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全球化與自由航行任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是說在前文「全球化的崩解與反挫」中,談到全球化在失業問題、保護主義與國際組織功能不彰的種種挑戰下,所面臨的危機。不過若進一步來討論全球化的本質,將會發現這個出現還不到六十年的字彙,其實是建立在二戰結束後,相對和平的海上運輸環境上。雖然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集團全面對立,但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主要的勢力範圍在歐亞大陸上,部份海域的確處於衝突的陰影下,不過絕大多數的航道,都是在開放、安全的情況下。這也成為了全球化快速發展的基礎,畢竟貨品可以四通八達的流通,是全球化時代最重要的關鍵。

那為什麼海運如此重要,一來是因為陸運的效率低,在汽車與火車發明前,使用獸力來馱負商品,不只酬載量小,耗費的人力多,陸路在多數的時候也相對危險。除了古代惡劣的路況,攔路打劫的盜匪,沿途要抽稅的地方政權,都是運輸的一大障礙。相比之下海運的酬載量大,單位成本大幅降低,雖然也有惡劣天候造成的危險性,在海上劫掠的海盜也非常可怕,但古代政權的勢力,還無法延伸到廣大的海洋上,只要不靠港停泊,就等於不用繳稅。因此初期的海上貿易雖然一樣危險,但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不斷快速取代陸運。

當汽車與火車被發明時,航海技術也已發展成熟,讓海上運輸的風險大幅降低,不再像過去,一趟航程裡有三分之二的水手喪命於海上被視為是「正常損失」,整個世界進入海權時代。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大多數透過海運的貨品,都已經可以安全地運輸到目的地,開啟了全球商業市場的時代。最後讓全球化時代來臨的關鍵,就是大多數海盜絕跡,全球航路多數都很安全,各國政府雖然也都擁有海軍,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並無法任意阻斷海上航線。因為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超級強權,強大的美國海軍擁有十幾艘的航空母艦,可以維持海上秩序。

雖然很多人常批常評,美國所維持的國際秩序,是「對美國有利的秩序」,但無可諱言的,對美國有利的秩序就是安全的貿易環境。美國是個兩洋國家,與傳統的舊世界隔海相望,如果沒有安全的航線,美國的商品就沒有辦法運送到世界各國的市場。美國過去雖然常會出現孤立主義的浪潮,不希望過度介入他國的內戰或危機之中,不過美國人分的很清楚,不介入他國事務與維持航道安全是完全兩回事。比如伊朗過去常威脅要阻斷進出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美國內部雖然對於要如何處理伊朗問題有極大的歧見,但對於維持航道暢通,卻有極高的共識,不論是誰主政,都會全力阻力伊朗封鎖荷姆茲海峽,甚至派遣軍艦護衛商船通過,以維持航道的暢通。

這其實就是「自由航行(Freedom of navigation)任務」的濫觴,因為自由航行任務最早是出現在1979年,當時伊朗爆發革命,成立了反美政權,並首度威脅要關閉荷姆茲海峽,進而引爆石油危機。當時的美國政府提出了自由航行計畫,全力確保荷姆茲海峽通暢無虞。後來自由航行任務,逐漸擴展到許多地方,特別是用來反制所謂的「過度海洋權利聲索」,也就是惡意擴大主張自己的領海範圍。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中國依照過去的歷史記載,宣稱擁有整個南海的主權,並不斷填海造陸,將許多根本不會露出海平面的暗礁,填高加固成人工島嶼,並宣稱擁有這些人工島嶼的周邊12海里領海與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EEZ)。

raw-image

中國的這種行為與當年的伊朗幾乎如出一轍,利用擴張領海主張的方式,希望阻斷航道,以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荷姆茲海峽能控制中東原油的出口,南海則是今日世界最繁忙的商業貿易航道。但是中國沒有想到的一點是,中國今日的經濟起飛,其實得利於全球化,是因為海上航運的安全,讓中國可以成為世界工廠,賺取大量利潤,中國卻反過來破壞全球化的基礎。或許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是要打破過去美國的壟斷,挑戰由美國所劃定的世界秩序,以確保自己鄰近海域航道的安全,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建立對自己有利的新秩序。但中國沒有考慮到的是,目前解放軍還沒有維持全球海域安全的實力。

而今日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全球已連結成一個緊密的市場,特別是海上航道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想要控制鄰近海域的企圖,勢必會與美國造成權力衝突。中國未來即使可以擊敗美國,成功控制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打破美國的壟斷局面,也無法控制全球海洋。這就會形成中國打破了舊的世界秩序,卻無法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一旦美國失去了維持全球海洋安全的能力,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群雄並起,一一分割海洋勢力範圍,形成各方割據的情況。其結果就是全球化的進一步崩解。中國可能控制了東亞,卻失去全世界市場。商品運送的成本進一步增加,更多的貿易壁壘導致全球貿易崩潰。

美國今日的超強地位,一大半是建立在全球化的市場上,這一點美國人比誰都還要清楚。最新由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與海岸防衛隊所共同聯合發布的「海洋優勢報告」裡,在封面上就寫著「美國是個海洋國家,我們的安全與榮景取決於海洋。」這也說明了,美國與中國在南海的爭端,並不單純只是單一海域的主權爭端,背後有更為深遠的全球戰略意義。中國或許認為,美國不會為了幾塊礁岩,真的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但對美國來說,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與積極擴張,就是在挑戰美國的最核心利益。中國既然想要破壞美國在二戰後辛苦建立的全球化秩序,美國就打算將中國逐出全球化的市場對外。

