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有一個美好的餐桌環境
氣場、頻率
人與人的交流,從最ㄧ開始便是一種氣場的交換,不言說的交流
當第一面交會時,有些人會讓我在內心不自覺產生「好想認識!」的呢喃
如同靈魂的頻率偵測器
而A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人
那是不限性別,瞬間無法細究原因的直覺
相似或互補,或許投射了自身相似之處
也或許是對方擁有自己所嚮往的特質元素
品味與氣質,是每回每回的選擇、累積,最後淬取為直覺的行為。第一次見到A是在一場紅酒讀書會,她坐在我旁邊
而刻意模仿的,非出於自我意識,則容易看出破綻並脆弱流於表象。
該如何打理自己?如同自我意識的挑選。為自己挑選。
不論物品的購買、衣著的選擇或是興趣取向
每一個部分都建構了「我」的樣貌並投射出自身的美感區塊
而談吐更是這一切的進階顯化
有層次的鮑伯短髮,露出額頭
衣著簡單俐落,沒有配戴什麼配件
在她身上感受不到任何營造感的風格標籤
我覺得A有一種獨立的中性知性美
當日她是第一次來,卻很照顧坐在一旁話不多的我
主動與我攀談、分享桌上每種酒不同的感受
初次見面瞬間就產生了安心感
在講到喜歡的事物時,我發現A的眼睛會發光
她眼裡射出的明亮感,會讓你真的感受到那具體的光
談吐純凈、投入、有活力,尤其聊到她喜愛的藝術、電影、音樂等等
皆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情及不從眾的品味
同樣喜歡藝術、也屬高敏感人
這種種的交集似乎都驗證了最一開始的頻率偵測
我能與她舒服的對頻初次見面,我便很喜歡A這個女生
更在閒聊中發現我們都在前一個禮拜去看了同場Skyline的露天電影
當日播放的是一部小眾老片:安妮霍爾
原來和A提早在某個空間裡交會過了
如同某種緣分的預告
認識幾回,得知她即將搬新家
聽著她喜悅分享室內裝潢的過程與古董傢俱的選購
連我也期待著新家的完工
也是我其一畫作“此時此刻”的收藏者
那張畫著仙女棒,訴說著人與人相聚時要珍惜當下美好的圖即將入住A的新家
與A雖然沒有頻繁的見面
卻一直有一種奇妙的相知相惜感
讓我想好好延續
-
新婚不久的A,與老公住進新房
那是一個全部重新裝潢的老公寓
A的老公在這部分是隨和的,因此在裝潢打理上以A的想法及美感為主
也包括每一件的家具挑選
我喜歡她所挑選的古董家具,選物喜好落在同一個象限
一走進他們家,立即能感受如人一般的氣質彰顯
每個角落都體現了主人的個性及選擇
而我最喜歡的則是他們家的餐桌環境
餐廳的頭頂有一盞經典的丹麥Louis Poulsen PH 5燈,有著一層層像蛋糕的外型
造型獨特、沈穩、簡約
木頭餐桌有著溫潤的圓角,桌上不定期插入鮮花
空間格局在家的中心並倚著廚房的灰藍色隔間
擁有足夠隱蔽的安全感
那是一個美好的餐桌環境
看著餐桌,就好像透視了A之後一家
能有好幾個溫馨光景
匯集堅固的感情凝聚
那日看著他們的餐桌,想到我爸曾經說過,ㄧ個家最重要的就是餐桌。
因為那是家人吃飯聊天交流的重要場所。
一個開放而聚集的空間。
擁有一個好的餐桌環境,便能待上很久。
而不是匆匆吃完,便急著離去。
我想,那也是我和父親感情特別好的源頭,
有大半的時光,都是每日在餐桌上邊吃邊聊天所形塑累積而成的。

餐桌一隅,及桌上擺放著不定期的鮮花
- Room:友A
- 風格:木質地板、優雅溫暖
- 書櫃:A與老公的共同書櫃,裡頭有各種類型的書籍。有文學、科普、人文、財經、工具書...。不是一眼望去就特別偏向哪一類的書櫃。包含幾本喜愛的畫家畫冊Francis Bacon, Lucian Freud, Georgia Totto O'Keeffe...
- 畫作:房子內掛了幾張特地選購的油畫畫作,以風景、動物為主,沒有人物。我的「此時此刻」原稿畫作則掛在她寢室走出的牆面。
- 家具:偏愛古董家具,多為北歐簡約路線,客廳有投影機沒有電視。
- 植物:除了陽台種了很多盆栽外,室內各角落也可看到如竹芋、山蘇、等綠色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