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之在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得,在人生任何階段,都必須戒的,又豈獨在年老氣衰呢!

大家都知道,孔老夫子毅然辭去魯國大司寇一職,放棄高薪厚祿,自此兩袖清風,什麼名利、什麼著數,都遠遠離他而去,根本就已經超越了人生世俗的境界了。所以,孔老夫子一生人,都罕言利的。

故此,他老人家提醒大家,年紀大、血氣壞,要戒之在得,千萬不要以為「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自以為有所得,恃老賣老啊!

(2025年4月3日自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51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3/10/10
《孟子·離婁上26》: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究竟是那三不孝呢?孟子在這章裡,其實並沒有提及的,只是強調「無後為大」而已。根據趙歧所注,三項不孝之事依次為: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
2023/10/10
《孟子·離婁上26》: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究竟是那三不孝呢?孟子在這章裡,其實並沒有提及的,只是強調「無後為大」而已。根據趙歧所注,三項不孝之事依次為: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Thumbnail
在名利與自身、過度與不足之間做出取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掌握道理以遠離凶險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掌握道理以遠離凶險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