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籍勞工的權利保障往往受到國際抨擊,那麼台灣社會對於東南亞外籍勞工的態度是否也是有差別對待?這次我們採訪了顧玉玲老師,一位經常為處在弱勢的外籍勞工發聲,活躍於外籍勞工社會運動的老師。他將為我們講解目前東南亞外籍勞工在台灣社會面對的困境。

顧玉玲

作家、社運人士。曾任野百合學運領袖,經常為社會弱勢發聲。

著作有

《回家》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Our Stories: Migration and Labour in Taiwan》

raw-image

第一題

現今台灣社會中那些方面是我們不自覺卻使外籍移工不舒服的既定想法


他當然有很多客觀因素就是說,有的部分我們會直接貼標籤上去。但是不去探究背後的文化因素。我認為重點在於我們所看到的一些現象。我們容易用種族化的標籤直接貼到牠們的頭上,然後下定論認為菲律賓人就是這麼不愛乾淨,或是認為印尼人就是比較野蠻落後,然後比較不文明。

往往我們看到他們用手直接拿飯來吃,不用筷子或湯匙。那我覺得我們都有一些認為東南亞的野蠻落後的刻板印象,然後把標籤直接貼上去,但不去探究背後的文化因素,而其中有些是文化差異。

至少我知道他們用手吃飯,但她們手都非常的乾淨、也會因為食物的關係而不一樣的方式等等。社會上不是只有一種西方的標準,而在西方的標準裡頭,我們台灣人,也只不過是黑壓壓的亞洲人,落後野蠻的亞洲人不是嗎?

所以這本來就是一個我們複製西方觀點的思考。其次,其實大可以值得探討。可是我比較更願意談的一個說法,其實是這是政策帶頭所造成的。就是說,我們很多的政策殺對他們不公道,那如果說連國家政策都對他們這麼相對歧視的話,那我覺得這助長了社會上的歧視之言,他就會更有一個帶風向的作用。好比說,同樣是外來的migrant worker。遷移的勞動者。好比說在巷子口教英語的Michael,那在地球村教書的珍妮佛,對那他們也都是migrant worker,遷移的勞動者,我們先不要講因為他們是白人、西方人,所以我們對他們就會相對有另一種對待。可是我覺得在政策上也不一樣。這些西方的白領的老外,他們享有的好比說,他們可以換老闆

但是我們家的瑪麗亞是不能換老闆的。工廠的阿泰是不能換老闆的。好比說,珍妮佛跟Michael,他們只要有工作,他們是可以跳槽的。他們只要有工作,就可以在台灣人一起在台灣待下去。然後他們居留的時間,要待十年、二十年都不是問題。甚至於住滿了五年就可以申請入籍成為台灣人。可是瑪麗亞照顧我們家的阿公。你也知道他們的三年就又換了一次合約、三年、三年、三年一次又一次的簽斷,中間還要再繳仲介費。

那他們就算交過阿公過了十二年十四年,他們也沒有辦法申請入籍,我覺得是我們種種政策上頭,其實對待同樣是外來的miggrant woke,其實,老外跟外勞就很不一樣,那其實政策性的歧視。其實,問題恐怕會比社會上的這種不自覺用西方的標準來看待的歧視,其實也歧視了我們自己。


第二題

台灣法律對於對於外籍移工的權利保障飽受國際批評

第一個-這些外籍勞工不能轉換

我們人類從封建時代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封建時代是奴隸跟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但是在現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我們當然知道我們很多很多大人,他們會抱怨他們的老闆,可是他們也不會辭職,因為他們還要付的學費、還要付車貸、房貸等等,幫你準備出國的錢,所以他們即便可以換老闆,但是基本上他不會會隨便換老闆。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市場至少是自由的,他可以轉換雇主。可是我們這一群七十萬人的外籍勞工在拍完,恐怕是唯一被法律規定不能換老闆、那我覺得這就會使他們經常處在類似封建時代的奴隸跟奴隸主的人生依附關係,這恐怕是他們在台灣飽受壓迫的一個最大來源。如果說我們七十萬的外勞,七十萬裡頭可以有限度的自由轉換雇主,我想很多問題都不會發生。

