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的同理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三年前我正逢人生的低潮期,對台灣護理工作的薪資、待遇、地位倍感失望,正巧人力銀行仲介通知我,加拿大有位台籍富商高薪聘請看護。雇主的母親因神經退化疾病臥床,需專人二十四小時照護,為避免語言溝通不良,他願以台灣護理人員薪資的三至四倍聘請台灣護士,而我的資歷正好符合。

照護工作採一天兩班制,工時長達十四小時,月休僅四天;全程監視錄音,以便子孫們在世界各個角落隨時追蹤監控狀況,確保得到良好的照護品質。除艱辛和毫無隱私外,最大隱憂為雇主未派發工作簽證,要求只能使用旅遊簽證出入加拿大,意即為非法打工,同時雇主告誡兩年內不得回台灣,他們不想讓奶奶再適應新的護理人員。

即便雇主如此自私,且是一項無發展性、職涯遠景的非法打工,但在現今台灣年輕人對海外工作抱持憧憬和不滿低薪情緒下,仍造就一堆人搶著應徵。在我順利通過層層面試,正著手準備行囊和簽證時,卻瞥見新聞「餓到藏水煮蛋吃!加拿大看護月薪十二萬,台護理師應徵遭軟禁」、「到加拿大當看護月薪十二萬,台灣護理師控訴遭虐」;一位台灣榮總護理師以觀光名義到加拿大擔任看護,慘遭軟禁虐待導致心理創傷,被救援返台後立即到身心科就醫求治,我驚覺,這湊巧是我應徵的工作。

我循著臉書社團一路追溯到當事人,她說真實的工作狀況比口頭和合約上的內容更險峻惡劣;註明的包吃包住,其實是三個人擠在無對外窗、不通風的地下室,一天只供一餐,通常是便當、水煮蛋和泡麵,跟雇主反應飢餓時也僅得到麥片;更因雇主懼怕被揭發非法雇傭,以交通不便為由禁止護理師外出。歸功台灣人的人情味,當她在加拿大華人的臉書社團求救時,立刻激發華僑們的同胞愛發起救援行動,協助護理師報警並自發前去接濟,讓她只待了三十七天就幸運獲救。

常聞世間一切事物的發展皆有其目的性,都是最好的安排。因此重返醫院工作遇見外籍看護們時,心裡自然多一份柔軟,不自主將自己與她們重疊;她們不也跟部分台灣年輕人們一樣為圓夢而離鄉背井。看著她們幫忙長者翻身、拍痰、洗澡、更換尿布、推著輪椅去曬太陽,那些惡臭糞便、搬動造成的腰酸背痛,患者偶爾情緒失控的怒罵都是家常便飯,沒有真正長期照護親人的人無法體悟箇中艱辛。

台灣自詡重視人權和人情味,但據美國國務院公布《2016年各國人權實踐報告》,台灣主要人權問題為剝削外籍勞工、家暴及官員貪腐等。更駭人的是在虐待移工的新聞底下,總有部分人留言如移工只是為了錢、移工低俗破壞環境、增加犯罪率、沒水準等,但平心而論多數人工作不就是為求溫飽,難道雇主就有權剝削他人權益和尊嚴嗎?換位思考,如果她們是台灣人,那些虐待事件會不會減少?且勞動部統計移工犯罪率為0.27%,還低於台灣年度犯罪率1.24%,怎會莫名被人貼標籤?

如同社經地位在資本社會中就是個標籤,部分富人覺得窮人可能手腳不乾淨、因工作懶散缺乏企圖心,所以得裝監視器,隨時觀察有沒有偷懶、偷東西,所幸在台灣,我們多數擁有拒絕工作的權利,有求救的管道,但當膚色和語言成為一種標籤,卻是終生撕不掉。而現實中多數移工沒有拒絕權利,家庭經濟重擔逼著他們只能對非人待遇妥協,合理拒絕工作的苦果可能是負債,還不清的驚人數字仲介費,回家成為一條好漫長的路。

