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學理論支持閃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來有篇新聞,是關於一名臺灣女子在認識丹麥男子六天後,隨即登記結婚,甚至還合開了Youtube頻道。不意外地,這引發一波「外國人就是比較高級」的議論,還附帶許多侮辱言辭,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新聞網址:https://star.setn.com/news/898366

這裡我無意討論速食愛情或跨國戀愛,而是想說,這類閃婚不僅可以是合理的,甚至能有數學理論支持。這理論叫「最佳停止點」(Optimal Stopping),又稱「秘書問題」。

簡而言之,若你想聘僱一名秘書,而有一百人想要應徵,但面試後必須立即決定是否錄用,拒絕後就再無機會聘僱。顯然,太早決定會錯失人才;太晚決定又可能耗費許多時間。請問我們該怎麼做,才能使選到最佳人選的機率為最高,又不至於浪費太多時間?

原則上,最佳決策方式是:

1.參考階段:在看過一定數量的面試者後,歸納出一個選才高標準;

2.決定階段:只要遇到比先前面試者都優秀的人,就毫不猶豫地錄取。

那麼,完美的「一定數量」存在嗎?事實上,這問題的最佳解被稱為「37%法則」。它有兩個意思:

一是在看過37%的面試者後,進入決定階段是最好的;

二是據此法則,錄取到最佳人選的機率是37%。也可以說,在樣本數夠多的情況下,在37%進入決定階段,最佳機率會趨近37%。

或許有人會覺得37%很低,但這是兼顧高機率與節省時間的最佳策略。單看聘僱員工,大概有人會認為不用省這種時間,但如果是擇偶,選擇順序就變得很重要了。因為歲月一去不復還,如果你打算結婚,通常會在某個年齡設置死線,時間最好別浪費。

在擇偶問題上,它有兩種應用方式,一是用人數算,二是用時間算。讓我們看看《決斷的演算》的案例: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作業研究教授麥克崔克(Michael Trick)還是研究生時,正在追尋愛情。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這就是秘書問題嘛!我有個職缺,有幾個人應徵,我得選出最適合這職缺的人。」他開始分析數據。他不知道自己一輩子可能會認識幾名女性,不過不要緊,37%法則既可以套用在應徵人數,也可以套用在尋找期間。
假設他從十八歲尋尋覓覓到四十歲,那麼依據37%法則,選定終身伴侶的時間是26.1歲。當時崔克恰好二十六歲,所以他遇見當時為止所遇過最好的女孩時,便採取行動了。
他寫道:「我不知道她是否十全十美(用這個模型也判斷不出來),但她確實符合演算法這個步驟的所有條件,所以我就求婚了。」
「只不過她拒絕了。」

