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家工作的創作者,很大一部分都會想靠「販售商品」來找收入/找出路。但是商品百百款,到底要怎麼做出「有人買」的商品呢?或者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市場區隔」讓自己成為「無法取代」的那個呢?
老實說,在我開始接案、做設計、賣商品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要成為什麼?」、「我能不能無可取代?」、「我能不能功成名就?」、「我會不會大放異彩?」大部分的時候,我的商品設計始之於「生活」,我的「接案選擇」來自於「愉快的合作關係」或是「能夠共同成長的合作模式」,當然「一定要」能夠養活自己,其他的都是後面的事;想得越多通常很容易打退堂鼓、目標太遠多半容易半途而廢!
請母親幫忙製作布製品,純然只是為了讓萌生退休意念的她打發時間。早在2008年回到高雄在駁二一場設計展上,看到有創作者將自己父親的工作工具拍攝成照片、製作成商品,我便想著:「母親的手藝,也應該繼續留下去啊!」
於是我拍了一系列母親的工作桌、母親工作的樣貌參加了日本的攝影比賽,但萌生退意的母親這樣放棄她賴以維生四、五十年的手工藝好可惜啊!
我鼓勵從年輕被我在父母職業欄上寫下縫紉而覺得自己是「做工的人」讓孩子不光采的母親:「幫我做嘛!幫我做東西來賣嘛!」但生活中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來作為商品設計,又是可以請母親幫忙製作的呢?
我有一個很愛買書、出門都會帶書或報出門閱讀的朋友,但是每一次她買書一定都會拿一個新的紙袋,而我是買東西幾乎不拿任何塑膠袋或紙袋的人,我便心想:「能不能有什麼東西替代掉這個習慣,如果這麼愛惜書的人,應該要有一個可以長久使用的袋子才是!」
於是我開始在紙上畫下我期待這個書袋應該要有的樣子,然後拿著家裡隨手可得的布來裁剪,央求母親幫我組合製成;我開始設計布標和自己的商品品牌應該用什麼名稱;我開始找喜歡的布和材料來組合成……這個書袋不能太厚、太大,就像個「布的」紙袋一樣,可以重複使用、不用膠袋封口。
後來的品牌名稱就是用「換日線」的「線」取其諧音:線作/現作(現在創作、現場製作);布標也曾經落過「線。作」這兩個字(那批還沒用完呢!),但在小書袋上擺上了非常俗氣但直接的用字「我愛書」!(逢年過節都會有人說:我不愛輸啊!)
而小布標則是走英文風格(多半有人會聯想到班尼頓,我只是恰好喜歡綠色啊哈哈!)如果有人認真看過我的綠色布標,會發現它兩面的字不是同一個方向,而是一正一反,在設計上豎起來兩面從上或下都可以讀,橫的則是正面是正的若將它翻起另一面也是正的!(手邊有我商品的人可以看看。)
做布標很貴而且要量大,每一個都是成本,而成本就是加在商品的價格上。這批布標前後改了幾次、看了打樣幾次,來來回回搞了一個多月才終於定案。首批做了卜三款布標後,我日後的布標再也沒有請工廠製作,反而是因為學了絹印,就自己親自印起布標。
而這個書袋的設計上我還特意找來用在嬰兒用品上、黏性比較不強但幾乎無聲的魔鬼氈來做封口,傳統的魔鬼氈如果跟毛性的衣服擺在一起會勾到毛,而且如果在圖書館或安靜的地方看書,它撕開會有很大的聲音!我想看書的人都需要一點寧靜,就把這點也考量進去了。
只是,做好的商品,誰買呢?其實我也不知道誰要買!總之,就先送給那個愛看書的朋友,擺到網路上、搞了google表單給親朋好友填,第一波竟然默默地賣掉了上百個!然後開始有不同的需求:有沒有放雜誌的?能不能做平板的大小?(當年平板才剛面市,還不那麼普及)我做過各樣不同的尺寸:放MBP 13的、十吋平板的、雜誌或A4的、橫式的,最後因為書的尺寸太複雜,才獨留下賣了八年仍然長銷,可以供台灣占大比例的開本大小裝用的小書袋。
商品的設計非常有趣:究竟是要做「大眾都要」的東西?還是「很多人在做的東西」?或者「依自己想法設計出來的東西」?
