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口罩,戴錯了,恐沒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新聞到處報導:美國CDC發布最新研究:戴兩層口罩,能降低95%的風險暴露於可能具有傳染性的氣溶膠中
於是大家都引述美國CDC更新了口罩指南 : 可以戴上兩層口罩
醫療口罩+布口罩,有效減緩病毒傳播。
大家新聞重點,都放在 : 可以戴兩層口罩
其實,重點是 :
在醫療口罩外,再戴一個布口罩,能改善口罩的密合度,並確保口罩能緊貼在民眾臉上。
看懂了嗎?重點是 :
口罩的密合度,而不是口罩戴了幾層!
因為醫療口罩經常使用,最大的問題就是:
漏氣
醫療口罩兩旁、鼻樑上方、下巴地方,常在我們頭部動作太大造成移位漏氣而不自知。

如何增加口罩的密合度?


戴上雙口罩是一種有效方式,但用錯了,就會無效
真正在實驗使用的兩層口罩 :
1.不是隨便的戴上兩張醫用口罩,而是要一張醫用口罩 + 一張布囗罩
2.而且都是有 3 層layers的醫療口罩 + 有 3 層layers的布口罩
( † Double mask refers to a three-ply medical procedure mask covered by a three-ply cloth cotton mask.)
才能有效降低傳染性的氣溶膠的暴露風險
依據實驗,兩人都是這樣戴上雙口罩使用 :
有3 層layers的醫療口罩 + 有 3 層layers的布口罩,增加了醫療口罩的密合度,才可以有效降低了96.4%傳染性的氣溶膠。
BUT 依美國CDC所發布的指引 :
其實,你不一定,只能用兩層口罩😷增加口罩的密合度
你也有以下,另外三個方式:


1.你可以在口罩雙旁打結

通口罩兩邊的角在耳旁打結在一起(固定在口罩上的地方),然後將口罩戴上並弄平,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側面間隙,增加醫療口罩的密合度。
依據實驗,如果兩人都是這樣使用在醫療口罩雙旁打結 ( knotted ),可以有效降低了95.9%傳染性的氣溶膠。
依據實驗,如果兩人都沒有在醫療口罩雙旁打結 (unknotted ),只有效降低了84.3%傳染性的氣溶膠。

2.口罩固定器 ( Mask Fitter)

裝置口罩固定器 ( Mask Fitter)在醫療口罩上,可以有效降低了≥90%傳染性的氣溶膠。
At least two recent studies examined use of mask fitters to improve the fit of cloth and medical procedure masks when fitters are secured over a medical procedure mask, they can potentially increase the wearer’s protection by ≥90% for aerosols

3.尼龍襪套 ( Nylon over-layer )

脖子上用純尼龍襪材料製成的套子,可以拉上緊扣在醫療口罩上,可以減少側面間隙,增加醫療口罩的密合度。可以有效降低了86 ~ 90%傳染性的氣溶膠
when tightly fitted to the face using a nylon overlayer, these masks achieve from 86% to 90% mean removal efficiency

美國CDC不建議

2層都用同種類的口罩 ,例如:
醫療口罩 + 醫療口罩
N95口罩 + N95口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uj-KtC9M4
因為2層不同種類口罩的使用,主要目的是:
改善口罩貼合度、確定在做任何動作時,口罩皆緊貼著臉。


戴多層口罩,要注意不舒服

免疫低下、重病者
一層醫口罩上、加一層布口罩,防禦力確實可能會增加,只是兩層口罩容易悶熱,裡面的醫療口罩如果潮濕,又沒有及時更換,恐怕會影響防病毒效果,免疫低下及重病者,甚至還會易孳生更多細菌感染。
心肺患者
戴多層口罩,對於心臟衰竭病者、慢性肺患者,恐會會影響呼吸、因為兩層口罩除了容易悶熱、氣流阻力會增加,呼吸功能反而會更糟。

記得:

戴多層口罩,是可以有效減緩病毒傳播
但重點 : 不是口罩戴了幾層,
而是你 : 口罩的密合度!
請把你的口罩戴好、戴滿、且戴緊吧!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7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有些疫苗可以提供數十年的保護,例如麻疹或脊髓灰質炎的疫苗,而有些疫苗也會隨著時間快速流逝,例如百日咳或流感。 疫情就會消失嗎? 大流行( Pandemic ) 的變化、疫情會不消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的到來,以及在接種疫苗後,抗體可以持續多久的時間。 哈佛大學的流行病學家,馬克·利普西奇 (
1月12日,美國CDC宣布開放給所有65歲及以上人士、和患有基礎疾病的65歲以下人士接種 COVID -19 疫苗,各州也開始宣佈各自的疫苗接種新計劃。 全美24州住院率下降10% :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7日平均COVID-19 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比例也在大幅下降 :  截至2021年2月
一項隨機,雙盲研究由南非威特沃特蘭大學 (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land ) 和南非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South Africa的初步研究: 招募了2026名受試者,平均年齡為31歲。該組中的一半接受至少一劑安慰劑,另一半接受
我這幾天,被 【 COVID 19毒舌 】 新聞報導吸引了。 説什麼:  “毒舌,是COVID19 特徵之一 ? 尚未報導過”。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tkm2.1261 我印象中,早有去年報導過,我去尋找,果然被我找到了,早在去年
什麼🤔?又要開始製作新的第二代的COVID19 疫苗了? 我第一代的疫苗,還未打到呢!🤪😝😜 其實這個也不太驚訝了!因為愈來愈多証據似乎告訴我們,COVID19 病毒🦠,短期不會完全消失在地球🌍表面上,但它們會一直突變,一直改變自己的S蛋白棘突來生存下去的。 上個月 ( 2021 Ja
COVID 19 病毒疫情的最終結果: 是人類和病毒共同的進化、也是病毒變種的新生。 這代價就是:人類要死很多 、達成群體免疫,然後病毒還依然在。 剛閱讀了病毒的大疫情歷史,整理一下: 歷史上能和現在的COVID 19 全球疫情,最相似的就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 西班牙大流行病毒 ( H1N1) 
有些疫苗可以提供數十年的保護,例如麻疹或脊髓灰質炎的疫苗,而有些疫苗也會隨著時間快速流逝,例如百日咳或流感。 疫情就會消失嗎? 大流行( Pandemic ) 的變化、疫情會不消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的到來,以及在接種疫苗後,抗體可以持續多久的時間。 哈佛大學的流行病學家,馬克·利普西奇 (
1月12日,美國CDC宣布開放給所有65歲及以上人士、和患有基礎疾病的65歲以下人士接種 COVID -19 疫苗,各州也開始宣佈各自的疫苗接種新計劃。 全美24州住院率下降10% :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7日平均COVID-19 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比例也在大幅下降 :  截至2021年2月
一項隨機,雙盲研究由南非威特沃特蘭大學 (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land ) 和南非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South Africa的初步研究: 招募了2026名受試者,平均年齡為31歲。該組中的一半接受至少一劑安慰劑,另一半接受
我這幾天,被 【 COVID 19毒舌 】 新聞報導吸引了。 説什麼:  “毒舌,是COVID19 特徵之一 ? 尚未報導過”。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tkm2.1261 我印象中,早有去年報導過,我去尋找,果然被我找到了,早在去年