再來是我們七十萬的外籍勞工中,其中的二十五萬是家務勞動者,他們不是在療養院工作,他們是在個別的家庭與工作,這二十五萬個家庭看護工,他們是不受任何勞動法令的保障。也就是說,他們是沒有沒有休假日的。他們可以全年無休而合法,那我覺得我覺得我們從二零零七年就開始我要外勞休假大遊行,後來隔兩年又叫還沒休假大遊行。總之,一直在不斷的要求休假到現在,從一九九零年,我們的就業服務法開放請外籍勞工以來,到現在二零二零年了,三十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沒有休假。七天一休是一百多年前的西方工人走上街頭,抗爭掙來的最最最起碼,人不是機器。我們七天至少要有一天的休息,而現在已經好幾年了,勞基法都已經周休二日了。但是全台灣唯一可以全年無休的就是這一群外籍家庭看護工,那我想飽受國際批評就是說你連七天一休都沒有,然後在西方國家很多。我們所看的起的這些西方國家很多都已經是規定一周工時35工時。可是居然在台灣有人是全年無休的,那人不是機器,那我覺得我自己親身經歷到的很多的悲苦。勞雇之間悲劇恐怕也是從沒有休假開始,因為休假絕不只是休假去代表你,有朋友也可以有社會網絡,你可以吐苦水,你可以像個人去參加參加舞會,或者參加派對。

所以當他全年無休在這個封閉的家庭內,他又不能夠轉換雇主,他沒辦法改變。但他如果可以轉換雇主,這件事情會鬆動。因為如果他非常需要休假,就寧可乾脆辭職換老闆,可是現在不能換老闆,因為你辭職就要被遣送回家,那你當初是為了貧窮才跑到千山萬水出外工作,花了二十萬仲介費,如果你中途沒有做滿三年就被遣送回去。你不只是窮人,還是負債的人,就比之前更慘,對他們來講是完全沒有退路的。那總結來說如果我講第一個最大的政策性的問題是不得自由轉換雇主,使他們除在各項有人生依附關係的奴隸的位置、那就是對所有的外籍勞工而言都一樣。第二個是針對外勞裡頭的家務勞動者看護工,那他們是沒有任何勞基法的保障,所以全年無休。我覺得這個是我覺得最慘、最慘的狀況。



第三題

你怎麼看待在今年的北車大廳坐地禁令在社會上開始發酵,導致於社會對於外籍移工的刻板印象度,明顯的佛像浮上了檯面。那身為學生,我們該以何種角度去思考這個日益嚴重的社會議題。


台北火車站過去想盡辦法,不讓外勞做在地面,其實是爭議已久很久之前,過去然後其實就有了。那當時很多人都講出來,坐在地上不好看或者是說覺得禮拜天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好外國人,覺得很恐怖,怎麼那麼多外國人,當時就引發了非常多的討論。那個討論包括說,其實塞滿滿的人好比說有大型演唱會,跨年看煙火在台北車站也都是產生滿滿的人,為什麼都不說話了呢?不只現在萬聖節,那有很多的小朋友通常都扮裝了,很多的就是在他們的英語補習班的帶領下,道路上亂竄,可是我們都覺得好進步。就是完全不同的評價標準。

所以我覺得我覺得當時對於人滿為患這件事情其實有很多討論,那我覺得外籍勞工解放了我們的台北火車站,所以現在其實你都知道這幾年應該在你成長的這幾年,在台北火車站地面上,台灣人也都坐在那裡,因為那裏並沒有準備很多椅子,那裡已經完全商品化了,只剩下商店,你如果不消費,你根本沒有位子坐,所以其實坐在地面,我覺得反而是台北火車站本身開放跟自由的特色。

至少我是這樣看待,或者有些人怎麼看待,所以今年的這個爭議,我看到的是這個政策沒有執行很久,確實引發了一些本來就批評這些外勞沒水準,然後隨便做不雅觀。然後對於我們的國際化的城市、乾淨城市的形象有打折扣。可是他也引發了另外一些人聲援外勞,所以台北火車站很快就把這個這個政策取消結果,反而在這裡我看到台灣是有進步的。


至於高中生要怎麼看這個問題?

