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葉老師:
學生於早前閱讀報章時,看到一章有關深港兩地融合的評論,當中有不明白之處,希望老師能替學生解答。
該文章指出深港兩地融合乃大勢所趨,政府毋須就融合之事操之過急。學生不明白的是該筆者的結論:
『孔子說:「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常被批評為愚民政策,但可視為尊重群眾意願,政策應考慮群眾的覺悟程度。因此,與其操之過急,不如等瓜熟蒂落。』
筆者所引用孔子的話:「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筆者還提及這句話多被批評為愚民政策,這和學生對孔子思想的認識相去甚遠,當中是否有誤解?再者既說是愚民政策,又說可視為尊重群眾意願,這是否有所矛盾?
希望老師能替學生一一解答疑難。                                   學生陳文山
二零零七年八月十四日
文山:
來問:「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常被批評為愚民政策…」。是的,這句話常被人解為愚民政策,就是說有些事情,特別是比較具有爭議性的政策,倒不如不讓老百姓知道反而會更好。
不過,有些衛道之士把這句話的句讀斷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意思就完全相反了,也就是要讓老百姓知道。(網頁上有很多關於這句話的解釋,茲不贅。)
依照三民書局出版的《新譯四書讀本》(其實已經不新了)的翻譯:要求人民做事還容易,要求人民明白做事的道理那就困難了。
以為師個人的看法,也不必刻意把句讀重點,但不一定是「愚民政策」。試想想,在哪個時代,一般老百姓都沒機會受教育,知識水平也只局限在一般簡單的生活上,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也只能憑表面作準,只要不違背良心,生活過得去,那就可以了。至於在管理層上,只要一心愛民,以天下為己任,修己以安民;有些決策可能要作些犧牲,但從長遠來看,從整體大局來看,這些犧牲是值得的,也是必須的,那就沒必要讓老百姓深入去了解。儘管詳細地向老百姓解釋,哪個時候的老百姓也未必有興趣知道,也不一定能了解。所以,有些政策,只要能讓老百姓生活好,老百姓知道不知道、了解不了解,都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了誠信,這才是為政者的首要責任。反過來說,管理層未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誠信,而事事都不讓老百姓知道,或透明度不清晰,甚至混淆視聽,那就是自欺欺人,愚民愚己了。
葉老師謹覆
二零零七年八月十五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雖然孔子不為時人所理解,他卻對千秋萬世開放了自己,而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流傳中,啟發了無數真人,獲得了無數知己。他們不斷重證了孔子之道,也一再安慰了孔子的堅持。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至今仍活著!
關於「君子與小人」這個老話題,過去談了不少;但都只是片言隻語,就沒有把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看法全面地釋述。於此,老朽藉着有生之年,為大家好好地再講一講,希望能隨緣地把這一點點薪火承傳下去。
有一則《論語》不難解,只要了解對話當時的背景,就很容易明白的。但要深入地體會個中的人生智慧,就得好好疏解疏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學而11】 這則《論語》,打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可能是最受人質疑和詬病的。
俗語說:「後生可畏」;其實這句話是出自孔子的。
雖然孔子不為時人所理解,他卻對千秋萬世開放了自己,而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流傳中,啟發了無數真人,獲得了無數知己。他們不斷重證了孔子之道,也一再安慰了孔子的堅持。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至今仍活著!
關於「君子與小人」這個老話題,過去談了不少;但都只是片言隻語,就沒有把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看法全面地釋述。於此,老朽藉着有生之年,為大家好好地再講一講,希望能隨緣地把這一點點薪火承傳下去。
有一則《論語》不難解,只要了解對話當時的背景,就很容易明白的。但要深入地體會個中的人生智慧,就得好好疏解疏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學而11】 這則《論語》,打從「新文化運動」以來,可能是最受人質疑和詬病的。
俗語說:「後生可畏」;其實這句話是出自孔子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一章是不要以機智治國,要以樸實治國,人民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得到太多的機智,取巧行為,取巧是國家的禍害,放棄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一章是不要以機智治國,要以樸實治國,人民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得到太多的機智,取巧行為,取巧是國家的禍害,放棄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道家老子的觀念,人類因為不知「道」所以講仁義,而仁義不再,所以講禮樂,禮樂也制約不了人心,所以法律就於焉產生! 寄望輿論有用,那是因為有羞恥心,而羞恥心如果存在,就是有道之人,其他根本就不需要了!所以言論根本用處不大,如果沒有選票,從政者會在意民心嗎?惟一可以制衡的,不過是利益而已! 財富、名聲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