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與父母疏離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父母」是很有挑戰的角色,孩子不知何時患了「與父母疏離症」,有的孩子還沒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對家人擺臭臉、對爸媽愛搭不理;這時心臟強的爸媽會安慰自己:孩子進入青春期,賀爾蒙變化大,但孩子的轉變真的只是賀爾蒙變化嗎?

       有回上課,我跟修課的大二到大四的學生聊到:「青春期,你們最受不了爸媽教養的哪個部分?你會希望父母做什麼改變?」學生發言踴躍,欲罷不能。這群剛過青春期或仍在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內心話想對爸媽說。

我歸納出兩種爸媽最常引起公憤的「母湯」教養方式。

〈教養公憤1〉一直嘮叨 一點都沒用

      第一種讓青春期孩子受不了的教養是「爸媽很煩,一直管、碎碎念」。

      此舉讓孩子感覺父母「不相信我能自己把事情做好」之外,「碎碎念,好像父母什麼都懂,搶著指導我該怎麼做」、「爸媽反覆敘述我早就知道,但對我而言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或「一直碎念同樣的事,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青少年希望爸媽「閉嘴、別再說」,希望父母不用急著指責或糾正,等孩子處理完情緒,也不要用那麼不耐煩或咄咄逼人的口氣講話。

       爸媽很煎熬,「重要的事講三次」,面對孩子更是N次強調、不斷重複,有時候是因為爸媽沒看到孩子的改變,所以繼續念;有的爸媽還拿別人當模範例子,但青少年說:「相信我已經聽進去了,只是不一定當下就完成。」「請聆聽我不喜歡或厭惡的理由,並理解孩子的想法」,他們更希望「不要把我跟其他人比較」,因為每個人的成長步調不一樣、未來的路也不同。

        對於爸媽一直管,且約束生活中的各種小事,如「管我睡覺」、「限制很多(如限制網路、叫我吃飯……)」,孩子其實希望「讓我自己安排」。有學生說,「父母一直叫我早睡,但書就是沒讀完,作業寫不完,希望父母尊重我想熬夜處理完事情,或是睡前有些娛樂、放鬆的安排。」

       青春學子所提的「尊重」,包含父母尊重孩子的隱私及空間,有孩子說「父母總是不叩門,進來查看我在做什麼,我雖然是爸媽的孩子,但已經不是孩子」。

     一直唸、一直管及約束生活中的各種小事,孩子感覺是「父母不尊重已成年的他們,爸媽自認想法都是對的」,大學生開出的親子處方箋是,「希望父母提出來的想法是建議,不是命令;爸媽請把『心』打開,理解青少年,尊重、友善與包容。」孩子很希望,「讓我做決定」,就算是一開始沒有做很好,他們從中也在學習調整。

〈教養公憤2〉雙重標準 孩子不信服

      第二種父母常犯的教養問題是「雙重標準」,如父母做什麼都可以,爸媽「常常吵架」、「吃太多零食」、「一直看電視、滑手機」,卻又「管這管那、限制一堆」。「爸媽要我們跟他們好好說話,大人卻常常無法好好溝通;自己也是愛吃零食、逛網路、打電動……」

      大學生開出的親子處方箋是,「冷靜一點溝通,如果錯了就道歉改進,互相協調,找出最好的方法」,爸媽以身作則,家裡才不會烏煙瘴氣。「爸媽要孩子健康,自己也應該節制零食、別三餐都外食」,「不要一直坐著看電視,可以邊看邊動」,孩子都是明眼人,道穿父母教養的盲點。

      學生提出最受不了的不一致教養,包括「我已是家中最會讀書的人,還一直要求我成績,妹妹成績不好,所以就不要求她了」、「爸爸可以說髒話,我不能說」、「我出去,爸媽就說我常出去,我在家,又說我宅在家……」青少年都知這些管教是因為出於擔心,但卻自相矛盾、也沒效果,青少年「不喜歡家長以自己的認知,擅自誤解我的行為,如認為假日出去玩,就是沒在認真讀書」。

raw-image

〈醫心處方〉你覺得對 孩子未必需要

       爸媽用自己的方式去關懷孩子,但青春期孩子未必領情,結果就是爸媽很挫折,當爸媽繼續叨念或以管制的教養方式,就如同我們拍皮球時,若更用力拍,就會彈跳得更劇烈;青少年不僅沒有跟爸媽更靠近,反而跟他們更疏離,因為孩子感覺到的不是關懷,而是控制。

       有時爸媽覺得對、覺得好的事情,未必是孩子當下的需要。

      大學生為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開出醫心處方箋:面對青少年,爸媽需要多點理解與溝通,「比起用很急、罵的口氣,可以更溫和表達他的關心,然後告訴我,他的建議比較好,以及為何比較好,但決定就還給我自己。」要解決青少年「與父母疏離症」,你還在叨念嗎?你是否有雙重標準呢?