必須是高中生主動去思考高中生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固然有我的看法,但是高中生也可以去試著去學習應該如何看待。這也是一種學習。

令人不安的一年即將結束。但今年的各種惶恐不幸恐怕依然會烙印在我們腦海不會因2020的結束而隨之消逝。美國在今年疫情艱難時期,爆發了警察針對非裔暴力執法的佛洛伊德事件,注定了美國今年的不平靜。2020年5月25日佛洛伊德因持有假鈔遭到警察長時間以膝蓋壓制喉嚨,導致其呼吸困難死亡。這起事件經過社群軟體的發酵,加上此次疫情帶給人們的挫折,使美國各地紛紛爆發街頭抗議,而前幾年的BLM運動也成為了這次抗議行動的口號,而這場抗議行動激起了此次美國社會內部長久以來累積的矛盾,同時影響了此次美國總統大選。

美國眾所皆知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卻總是經常爆發種族歧視事件,在這個年代,我們常以為歧視只存在於言語、刻板印象。但是我們經常忽略到社會上系統性的種族歧視。在這次佛洛伊德事件中,身在台灣的我們可能會覺得驚訝,這只是一個警察暴力執法事件,為何會牽扯上反種族歧視的抗議。於是我們這期專題將會為你介紹歷年來美國警察對於非裔暴力執法事件以及警察內部存在對於特定族群的系統性歧視。

1967年底特律暴動

雖然美國在1964年通過了黑人民權法案,但無助於黑人在社經地位上的改變。1967年7月23日星期天凌晨,警察突擊檢查一間位於底特律12號街附近的無照酒吧,發現有82名黑人正在替兩名從越戰歸來的非裔軍人大肆慶祝,於是逮捕現場所有民眾。白人警察的大動作逮捕,加上社會長期對黑人族群的不公平對待,點燃黑人社群的憤怒,暴動幾乎失控,城市陷入混亂,警察已無法控制,使得州政府要求出動了國民兵和聯邦軍隊的坦克車來鎮壓。持續5天的暴動造成43人死亡(其中33名黑人、10名白人,黑人死者當中有24人是遭到警察與國民兵射殺),1,189人受傷、7,231人被警方逮捕,被捕的黑人當中最年輕的甚至僅4歲,造成的財產損失約4,000~4,500萬美元,商店遭搶劫或燒毀、建築物被破壞。暴動後治安敗壞、城市宛如廢墟,中產階級的白人和工廠陸續遷出,被認為是這座汽車工業大城走向沒落的原因。

1992年洛杉磯暴動

1991年3月3日,羅德尼·金(Rodney King)因酒駕超速遭到四名警察毆打後逮捕。1992年4月29日,四名員警獲判無罪,引發非裔族群不滿,上街抗議,旋即造成暴動。4天的暴動中,暴徒四處攻擊白人、搶劫商店、投擲汽油彈和縱火,繁華的洛城頓時陷入無政府狀態,混亂程度更使羅德尼·金親上火線呼籲停止騷亂,中央政府也徵調國民兵進駐加州平息暴動。最後造成63人死亡,數千人受傷,數萬人被捕,財產損失高達一億美元。事後兩名暴力毆打羅德尼·金的警員被判有罪,參與此事的警員也全遭開除,金也獲得380萬美金的賠償金。

特雷沃恩·馬丁(Trayvon Martin)命案

於2012年2月26日,擔任社區守望相助隊員的喬治·茲莫曼(George Zimmerman)懷疑17歲黑人少年馬丁將要犯罪,便開槍射殺馬丁。2013年7月13日,法院宣判茲莫曼無罪後,抗議活動在美國各處遍地開花。其中黑人社群組織者艾麗西亞·加爾薩(Alicia Garza)和其他夥伴共同發起了#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主題標籤,表達黑人在社會上地位仍低,此後「BlackLivesMatter」成為近代黑人民權運動的標語。

