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複利魔法:不投資,你損失的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你有一個銀行帳戶,每天都會進帳 1440 元,這個戶頭裡的錢任你使用,但每過一天,不管你花了多少,它就會自動清零,然後再進帳 1440 元。帳戶的錢無法累積,你每天的額度永遠都是 1440 元,沒花掉,就錯過不再。

這個帳戶是「時間」。時間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你是什麼階層的人,每個人一天都只擁有 1440 分鐘,浪費掉的時間永遠無法再回頭。

幾年前聽過這個關於時間的譬喻,對我的衝擊十分之大,我終於醒覺到不好好把握時間是一件多恐怖的事情。有趣的是,原來把時間比喻為金錢,人們才能比較具體地感受到時間消逝的痛。

這個痛也包括你錯過了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應」。

raw-image

當我把放了 10 年後增值 10% 的台灣基金從帳戶中提領出來時,一邊忍不住感嘆當初的投資眼光實在太失敗了,一邊看著存款數字想像了一下:如果 10 年前有做更多妥善的投資,我的帳戶上可以多多少錢呢?

比如說,如果當時我願意做多那麼一點點功課,把 10 萬元投資到年化報酬率在 7% 左右的台灣指數型基金 0050 上,10 年後這份資產會增加到多少?

相信多數人思考的時候會先計算 100000 x 7%,發現只有 7000,然後直覺反應,應該也沒有多少吧?

我曾經問過一個不做投資的上班族朋友:「為什麼不把閒錢拿去做投資呢?」

她回答:「我有研究過啊!大家都推薦 0050,可是它每年差不多就漲個位數的 % 數,我存款也沒有多少,投資不會讓小資族變成有錢人。」

「投資不會讓小資族變成有錢人」,她說的是真的嗎?我們來看看,如果不花掉每年賺到的錢,而把每年的投資報酬再投入、繼續利滾利的話⋯⋯

第一年,100000 元的資產增加 7%,變成 107000 元;

第二年,107000 元的資產增加 7%,變成 114490 元;

第三年,114490 元的資產增加 7%,變成 122504 元;

第四年,122504 元的資產增加 7%,變成 131079 元;

第五年,131079 元的資產增加 7%,變成 140255 元;

⋯⋯

以此類推,到了第十年,總金額會變成 196715 元左右,接近原來的兩倍

再進一步計算,把投資期間拉長到 20 年,一樣是年報酬率 7%,10 萬元本金會變成約 386968 元,接近原來的四倍

這就是複利的魔法,即使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績效,只要持之以恆,也能帶來巨大的收穫。重點是,你的投資活動必須越早開始越好。昨天沒開始,今天也沒開始,就永遠也不可能享受複利的結果。

還記得我的專題第一篇文章提到的 800 萬元退休金目標嗎?如果傻傻的只會工作存錢,每年存 20 萬元,你需要存整整 40 年才能勉強有個拮据的晚年。然而,如果你明白複利的威力,從 30 歲起每年投資 20 萬元進股市,40 歲時剛好投入 200 萬元,這份資產將有機會在你 60 歲時增加到 800 萬,甚至 1000 萬元以上。

以上談的都還只是最保守投資方式(單押 0050)的狀況,我認為普通人稍微多花一點功夫,從市場得到更豐厚的回報也不是不可能。

事實是,如果現在錯失了投資的機會,隨著時間過去,你損失的不是像定存利息那樣的東西,你損失的是未來兩倍乃至四倍的報酬。

不知道讀者在看到他人搖旗吶喊投資理財有多重要,卻仍然無動於衷的時候,是否真的有想清楚過自己所做出的「不作為」是什麼。在我看來,一個賺錢不多、沒有遺產、沒有房子的年輕上班族知道正確投資的方法而不做投資,等於昭示了他們的想法是:

  1. 不介意老了以後過著貧窮的生活
  2. 不介意一直工作到 65 歲乃至更老
  3. 老了打算讓子女養

第一種和第二種想法我都可以尊重,但第三種想法令我不禁同情起這些人的子女。華人有道是「養兒防老」,那些直到老年都無法經濟獨立的人,生小孩是為了讓小孩長大後贍養自己,想當然的,大多數要養父母的小孩自己也長年存不了錢,只好再寄望於下一代,就這樣造成惡劣的循環。

要開始或終結這個循環都是有可能的,我們大多數人不是萬中選一的創業天才,也沒有中大樂透的好運,避免貧窮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學習投資理財。

18 歲時就年收超過六位數美元的暢銷書作者 Darren Hardy 寫過一本書《複利效應》(The Compund Effect),內容談到複利效應的公式為:

