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權利

2021/02/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用Macbook Pro寫作
在人們對於寫作這件事的眾多遐想中,「寫不好」從來沒有被當成一種可以被縱容的態度或結果。這也是許多人一聽到「寫作」或「作家」等字眼,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幾種情緒,諸如:不自覺得尊敬、內心竊竊地狐疑(真的有資格嗎?)、不方便表露的輕蔑(能賺多少錢?)、以及可能更多的是不敢妄想自己得以嘗試。
作為一個從小被家人、老師、同學認為「作文寫得好」、「國文很強」的學生,寫作從童年的一份趣味,逐漸變味、反倒是一種負擔。當年齡增長不得不投身入更大的世界之後,我逐漸發現自己真的沒有親朋好友說的那麼好,尤其在讀過劉墉(當代那一位,而非清朝)、席慕容、張愛玲、鯨向海(林志光)、楊家嫻(我一直認為楊與鯨向海是男女朋友,可我沒證據)、楊照、南方朔(王杏慶)、詹宏志、唐諾(謝材俊)、柯裕棻等許多人的詩文後,更覺得那如果不是天賦使然,就許該是自可入私塾之齡培養起的才氣。不管是哪一種,我都錯過了。所以自五專以後,我很少再寫詩、寫散文。每次開了新的個板(最早是台中商專的BBS站碧海藍天、然後是批踢踢)、部落格(無名小站、Yahoo、Pchome電子報、Blogspot等繁多不及備載)、或WordPress,總是寫不長久。寫一陣子就感到自己江郎才盡;若非就此閒置、就是乾脆備份完後關閉刪除。
這世上只有我內人,在暗暗地喜歡我的歲月裡,一直追著我的出沒處,也悄悄備份下我許多詩文。有些幾乎已經都在我記憶的時牆上了無跡痕,她卻能保存著,也始終都記得。
但骨子裡還是喜歡寫,只是怕寫不好。如同前面所說:「寫不好」這三個字讀起來很輕,卻真正是所謂「不可承受之輕」。我們這種人總認為寫出來的稿子貼出去就代表了一生的名譽功過,甚至時常憂患心中幾個在意對象會否就生輕視。惶惶然不可終日或許是形容得過分,可懸著一顆心,至少還是有的。
寫作也是一種欲望,只是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一如性慾或煙癮那般。我嘗試著在研究所的時候,透過深刻地研讀及撰寫報告和論文來抒發。每次週報告或者期中期末報告,我總是交出最厚的一疊;少則十頁,多則三四十頁。後者的份量,有時幾乎等於經濟學或數學系研究所的通常論文頁數。我不是搞量化政治學的,以質化研究、文字敘述性的理論推導為主,這樣想想其實也倒正常——雖然我其他同學都覺得我太誇張。
至於我的碩士論文,則有約650頁、1500條注釋、300份引用文獻、13頁的文獻列表。
後來找的工作,除了保險經紀人以外,大多數也都還是靠賣字為生:不是研究助理、就是在承包政府研究計畫的單位下。但那些地方要我做最多卻也不是真正的「研究寫作」,而是寫案主喜歡的、以及修整標點符號與排版。因此我都待不久,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離開最近一份工作後,我實在不知道人生下一步該怎麼走,遂又再次翻開Natalie Goldberg所著的《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Writing Down The Bones: Freeing the Writer Within";以下簡稱『心靈寫作』)。Goldberg是一位美國女作家,但同時也是佛教禪宗的虔誠敬信者(我不認為她願意自稱或被稱作『信徒』);長年在各種社區大學寫作班教書與自己透過寫作保持心性的經驗,促成了他寫下這本《心靈寫作》。當我第一次從內人手中接過閱讀之後,我便意識到:這本書(以及他此系列的其他幾本)必將成為我寫作遇上難關、或者腸枯思竭時最好的——或許也是唯一的避風港。只要再次任意翻開一頁開始閱讀,就像補給了糧水,使創作之舟得以再次揚帆。
寫作時,不要說:「我將寫作一首詩。」這種心態會使你當場呆掉。盡量不對自己有所期許,坐在桌前,說:「我有寫出是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你必須給自己空間,沒有目的,痛快地寫。......要是你每一回一坐下,都期待著要寫出偉大作品的話,寫作帶給你的,永遠只有大大的失望。此外,那份期待也會讓你遲遲無法動筆。
我常覺得過去、現在、與未來,我所會面對的所有寫作上的苦楚與膠著,她都已經知道並寫在書中。