麥克·布朗(Michael Brown)命案

2014年8月9日,在密蘇里州佛格森,巡邏的白人員警達倫·威爾遜(Darren Wilson)懷疑走在路上的18歲非裔青年布朗涉入一起雪茄搶劫案,並對手無寸鐵的布朗開槍,布朗當場死亡。10號在當地引發了騷亂,15日騷亂達到最高峰,隔日州長宣布實施宵禁,並出動密蘇里國民警衛隊維持治安,直到8月20日,司法部長前往佛格森慰問後逐漸平息。11月24日,陪審團對威爾遜做出不起訴處分後再度引發騷亂,美國各大城也爆發示威抗議。

然而,2020年7月30號的判決仍判處威爾遜無罪。

弗雷迪·格雷(Freddie Gray)之死

2015年4月12日非裔青年格雷在被逮捕的過程中因脊椎受傷而昏迷,一周後死亡。由於與布朗命案相去不過一年,加上警察長期對非裔族群過度執法,全美各地引發示威,尤以事發地巴爾的摩的規模最大,並越演越烈。4月25日升級為暴動,27日格雷葬禮結束後暴動最為劇烈,暴徒攻擊警察、搶劫及縱火,馬里蘭州進入緊急狀態、實施宵禁,並調派國民警衛隊維持秩序,暴動慢慢趨緩。

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4月6日至4月14日,在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遇刺身亡後,巴爾的摩也曾發生暴動,造成6人死亡

