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憂我心~青少年&家長的心事話PartII(青少年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青少年處於一個尷尬階段,年齡半大不小,於法,介在被保護及需要承接自我負責的階段;想要自由,但大部分無經濟能力,行動範圍也有所侷限,需要仰賴父母的居多;情緒還在大腦的施工中尚未能發展良好,故常有失控或衝動的狀態;在認知思考部分,常被認定不夠成熟,思慮不夠周詳,尚未經歷現實社會的鍛鍊,於是常被否定。他們極力爭取自主性、掌控感、認同感,但同時又因為一些限制而被掌控,這之間充滿許多外在有形與內在無形的衝突。

青少年也處於與未來真實社會接軌愈來愈靠近的階段,同時被賦予許多的發展任務、期待與擔憂,在通往形塑未來自我的道路上,青少年需要儲備許多能力,相對地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然孩子是否會遇到困境?是否可以順利度過?這些需要被好好的關心與陪伴的部分,往往被我們輕忽了,父母也被心中的理所當然與框架限制住了,從孩子的角度如何看待?我們是否也有機會停下來聽聽青少年的心聲?是否好奇青少年眼中的父母是如何呈現與困住他們的?


請停下來聆聽我~

請停下來聆聽我~

有幸在諮商室中,透過自願或非自願來談的青少年的心與眼,他們在與父母互動時,發現有幾種難以承受的父母樣態~

Ø 父母請孩子自己做選擇,但當孩子決定之後,又質疑或推翻他的決定,否定他的選擇。

舉例在書店遇見一個爸爸在開學前帶小一的孩子來買資料盒,這孩子是個男生,爸爸說:「你選一個你喜歡的顏色?」,男孩選了粉紅色,爸爸開始說話了,「真的嗎?你要選這個?你選這個好不好(手拿的是藍色和黑色)?」,孩子再度強調「我要這個(粉紅色)」,後來這一對父子就鬼打牆的一直重複上段對話。這段對話,爸爸用可愛且溫柔的聲音試圖說服孩子,孩子也沒有激動到在地上耍賴,只不過拿著紅色始終堅定地眼神及話語,傳達「我要紅色」。可以看出來爸爸試圖改變孩子的決定,但又想民主地讓孩子做選擇。

接下來的畫面來到青少年……….

在小吃店吃飯,聽見隔壁桌母子的對話,媽媽在填菜單,兒子低頭滑手機,媽媽問兒子:「ㄟㄟㄟ,你要吃甚麼?」,孩子說「滷肉飯大碗的加豆腐湯」,媽媽立刻提高音量說「不要啦,昨天吃,今天又要吃,換其他的啦」,兒子這時候頭也不抬地說「我要吃,又不是你要吃,不然你問我幹嘛,你自己決定就好啦」。這十足地是青少年和父母的對話,沒有眼神交流、音量放大、語氣激烈,這時媽媽表示「這麼大聲幹嘛,那吃炸醬麵好了」,孩子低頭沒有反應。

孩子心想父母詢問的目的到底是甚麼?若父母早已有了預設或偏見,孩子無論做了甚麼決定,還是被推翻,孩子會不會就學會一件事,”反正我怎麼想怎麼決定都是錯的,乾脆不要決定了”。為什麼父母要幫孩子主導一切呢?而不讓她自己試著探索或做決定呢?這反應的是父母本身的焦慮嗎?想要掌控孩子的一切,才會感到安心,父母知道自己在焦慮甚麼嗎?若父母真的有所顧慮,可以在做決定前先表達自己的關心及考量,但同時願意給出尊重的空間,甚至多一些的選項。

還是你想傳遞一個訊息”我不信任你擁有做決定的能力,因為你能力不夠或做不到,你做的決定一點都不好”。一個時常被否定的孩子,也會感覺對自己的生活缺乏可支配感,小到放棄打理生活瑣事,大到放棄人生,對任何事興趣缺缺,消極配合,等到父母發現孩子不對勁,氣急敗壞,又一陣對孩子數落。

  孩子最後是要聽自己的聲音?還是要順從父母的指令?我們期待孩子長大自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但你又同時剝奪他犯錯和練習的權利,孩子無所適從。

