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史隨筆---關於「兵器化拳」那檔事】之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不廢話,接續上篇

在清朝禁武令造成的歷史情境下,不希望家傳武學斷傳,或仍想要藉此考武舉出人頭地的非滿人習武者,終究採取「脫兵化拳」的方式,來保留原有的兵器武技。

這件事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我們姑且不討論那些一代宗師們的精深功力,直接以宅伯本身做例子就好。

宅伯畢業後等了半年終於拿到入伍令去了陰...更正,是去軍中報到。在下部隊之後開始有自主訓練的時間,宅伯連上義務役們全員在各項體能檢測都達標的情況下,不想跟著只有一兩位達標的志願役進行無意義的體能補強訓練,便向連長申請自行選擇體能訓練項目,連長在這件事上也樂見其成(畢竟可以拍照上呈我們自主訓練的情況,精神好體力好各個訓練情緒高)。

那除了加強體能以外,宅伯想練習本身最喜歡的兵器之一-雙刀,可是顯然軍中不可能讓你帶雙刀入營,那怎麼辦呢?

沒錯,就以雙掌模擬雙刀,按照教練所教的動作進行比劃演練。(當然,因為怕被抓連上演出公差,絕對是躲起來練XD)

好,我們場景拉回清朝禁武令之後的漢人武師,作為長年習練甚至戰場上親自用過這些兵器的高手,將肢體模擬兵器進行演練跟教學,顯然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畢竟連宅伯這種愛好者都做得到了。

但這些兵器技術轉化為身體模擬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個相當現實的困境:我要怎麼「展現技術層次」?

別忘了,持續在遊場較量技術的,可從來不只有這些兵器武技,還有徒手搏擊的那些系統阿,別的不說,精通跤技的蒙古或東北(滿人)摔跤,就是徒手搏擊類型的代表武技之一,這些人可是專門練這徒手技術的,脫兵化拳自己模擬演練傳承當然沒問題,可是時代情境下仍然存在著競爭需求,不然該怎麼傳承呢?(白話點,不辦法表現一下怎麼招的到學生?)

這的確是蠻麻煩的事情,可是長年累月操練兵器的武人們倒也不懼,除了因為操練兵器而具備的戰鬥身體能力讓他們仍能保持自信外,將這些體悟「取其意,忘其形」運用在徒手技術上的轉換自然也難不倒他們。

假設我們不特別計較頂尖高手對陣的情況,光一位長年練兵器的人手上的勁力,常人或地痞流氓能經得起幾下?古武諺「拳怕少壯、棍怕老狼」,那麼正當盛年,搞不好還當過兵的持棍武人,對上沒特別鍛練過的地方打手,就算沒持械徒手相搏,誰的贏面大??假設沒特別算計的話應該很明顯,而那位因此出名武人,也許就靠此被找去做護院、走鏢、或被找去當武藝教習,這往往就成為了某新門派系統建立的開始。

這時也許這位擅使兵器的武人,開始受到一些練習徒手搏擊技術的武者挑戰

可是此時的情境與今日相反,為了將兵器技術有效地轉換成徒手技術,這些使兵器的高手可能很長時間都在研究徒手搏擊技術,反而是練徒手搏擊的人會非常不適應兵器技術,因此兩強對陣,知己知彼者勝,徒手搏擊的高手可能因為一瞬間無法判讀某種其實是兵器技巧的攻擊而落敗。

八卦掌奇特身法擊敗數家京城高手的成名過程,形意門人一出山,幾位代表高手「半步崩拳」在各省擂台大放異彩,皆是典型的例子。


raw-image


從這些例子其實你可以看到某種武術界的現象,即「擅兵者研搏鬥」,同時這也會讓我們發現,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大亂平定之後一個世代」的時期,通常,就是新朝代開國至鼎盛左右的時期,或者某些亂事平定後,中間稍微平靜的時期。

雖然本篇以清朝禁武令所造成的影響作為討論焦點,但那只是因為時代較近,與現代門派相關傳承較多較方便討論而已。「擅兵者研搏鬥」的現象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出現,明朝中葉開始從擴張型轉趨內治型帝國,因此這時期兵器化拳的現象也相當多。

不過,隨著「以兵研搏,脫兵化拳」的門派漸次重返興盛,專研徒手搏擊的門派系統會因此放棄爭勝嗎?顯然不會。

隨這這些「兵器化拳」第一代創派大師相繼凋零,真正具備兵器使用經驗的世代逐漸消失,同時徒手搏擊系統的門人也因為上一世代的吃虧,而鑽研了兵器化拳技擊的那些原理技法,彼消此長,還是那句話「兩強對陣,知己知彼者勝」,這時候第二世代的高手站上舞台,失去持兵器經驗的兵器化拳門派,對上因敗鑽研兵器的徒手搏擊門派,自然是後者重新掌握優勢了。