如果以這個邏輯來看,美、中貿易戰並不單純只是想要讓美、中經濟脫勾而已,而是想要讓中國與全球化市場脫勾。中國的反制方式,是加入RECP,並與歐盟簽定雙邊投資協議,進一步深化與世界市場的連結。因此從長遠來說,美、中兩國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自由航行任務與兩國貿易戰,進入了更深層的國力對抗。中國可以說是由美國一手養大的對手,完全依附在美國為主的全球化體系中,不斷吸血而壯大。因此今日要切割,對美國來說,也異常的痛苦,畢竟這樣一刀切,勢必會傷到自己。這也是許多反對美、中脫勾者的最重要論點。認為美、中脫勾是一種傷人一千,自損七百的行為。只是當情勢已發展至此,除了美國決定要放棄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否則幾乎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拜登批評川普政府的孤立主義,讓美國失去國際領導者的地位,讓美國衰弱,這有其道理,但拜登政府未來若希望利用多邊主義,重新建立國際秩序,讓中國合作,則又太過天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30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今天高度互聯的世界中,國際運輸在促進跨境貨物和服務交流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各種運輸方式中,海運仍是全球貿易的基石,是運送散裝、製成品和原料的重要管道。 了解海運的動態和重要性對於理解支撐全球經濟的複雜網絡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今天高度互聯的世界中,國際運輸在促進跨境貨物和服務交流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各種運輸方式中,海運仍是全球貿易的基石,是運送散裝、製成品和原料的重要管道。 了解海運的動態和重要性對於理解支撐全球經濟的複雜網絡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地球表面積70%以上是海洋。 海洋是連結五大陸地的通道,如今依然是最重要的交易路線。 貿易使全球經濟合為一體,而連結全世界的叉點則是貨船所航行的海路。日本、美國、中國、德國的共通特徵,就是進出口對象國均為先進國家或與先進國家等值的國家,彼此呈相互依賴的關係。 海
Thumbnail
地球表面積70%以上是海洋。 海洋是連結五大陸地的通道,如今依然是最重要的交易路線。 貿易使全球經濟合為一體,而連結全世界的叉點則是貨船所航行的海路。日本、美國、中國、德國的共通特徵,就是進出口對象國均為先進國家或與先進國家等值的國家,彼此呈相互依賴的關係。 海
Thumbnail
前言 •交通運輸產業是匯集各項資源、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重要產業,大致上可以分為陸地運輸、航空運輸以及海路運輸等方式。 •其中因為國際間貿易興盛、且能夠乘載較大規模貨物,海路運輸在國際間是重要的運輸方式,包含大宗物資、民生用品等等大多倚靠船隻來輸送。 •身為海島的台灣也在航運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長榮(
Thumbnail
前言 •交通運輸產業是匯集各項資源、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重要產業,大致上可以分為陸地運輸、航空運輸以及海路運輸等方式。 •其中因為國際間貿易興盛、且能夠乘載較大規模貨物,海路運輸在國際間是重要的運輸方式,包含大宗物資、民生用品等等大多倚靠船隻來輸送。 •身為海島的台灣也在航運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長榮(
Thumbnail
海權與其說是一個帝國統治的行為,不如說是制定秩序者需要維持的必要基礎。英國在19世紀主宰海洋,有人認為拿破崙戰爭是註解,這不如說是最後的證明,更不是大英帝國海權結束的起點。
Thumbnail
海權與其說是一個帝國統治的行為,不如說是制定秩序者需要維持的必要基礎。英國在19世紀主宰海洋,有人認為拿破崙戰爭是註解,這不如說是最後的證明,更不是大英帝國海權結束的起點。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全球化的崩解與反挫」中,談到全球化在失業問題、保護主義與國際組織功能不彰的種種挑戰下,所面臨的危機。不過若進一步來討論全球化的本質,將會發現這個出現還不到六十年的字彙,其實是建立在二戰結束後,相對和平的海上運輸環境上。雖然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集團全面對立,但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全球化的崩解與反挫」中,談到全球化在失業問題、保護主義與國際組織功能不彰的種種挑戰下,所面臨的危機。不過若進一步來討論全球化的本質,將會發現這個出現還不到六十年的字彙,其實是建立在二戰結束後,相對和平的海上運輸環境上。雖然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集團全面對立,但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
Thumbnail
談論中國的戰略構想前,一定要先大致了解這塊東亞大陸的狀況,這是以黃河到長江兩條大河為基礎,足夠養活數千萬人的大地。缺點則是距離海洋不夠近,海岸線相對疆土面積也不夠廣,政權基本上都屬於陸權。
Thumbnail
談論中國的戰略構想前,一定要先大致了解這塊東亞大陸的狀況,這是以黃河到長江兩條大河為基礎,足夠養活數千萬人的大地。缺點則是距離海洋不夠近,海岸線相對疆土面積也不夠廣,政權基本上都屬於陸權。
Thumbnail
美軍受到海權論的影響頗深,雖說是出口英國再轉內銷,但英國戮力奉行,之後繼承的美國海軍其思維也不會差太多。用簡單易懂,不需要文謅謅學術用語的講法就是:「點線面。」
Thumbnail
美軍受到海權論的影響頗深,雖說是出口英國再轉內銷,但英國戮力奉行,之後繼承的美國海軍其思維也不會差太多。用簡單易懂,不需要文謅謅學術用語的講法就是:「點線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