許多人誤會我「書衣很難做」、「書衣不好賣」所以不做。的確,這兩個是因素之一,我做過書衣,還做過很有趣的試驗:我把布色、樣式一一列出,讓消費者自己搭配,幾乎是完全客製化的選擇,但願意自己挑選組合的人少之又少。
而真正讓我決定「不做書衣」的原因是:我希望我的布製品不要只有一個用處!
書袋子不裝書可以裝其他東西,但書衣不裝書還能裝什麼?我希望這個「我愛書小書袋」不單單只能替書服務,它可以擁有更多的功用:買書或買禮物送人的包裝袋、放平板/電子閱讀器、收文具(筆記本、紙筆一起)、在大包包中當作小包包的收納、還有人拿去裝衛生棉或是旅行時的分裝內衣褲襪子的袋子……我希望它會是一種多次重複在各種情境的使用功能,而這是「書衣」辦不到的!單作書衣實在是太浪費這些布料,還很容易成為垃圾!
與母親共同合作八年來,她應該問過我不下五百遍:「你做這個要賣給誰?」、「到底誰會買這些東西?」、「你的客人買這個要幹嘛?」、「這怎麼可能會有人買?」起初我也沒有把握的總是告訴她:「妳幫我做就對了!」或是用盡十足撒嬌的語氣:「拜託嘛!幫我做嘛!我一定會賣掉它們的!」日子久了,有些東西賣久了,母親就再也不提出這些疑問,只要我請她追加,就代表前一批的貨都賣完了!(關於與母親合作的血淚還有一大篇可以寫,待續!)
獨自將「小書袋」作為這個系列的單篇文章,不是在「介紹商品」。這是我接案人生的另一個起點,但你問我那些母親問過我的句子,我都答不出來,就像所有青年們的天馬行空不斷被質疑的那個問題一樣:「你做這些事要賣給誰、寫這些文章要給誰看?」
嘿!親愛的,已經長成大人的大人們!千萬不要小看任何一丁點由生活而生的想法、創意!你沒有想過的、你沒有思考過的、你不青睞的,它們很有可能都會成為一種潮流!你不知道只是因為你不想知道、你覺得沒有用很有可能是你沒有想過可以這樣用!很多時候「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只是在「創造需求」的同時,能不能保有初衷是比較艱巨的事了!
而這個階段同時期,我的「設計接案」沒有因為我的商品開發販售而暫停!我幾乎醒著就是在「工作」、就是在「把想法變得有其價值和義意」!
我不會成名,也不會成為紅人,或者像所有「文創達人」一樣賣出一片天地,我更不想要打著「文創商人」的旗號,賣得好像多文文青青的商品而獲得暴利,我的商品始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它們理當要與生活並行!
我想要引我當年替小書袋做的包裝上寫的那幾行字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
讀一行詩,拼湊,
找不到韻腳般,被收藏入袋,
再讀一次,靈魂墜入文字!
買書不要拿紙袋,
讓我們用布袋子,
保護心愛的書。
用母親多年的手藝,
裝滿生活的細節,
以及文字和我們的世界!
P.S 後來也不做包裝了,容後寫。從前的包裝也是手工的,也是為了避免大量生產浪費!
(庫存有的不準確,台南和高雄兩間政大書城都有在賣。台南林檎二手書室應該也有。關於「寄於售和擺攤」也容後再聊了。)
當然,你都看到這裡了,讚賞公民拍個手啊,不要小氣嘛!
圖: 小書袋本人和我的愛書《花甲男孩》 早期布標打樣(有些資料得回頭找包括手稿) 人生有很多徒勞無功的事,即使徒勞無功也要成為最美的! 我真的有做過書衣 當年的包裝特別找出來重做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