Ø 當父母過度在乎孩子表現的成果時,可能讓他逐漸意志消沉,對生活的挑戰敬謝不敏

  孩子不是成就父母虛榮心的工具,青少年常發出令人鼻酸的心聲。

  曾有孩子說:「除了成績,我爸媽有看到我這個人嗎?到底生我幹嗎?有關心我其他的事嗎? 」

  曾有孩子說:「到底會不會聊天?三句不離成績是要怎樣……」

  曾有孩子說:「你們沒事愛比,但是不要扯到我,干我x事」

  曾有孩子說:「我真的很不喜歡家族聚會,覺得沒有我容身之地,我很想逃離現場」

  孩子開始害怕失敗,因為高標準的要求很難達成,有些父母表示自己根本沒要求,但孩子發現父母直接用行動透漏他的價值觀和期待,硬是舉家搬遷到黃金學區或是越區就讀私校,把空白時間塞滿活動與課程,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這樣的學習環境,硬生生地被拔離原來的人際網絡,孩子無力反對,最後有些孩子為了捍衛自己,使命費力地創造困境,好來告訴父母說,"別再要求我了,我真的做不到"。

Ø 為行使父母的管教責任,把人生大道理搬出來指教一番。

  父母的談話往往脫離孩子當下的脈絡,覺得看見孩子不好的地方加以指正,把不好的變好,才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不然大家會說”我是不會教或教不好的父母”,因此把自己承載的教養壓力放在孩子身上,尤其搬出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認定哪些科系有價值,哪些工作未來比較有錢景,哪些活動不值得參加,哪些朋友可以捨棄,哪些方法有用或沒用。當孩子的生活世界還無法多元擴展,父母常用他們走過的經驗及價值觀灌輸孩子,孩子很慌亂或懷疑,有些自我價值感低落的,或許奉為圭臬。有時孩子有話想說或反抗,但又硬生生地吞回去,覺得不說比說出來好,陷入爭辯就會沒完沒了,孩子的內心常感到無力、孤單與焦躁。

曾有孩子說:「我想我是廢物,因為他們說我是,只要考不上xxxx,我這輩子就完蛋了」。

  曾有孩子說:「他們可不可以不要講話,只要提供我教育費和生活費就好,不要以為可以跟我聊心事,我放棄了,你們每次就是講自己想講的話而已,浪費我的時間」。

  曾有孩子說:「為什麼他們會以為只有他們是對的呢?我說甚麼有用嗎?我只想把門關起來」。

曾有孩子說:「我現在回家,只要聽到他們的聲音,我就會開始煩躁、頭痛,在學校壓力大,回到家,壓力更大」。

Ø 父母的關係不睦,大吵大鬧、分分合合。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常受到家中氛圍的影響,不管是父母的爭執、詆毀、暴力對待、冷戰,總是豎起耳朵、全身警戒備戰,有時一方哭哭啼啼或居於弱勢,孩子成為情緒伴侶,必須當起垃圾桶來安撫,有時被情緒波及而受傷,有時"離婚"字眼就如家常便飯,但第二天醒來,卻發現父母互動又一如往常,不知如何解讀這些反差極大的畫面。

  曾有孩子說:「要離就趕快離,不要再假裝,這樣很噁心」

  曾有孩子說:「他們以為我不知道,其實我甚麼都知道」

  曾有孩子說:「他們會不會秘密進行甚麼事,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曾有孩子說:「會不會我明天就要轉學?」

  曾有孩子說:「我希望我趕快滿十八歲,我誰都不想跟」

當父母口說"沒事"、"這是我們的事",孩子無法認同真的如父母所說的太平,因為反反覆覆地出現,孩子的心不得安寧,在恐懼與焦躁中,找不到安放的位置。

Ø 父母在家,好像在公司當主管一般,掌握大權、發號司令。

  曾有剛進入社會,成為業界龍頭公司的工程師表示,在青春期,他就注定當工程師,因為父親就像是他的老闆,當時已被鍛鍊不斷地像父親做報告,舉凡考試成績的分析、選系的考量、留學選校的評估,若你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或是免於被處罰,你就必須言之有理、以防疏漏,你必須要通過父親那一關,你才可以得到資源往上爬。但孩子表示,他好像印象中沒有"父親"的模樣,因而嘲笑自己"我是失親嗎?"。

  有些父母把在工作中的角色與權威感帶入家庭經營,無法適時轉換,總是要家人聽從他的安排,凡事都是父母有理,所謂對與錯、好與不好,都是父母說了算,累了一天回家,晚上還被要求完成額外的”家庭作業”(評量卷、自修講義),無視孩子是否可以承受得了?