顯然,新聞裡的女子結果更美滿。內文提到她單身七年,經歷又豐富,所以她的這個決定,可能暗合37%法則也說不定。

當然,37%法則只是某種演算方法,只能協助初始選擇。後續要怎麼相處—無論是職場或家庭,都遠超出它的負責範圍之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我們前面算出了兩個數據出來,分別是: 適合婚姻的女人比例:6.7%,以及女人願意與普通 五分男結婚的比例:0.024% 很恐怖,也很低,我知道。
Thumbnail
我們前面算出了兩個數據出來,分別是: 適合婚姻的女人比例:6.7%,以及女人願意與普通 五分男結婚的比例:0.024% 很恐怖,也很低,我知道。
Thumbnail
二、「線上交友約會調查」方法 本書作者找出數據的方式,就是透過使用朋友的交友軟體,觀察將近900個女生的自介,尋找她們是否有讓人難以接受的「絕對不適婚」特質。 當然,美國比較大,數據也比較多,可以從不同州不同城市的數字中一個一個抓出來看。依據筆者在交友軟體上左滑右滑的次數,大概只有不到一成的比例是有
Thumbnail
二、「線上交友約會調查」方法 本書作者找出數據的方式,就是透過使用朋友的交友軟體,觀察將近900個女生的自介,尋找她們是否有讓人難以接受的「絕對不適婚」特質。 當然,美國比較大,數據也比較多,可以從不同州不同城市的數字中一個一個抓出來看。依據筆者在交友軟體上左滑右滑的次數,大概只有不到一成的比例是有
Thumbnail
懶得動腦?思考太累傾向不做?人森好難太多問題太難解?那用演算法的方式幫你思考,會不會更容易些? 找另一伴,總覺得下一任會更好?找房子物件不停看總覺不想錯過更好的?停車看到有空位還是開過去了因為離目的地更近的可能還有機會? 尋覓的過程中,到底何時是個終點?演算法幫你解!
Thumbnail
懶得動腦?思考太累傾向不做?人森好難太多問題太難解?那用演算法的方式幫你思考,會不會更容易些? 找另一伴,總覺得下一任會更好?找房子物件不停看總覺不想錯過更好的?停車看到有空位還是開過去了因為離目的地更近的可能還有機會? 尋覓的過程中,到底何時是個終點?演算法幫你解!
Thumbnail
「先將設立的理想型條件列出來,然後用電腦分析、引用大數據配對、清查身家背景,最後再簽訂婚前協議,進而快速鎖定「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伴侶,是避免浪費彼此時間的相親模式。」 這是《戀愛是科學》女主角顏霏主張的戀愛SOP,在劇中 ,她開設一間名為「戀愛科學婚姻仲介所」的公司,藉由大數據的分析...
Thumbnail
「先將設立的理想型條件列出來,然後用電腦分析、引用大數據配對、清查身家背景,最後再簽訂婚前協議,進而快速鎖定「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伴侶,是避免浪費彼此時間的相親模式。」 這是《戀愛是科學》女主角顏霏主張的戀愛SOP,在劇中 ,她開設一間名為「戀愛科學婚姻仲介所」的公司,藉由大數據的分析...
Thumbnail
最近臉書流行討論一個話題——「你與一個人初次約會,結果一坐下來,對方跟你說了他最喜歡的_______。聽完之後,你馬上決定跟對方登記結婚。」沒有什麼荒謬研究可以佐證如此衝動行為,能導致多高結婚率。不過,美國史丹佛大學和西北大學的跨領域研究團隊倒是找出雙方初次約會的「說話內容」,影響再次約會的法則。
Thumbnail
最近臉書流行討論一個話題——「你與一個人初次約會,結果一坐下來,對方跟你說了他最喜歡的_______。聽完之後,你馬上決定跟對方登記結婚。」沒有什麼荒謬研究可以佐證如此衝動行為,能導致多高結婚率。不過,美國史丹佛大學和西北大學的跨領域研究團隊倒是找出雙方初次約會的「說話內容」,影響再次約會的法則。
Thumbnail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只有一半,為了找到另一半而在人世間行走。有的人幸運,很快就找到了,而有人卻要找一輩子—《玻璃樽》英國華頓大學教師Peter Backus將自己的擇偶標準透過德雷克方程式(Drake Equation)推算找到「完美伴侶」的機率,三千萬名英國女性當中,只有2
Thumbnail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只有一半,為了找到另一半而在人世間行走。有的人幸運,很快就找到了,而有人卻要找一輩子—《玻璃樽》英國華頓大學教師Peter Backus將自己的擇偶標準透過德雷克方程式(Drake Equation)推算找到「完美伴侶」的機率,三千萬名英國女性當中,只有2
Thumbnail
所謂37%,是知名的「37%法則」,也是「最佳停止策略(Optimal Stopping)」。無論找房子、找老婆、找先生、找祕書,統統適用。究竟要認識多少人,才能找到對的人?數學家主張,魔術數字是37%。
Thumbnail
所謂37%,是知名的「37%法則」,也是「最佳停止策略(Optimal Stopping)」。無論找房子、找老婆、找先生、找祕書,統統適用。究竟要認識多少人,才能找到對的人?數學家主張,魔術數字是37%。
Thumbnail
偶然在朋友微信的朋友圈看到《用諮詢顧問的方式找男朋友》這樣的文章,讓筆者想起自己在面對結婚這個人生重大決策的過程,一樣運用了管理科學的方法,在沒有太多時間的前提下,來幫助自己找到目前尚稱滿意的伴侶。
Thumbnail
偶然在朋友微信的朋友圈看到《用諮詢顧問的方式找男朋友》這樣的文章,讓筆者想起自己在面對結婚這個人生重大決策的過程,一樣運用了管理科學的方法,在沒有太多時間的前提下,來幫助自己找到目前尚稱滿意的伴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