學生觀點

過去到未來:不變的歧視

現今的台灣社會仍然存在種族歧視問題,但是不同與以往清領時期的械鬥郊拚、日治時期的比目魚理論或戰後省籍情結,現在台灣受到社會刻板印象影響最嚴重的是原住民、客家人和外勞。雖然我們經常利用社會對於他們的刻板印象開玩笑。但是外勞這方面我認為他們的遭遇並非完全是單一種族歧視這項因素所導致,我認為更多的是社會風氣所造成的。而由於外勞們在台灣的法律保障以及能獲得的救濟方式太少,因此比起其他台灣本地勞工他們更好剝削更好欺負。外籍家庭看護也是一樣的道理,由於他們的法律救濟不被重視使他們在付出勞務上經常處於被動地位。這些法律保障之所以不被重視,往往因為人民對於外勞處境的不了解以及社會輿論的報導。而我想現在應該是我們認真反思外勞在台灣就職環境權益保障的時候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建中青年社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2021/07/28
  2020年9月初,行政院與外交部公布「新版護照封面樣式」。發言人表示,希望在國際意象上提高臺灣辨識度,並避免外人將我國與中國混淆。三大設計重點包括護照元素變動最小、突顯臺灣、調整英文國名的呈現方式。 日前立法院臨時會通過民進黨團提案,決議建請行政部門提升護照的「台灣、TAIWAN」辨識度,202
Thumbnail
2021/07/28
  2020年9月初,行政院與外交部公布「新版護照封面樣式」。發言人表示,希望在國際意象上提高臺灣辨識度,並避免外人將我國與中國混淆。三大設計重點包括護照元素變動最小、突顯臺灣、調整英文國名的呈現方式。 日前立法院臨時會通過民進黨團提案,決議建請行政部門提升護照的「台灣、TAIWAN」辨識度,202
Thumbnail
2021/07/28
  在科技進步飛速,資訊爆炸的21世紀,人們取得外界訊息的方式也愈來愈元,並且效率較過往更高,閱聽人的焦點,也從報章雜誌,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轉往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臺,亦或是YouTube此類的影音平臺,透過網路的快速傳播,閱聽人可以在無時無刻,都能獲得世界上任一角落的資
2021/07/28
  在科技進步飛速,資訊爆炸的21世紀,人們取得外界訊息的方式也愈來愈元,並且效率較過往更高,閱聽人的焦點,也從報章雜誌,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轉往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平臺,亦或是YouTube此類的影音平臺,透過網路的快速傳播,閱聽人可以在無時無刻,都能獲得世界上任一角落的資
2021/07/28
簡述 8/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了會依照科學證據訂定瘦肉精的容許標準,開放美牛和美豬的瘦肉精規範,由此引發了兩方爭論。 兩方論點 其中一方就科學的觀點以及目前的臨床實驗,主張未來將開放的萊克多巴胺需攝取非常大量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而支持政府開放美豬進口讓臺灣更參與國際市場的政策。 另一方則是主張對
Thumbnail
2021/07/28
簡述 8/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了會依照科學證據訂定瘦肉精的容許標準,開放美牛和美豬的瘦肉精規範,由此引發了兩方爭論。 兩方論點 其中一方就科學的觀點以及目前的臨床實驗,主張未來將開放的萊克多巴胺需攝取非常大量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而支持政府開放美豬進口讓臺灣更參與國際市場的政策。 另一方則是主張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透過與移工朋友分享美食、交流心得,我看見了他們對台灣的真實印象; 與一位泰國籍移工的深入交談後,我得知他對台灣的看法,引發我對移工需求的思考。 同時,我發現語言溝通是移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他們不僅是勞動力一部分,更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Thumbnail
透過與移工朋友分享美食、交流心得,我看見了他們對台灣的真實印象; 與一位泰國籍移工的深入交談後,我得知他對台灣的看法,引發我對移工需求的思考。 同時,我發現語言溝通是移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他們不僅是勞動力一部分,更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Thumbnail
英國思想史學家昆廷‧斯金納(Quentin Skinner)所說,評價性的詞彙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意識。因此,單純在詞彙上加以變化,並不代表該社會隨之有所改變。
Thumbnail
英國思想史學家昆廷‧斯金納(Quentin Skinner)所說,評價性的詞彙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意識。因此,單純在詞彙上加以變化,並不代表該社會隨之有所改變。
Thumbnail
近幾年,越來越多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來到台灣,根據政府資料統計,在2019 年,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合計已近77萬人口,這當中還不包含中國大陸籍。看似包容友善的社會,依然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黑暗面。這篇文章將和大家一起討論移工問題,並像你們分享一部近期很熱門的台灣電視劇。
Thumbnail
近幾年,越來越多來自其他國家的朋友來到台灣,根據政府資料統計,在2019 年,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合計已近77萬人口,這當中還不包含中國大陸籍。看似包容友善的社會,依然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黑暗面。這篇文章將和大家一起討論移工問題,並像你們分享一部近期很熱門的台灣電視劇。
Thumbnail
"我們要的是勞動力,來的卻是人。" "無視族群的差異與需求" 這就是我們對待2%國民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要的是勞動力,來的卻是人。" "無視族群的差異與需求" 這就是我們對待2%國民的方式
Thumbnail
加國的肥灰下班後來電,聽着他從公司出門,到視光師處取眼鏡,到藥房取藥,到小吃店買雞蛋仔,入停車場前所有與他人的對話一字不漏進入我耳中。我問: 全程廣東話嘅? 「係呀!我配眼鏡嘅視光師中大畢業;藥房護士係香港人;雞蛋仔嗰個都係香港人。根本唔洗講英文。依家準備返去整咖哩魚蛋,我係呢邊既生活同香港無分別。
Thumbnail
加國的肥灰下班後來電,聽着他從公司出門,到視光師處取眼鏡,到藥房取藥,到小吃店買雞蛋仔,入停車場前所有與他人的對話一字不漏進入我耳中。我問: 全程廣東話嘅? 「係呀!我配眼鏡嘅視光師中大畢業;藥房護士係香港人;雞蛋仔嗰個都係香港人。根本唔洗講英文。依家準備返去整咖哩魚蛋,我係呢邊既生活同香港無分別。
Thumbnail
近年移工團體大聲疾呼揭發個案狀況、爭取移工權利時,社會上不乏出現「貪心可惡」、「嫌少就滾回去」、「本勞薪水也很低」等聲浪......
Thumbnail
近年移工團體大聲疾呼揭發個案狀況、爭取移工權利時,社會上不乏出現「貪心可惡」、「嫌少就滾回去」、「本勞薪水也很低」等聲浪......
Thumbnail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
Thumbnail
  今年我們看到了美國經常爆發種族歧視的衝突,身在同樣近幾年來族群越來越多元的台灣社會的我們也不禁觀察身邊是否有種族上的歧視。根據統計,近幾年來台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佔台灣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對於他們的了解往往僅來自於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今年美國的種族衝突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近幾年來台灣法律對外
Thumbnail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Thumbnail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