明智的小小抉擇 + 持之以恆 + 時間 = 大不同

重點是下定決心,開始了投資的動作之後,把錢不斷地投入,經年累月之後,就會看到可觀的成長。

其中,持之以恆恐怕是最難的步驟,因為複利發生影響的前中期,我們很容易因為看不到顯著的改變而中止投資,甚至把錢撤出來。

另一個狀況是,中途因為遇到股災,忍受不了資產一時的下跌而認賠賣出。可是回顧台股和美股過去的歷史,你會發現股災之後市場指數終究會回升,所以只要做好風險管理,不追高殺低、不 all in 買進風險高的股票,嚴守紀律的投資人要得到穩健的回報並不是一件難事。賠錢的人往往是敗給人性的貪婪或恐懼。

投資的回報可以很豐碩,也不一定要冒著高風險。在進入金融市場之前,只要我們能建立起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邏輯,知道應該知道的事,避開不應該犯的錯誤,就能走得又安心又長久,在多年以後蒙受複利魔法的恩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余月月的沙龍
169會員
9內容數
十多年前買下第一張股票的小股東,認為投資不用複雜,平凡小資族也可以做得到。在這個專欄用簡單的文字分享投資常識和觀點,陪伴讀者逐步邁向自由人生。
余月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2/23
市場有起伏漲跌,人們理性上知道股市修正時應該是低買的好機會,可是真的下跌來臨時,卻不會像理性理論預期的那樣,反而會落入恐慌情緒,競相拋售,從而使價格進一步偏離,甚至造成慘不忍睹的崩盤。 社會心理學在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表現是羊群效應,指的是投資者放棄獨立思考,轉而追隨他人判斷的現象。
Thumbnail
2021/02/23
市場有起伏漲跌,人們理性上知道股市修正時應該是低買的好機會,可是真的下跌來臨時,卻不會像理性理論預期的那樣,反而會落入恐慌情緒,競相拋售,從而使價格進一步偏離,甚至造成慘不忍睹的崩盤。 社會心理學在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表現是羊群效應,指的是投資者放棄獨立思考,轉而追隨他人判斷的現象。
Thumbnail
2021/02/15
在投資股票這個領域,我最常被讀者問的是這兩個問題: 1. 買什麼股票好? 2. 還可以買嗎? 每次看到又有人問,我心裡都感到相當的無奈。
Thumbnail
2021/02/15
在投資股票這個領域,我最常被讀者問的是這兩個問題: 1. 買什麼股票好? 2. 還可以買嗎? 每次看到又有人問,我心裡都感到相當的無奈。
Thumbnail
2021/02/05
特斯拉創辦人 Elon Musk 2/1 宣布在 Clubhouse 直播後,一間同名的上市健康醫療集團股票 Clubhouse Media Group 應聲大漲將近 58%。從 Clubhouse 之亂我們可以思考的是,有沒有所謂的「Clubhouse 概念股」值得關注?
Thumbnail
2021/02/05
特斯拉創辦人 Elon Musk 2/1 宣布在 Clubhouse 直播後,一間同名的上市健康醫療集團股票 Clubhouse Media Group 應聲大漲將近 58%。從 Clubhouse 之亂我們可以思考的是,有沒有所謂的「Clubhouse 概念股」值得關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身為採購專家,當然不能錯過11/11購物節的超殺折扣!本文將帶你深入瞭解蝦皮11/11購物節的完整攻略,從必領的各種優惠券、商城折扣,到限時的搶購技巧,讓你買到手軟荷包也不哭泣。更重要的是,揭密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零成本創業,透過分享商品連結,每月輕鬆加薪,開啟數位遊牧人生!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將近,這次分享一些蝦皮海外賣場購物的步驟與注意事項,並且介紹雙11蝦皮購物的相關優惠;另外蝦皮分潤計畫持續招募新血中,只要分享購物連結即可獲得分潤,是很適合創作者的額外收入管道喔!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中年人對於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感嘆詞。人不到中年可能體會不深,對於那種過了中年卻沒有好好把握時間的人,感觸特深! 因為那些曾經可以用來創造價值的時間,無法再來,而且未來也只會越來越少。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中年人對於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感嘆詞。人不到中年可能體會不深,對於那種過了中年卻沒有好好把握時間的人,感觸特深! 因為那些曾經可以用來創造價值的時間,無法再來,而且未來也只會越來越少。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變化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堅實的財務基礎,以達成夢想與目標,體驗更豐富的生活。我們學會投資,知道需要善用時間的威力,以及早點投資的重要性,時間將帶來龐大的複利效果及好處。如果你是年輕的投資者,這邊文章可以提供你一些想法,幫助你在投資世界中建立穩固的基礎,實踐更好的財務未來。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與變化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堅實的財務基礎,以達成夢想與目標,體驗更豐富的生活。我們學會投資,知道需要善用時間的威力,以及早點投資的重要性,時間將帶來龐大的複利效果及好處。如果你是年輕的投資者,這邊文章可以提供你一些想法,幫助你在投資世界中建立穩固的基礎,實踐更好的財務未來。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一篇《如何賺到一千萬》,建議大家要將耗費在不良習慣上的金錢做更妥善的運用。引起蠻多迴響的。 有些朋友不是很認同我的說法,不過我也尊重大家的想法。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困擾。但有些論述我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Thumbnail
