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聊音樂】聖經之所以為聖經者(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與奏鳴曲)
方格精選

【喝咖啡聊音樂】聖經之所以為聖經者(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與奏鳴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些日子寫了關於無伴奏小提琴的「新約聖經」作品介紹:

但後來想想,我卻連「舊約聖經」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作品都還沒介紹,感覺這張拼圖缺了重要的一塊。

今天我要從眾多錄音專輯當中,挑出一個最正統、最符合風格正確的版本,來讓各位有一個基本而正確的入門。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Bach:Partitas & Sonatas for Solo Violin》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Bach:Partitas & Sonatas for Solo Violin》

Spotify聆聽
AppleMusic聆聽。

這張專輯是由荷蘭的小提琴演奏家Jaap Schröder所演奏的版本。荷蘭可說是歐洲的古樂大本營,先前我們在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版本介紹中所提到的「古樂派」大提琴家Anner Bylsma 也是根基於荷蘭。

Jaap Schröder除了參與古樂風格演奏、在古樂學院當中擔任首席以外,他本身也是一名音樂學家,曾出版關於巴哈無伴奏的演奏風格著作。

既是古樂派演奏家,又是古樂學家,相信你一定很好奇,他的演奏能為我們還原多少巴洛克時期的真實面貌。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巴洛克時期的弦樂演奏,有哪些特性:

  1. 不抖音:抖音是比較後來的技巧,演奏巴洛克樂曲卻瘋狂使用抖音,彷彿李白已經懂得用Rap來作唐詩一般(例如BWV1001的第一樂章Adagio)。
  2. 和弦與多聲部演奏方式:浪漫時期以後,為了延長和聲的聲響,在和弦或雙音的演奏上,務求拉好拉滿,再加上抖音來拚美聲。因此回過來聽巴洛克風格的和弦或雙音拉奏,我們會發現他們只強調主聲部的延續,而和聲聲部很快就帶過(例如BWV1005的第一樂章Adagio)。如果要比喻的話,巴洛克時期的提琴和弦拉法像是曼陀珠,咬碎後中間的餡才是最重要的;而浪漫時期的拉法則像是麥芽糖,糊糊黏黏,香氣和甜味充滿口腔。
  3. 裝飾音演奏方式:浪漫時期以後的裝飾音如果沒有特別標註,通常由本音開始演奏;而巴洛克一般則從裝飾音(「輔音」)開始演奏;若裝飾音在樂曲結束的終止音上,則常常從主音的下方音(也就是「導音」)演奏,來加強「導音」->「主音」的效果(例如BWV1004的第一樂章Allemande,那最後一聲)。
  4. 很多時候,要拉得比譜上的拍子還短些:尤其遇到有附點的音符,通常巴洛克風格是不會拉滿,而是留斷點,去讓後面的短音更加顯著(例如BWV1006的第二樂章Loure)。

其實說了這麼多,最快的方式就是拿這張Jaap Schröder的版本和帕爾曼的版本作比較,馬上就分出誰是現代人、誰是古代人。當然有關於是否該用現代方式來詮釋古樂,有著許多辯論,但我認為那是個人品味的問題,只是以古樂風格演奏,需要更多的考究,因此比較能了解該作品較為真實的面貌。

另外,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作品,與大提琴不同的是,手稿存留了下來,我們不必老是懷疑這個版本為何和其他版本拉的音不同。無伴奏大提琴各版本當中,許多片段連音高都有出入。既然無伴奏小提琴樂譜已經沒有爭議,我們就可以在古樂的還原風格為根基之上,更深度地了解為何巴哈的這套無伴奏小提琴作品是聖經等級。

  1. 樂曲架構與完整度:先前雖然有像是泰勒曼所寫的12首無伴奏小提琴幻想曲(也有12首無伴奏大提琴幻想曲),但型式自由,較為天馬行空。巴哈則是使用了格式較為嚴格的奏鳴曲(Sonata)以及組曲(Partita)來創作,中間該有多少樂章、快慢版該如何穿插,都有一定方向。
  2. 能夠在獨奏弦樂器上展現多聲部對位: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作品也是首位將複雜的對位曲式(賦格,Fuga)完整用於獨奏弦樂器的作曲家。這大大地挑戰了當時侷限的小提琴演奏技法。
  3. 確立了小提琴獨奏的形式與地位:在這套作品以前,小提琴一直被認為無法作為獨奏樂器,來演奏完整的和聲與音樂作品。雖然有作曲家寫了獨奏作品,但往往為了小提琴的技巧限制而犧牲了樂曲的完整度。然而巴哈儘量在小提琴上呈現他完整的樂思,雖然無法演奏綿延的多聲部,但他的幾個賦格樂章仍舊出現了三聲部,想辦法在稍縱即逝的聲響中證明自己的作曲技巧。

