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海洋陰謀》卻要蹭這個關鍵字推蔬勸素

2021/07/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聽說 2014 年紀錄片《奶牛陰謀:永遠不能說的秘密》揭開了大規模工廠化養殖的黑幕,許多人看過減少食用肉類。今年製作團隊帶來新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 , 2021),講述了捕魚對環境的影響,引起朋友的討論。聯想起另一紀錄片在 Netflix 上架後,引起了許多關注與討論的《茹素的力量》(The Game Changers , 2018),講述了植物性飲食對運動員的益處。
但身為一個不吃肉不吃海鮮有固定上健身房的素食者,這幾部片我都沒看過,聽過不同群朋友們的討論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推廣素/蔬食真的很難。只要有立場,一定有人覺得你激進;訊息完整平鋪直敘沒有引動情緒,就被資訊淹沒;高度聚焦特定範圍,換句話說便是以偏概全。
以我一個長期素食者,我的難處常是飲食命題真的不只是吃不吃肉,我總會被問吃素是不是為了減肥,質疑吃素會不會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如果你吃素只吃精緻糖與加工品,跟吃葷的人只吃漢堡熱狗,都離健康飲食超級遠吧。
我也遇過,有朋友因為親人過世,被家裡要求一段時間吃素,卻在不知在原有的生活習慣中如何選擇食物,反而身體吃出問題,日常大受影響,當然在守喪期後對素食敬而遠之。
我的另一難處是,在台灣素食容易被道德綁架,或恐懼某些信仰的地獄,造成我很難開口勸素,不管我說了什麼,很容易被認為正義魔人,激進環保。
但其實就是一個願意多想一下的消費者,知道自己花錢支持了什麼供應廠家的消費者。如同願意自備環保杯的消費者,一個願意減少肉類消耗的消費者,也是一樣在為地球暖化盡一份個人的力量。
我有時會想著,一些不開冷氣的人,不會被質疑;帶著星巴克的隨行杯不會被認為激進,但我的素食選擇卻常受挑戰,大概是應該是因為食物不只是食物吧。
食物的道德,總依據時代文化地區而不同;食物的選擇,除了地方水土、食農教育,還跟個人情緒息息相關。食物也不只是字面上的豬牛羊或是農場牲畜取不取名的故事,食物關乎了我們對家的認知、個人與世界的連結、更關乎政治。
我自己為了能維持素食,在這一路上倒是習得許多以前沒有受過的食農教育,與基礎的營養學,不敢說對每個雜食者人類,素食一定最好、百分百最健康,對我最重要的是,經由實踐素食學會和食物、和世界和平相處。除非人類能行光合作用,不然,我們一定要依賴其他的生物才能活下來,從認知到這一點後,我更願意選擇素/蔬食。
我更願意在個人力量與對比工業碳排放量能的無力之前,不管個人的影響多麼有限,都願意說出我的選擇,而不願站在沒有選擇的角色中,做為雪崩中無辜的雪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挑高健身房
挑高健身房
六年級(還有人這麼說嗎)、希望改變世界的普通人、素食者。 拉出高度看待自己、挑高地看身心靈。明白身體不是行李不是容器,身體是我在地球的夥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