raw-image

本文發表於自由時報2022.03.04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503720

avatar-img
72會員
428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怡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樓上的沈老師一罵孩子就震雷乍響,我們樓下鄰居都聽得一清二楚:「為什麼你考這麼差?」、「你態度這麼差,這樣以後去工作怎麼辦」、「別人週末都在準備考試,你為何要跟同學去打球」、「為何你房間亂七八槽」、「你早點睡覺,明天上學要早起,不要遲到」、「你11點記得手機交來給我」、「你聯絡簿為什麼又不帶回來」..
      家中老二最近熱衷上網販售他的寶貝、連假興沖沖去交貨;我心中暗自高興,兒子總算頓悟,開始要清理他養的甲蟲、收藏多年的小說跟一堆老媽不懂的零件。但也不禁納悶,平常能不動就不動的懶惰高中男孩,怎會突然變個樣?不可思議啊!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小子「沒錢吃飯了。」我吃驚地問:「那零用錢花到哪兒去啦?
小兒從小養甲蟲,毅力十足。但養甲蟲流行退燒,附近的昆蟲店倒了,他得迢迢搭車、轉車去採購用品;我擔心,養昆蟲能賴以謀生嗎?試探問:「你那麼喜歡養甲蟲,不然去讀獸醫系好了!」他嗤之以鼻:「甲蟲又不是動物!哎呀,生物課有些無聊耶。」
      父母認為的叮嚀、提醒,在孩子眼中是嘮叨,尤其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就算我們溫和的跟孩子講話,他也會覺得很煩,甚至直言對決。      
對許多父母而言,進入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很讓人傷腦筋。 有的孩子叛逆、不再像以前依賴父母、不再跟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現在是問幾十句話,他也未必會回答你,或是你問幾句話,孩子就嫌你煩;孩子也不太有意願跟家人一同出遊,這些很明顯的改變,讓父母不清楚孩子想法、無法掌握孩子狀況,某些家長就會有不安全感、焦慮,
     多年前,同事遞給我一紙箱說: 「你家有小孩,這箱子裡的寶貝最適合你了,這隻很會吃,每天至少吃1顆高麗菜,我養不起! 」我好奇往箱裡探,一雙紅紅眼睛也望著我。      一隻純白色兔子…...家裡養過狗、魚、烏龜、天竺鼠,還有自己出現趕都趕不走的蟑螂、蜘蛛、壁虎跟老鼠,就是沒碰過兔子...
樓上的沈老師一罵孩子就震雷乍響,我們樓下鄰居都聽得一清二楚:「為什麼你考這麼差?」、「你態度這麼差,這樣以後去工作怎麼辦」、「別人週末都在準備考試,你為何要跟同學去打球」、「為何你房間亂七八槽」、「你早點睡覺,明天上學要早起,不要遲到」、「你11點記得手機交來給我」、「你聯絡簿為什麼又不帶回來」..
      家中老二最近熱衷上網販售他的寶貝、連假興沖沖去交貨;我心中暗自高興,兒子總算頓悟,開始要清理他養的甲蟲、收藏多年的小說跟一堆老媽不懂的零件。但也不禁納悶,平常能不動就不動的懶惰高中男孩,怎會突然變個樣?不可思議啊!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小子「沒錢吃飯了。」我吃驚地問:「那零用錢花到哪兒去啦?
小兒從小養甲蟲,毅力十足。但養甲蟲流行退燒,附近的昆蟲店倒了,他得迢迢搭車、轉車去採購用品;我擔心,養昆蟲能賴以謀生嗎?試探問:「你那麼喜歡養甲蟲,不然去讀獸醫系好了!」他嗤之以鼻:「甲蟲又不是動物!哎呀,生物課有些無聊耶。」
      父母認為的叮嚀、提醒,在孩子眼中是嘮叨,尤其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就算我們溫和的跟孩子講話,他也會覺得很煩,甚至直言對決。      
對許多父母而言,進入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很讓人傷腦筋。 有的孩子叛逆、不再像以前依賴父母、不再跟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現在是問幾十句話,他也未必會回答你,或是你問幾句話,孩子就嫌你煩;孩子也不太有意願跟家人一同出遊,這些很明顯的改變,讓父母不清楚孩子想法、無法掌握孩子狀況,某些家長就會有不安全感、焦慮,
     多年前,同事遞給我一紙箱說: 「你家有小孩,這箱子裡的寶貝最適合你了,這隻很會吃,每天至少吃1顆高麗菜,我養不起! 」我好奇往箱裡探,一雙紅紅眼睛也望著我。      一隻純白色兔子…...家裡養過狗、魚、烏龜、天竺鼠,還有自己出現趕都趕不走的蟑螂、蜘蛛、壁虎跟老鼠,就是沒碰過兔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