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沒有正解,所以藝術才美麗又嚴苛——《藍色時期》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常常待在噗浪上三不五十就會看到各類創作者們發出:「我是廢物吧……」這樣的哀鳴,但同時卻又拿出了讓人驚羨不已的作品,也時常回過神來就會發現某個大大就這樣放棄了創作,或是過了好長一陣子之後又開始重新拾起筆來開始創作。
許多人開始創作的原因可能很簡單,但要持續下去非常難。
「創作」是很危險的事業,除了畫技,更多則是一種對心靈的銬問,輕則三日不能提筆,重則一生都憎恨著這個領域,放棄創作或封筆都是時常發生的事。
「創作」並不像是可以得到什麼具體成果的事業,它沒有甚麼具體的標準,所以很難讓人有一步一腳印有很踏實的回報,可以說踩在這條路上的人根本就是踩雲梯,你永遠都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踩到下一階。同時這也不是個「付出的時間跟成效會完全成正比」的領域,特別是這個資訊發展太過快速的年代,許多比你年輕又技術高超的後輩們就會開始出現在視線範圍,這會讓人自覺自己的渺小,小到連立足之地都踩不到。
不管你想不想逃離或是想繼續,我想這本漫畫都能夠碰到你那游離的思緒。

歡迎來到比東大還難入學的戰場

高二的矢口八虎雖然腦袋很聰明,但卻不是死讀書型的乖學生,稍微會被定義成不良學生的他,偶然間接觸到了美術社學姊森的畫作,立刻就被畫作擄獲了心神,原本只想敷衍對待的美術作業,八虎開始認真對待它,並在畫布上畫上了自己喜歡的風景:清晨,彷彿一天的開始,卻又彷彿要進入睡眠一般,充滿著藍色色彩的澀谷。畫出這幅畫以後,八虎第一次感受到了用美術來與他人對話的威力,因此喜歡上了繪畫。
由於森學姊的目標是藝術大學,被抓去美術社幫忙的八虎因此知道了藝術大學非常不好考的實情,不只是學校本身招生人數少的原因,每一年的應屆畢業生都要跟那些復考了N年的考生相比拚,不只是難入學,學費跟繪畫本身畫材所要耗費的金錢都很驚人。唯一可以稍微省錢一點的選項,就是選擇入學國立的東京藝術大學,但這可是比東大還要難考的學校,應屆畢業能考上的大概不到五個。「喜歡繪畫,但也沒必要因此就要入學藝術大學吧?把畫畫當成是興趣不好嗎?」八虎那聰明的腦子不斷的將理想與現實的選項拿出來比較,但與佐伯老師聊天以後,高二的八虎從此開始決意要將「東京藝術大學」當成他的第一志願。
藍色時期》(日語:ブルーピリオド)這部雖然是漫畫,但作者山口飛翔老師本人正是東京藝術大學的畢業生出身,雖然不曉得八虎的奮鬥之路跟老師的人生重疊了幾成,但本作的那份「現實感」的重量卻完全不是開玩笑的,而那份痛苦和艱辛就算讓我這種生活圈跟藝術類相距甚遠的人都能體會到,想必真正投身於藝術的人更會有喚起心靈創傷的感覺吧,或多或少都會想起了自己求學的那段過程。
「藍色時期」這個除了是作品的標題,其實這還取自畫家畢卡索,他老是使用藍綠色等陰沉色系做畫的時段,而這段時期也是畢卡索畫家生涯的前段,那段時間的他的名號還未打響,也可以說是他鬱鬱不得志的時期。對於這段時間的始末大家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因為畫作賣不出去而憂鬱,而有人則說他是因為摯友之死而憂鬱,總之不管哪個說法都能讓人感覺的到「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縱使是畢卡索這種天才級人物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厲害的。
也許有些人會以「以高二才開始決定要考、然後應屆考上,所以又是一個描繪天才的故事」以結果論來論斷這部作品,但我覺得這樣的結論稍微偏離了本意:我就問在座的各位,又有哪一個人不是天才呢?畢卡索雖然最有名的是他的抽象畫,但那些畫作的背後可是數也數不清的寫實畫而支撐起來的,又有哪一個人不用付出吐血般的努力來畫畫?每年報考的藝術生這麼多,每顆起碼都是待打磨的原石,但名額就這麼多,到底又要讓誰過這個門檻呢?
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將成果歸功於「才華」這兩個字這麼簡單,考試只是藝術生涯中一個門檻;但也不要對努力了卻沒有成果(上榜)就對這種藝術考試嗤之以鼻,畢竟這就是一道窄門,擠得過是幸運,擠不過是常態。與其說八虎很天才所以能應屆考上,我倒覺得八虎的考上是給讀者的獎賞,「開始畫畫以後,有很開心的時候,也有很多痛苦的時候吧?為了上大學,是不是連補習班都去了呢?那些積累的練習全都不是白費的哦,辛苦你來到了這裡。」我認為這樣的情節安排正是作者的溫柔之處,畢竟落榜的故事他應該要多少有多少,現實已經很辛苦了,故事裡可以稍微給點甜頭嘗嘗。
雖然話是這麼說,應屆畢業考上的八虎,依然還是因為自己的經驗不足而受到了衝擊,畢竟藝術學無止境,越早開始的人不一定越厲害,但肯定懂得更多。

