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美食代價」,姊姊A寶馬上就嚷嚷:「好可怕喔!我以後不敢吃牛肉、雞肉了!」
只見妹妹B寶冷冷地吐嘈:「我們家本來就很少吃牛肉雞肉啊!」
的確,自從與一些朋友成立荒野保護協會之後,(那一年也是AB寶出生那一年)我們家就儘量吃「環保素」,因為肉類比較耗地球資源且較易造成環境破壞,所以在家裏的飲食以素食為主,再加上太太是營養師,知道許多食品添加了太多的人工化合物,而且往往含有大量的糖份,鹽以及油脂,所以在家吃的三餐也儘可能的以真正的食物為主,而不是經由加工廠製造,已經無法辨識食物的形狀以及產地與來源的食品。
「美味代價」入圍了200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揭露了美國食品工業背後高度機械化的處理過程,以及那些跨國大公司為了賺錢而不顧消費者健康以及殘害了自然環境。
我們現在超市或連鎖店買到的牛肉或雞肉,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在畜牧場中自然成長的牛或雞,而是出生至死亡一輩子關在不見天日,無法移動轉身,簡直像工廠生產線上的一個螺絲釘,而且為了生產效率,工廠無所不同其極地利用各種方式,在牠們的食物中添加各種抗生素與注射生長激素,最後這些東西當然也都跑到我們體內了。
「美味代價」可以讓我們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時,可以稍為停下來思考,或許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另外一部紀錄片「無米樂」是拍攝台灣台南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他們也種稻,卻跟「美味代價」裏機械化農耕非常不一樣,從他們額上滴下的汗水,雙手雙腳與泥水交融在一起,以及農閒時彼此的閒話家常,祭拜天地,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許多生命與情感在流動,看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上蒼,人與土地,是這麼和諧地在這個時空中共存。
誠如75歲的崑濱伯說的,種田對他來說,是一種修行、風吹、日曬,有時候颱風來襲,農人是無法抵抗的,襌就是不反抗,安心忍受,像和尚修襌,靜靜的坐,靜靜的修。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不過,在樂天知命的老農背後,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全球化競爭壓力,對於台灣小耕地高成本的農作方式,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這也是這部紀錄片在淡淡的敘述與優美的畫面中,想讓我們省思台灣農業的未來,我們如何維繫人與土地人與環境的關係。
我除了跟孩子討論這些似乎有點大的議題之外,也提醒我們個人可以做些什麼:「其實在我們每次舉起筷子吃東西的時候,就可以扮演一位拯救環境的超人。」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一公頃農地可以餵養22個以馬鈴薯為主食的人或19個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卻只能餵養1個吃牛肉的人或2個吃羊肉的人。而且在這個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威脅的時代,百分之十八的溫室氣體是來自於畜牧業,其中牛的貢獻最大,因為牛糞與牛屁排放的甲烷佔地球的甲烷約三分之一,而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強二十多倍的溫室氣體。
因此,每個人最有效的減碳行動就是少吃肉。
而且畜牧業還消耗了大量的水,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現代,是另一個迫切的危機。世界水教育基金會統計,生產出一磅(454公克)的牛肉所需的水量,大約是九千多公升,假如我們洗澡的蓮蓬頭流出的水量是每分鐘8公升,我們每次洗澡會全開蓮蓬頭沖水約6分鐘的話,那麼不吃一磅的牛肉所省下來的水,比6個月不洗澡省下來的水還多呢!
除了自然資源的消耗之外,肉裏面所累積的環境賀爾蒙,對我們的健康也是嚴重的威脅。其實現在產業型農業模式(也稱為慣型農業)不管在消除雜草或處理害蟲時,幾乎都採取「摧毀一切」的原則,農葯殺死的不只是會吃掉植物的害蟲,它也會殺死其他能夠吃掉害蟲的昆蟲。可是當我們一旦開始使用農業,雜草或昆蟲就會產生抗葯性或是換成其他不怕這種農葯的種類入侵,於是像軍備競賽一樣,農葯愈用愈多,愈用愈毒,但是最後收成的農作物也不見得比之前不用農葯還多。
有機構統計,美國每年殺蟲劑直接或間接殺死了至少六千七百萬隻的鳥類,同時也毀了土壤裏豐富的生態系。以前農夫不用這些化學肥料或農葯,土地經幾百年幾千年的種植,依舊肥沃,可是當改成現在的方法後,土地因為吸入過多的化學肥料,化學殺蟲劑、除草劑而死亡,到後來整個農地自然的生態系就必須仰賴化學的維生系統。
同時這些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學製品,會融入地下水、湖泊,會飄到我們家,散佈在整個環境中,最後也進入我們的體內,這些我們稱為「環境賀爾蒙」的毒素,或許就是造成癌症、慢性病、過敏症…等等現代病的最大禍首。
關心我們吃的食物從那裏來,由誰生產,除了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之外,也是真正能帶來世界改變的最有效作法,換句話說,當我們每餐舉起筷子時,就可以扮演改變世界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