生而為人,最基本的人權和關懷,應該是超越種族,悲觀的我認為移工們的標籤在多數人心中是撕不去,但最起碼,差點歷劫歸來的我,想藉由這樣的經歷,提醒自己,當每一次與不同膚色的他們相遇時,能換位思考,多分享一點關懷,一點同理心,一分寬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瑪西-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1/11
看來也沒真被告就是了,最多某求職網站不刊登他們的徵人物件。 這世界處處陷阱。
MaxJames-avatar-img
2021/01/11
看起來好可怕... 雇主這樣亂搞都沒事嗎... 移工待遇真的是台灣滿大的問題,希望能慢慢改善了唉。
avatar-img
瑪西的沙龍
74會員
185內容數
散文、小說、遊記、閱讀省思、時論
瑪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1
五月三十一日雙和醫院三名護理師遭確診老翁持水果刀攻擊,導致兩名重傷,氣胸、右手韌帶、神經斷裂,洪男事後竟大言不慚說有留給她們活命就好了。各界紛紛予以指責,多少醫療同仁希冀藉此事件喚醒國人對醫療暴力重視。看完一則又一則新聞我只覺得辛酸,因為醫療暴力事件時刻發生,醫療盟、衛福部、公會重申零容忍又如何?
Thumbnail
2021/06/01
五月三十一日雙和醫院三名護理師遭確診老翁持水果刀攻擊,導致兩名重傷,氣胸、右手韌帶、神經斷裂,洪男事後竟大言不慚說有留給她們活命就好了。各界紛紛予以指責,多少醫療同仁希冀藉此事件喚醒國人對醫療暴力重視。看完一則又一則新聞我只覺得辛酸,因為醫療暴力事件時刻發生,醫療盟、衛福部、公會重申零容忍又如何?
Thumbnail
2021/05/30
前陣子美國擔任RN的朋友寫出她被病患抱怨動作太快不夠溫柔,甚至被辱以「你們中國人都是這種態度」等話,雖我私心認為這只不過是疫情下的種族歧視反應,反正現下全世界的人都將病毒源頭指向華人。大家紛紛勸當事人別當一回事,可是說真的,當事人很難不當一回事,被病人投訴感覺就像熱臉貼冷屁,滿腔熱血卻被對方迎頭一個
Thumbnail
2021/05/30
前陣子美國擔任RN的朋友寫出她被病患抱怨動作太快不夠溫柔,甚至被辱以「你們中國人都是這種態度」等話,雖我私心認為這只不過是疫情下的種族歧視反應,反正現下全世界的人都將病毒源頭指向華人。大家紛紛勸當事人別當一回事,可是說真的,當事人很難不當一回事,被病人投訴感覺就像熱臉貼冷屁,滿腔熱血卻被對方迎頭一個
Thumbnail
2021/05/28
昨天在得知服務於一線戰區ICU的學妹居然在沒有注射疫苗的情況下照護疑似案例,竟然讓我心驚膽戰一整天,甚至晚上還作起噩夢。我夢到年輕時工作的ICU,與開刀房相連的玻璃門甫開啟,長期工作培養出團隊默契的姊妹們都放下手邊的事,齊心進入病房內幫忙。正當在移床、確認管路位置、約束、調整監視器時,突然走出全身穿
Thumbnail
2021/05/28
昨天在得知服務於一線戰區ICU的學妹居然在沒有注射疫苗的情況下照護疑似案例,竟然讓我心驚膽戰一整天,甚至晚上還作起噩夢。我夢到年輕時工作的ICU,與開刀房相連的玻璃門甫開啟,長期工作培養出團隊默契的姊妹們都放下手邊的事,齊心進入病房內幫忙。正當在移床、確認管路位置、約束、調整監視器時,突然走出全身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2016年開始,我从越南遠赴台灣,作爲家裏最大的女孩子,最初我滿含期待,以爲會有好的工資待遇,好的住宿條件,以爲每個月可以寄錢回去補貼家用。但真的到來后才發現,超長工時、性侵虐待、仲介剝削,但因爲語言不通、地位太低,我們的痛苦長期不被人看到。 12月10日,台灣移工聯盟號召移工上街遊行,這是我第一
Thumbnail
2016年開始,我从越南遠赴台灣,作爲家裏最大的女孩子,最初我滿含期待,以爲會有好的工資待遇,好的住宿條件,以爲每個月可以寄錢回去補貼家用。但真的到來后才發現,超長工時、性侵虐待、仲介剝削,但因爲語言不通、地位太低,我們的痛苦長期不被人看到。 12月10日,台灣移工聯盟號召移工上街遊行,這是我第一
Thumbnail
加國的肥灰下班後來電,聽着他從公司出門,到視光師處取眼鏡,到藥房取藥,到小吃店買雞蛋仔,入停車場前所有與他人的對話一字不漏進入我耳中。我問: 全程廣東話嘅? 「係呀!我配眼鏡嘅視光師中大畢業;藥房護士係香港人;雞蛋仔嗰個都係香港人。根本唔洗講英文。依家準備返去整咖哩魚蛋,我係呢邊既生活同香港無分別。
Thumbnail
加國的肥灰下班後來電,聽着他從公司出門,到視光師處取眼鏡,到藥房取藥,到小吃店買雞蛋仔,入停車場前所有與他人的對話一字不漏進入我耳中。我問: 全程廣東話嘅? 「係呀!我配眼鏡嘅視光師中大畢業;藥房護士係香港人;雞蛋仔嗰個都係香港人。根本唔洗講英文。依家準備返去整咖哩魚蛋,我係呢邊既生活同香港無分別。
Thumbnail
2022年3月17日 文/陳育晟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5年前父親診斷出失智後,陳靜儀連續請了3個外籍看護。但如今,等待承接時間愈來愈長,費用更節節上漲。這並不是個案,而是缺工風暴下,愈來愈多中產家庭的痛。 妹妹辭職返台,全職照顧爸爸 5年換3看護,還愈來愈難找 移工挑工作,不是雇主挑移工