因為喜歡讀書,也覺得自己還是能寫點像樣的東西,所以這次嘗試著以書評為出發點。一開始是以「每天一篇書評」為目標,但至今似乎沒有幾次能夠達成。無法達成的原因卻不是閱讀速度太慢(我半天就可以讀完Thomas L. Friedman所寫的《謝謝你遲到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An Optimist’s Guide to Thriving in the Age of Accelerations”;以下簡稱『謝謝你遲到了』),反倒是焦慮所致。
首先是期限焦慮。想到在晚上睡覺之前就得完成書評,在那之前得先仔細讀完一本書、貼上幾十張3M標籤紙、把好的部分打字到OneNote上作筆記,然後才能開始寫。說老實話,這一整套搞下來,沒有個十二個小時很難搞定。這種壓力讓我的焦慮壓制了理性與創造力。
其次即是對於自己創作品質的憂患。我是一個仍使用注音輸入法打字的人(這使我最近開始決定學『行列輸入法』,因為它是唯一不同語言版本Windows都內建的中文輸入法),加上自覺面對的都是有才華的讀者,更讓我在寫作時兢兢業業。即使如此,錯字或誤植之處仍在所多有,令我沮喪。必須承認:心理負擔造成的壓力和疲勞,往往比體力上的消耗還大。
簡言之,得失心太重。
前陣子因為憂鬱症併發的焦慮狀況急性發作,差點要住院。即使換藥穩定下來,剛開始平復的那幾天仍感到元氣大傷。然而我也同時開始思考:究竟要怎麼樣繼續走這條創作的道路?其他藝術形式也並非沒有考慮過;諸如:鋼琴、繪畫等。但那終究得花上一年半載學習,而靈思泉湧或胸臆滿懷之時,仍有必要得一可直洩而出的方式。眼下看來似乎也只有寫作一途。
的確有試著讓自己放腳步,畢竟「每天一篇書評」是我自己誇下的海口或目標而已,不是什麼神聖亦或世俗法律有效的契約。
但是心理的壓力和焦慮仍然存在,這必須承認。也因此,我今天再次拿起《心靈寫作》來讀。畢竟那是我最後的防線、也是創作末路時的避風港。Natalie Goldberg也再次沒讓我失望。
寫作練習擁抱你整個生命,但不要求任何邏輯形式:沒有什麼第十九章需要承續第十八章的動作這回事。這是一個你可以狂野自在、無拘無束,把夢見奶奶的湯的事和窗外千奇百怪的雲層揉合在一起的地方;它沒有特定的走向,只與當下整個的你息息相關。把寫作練習想成是一雙慈愛的臂膀,讓你沒有邏輯、沒有來由,一心只想投入。那是我們的原始森林,我們在此凝聚能量以後,才開始修剪我們的庭園,寫作我們優美的書籍和小說。要持續不斷的練習,不可荒廢。
在她的書中,或者說她所有寫作教學的意旨裡:「無論如何,不停地寫下心裡所想就對了」永遠是第一律規,也是最核心的指導。
寫書評是為了賺錢(希望大家覺得好就按個讚訂閱),但也有寫作上的狡獪之處:我可以只做批判者,而無須受到批判。這無疑是一種懦弱;倘若我一開始就嘗試自己創作散文、小說、詩,那受塵世睥睨也好妒忌也好的火柱受刑者則必將是我。我還沒有準備好,還沒有準備好成為一個將全部身心以及往後人生奉獻給文學創作的使徒。
可是我仍懷抱著如此的憧憬、信仰、也在知覺和不自覺之間悄然地準備著。
這篇文章就是一個起點,一聲向世間宣告我將義無反顧繼續撰寫書評、進行原生創作、探索各種形式與內容美感的號角。
我將持續閱讀然後寫作;無論是書評、散文、小說、詩,以及各種可能。
短期的目標是這樣的:在累積到100篇書評之後,會打造一個自己的SeiferTalks.com位址上的WordPress。也許無法每天寫一篇書評,但我絕對能每天讀完一兩本書(以及用盡兩三條3M標籤紙)。這些從雙眼滲入心底的、從紙面跳入OneNote頁面的一切,都將成為我存在過的證明,也將成為我對這美麗的世界最好的餽贈。
寫作時,想像你正與他人分享你的看法;走出寂寞的深壑,向另外一個人表達自己。......寫出來,他們才能了解。藝術就是在做溝通。品嚐孤絕的苦澀滋味,而從那裡開始,與所有曾經孤單的人相濡以沫並互相憐惜。寫作時,引領自己在心裡想起某人,想著要向他傾訴你的生活;透過寫作,讓自己靠向另一個寂寞的靈魂。
我將意義進行了具現和賦予,這也同時賦予了我意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eiferTalks
SeiferTalks
1.Medium: seiferthan.medium.com 2.Episode: episode.cc/story/summary 3.WordPress: 建設中 4.Timelog: https://seifertalks.timelog.to 5.FB: SeiferTalks 個人議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