前幾天寫了一篇《如何賺到一千萬》,建議大家要將耗費在不良習慣上的金錢做更妥善的運用。引起蠻多迴響的。 有些朋友不是很認同我的說法,不過我也尊重大家的想法。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困擾。但有些論述我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Thumbnail
每個月只要存6000塊,成為千萬富翁不是夢? 直到我發現原來實踐財富自由其實沒這麼困難 所以想分享一下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試著找出做事動機,簡化目標,設定數字, 也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你一直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Thumbnail
每個月只要存6000塊,成為千萬富翁不是夢? 直到我發現原來實踐財富自由其實沒這麼困難 所以想分享一下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試著找出做事動機,簡化目標,設定數字, 也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你一直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Thumbnail
三個主角同樣定期定額投入 1 萬元到平均年利率 7% 的商品(依據:依照標普 500 過去 25 年平均報酬 7.71%))分別從 25 歲、35 歲、45 歲開始,從下圖你發現了嗎?
Thumbnail
三個主角同樣定期定額投入 1 萬元到平均年利率 7% 的商品(依據:依照標普 500 過去 25 年平均報酬 7.71%))分別從 25 歲、35 歲、45 歲開始,從下圖你發現了嗎?
Thumbnail
過去與朋友分享ETF資產配置的理論時,最後總是不忘提醒一件事,這種投資方法是需要『時間』來醞釀的。至於『時間』到底是多久? 多數人在投資初期並沒有一大筆本金可以投入。主要依靠每月的薪資與儲蓄,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根據過去自己曾推算過的資產成長率,持續十年是一個比較可能的數值。 為了更明確這個時
Thumbnail
過去與朋友分享ETF資產配置的理論時,最後總是不忘提醒一件事,這種投資方法是需要『時間』來醞釀的。至於『時間』到底是多久? 多數人在投資初期並沒有一大筆本金可以投入。主要依靠每月的薪資與儲蓄,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根據過去自己曾推算過的資產成長率,持續十年是一個比較可能的數值。 為了更明確這個時
Thumbnail
有一種投資方法是這樣的,我們只想辦法賺取市場的『市場報酬』 !  在我們的想法中,未來的資產總合是由三個要素構成: 本金、利率、還有時間!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很理性的投資工具,每年它可以替我們帶來一定的報酬,例如8.5%的報酬,那我們是不是會這樣想。如果每個月我可以定期定額存入1萬元,在利率8.5
Thumbnail
有一種投資方法是這樣的,我們只想辦法賺取市場的『市場報酬』 !  在我們的想法中,未來的資產總合是由三個要素構成: 本金、利率、還有時間!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很理性的投資工具,每年它可以替我們帶來一定的報酬,例如8.5%的報酬,那我們是不是會這樣想。如果每個月我可以定期定額存入1萬元,在利率8.5
Thumbnail
前兩篇講了許多,但我人微言輕,憑藉什麼讓人買單?網路上不也很多人做過討論了,這裡所說的又有什麼不一樣?以下,我們就來用數字說話,基於不同程度的簡化與假設,逐步做說明。開始之前先說一句:無誠勿試。
Thumbnail
前兩篇講了許多,但我人微言輕,憑藉什麼讓人買單?網路上不也很多人做過討論了,這裡所說的又有什麼不一樣?以下,我們就來用數字說話,基於不同程度的簡化與假設,逐步做說明。開始之前先說一句:無誠勿試。
Thumbnail
常常到許多人跟我說:「我非常想趕快開始投資,但是我沒有錢啊。」 出社會後,打工存錢,存了個幾十萬後開始投資股票,似乎是每位對投資有興趣的人開始投資的起手式。確實,第一桶金會讓你的投資風險降低,因為資本越大,你越有本錢去做各種多元投資組合配置,分批買入降低成本等策略。 不過每個人對於第一桶金的定
Thumbnail
常常到許多人跟我說:「我非常想趕快開始投資,但是我沒有錢啊。」 出社會後,打工存錢,存了個幾十萬後開始投資股票,似乎是每位對投資有興趣的人開始投資的起手式。確實,第一桶金會讓你的投資風險降低,因為資本越大,你越有本錢去做各種多元投資組合配置,分批買入降低成本等策略。 不過每個人對於第一桶金的定
Thumbnail
幾年前聽過關於時間的譬喻,對我的衝擊十分之大,我終於醒覺到不好好把握時間是一件多恐怖的事情。有趣的是,原來把時間比喻為金錢,人們才能比較具體地感受到時間消逝的痛。 這個痛也包括你錯過了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應」。
Thumbnail
幾年前聽過關於時間的譬喻,對我的衝擊十分之大,我終於醒覺到不好好把握時間是一件多恐怖的事情。有趣的是,原來把時間比喻為金錢,人們才能比較具體地感受到時間消逝的痛。 這個痛也包括你錯過了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