Thumbnail
2022年3月17日 文/陳育晟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5年前父親診斷出失智後,陳靜儀連續請了3個外籍看護。但如今,等待承接時間愈來愈長,費用更節節上漲。這並不是個案,而是缺工風暴下,愈來愈多中產家庭的痛。 妹妹辭職返台,全職照顧爸爸 5年換3看護,還愈來愈難找 移工挑工作,不是雇主挑移工
Thumbnail
近年移工團體大聲疾呼揭發個案狀況、爭取移工權利時,社會上不乏出現「貪心可惡」、「嫌少就滾回去」、「本勞薪水也很低」等聲浪......
Thumbnail
近年移工團體大聲疾呼揭發個案狀況、爭取移工權利時,社會上不乏出現「貪心可惡」、「嫌少就滾回去」、「本勞薪水也很低」等聲浪......
Thumbnail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
Thumbnail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
Thumbnail
看著醫護人員被攻擊被謾罵的新聞、文章,突然對台灣好失望,家裡有護理人員的我,更能明白他們辛苦與心酸。 台灣的護理人員薪水是世界排名的吊車尾,待遇差、工作量大、高壓高風險、人力長期不足,下班累到不行還是要自己花錢、花時間去上課,不然就沒獎金,沒考績、被刁難。
Thumbnail
看著醫護人員被攻擊被謾罵的新聞、文章,突然對台灣好失望,家裡有護理人員的我,更能明白他們辛苦與心酸。 台灣的護理人員薪水是世界排名的吊車尾,待遇差、工作量大、高壓高風險、人力長期不足,下班累到不行還是要自己花錢、花時間去上課,不然就沒獎金,沒考績、被刁難。
Thumbnail
三年前我正逢人生的低潮期,對台灣護理工作的薪資、待遇、地位倍感失望,正巧人力銀行仲介通知我,加拿大有位台籍富商高薪聘請看護。雇主的母親因神經退化疾病臥床,需專人二十四小時照護,為避免語言溝通不良,他願以台灣護理人員薪資的三至四倍聘請台灣護士,而我的資歷正好符合。 照護工作採一天兩班制,工時長達十四
Thumbnail
三年前我正逢人生的低潮期,對台灣護理工作的薪資、待遇、地位倍感失望,正巧人力銀行仲介通知我,加拿大有位台籍富商高薪聘請看護。雇主的母親因神經退化疾病臥床,需專人二十四小時照護,為避免語言溝通不良,他願以台灣護理人員薪資的三至四倍聘請台灣護士,而我的資歷正好符合。 照護工作採一天兩班制,工時長達十四
Thumbnail
圖片來源 另一個世界的媽媽們 我曾在中美洲生活過一段時間,當地非常流行雇用清潔的helper或育兒的保母。大多數人住的房子,在建造之初都會有一套傭人房設備,絕大多數與主屋隔離,傭人房享有自己獨立的衛浴; 就算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電梯華廈,即使單位面積比較小,仍會致力隔一個傭人房出來,有獨立衛浴,與洗
Thumbnail
圖片來源 另一個世界的媽媽們 我曾在中美洲生活過一段時間,當地非常流行雇用清潔的helper或育兒的保母。大多數人住的房子,在建造之初都會有一套傭人房設備,絕大多數與主屋隔離,傭人房享有自己獨立的衛浴; 就算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電梯華廈,即使單位面積比較小,仍會致力隔一個傭人房出來,有獨立衛浴,與洗
Thumbnail
台灣的合法移工分為三種:廠工、看護工和漁工。其中,人身安全和待遇最為不確定的是看護工,完全操之在雇主手上。
Thumbnail
台灣的合法移工分為三種:廠工、看護工和漁工。其中,人身安全和待遇最為不確定的是看護工,完全操之在雇主手上。
Thumbnail
這本書試圖以社會學角度去看在臺灣的女性外籍移工。首先以政府政策和他者的角度建構出臺灣女性移工的概念,接者探討女性如何在父權壓迫下掙扎,最後討論國際化分工的影響。 這個社會之所以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有些人之所以需要出國當勞工,可能都不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一如之前掀起的出國打工熱潮,其實我們沒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這本書試圖以社會學角度去看在臺灣的女性外籍移工。首先以政府政策和他者的角度建構出臺灣女性移工的概念,接者探討女性如何在父權壓迫下掙扎,最後討論國際化分工的影響。 這個社會之所以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有些人之所以需要出國當勞工,可能都不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一如之前掀起的出國打工熱潮,其實我們沒有什麼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