什麼🤔?又要開始製作新的第二代的COVID19 疫苗了? 我第一代的疫苗,還未打到呢!🤪😝😜 其實這個也不太驚訝了!因為愈來愈多証據似乎告訴我們,COVID19 病毒🦠,短期不會完全消失在地球🌍表面上,但它們會一直突變,一直改變自己的S蛋白棘突來生存下去的。 上個月 ( 2021 Ja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appy Lunar New Year! 因為農曆的關係,我們每年會跨兩次年(許兩次願望(?)🤣,在這段春節假期期間,讓我們停下腳步,好好整理家裡、與家人相處、幫自己充電、放鬆。
Thumbnail
退休生活寫照:結合個人經驗與專業,分享偏鄉醫療巡診點滴與傷口照護的挑戰與成就。
Thumbnail
框啷框啷...,換藥車推到了某層樓病房中。 「阿姨您好,我們來幫阿伯換藥囉!」大學姐先跟家屬打聲招呼。 「好,謝謝妳們啊。」阿姨起身幫忙學姐把床頭床尾搖平,讓阿伯側躺,然後打開尿布,露出尾骶處的傷口。 學姐輕柔的撕除紙膠,拆下舊的紗布後,並沒有直接丟進垃圾桶,而是先放在手上,看看滲液的顏色..
Thumbnail
紜紜一歲多了,每日三餐都是跟著大人一起吃,以前怕吃的到處都是,都是張口媽媽餵飯居多 現在也該是讓寶寶練習自主進食的時候啦!這次要開箱的是許多爸比媽咪推薦的little.b 316雙層不鏽鋼學習餐具 粉紫色禮盒搭配粉黃色緞帶,禮盒包裝精美好看,拿來作為新生兒禮物或是滿周歲禮物再適合不過了~ 吸盤
Thumbnail
玩得很開心 參觀了一天的博物館,玩得很開心,搭捷運時天氣卻反常,大中午突然下起傾盆大雨,讓人無處可躲。不過,這也讓我和小朋友有機會到美麗華百貨去避雨,順便吃飯。累了一天後,我們決定好好吃頓飯。 沒什麼人排隊 既然小朋友也在,我想帶她吃漢堡,正好美麗華的漢堡店沒什麼人排隊。我們點了兩個大五吋雙層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體質較為敏感者須學習建立個人防護罩來保護自己。 良好的個人防護罩需要具備一些視覺化練習及知識,才能有效的將這些技巧與冥想結合。基本的能量感知和操作能力也是有幫助的,但不是必需的。 防護罩是用來防護那些人呢? 有些人可以感知到它人,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保護,有些人甚至能夠“讀取”他人。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
Thumbnail
Happy Lunar New Year! 因為農曆的關係,我們每年會跨兩次年(許兩次願望(?)🤣,在這段春節假期期間,讓我們停下腳步,好好整理家裡、與家人相處、幫自己充電、放鬆。
Thumbnail
退休生活寫照:結合個人經驗與專業,分享偏鄉醫療巡診點滴與傷口照護的挑戰與成就。
Thumbnail
框啷框啷...,換藥車推到了某層樓病房中。 「阿姨您好,我們來幫阿伯換藥囉!」大學姐先跟家屬打聲招呼。 「好,謝謝妳們啊。」阿姨起身幫忙學姐把床頭床尾搖平,讓阿伯側躺,然後打開尿布,露出尾骶處的傷口。 學姐輕柔的撕除紙膠,拆下舊的紗布後,並沒有直接丟進垃圾桶,而是先放在手上,看看滲液的顏色..
Thumbnail
紜紜一歲多了,每日三餐都是跟著大人一起吃,以前怕吃的到處都是,都是張口媽媽餵飯居多 現在也該是讓寶寶練習自主進食的時候啦!這次要開箱的是許多爸比媽咪推薦的little.b 316雙層不鏽鋼學習餐具 粉紫色禮盒搭配粉黃色緞帶,禮盒包裝精美好看,拿來作為新生兒禮物或是滿周歲禮物再適合不過了~ 吸盤
Thumbnail
玩得很開心 參觀了一天的博物館,玩得很開心,搭捷運時天氣卻反常,大中午突然下起傾盆大雨,讓人無處可躲。不過,這也讓我和小朋友有機會到美麗華百貨去避雨,順便吃飯。累了一天後,我們決定好好吃頓飯。 沒什麼人排隊 既然小朋友也在,我想帶她吃漢堡,正好美麗華的漢堡店沒什麼人排隊。我們點了兩個大五吋雙層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體質較為敏感者須學習建立個人防護罩來保護自己。 良好的個人防護罩需要具備一些視覺化練習及知識,才能有效的將這些技巧與冥想結合。基本的能量感知和操作能力也是有幫助的,但不是必需的。 防護罩是用來防護那些人呢? 有些人可以感知到它人,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保護,有些人甚至能夠“讀取”他人。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口罩令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於2024/05/19解除口罩令! 由於新冠病毒威脅仍然存在,建議高風險族群進出醫療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