「我也要把工作帶回來做啊,你以為我很輕鬆嗎?你那一點作業很難嗎?」

「現在你這樣就受不了,以後你工作怎麼辦?」

「你以為工作很容易嗎?」

  聽了這些話,孩子覺得很傻眼,覺得父母好瘋狂,自己被父母的工作壓力波及,被當員工在檢視與鍛鍊,沒有拒絕的權利,因為孩子還需依附父母,不像員工可以離職走人,現在逃不了,就只能默默接受,但孩子的身心已經失衡,愈想奮力,卻又做不到。

Ø 父母會一邊給予孩子肯定與讚美,另一邊又忍不住找缺點、翻舊帳。

「你這次考試有進步耶,對嘛,你以前就是太不用功,明明就可以的嘛,不要我再提醒你」

「老師說你最近很主動跟同學互動,很好啊,阿你以前是在ㄍ一ㄥ甚麼,有必要嗎?」

「你今天出門前有打扮自己耶,這樣不是很好嗎,以前怎樣跟你說你都不聽,害我很擔心,早知道就這樣做就好啦」

  這些話容易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好不容易願意的努力與改變被潑冷水,若剛好當下心情不美麗,或許下次乾脆也不這麼做了,因為發現做不好被罵,做比較好也被算舊帳。好像是父母的自動化反應,不嘮叨個幾句,就沒有盡到一些提醒的責任。

  以上,或許可以提供父母一些參考,至於青少年在諮商室談論的就只有父母嗎?那可不,還有許多不想讓父母知道的秘密,說出來不是被禁止,就是歪理,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對父母來說不重要,但對孩子來說卻很重要。父母用任何的方式關閉想聽的可能,若孩子意識到了,就保持沉默、安全為上,那孩子自己如何面對生活的難題?若父母未能省察,那就支持孩子來諮商吧!若無法來諮商………,那就誠摯推薦閱讀~

