導廣告,
以前只知道有戶口調查,但好像沒注意過有這種關於家庭財務的實際查訪,
研究了一下發現,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政府計劃,主要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110年的1~3月,政府會派員直接到受訪家庭針對收入、支出、戶口組成、住宅狀況、家庭設備等五大項目訪問填表,一個則是針對長期記帳的家庭,定期派員回收記帳資料。雖然不知道未來實行的狀況會如何,但可想而知,這樣的政策一定是為了讓主計處每年公佈的統計數字可以更貼近現實,也對相關的社會福利有所調整。
每年年底,政府都會公佈一些跟我們息息相關的統計數字。例如現在已經知道110年5月報稅,提高每人基本生活費到18.2萬元,根據媒體報導,受惠戶數增加205萬戶。這個所謂的基本生活費,事實上就是根據主計處公佈的最近一年可支配所得,108年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0.3萬元,依這個數字的60%為基準,於是我們就得到了基本生活費18.2萬元的這個減稅利多。
我不算是一個對數字很敏感的人,但我知道可支配所得代表薪資扣除非消費性支出之後(例如所得稅、勞健保費…),我們在生活上真正可運用的金錢。
這個一年大約30萬的數字,相信大多數人都一定會感嘆錢不夠用!
而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除了想辦法提升薪水之外,當然就是要學習更多投資理財的工具和方法,加快自己累積財富的時間。否則,光靠退休前賺的薪水,再怎麼會存,可能也無力面對退休之後沒有收入只有支出的日子。
在金融保險業考取證照的過程,學過很多投資理財的理論,但在實務上還是需要有教練,這兩年多來我很積極學習股票的技術分析,同個老師的初級課我就上了七次,從K棒都畫不出來,到現在看的進出點偶而可以跟老師一樣。雖然不算有在股票市場賺到大錢,但自己覺得跟過去比起來,終於算是懂那麼一點皮毛,而且重點是,有所本的投資心態,讓我在面對市場波動的時候,相對平靜很多。
最近因為過去買的美元保單,每個月都配息回來,卻剛好碰到匯率並不適合換回台幣的問題,所以和朋友聊到可以考慮美股投資。但台股都覺得沒時間看了,要再去研究美股,很像要再重新面對另一座高山。
因緣際會之下,我認識了股股學院,開啟了線上課程合作的機會。
而為了更了解未來的合作夥伴,所以我特地去參加了他們的一場課程說明會,
就這麼巧,他們過去就在開美股課程,現在則是要教美股選擇權。
對於我這個大多把錢存保險,只在這兩年才認真研究股票的人來說,選擇權是印象中風險很高的東西,而且說實在的,這個在投資學課本上很快帶過的章節,通常也是
考試當中,因為難以理解而自動放棄的部份。直到現在,我想到那些BUY CALL、BUY PUT、蝶式、跨式…我的腦袋就全部都打結,更別說是要投資這個感覺很複雜的東西。
不過在課程說明會當中,因為主講人生活化的解釋,讓我覺得美股選擇權似乎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也引發了我學習的好奇心,認為應該好好的來研究這門功課。
整理讓我覺得美股選擇權值得研究的三個重點如下: 1.可以有機會讓你用心中的價位買到你看好的股票
2.如果沒買到股票也能先賺到保證金
3.股股APP介面平易近人,感覺是菜鳥的好工具
我跟你一樣,抱著懷疑心態看待這個投資的方法,
於是我花了一點時間研究老師的投資心法是不是和我一致,
因為我很清楚和金錢相關的任何事,重點都在心法,其次才是技法。
我藉機訪問到了老師本人,提出了一些我個人的疑問,
隔行如隔山,我天馬行空的亂問,
不過也都從中得到了我所能理解的解答。
例如我很想知道,美股真的有比台股適合長期投資嗎?
這個問題所得到的觀點是,台股電子股的佔比將近70%,美股則大致上劃分為11個產業,以老師自己的配置來說,主要會選擇民生和醫療,一個是日常消費就都看得到的大品牌,一個則是放眼未來一定持續發展,這兩個產業相較其他趨勢股來說感覺好像比較沒空間,但卻都會緩步成長。至於菜鳥到底該從美股的個股開始?還是直接切入選擇權?老師的答案跟我原先所想也一樣,他把選擇權視為是美股投資的一種外掛,主要是想藉由課程,讓大家知道只要懂得善用,選擇權其實也可以是個讓人安心的好工具。
進入任何遊戲之前,先了解規則是能不能勝出的第一步。
於是我想從2021年開始摸索一下,美股投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投資理財這條需要不斷練習的路上,如果你夠了解自己,
那麼也來研究看看如何切入美股投資? 美股選擇權又怎麼當收租的工具?
跟我這個菜鳥一起當同學吧!!
1/8之前,美股選擇權首週早鳥價,敬請把握!!
【F.I.R.E.美股收租三部曲】
https://www.gugufund.com/blackhelpyou 如果你跟我一樣根本沒碰過美股,建議你可以先了解基本的美股投資
【美股雙效成長投資術】
https://school.gugu.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