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週以來 Clubhouse 從海外開始瘋狂在網路上傳播後也逐步吹到華人的社交圈。原本並沒有想太多,畢竟這幾天也是行程滿檔。未料昨天閒下來看著網路上的近日文章後,也發現這股風潮也吹進了各個平台成為討論熱點。
於是把早已下載好的 app 再次打開確認沒問題,就開始研究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加速「入圈」的方法。
正巧傍晚六點半左右,是一波傳統的社群媒體發文黃金檔,看到一篇文章也在介紹 Clubhouse 的背景故事,而標題當然就是吸引人注目的「Clubhouse 邀請碼xxxxxx,我們決定作個接力活動~」。抱著好奇的心態,加入了這個 WeChat 群組後,從此歷經了一場瘋狂的小型社會實驗。
剛剛進群後,原本的社群媒體小編立了個基礎規則,請大家利用 WeChat 的「群接力」功能,把自己的信息留在上面。這個群從一開始了一百出頭很快的增長到將近兩百人的規模。接著理想的理論是:小編把自己的邀請傳給第一個排隊者,第一個排隊者受邀後,理論上會得到兩個邀請機會,邀請接下來的兩位,從此可以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這樣應該很快就能解決所有群理的人的需要了。
是不是非常完美的理論?
不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各種不可預知的問題出現。這個群一邊還在吸納著新人進去,一邊進群者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被各種亂七八糟的對話淹沒。而邀請接力則進行到第五位的時候,已經耗了兩個小時。
沒錯,就是整整120分鐘。簡單說一下這個邀請制度的背景,首先,因為 app 名稱叫做 Clubhouse,因此希望營造一種「Club」的感覺,也就是要有邀請函,或是有認識的人,才能帶你入場。每一位註冊進入 Clubhouse 的用戶,可以有兩個邀請機會。這邀請的方式並不是給你一串亂碼或是什麼指定連結一類的方式,而是要邀請一位在你手機通訊錄中的聯繫人。設計的原意就是希望這樣的增長裂變方式都是有著一條「熟人」關係鏈。(也就是這機制背後使用的是一定的 Growth Hack 方式,讓 app 的增長與傳播不是大家熟知的直接註冊方式,而是稍微緩慢的熟人邀請法~)
也因為這樣,當前幾位被邀請者收到邀請,代表的是他們得存在在發送邀請者的手機通訊錄之中。
第二個限制則是這個 app 目前僅有 iPhone 使用的 iOS 版本。另一個世界的 android 陣營目前尚未完成開法,因此如果手上使用的是 android 手機,抱歉請等等。
第三個限制則是目前 Clubhouse app 並未在中國的 app store 上架提供下載,而這個社群媒體則是主要面對中國用戶的。
Clubhouse 在各國家與地區下載排行。資料源自 App Annie 分析統計。數字為排行,數字越小代表排行越靠前。
以上三個基本規則的基礎,其實不見得是純粹的「飢餓行銷」。因為正處在發展過程中的矽谷項目,應該是說大多數的創業小團隊,都會用最精省的人力在調整自己的產品方向,因此並不見得像是大平台一般有著豐沛的工程技術團隊。同樣的也不會具備有強大的後台容量可以應付大筆的網路流量爆衝。
回到剛剛的群,當這一篇文章發送出來時,由於標題的誘導性,加上網民的瘋搶心態,於是大量的人一下子湧入這個群理。即使是沒有使用 iPhone 者、使用 iPhone 卻沒有事先安裝 app 者,以及最後一個對廣大用戶算是不友善的因素:全英文使用介面。這都讓許多並沒考慮清楚的網民也加入了排隊行列,結果最後才發現根本就不能使用。
所以呢,群裡面排隊的很多人,根本不屬於「有正確條件」加入者,即使被邀請了,也只能發呆。有些人有 iPhone 手機,結果因為各種因素 iOS 作業系統版本並未更新,也無法下載 app。有些人則是 iPhone 手機也有足夠版本的 iOS 作業系統,但沒有非中國區域的 app store 帳戶,因此還是不能下載。
此時,群裡許多人就開始成了「仇恨製造機」,紛紛用一些文字對待這些不具備資格者。而取得邀請資格者又因為需要操作 app 一段時間,才能再回到群裡面發言,會有一段真空期。也讓群友感覺是不是被放鴿子?
只見群中的氛圍越來越混亂與負面,進度也幾乎是停滯狀態。最終到了深夜11點左右,邀請鍊還是持續處於斷裂狀態。
而群主呢?別忘記了社群小編們也是上班一族,他們早在七八點左右就消失不管,讓這個群處於一種「混沌混亂狀態」。此時紛紛有些群友開始質疑用這種接龍方式的不科學與低效率,有人開始懷念其他方式其他app的協作似乎更有效率,而抱怨與發洩脾氣者以及退群者也是不少。
此時一位熱心者把所有的接龍資料整理成了一份完整的協作文件,並且在群裡面重新讓尚存的活躍者去更新自己的狀態。
這份文件就像是一份線上 Excel 一般,每一位使用者都可以上去更改,而每次更改都可追溯,並且檔案都可以回溯回去前面的版本紀錄,免得被亂調整。原本的接龍因為功能限制,不但有人一號多排,也有很多無效與沒有詳細資訊者。透過共用檔案協作的方式,確實一下子一目了然了起來。
慢慢的大家有共識以這份檔案為主後,秩序慢慢被重新找了回來。但這時候最大的問題則是,沒有人手上有邀請資格了!
經過一夜的折騰,隔日起來後,看到群裡依然混亂。於是利用早餐時間後開始積極的在這個群裡面擔任義工主持人。先是叫號確保等等要被邀請者是否依然活躍在其中,避免被邀請後這個人就直接斷線成了死巷子。然後把幾位依然熱心群友僅有的邀請資格,按照順序開始發給還在活躍者,慢慢的,秩序被建立了。群友們一下子見到曙光般也就慢慢的聽從了這樣的方法,自立自覺得跟著秩序等待。
最大的感覺就是,人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如果放任無秩序狀態發展,則大家因為躲在螢幕後面,於是肆無忌憚的成為更糟糕的狀態,言語暴力與失望謾罵都是正常反應。但如果凝聚起一點一滴的善良,則同樣的群體期待會激發大家的團隊合作心裡,最終讓大家用理性的態度去一起遵照規則。
在電腦前高度集中精神處理了約兩個小時,這是無償也沒有任何好處的,即使最終自己離開電腦要去作自己的行程時,也都還沒有收到邀請給自己。走在陽光燦爛的戶外,與真實世界的陌生人接觸時,回想這一個奇妙的社會實驗經歷,也真值得被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