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影評-過程勝於真兇《細物警探》

2021/02/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好,我是老王。
大家對警匪片的印象是什麼呢?
我周遭有不少朋友提到警匪片大多都會聯想到爆破或是動作場面,喜歡看日劇的朋友則是會喜歡按圖索驥的追案過程。
但《細物警探》並不屬於這兩者,如果你想看的是《絕地戰警》這樣的動作場面,那麻煩上一頁謝謝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細物警探》是由三大影帝聯合主演的懸疑警匪片
《細物警探》講述離開城市的警探丹佐華盛頓在某次取證時回到過去辦案的城市,因此結識正在辦案的雷米馬利克,在協助辦案的過程中,丹佐華盛頓的過去陰霾也被逐漸揭露。
丹佐華盛頓與雷米馬利克在戲中飾演前後任警探
【三大影帝值得一看】
在《細物警探》中,彷彿能隱隱感覺到,丹佐華盛頓那作為偏執警探那種內斂狠辣,在追案過程中,他的細心與換位思考能力,以一個追緝者來講,丹佐華盛頓不僅合格,更能控制自己在觸碰底線前收手,那種收放自如的老練,與富含深意及智慧的言語,也令人對他背後的種種故事感到好奇。
丹佐華盛頓的情緒收放自如
而雷米馬力克則是如同年輕版的丹佐華盛頓,聰明、大膽、責任感強,但同時也自負、偏執。
就像是丹佐華盛頓對他說的,想想破案是為了誰,雷米為了受害者,而丹佐則表示自己破案是為了自己,這樣截然不同的兩種回答,似乎也在代表著兩人的經驗差距。
雷米對案件的執著,從他多次表示這是自己的案子時就能察覺出來,而丹佐或許也在初次見面時,就察覺到雷米與自己過去的相似之處,所以才多次告知雷米,不要妄作他人的天使,這或許也是過來人的一種溫柔吧。
即便是雷米馬利克,與丹佐華盛頓站在一起也相形失色
傑瑞德雷托則是將那份玩世不恭的張狂,用戲謔的方式出色表現,令人感覺到這個人的奸詐,卻又對他的聰明尤感敬佩,尤其在最後出現在雷米面前時,我感覺到他早已準備就緒,而最後的結果,恐怕也在雷托的算計之中,自始自終,雷米都沒能一解心中的困惑,反而給自己製造一個可能糾纏一生的惡夢。
傑瑞德雷托幾乎本色演出
其實在整部作品走到後頭時,就能明顯感覺到雷米因為時間的壓力與自我的偏執,開始對案情產生病態的責任感,那種情緒在他最後挖洞時完全爆發開來,而丹佐也是那時了解,雷米終究走上與自己相同的道路。
傑瑞德雷托與丹佐華盛頓的對手戲令人印象深刻
【兇手是誰?】
真兇到底是誰?
我認為反而是整部作品最不重要的事情,可能是雷托,也可能不是雷托,從雷托口中吐出那個失蹤少女的名字時,我認為雷托可能與兇案有所關係,但我認為以雷托的戲謔個性,以及他竊聽警用頻道的行徑,他更可能是了解有這名失蹤少女,而藉此將雷米帶向他所想要的結局,而丹佐找到的鐵盒,恐怕在第二次打開時已經空無一物了。
《細物警探》講述警探追緝真兇的過程
《細物警探》用緩慢的節奏,將主軸放在辦案時警探的心境轉換,以及執著追緝所可能產生的惡性後果。
越深入,越深陷。
整部作品用一種內斂的情緒講述著偵辦時的無奈與過程,相較於執著真兇是誰,我認為雷米的心境轉變,從傲氣到崩潰;以及丹佐華盛頓的步步引導,糾結過去的過程,反而才是整部作品最吸引我的部分。
丹佐華盛頓在過去經歷過令人難以忘懷的過錯
但此劇本為約翰李漢考克於90年代創作,至今已有20年以上的時間,而從現在的角度看來,整部作品的緩慢反而會令較無耐心的觀眾感到沉悶,而當時的不少觀點,在現在看來也顯得有些過時,這種趨近於70年代的警探辦案風格,在如今速食化的時代,能滿足多少人的期待,確實令人懷疑。
此外,有一種說是《細物警探》的兇手是參考了90年代著名的連環殺手理察拉米雷茲,在描述兇手的過程中,無論是夜色中尾行女性的行為模式,或是用銳利物刺穿被害者的手法,都與拉米雷茲有所相似,有興趣的朋友也能去看看Netflix的紀錄片影集《夜行者:極惡連環殺手》。
《細物警探》真凶特色參照90年代著名的連環殺手
有別於一般警匪作品給人動作感與刺激感,《細物警探》用另一種方式呈現了身為警探的責任與負擔,其中雖然緩慢沉悶,但更能品出當中的孤寂與無奈。從丹佐的執著、雷米的瓦解、雷托的狡詐,加上多次丹佐的閃回片段,更能感受到在追查真相的途中,那些可能犯下的過錯。
此外,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在開頭那位可能是真兇的腳步雖然緩慢,但十分沉穩,沒有拖步或是不協調感,但雷托在所有畫面中的腳步都可以感覺到某一隻腳似乎有點不協調感,走路有種緩慢拖著的感覺,或許只是我自己想太多,但如果雷托是故意演出兩種不同的步伐,確實十分精采!
本片節奏緩慢,喜歡警匪槍戰的朋友可能不是那麼適合
我是老王,我們下次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5會員
216內容數
一些我對比賽的看法或是足球雜談 歡迎球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