光裸的自我

八虎的創作之路中畫了許多很有意思的繪畫,但在考試的時候所畫出的這張圖最能打動到我:「看著模特兒那光滑的皮膚之後,覺得自己的皮膚有如橡膠一般粗糙難看,因此想穿上衣服掩蔽自己。」這段話徹底在我倒回去複習前面佐伯老師引八虎開始作畫的時候所說的:「美術的威力是對自己越坦承的人就越強」徹底擊倒了。
「暴露真實的自我」很可怕,因為真實的自我非常醜陋,連自己都不想要看到,更別說讓別人看到這樣的自己,但是、但是如果不創作出來、不好好將自己想說的話給表達出來的話,一定會非常後悔的。
我覺得創作者十有八九都是抱持著這種心情所創作出來的,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但實際上那些歷史上有名的傑作大多都能讓人一眼就看到作者宛如在咆哮的姿態,強烈的、誠實的、甚至很野蠻、很原始的衝動,那份情緒怒張到最盛的姿態,就那樣停駐在畫布中,成為了永恆。

「女性」

有鑑於我本人跟藝術圈升學的圈子實在有點遙遠的關係(我大概只知道台灣要上藝術大學的話要很早就開始準備,很多人國中就開始進入補習班了,高中讀到一半才想半路出馬參加這類考試的人幾乎都會被勸回去),也在許多地方看到了有類似經驗的人出來現身說法,因此我就不再多說這些升學相關的事情。
我讀完以後覺得裡面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裡面這些老師們的性別,不管是當高中美術老師的佐伯老師、還是補習班裡指導繪畫技術跟應試技巧的大叶老師,還是大學裡面的貓屋敷教授,這些故事中常常說出一針見血發言的人.全都是女性。
雖然現在是個講求性別平權的年代,但只要爬到高層的話,大多數都還是男性的天下,在故事環節當中,對學生會說出直白又辛辣發言的貓屋敷教授,仍會因女性的身分還會被諷刺是不是因為母性所以對學生太溫柔。這個橋段也立即讓我連想到了許多創造少年漫畫的作者,像是創作出《鋼之煉金術師》的「荒川弘」筆名的由來,據說也是害怕大家覺察出作者是女性,才故意用這種中性甚至偏男性的筆名。
我不曉得讓這麼多睿智的角色全都是女性,這是否只是個巧合,但這部漫畫裡面所出現的角色們都抱持著自己獨特的理念,這點真的讓人覺得非常的有趣。我喜歡作者所畫出的所有角色,有時尚華麗的,也有樸素令人安心的,但重要的是每種人幾乎都是傾盡所有在面對繪畫這件事,十人十色,也因此每個人的觀點都各有不同,由他們辯論著創作會格外的有說服力。
雖然作者說這本漫畫是奇幻系與奮鬥系的結合體,但其實內核非常的現實系。

正因沒有正解,所以藝術才美麗又嚴苛

「繪畫永遠都沒有完成的一天」這點正是繪畫最嚴苛,卻又最迷人的地方。我覺得創作到後面,與其說是技術的展現,不如說已經是在看想法和觀點到底是如何呈現在作品中,八虎的大學篇我想正是要傳達這樣的課題。
很多人都不懂像畢卡索那樣的抽象畫為什麼會是千古名畫,但卻忽略掉了他是「第一個想到並去實踐」的人,而對同樣一個課題,有些人按字面意思解釋,有些人則想的更加深入,但藝術最奇妙的地方就是不管是哪一個方向「全部都是正解」,想法沒有對錯,只有是否曾經與他人重複,和表達的方式夠不夠好而已。
創作是很自由的領域,但自由也就意味著無邊無際,沒有任何的東西可以放在前面作為道標和典範,但也沒有任何不能觸碰的地方,就像一塊毫無人開拓過的處女地,是天然的遊樂場。
不過,自由並不代表無限,只有時間是唯一能把人從遊樂場中拽出來的事,請在時限前把你想說的話全都展現在創作中吧!
希望這部漫畫能夠鼓舞踩在創作之路正迷惘的你,請搭配著YOASOBI為這部作品所創作的《群青》一起來享用這部作品吧:

延伸閱讀:《再見了,魔法師》

描述藝術類的漫畫,就讓我想到這本梵谷的翻案漫畫《再見了,魔法師》。
雖然現在大多數人對哥哥文森特的印象都是那個有精神病、甚至割下自己耳朵送給別人的畫家,弟弟西奧是跟在哥哥身後擦屁股的金主;不過本作的文森特是個個性溫暖拙樸,一心只想著畫畫的一般人,而弟弟西奧深知哥哥的才華,因此他刻意將文森特的印象塑造成後人所熟悉的狂人姿態,以便讓後世深深記住文森特是個多麼與眾不同又厲害的畫家,本書正是以這對兄弟對彼此深刻的感情為題的作品。
史實上這對兄弟的關係可以說是難捨難分,西奧的人生可說是圍繞著兄長文森特而活,由於文森特的畫作根本賣不出去,他一肩扛起了養家活口的責任,但文森特因為精神疾病的緣故,也給他添了不少麻煩,可以說哥哥是他人生最大負擔,但同時最深信文森特才華的人也是西奧本人,文森特的畫已經變成兄弟二人共同的目標了。
事實上,文森特自殺死去不久,西奧也沒有活多長,這對兄弟的最後躺進了同一個墳墓。而文森特留下來的畫作經由妹妹跟西奧的妻子喬.好好的保存下來,「梵谷」之名成為了連現代人也會知道的超有名畫家,再也不只是個平凡的小人物。
如果喜歡梵谷、或是喜歡這對兄弟的兄弟情的人,不管是翻案類型的《再見了,魔法師》或是正史的《梵谷兄弟》都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建議兩者相搭配,各有各的奇妙之處。
1.2K會員
257內容數
《漫漫慢談》目前主要談論日本漫畫、韓國漫畫,畫風、題材、類型、性向皆不侷限,每篇文章亦會提供延伸閱讀欄位,推薦更多類似作品可供讀者閱讀;雜談大致談論VTUBER主題、或是開某一主題的相關書單,不定時把過去已經書寫過心得的作品再度翻上來推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正能量空間|我們對未來住居的想像:智慧城市還不夠,永續城市才是解答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7-01
活下去的參考提案-因為沒有死,所以才在這裡說三道四剛剛看完日劇《離婚活動》的第一集,心裡有些東西被觸動了,很想說點什麼,便打開方格子,試圖看看有沒有適合的主題,讓我談談現在的感受。 距離嚴重鬱期後的躁期反彈的時間,差不多經過了一年,記憶逐漸模糊不清,也不排除是各種病理原因的影響。
Thumbnail
avatar
Ni砸惑舖
2021-06-21
每件事情,都有它之所以發生的原因我們以為的偶然,也都是清楚的建立在某個內在目的。如果無法認清「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之所以發生的原因」也就無法擁有根除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avatar
肆月雪*悅讀心光
2021-05-19
覺得天氣陰陰的沒有太陽 所以不擦防曬沒關係?這幾週週間天氣都是大太陽,偏偏到假日就陰天,不然下午就下大雨,不過倒也好,陰天至少不會讓人在戶外難待,假日的東北角還有烏石港依舊超人氣。所以辦公室的工讀美眉,就在”我要上班的”的星期四出去衝浪了=.= 。週五一看到他不只黑了一圈,黑裡透紅阿。可見玩得真的很開心,臉和眼周都明顯曬紅,很明顯的曬傷了,顯
Thumbnail
avatar
Athenawish
2020-05-31
興趣沒有目的地_因為喜歡 所以學習「你學習的初衷是什麼?」「是想證明給別人看嗎?」 都不是,那是否就無所謂能不能被理解了。
Thumbnail
avatar
eva.alien
2019-11-06
沒有正解的時候,做自己想做的吧都是這樣的。一旦深究起冰山一角下的東西,問題只會像一顆往山底落去的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一旦想要尋求答案,就會發現更多更艱澀的問題。在那些逐漸堆疊起來的分頁裡,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並不是由於使用的關鍵字不夠精確的問題,而是那難道就沒有人能說個清楚嗎?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就連谷歌大神也沒辦法解決?
Thumbnail
avatar
邊境牧羊犬
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