光是賦格用在小提琴上,就是個石破天驚的舉動。這使得往後的作曲家在創作提琴獨奏樂曲時,都要考慮來個一手,腦力激盪看看自己是否也能在提琴有限的演奏技巧上寫出完整而令人驚豔的賦格:

Ysaÿe: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號第二樂章:

Bartók: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Britten: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第二樂章:

希望你也能從上面幾部現代作品中,重新感受巴哈對獨奏弦樂器技法的突破所帶來的貢獻。

Jaap Schröder:《Bach:Partitas & Sonatas for Solo Violin》

Jaap Schröder:《Bach:Partitas & Sonatas for Solo Violin》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6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Oscar Peterson已經過世,與帕爾曼的合作成了絕響,但我認為,因為有他和團員引導著帕爾曼,使得這張專輯成為古典樂手跨界爵士專輯當中最成功的一張。
Ysaÿe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之所以能被稱為新約聖經的作品,主要還是在於它們成為了新的門檻,這個門檻考驗著演奏者技巧、音樂結構與素材風格的理解,還有與時俱進的藝術視野。
大師就是大師,雖然曲子簡短、精簡,但是短短幾個小節,就可以考驗出受試者的樂器演奏功力。 更重要的是,並不會因為這只是音樂院入學考題,就失去了作品的成熟度與完整度。
雖然《Miles》是哥倫比亞公司協助創立的五重奏所錄製的第一張專輯,但光芒卻反而被「馬拉松錄音」系列專輯蓋過。不過我認為《Miles》更冷調,喜歡Miles Davis冷酷吹奏的樂迷,應該會喜歡。
每位樂手的音樂造詣不在話下,卻不讓技巧成為封閉內心的障礙。他們不僅聆聽彼此的即興樂句,還能聽懂樂句的意境,彼此給對方足夠的留白。讓萬物擁有自己的個性,又毫無矛盾地共存,可見深知禪的絕妙三昧。
這張《Head Hunters》成功是有原因的,專輯中所使用的電鋼琴與效果器所疊加起來的複合節奏與律動,再加上放克味道極重的電貝斯與鼓點,在古典與爵士的學理上都是極高層次的探索。
雖然Oscar Peterson已經過世,與帕爾曼的合作成了絕響,但我認為,因為有他和團員引導著帕爾曼,使得這張專輯成為古典樂手跨界爵士專輯當中最成功的一張。
Ysaÿe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之所以能被稱為新約聖經的作品,主要還是在於它們成為了新的門檻,這個門檻考驗著演奏者技巧、音樂結構與素材風格的理解,還有與時俱進的藝術視野。
大師就是大師,雖然曲子簡短、精簡,但是短短幾個小節,就可以考驗出受試者的樂器演奏功力。 更重要的是,並不會因為這只是音樂院入學考題,就失去了作品的成熟度與完整度。
雖然《Miles》是哥倫比亞公司協助創立的五重奏所錄製的第一張專輯,但光芒卻反而被「馬拉松錄音」系列專輯蓋過。不過我認為《Miles》更冷調,喜歡Miles Davis冷酷吹奏的樂迷,應該會喜歡。
每位樂手的音樂造詣不在話下,卻不讓技巧成為封閉內心的障礙。他們不僅聆聽彼此的即興樂句,還能聽懂樂句的意境,彼此給對方足夠的留白。讓萬物擁有自己的個性,又毫無矛盾地共存,可見深知禪的絕妙三昧。
這張《Head Hunters》成功是有原因的,專輯中所使用的電鋼琴與效果器所疊加起來的複合節奏與律動,再加上放克味道極重的電貝斯與鼓點,在古典與爵士的學理上都是極高層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