ü 有病的其實是我媽,卻要我去諮商-寫給青少年和家長的心理圖文書/大衛.古席翁、穆佐 合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tty C.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Betty 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22
關於婚姻最好的比喻來自錢鍾書《圍城》一書——「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拚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往外爬。」,到底何謂婚姻的實情呢? “那些為雞毛蒜皮的吵架背後藏著多少對方沒有聽懂的需求、情緒和心意?” 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兩人的選擇都是為了過得更幸福,只是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2022/09/22
關於婚姻最好的比喻來自錢鍾書《圍城》一書——「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拚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往外爬。」,到底何謂婚姻的實情呢? “那些為雞毛蒜皮的吵架背後藏著多少對方沒有聽懂的需求、情緒和心意?” 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兩人的選擇都是為了過得更幸福,只是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選擇。
Thumbnail
2022/09/22
婚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為"伴侶"之前,我想需要先認知-"伴",我們都有一半的責任;"侶",我們都需要好好對話、溝通。伴侶關係跳的是雙人舞,每個狀態的發生都需要一起承接,找到還可以一起前進的方向。預備進到婚姻成為伴侶,在婚前做些準備與調整,一起討論成為怎樣的”我們”,使婚姻中的適應更順利。
Thumbnail
2022/09/22
婚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成為"伴侶"之前,我想需要先認知-"伴",我們都有一半的責任;"侶",我們都需要好好對話、溝通。伴侶關係跳的是雙人舞,每個狀態的發生都需要一起承接,找到還可以一起前進的方向。預備進到婚姻成為伴侶,在婚前做些準備與調整,一起討論成為怎樣的”我們”,使婚姻中的適應更順利。
Thumbnail
2021/02/01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2021/02/01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好奇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嗎?你有時會不會很糾結為何孩子不再如以前,我們也感覺到孩子跟我們的漸行漸遠,似乎患了「與父母疏離症」? 青春的呼喊,來聆聽青春期孩子的心聲吧。
Thumbnail
你好奇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嗎?你有時會不會很糾結為何孩子不再如以前,我們也感覺到孩子跟我們的漸行漸遠,似乎患了「與父母疏離症」? 青春的呼喊,來聆聽青春期孩子的心聲吧。
Thumbnail
「父母」是很有挑戰的角色,孩子不知何時患了「與父母疏離症」,有的孩子還沒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對家人擺臭臉、對爸媽愛搭不理;這時心臟強的爸媽會安慰自己:孩子進入青春期,賀爾蒙變化大,但孩子的轉變真的只是賀爾蒙變化嗎?  本文將從大學生角度來檢視父母.......
Thumbnail
「父母」是很有挑戰的角色,孩子不知何時患了「與父母疏離症」,有的孩子還沒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對家人擺臭臉、對爸媽愛搭不理;這時心臟強的爸媽會安慰自己:孩子進入青春期,賀爾蒙變化大,但孩子的轉變真的只是賀爾蒙變化嗎?  本文將從大學生角度來檢視父母.......
Thumbnail
對許多父母而言,進入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很讓人傷腦筋。 有的孩子叛逆、不再像以前依賴父母、不再跟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現在是問幾十句話,他也未必會回答你,或是你問幾句話,孩子就嫌你煩;孩子也不太有意願跟家人一同出遊,這些很明顯的改變,讓父母不清楚孩子想法、無法掌握孩子狀況,某些家長就會有不安全感、焦慮,
Thumbnail
對許多父母而言,進入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很讓人傷腦筋。 有的孩子叛逆、不再像以前依賴父母、不再跟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現在是問幾十句話,他也未必會回答你,或是你問幾句話,孩子就嫌你煩;孩子也不太有意願跟家人一同出遊,這些很明顯的改變,讓父母不清楚孩子想法、無法掌握孩子狀況,某些家長就會有不安全感、焦慮,
Thumbnail
這是「教養中重要的幾件事-爸媽不可不知」家庭系列教養三部曲中的第三篇,筆者根據10幾年來接觸家庭的經驗寫成的,此篇稍長,請耐心讀完,筆者將無私地供爸媽經驗!
Thumbnail
這是「教養中重要的幾件事-爸媽不可不知」家庭系列教養三部曲中的第三篇,筆者根據10幾年來接觸家庭的經驗寫成的,此篇稍長,請耐心讀完,筆者將無私地供爸媽經驗!
Thumbnail
其實不少青少年期孩子,他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這樣不順眼、那樣也不順心,他們有自己說不出口的挫折;在這階段,他們渴求獨立、自主,也在乎父母想法,但又表現出他們不在乎父母,因為不想被說爸媽寶..........
Thumbnail
其實不少青少年期孩子,他們也覺得自己很難搞,這樣不順眼、那樣也不順心,他們有自己說不出口的挫折;在這階段,他們渴求獨立、自主,也在乎父母想法,但又表現出他們不在乎父母,因為不想被說爸媽寶..........
Thumbnail
現今的父母其實都相當辛苦,在不斷變動的現代社會,家長經常反思孩子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抉擇,或幫孩子思考,在往後的人生中應要具備何種技能,讓孩子在成年後有能力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然而在教養青春期子女的這條路上,父母難免會遇到溝通困難的時刻,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也有以下的經驗呢:
Thumbnail
現今的父母其實都相當辛苦,在不斷變動的現代社會,家長經常反思孩子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抉擇,或幫孩子思考,在往後的人生中應要具備何種技能,讓孩子在成年後有能力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然而在教養青春期子女的這條路上,父母難免會遇到溝通困難的時刻,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也有以下的經驗呢:
Thumbnail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保護孩子不受到任何傷害是父母的天職,但其實根本做不到,孩子難免會跌倒,在感情上也可能會受傷,會因外在刺激和意外受到驚嚇,會因意外或失去而悲傷,會因不平或委屈而憤怒。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究竟該如何教育孩子?在控制與放手間該如何拿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