注意,徒手搏擊系統的門派未必是跑去練兵器,而是在鑽研兵器化拳原理後,從這些原理中找出漏洞,以徒手技術本身的優勢破解。

如同第一年的大聯盟投手新人王,第二年開始常會因為被其他隊伍研究透徹而被打爆陷入苦戰一樣,兵器化拳系統與徒手搏擊系統武學,基本上就這樣的關係。

當然,「兵器化拳」的系統武學門人會坐以待斃嗎?顯然不會,在鑽研如何擊敗徒手搏擊系統技術的同時,他們也開始找一些「遊走禁武令邊緣」的方式來重新取得兵器使用經驗,例如以大桿或無槍頭的長棍竹棍取代槍械,或者借道戲曲的表演兵器來體驗兵器使用的感覺,以便重新掌握創派祖師爺或家族祖上的兵器使用經驗。(這邊又能解釋了另一個問題,為甚麼後來傳武會走向表演套路化的原因,不過這以後再另外開一篇來探討。)

然後再過幾個世代,徒手搏擊系統武學可能因為佔據優勢已久,開始認為兵器化拳系統武學沒什麼意義或難以跟自身抗衡,在此同時因為時代又開始進入戰亂,開始有許多兵器化拳系統的門人重新找回使用兵器戰鬥的經驗,那麼接下來這兩大勢力的消長對弈會怎麼發展,相信大家已經不需要我再多說了。

總歸一句話,「兵器化拳」系統的「貴族或前貴族武學」是在這樣的情境下產生出來的,而與「徒手搏擊武學」之間其實是有著既彼此競爭又彼此鑽研的關係,這件事在近代武學史上也造就了混合系統的產生。

大家應該馬上會想到兩種類型的混合系統

1.全部都練的匯集型系統門派。遠者如少林武當、近者如OO武集、X門武藝都是此類型,簡單說就是將所能取得或傳承的武藝不分徒手還是兵器,全部都讓門人習練,確保取得這兩大類型經驗。

2.混種創新的門派系統:就不解釋了,此類型代表,就是彙總十八家技法的螳螂拳系統,或者其他你想的到的混合類型。

當然,不管是哪種混合系統,出於哪種目的進行混合,在出現的當時必然又會創造另一波「近似無敵手」的風潮,與「搏採眾家所長」的武學思潮。

假設你有耐心看到這邊,那應該會懂宅伯接下來要說甚麼......沒錯,就是「一時無敵→被研究→被破解→重新檢討→時代變化→重新取得優勢經驗→再次闖出名聲」這個過程。

談到這邊,關於近代武學史上(當然主要是中華文化圈中的武學史思想),門派系統與武學思潮的邏輯,宅伯已經約略的將輪廓呈現給大家了。

那麼,我們將時代繼續往前走到清末民初的時期,這個讓武學不分系統均大放異彩,同時也不得不被社會潮流將老武學(傳統武學)推向另一次困境的時代,會怎麼帶來武學思想上的質變,我們下一篇來談。

你沒想錯

就是另一波「徒手搏擊系統武學」走向巔峰稱霸的時代。

註:

圖為取自網路的孫祿堂大師示範三體式照片

可與前篇持槍勢圖對照

但僅能說明此動作可能出自槍勢

實質內涵在此時的孫門手中

早已非單純兵器使用內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宅伯的玩武見聞的沙龍
8會員
13內容數
2021/02/01
這次訪武,我親身體驗了無與倫比的縱鶴拳內涵,光憑著這樣的印象,足夠讓我揣摩思索好一陣子了,更別說那些年曾經也對中國傳武有所懷疑的自己了,像是洪老師這樣的實力派高手,就這麼真實的隱身在於這個都市叢林哩,與世無爭卻又功力精深,吸引各家高手前來拜訪學習,這其實也是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2021/02/01
這次訪武,我親身體驗了無與倫比的縱鶴拳內涵,光憑著這樣的印象,足夠讓我揣摩思索好一陣子了,更別說那些年曾經也對中國傳武有所懷疑的自己了,像是洪老師這樣的實力派高手,就這麼真實的隱身在於這個都市叢林哩,與世無爭卻又功力精深,吸引各家高手前來拜訪學習,這其實也是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2021/01/24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2021/01/24
因此我們又會進一步的發現,即使人體就兩手兩腳,弱點就那些,不管是徒手傳統武學,還是擂台武學,都能產生出非常多元的個體風格(門派、系統由此而生,彼此風格殊異卻又有著許多共同點,原因在此,所以其實沒有哪招哪勢是只屬於甚麼門派獨有的,獨有的是「味道」跟「著重的技術」差異而已)
Thumbnail
2021/01/24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Thumbnail
2021/01/24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繼續治軍的部分,先說,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所以如果諸葛亮有引用或呼應的地方,我不一定會知道。 這回的開章說,如果不是像魯班那樣的工藝大師,無法看出工藝品真正的精巧。 不是像孫武那樣的謀略大師,無法想明白戰爭計略真正的運作。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沒有辦法從事物的表象中,看穿真理。
Thumbnail
繼續治軍的部分,先說,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所以如果諸葛亮有引用或呼應的地方,我不一定會知道。 這回的開章說,如果不是像魯班那樣的工藝大師,無法看出工藝品真正的精巧。 不是像孫武那樣的謀略大師,無法想明白戰爭計略真正的運作。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沒有辦法從事物的表象中,看穿真理。
Thumbnail
「師傅,辰時已到,明軍要進攻了。」 少年匍匐在地,手持重弩,靠在岩石上,遠觀險坡下的胡人營寨。 「專心點,瓦格,師傅心裡有數。」 師傅背靠櫸木,半坐著,手舉望遠鏡,腿上擱著算盤。他看了看營寨軍旗擺動,撥了撥算盤,又看了看胡軍的動向,掐指算了算。 「有了,狼背虎腰,八尺,黑鎖衣,騎馬。」 「盯上了。」
Thumbnail
「師傅,辰時已到,明軍要進攻了。」 少年匍匐在地,手持重弩,靠在岩石上,遠觀險坡下的胡人營寨。 「專心點,瓦格,師傅心裡有數。」 師傅背靠櫸木,半坐著,手舉望遠鏡,腿上擱著算盤。他看了看營寨軍旗擺動,撥了撥算盤,又看了看胡軍的動向,掐指算了算。 「有了,狼背虎腰,八尺,黑鎖衣,騎馬。」 「盯上了。」
Thumbnail
話說李鴻淵帶著徒弟李澗跟兩個通事,一個通暹羅語另一個通漢語,由於此時尚無真正的國際語言,重譯(接龍式翻譯)是一般做法。火速趕往真臘跟暹羅邊界去攔住昭祿羣膺的部隊,四騎前後衝出,匆匆忙上路去。第二日便遠遠見到了暹羅軍隊的紮營地,營門口的守衛見是明人服飾,不好攔阻,忙連報了上去,跟著迎入軍帳之中。 昭祿
Thumbnail
話說李鴻淵帶著徒弟李澗跟兩個通事,一個通暹羅語另一個通漢語,由於此時尚無真正的國際語言,重譯(接龍式翻譯)是一般做法。火速趕往真臘跟暹羅邊界去攔住昭祿羣膺的部隊,四騎前後衝出,匆匆忙上路去。第二日便遠遠見到了暹羅軍隊的紮營地,營門口的守衛見是明人服飾,不好攔阻,忙連報了上去,跟著迎入軍帳之中。 昭祿
Thumbnail
先前已經提到過我與八極這家回族拳法之間的事情了, 那是由於朋友的爺爺還沒有出國時曾練過滄洲八極拳。 滄洲是中國其中一處“武術之鄉”,八極據說已有至少三百年, 創自吳鐘,綽號‘神槍’,現在多數分支來自滄州孟村。 尤其是靠法,毒辣無比, 很大聲的⋯,
Thumbnail
先前已經提到過我與八極這家回族拳法之間的事情了, 那是由於朋友的爺爺還沒有出國時曾練過滄洲八極拳。 滄洲是中國其中一處“武術之鄉”,八極據說已有至少三百年, 創自吳鐘,綽號‘神槍’,現在多數分支來自滄州孟村。 尤其是靠法,毒辣無比, 很大聲的⋯,
Thumbnail
#學會遊走在灰色地帶 直到曾國藩父親過世,他藉著喪父脫離戰場,然後有機會接觸到黃莊思想,他才漸漸領悟,這世界不是這樣的黑白分明,以前的他,表面上贏得了勝利,卻都在後面狠狠地輸了回來。 「江河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這句話說得多麼深刻!老子真是個把天下競爭之術揣摩得最為深透的大智者。
Thumbnail
#學會遊走在灰色地帶 直到曾國藩父親過世,他藉著喪父脫離戰場,然後有機會接觸到黃莊思想,他才漸漸領悟,這世界不是這樣的黑白分明,以前的他,表面上贏得了勝利,卻都在後面狠狠地輸了回來。 「江河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這句話說得多麼深刻!老子真是個把天下競爭之術揣摩得最為深透的大智者。
Thumbnail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Thumbnail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