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AUDIO ARCHITECTURE 聲音的建築展 in 台北 |感官全開的藝術展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如果當年有看過《單位展》而深受感動,那麼更應該不容錯過,同樣由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 美術館企劃的「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raw-image

由日本知名互動設計大師-中村勇吾 ( Yugo Nakamura ) 擔任展覽總監,音樂人-小山田圭吾 ( Cornelius ) 替展覽創作同名樂曲。整場展覽中真的都只播放這同一首樂曲,但因為用了九個藝術家以不同的影像創作來共同表現,沉浸其中並不會感覺到曲子的重覆性。

所謂的「建築」在展演中指得是空間與音樂的各種組合,看似每位藝術家都有獨立的影像作品,卻又像是集體在這個場地共演著一部交響曲。

raw-image

由片山正通(Wonderwall) 設計在東京的展覽空間,並監督移展在台灣的展場上打造了一道如同時裝秀的長舞臺,配合投影與聲光科技等效果;以為能在「沉浸式藝術」中的上台拍照(或被拍)的通常是年輕女孩們所擅長的,出乎意料的在這個展走上舞台不停地拍照的竟是男生居多!只是少了點與音樂一起律動的感覺,節奏感的訓練我想可能是台灣的孩子比較缺乏的吧...

raw-image
raw-image

勅使河原一雅(Qubibi)|音樂蟲

將音符具像化成了彩度繽紛的脈動,不斷扭曲地的類變型蟲曲線圖,這位藝術家使用的色調非常討人喜愛,傳達出聽音樂其實是一種很複雜的行為。

raw-image
raw-image

水尻自子(Yoriko Mizushiri)|airflow

整場最喜歡這一段動畫,有點童趣又帶著色氣慾望的線條,跟音樂旋律緊密扣合著表達日常生活中的細膩小物,像壽司、氣球.... 還有,心痛的感覺?!

raw-image

「空間的力量」顯現出藝術在每位觀眾的五感體驗裡,都會有的獨特感受。它同時也會產生一種群眾集體共演的效果,換作是你/妳來參與,又會譜出什麼樣的樂曲呢?

raw-image

21_21 DESIGN SIGHT 企劃展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in 台北展覽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東 2 AB 館
展覽期間:2020 / 12 / 25 (六) - 2021 / 04 / 06 (二)(除夕休館)
開放時間:10:00 - 18:00(最後入場時間 17:3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eline 寫在這裡
16.4K會員
713內容數
寫作是一種治療、酒精是靈魂安慰劑;壞品味是一種絕症、懂得生活才是絕佳的處方籤。Celine 寫在這裡,記錄一些關於咖啡、美食、與美學生活的感觸。
Celine 寫在這裡的其他內容
2025/02/19
北師美術館的年度大型展覽「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現年96歲的草間婆婆,目前好像是住在東京的療養院,據說每天都會移動到工作室,至今仍維持創作畫畫的習慣。 上一回看草間彌生的大型展覽,竟已是10年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的事情了!!
Thumbnail
2025/02/19
北師美術館的年度大型展覽「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現年96歲的草間婆婆,目前好像是住在東京的療養院,據說每天都會移動到工作室,至今仍維持創作畫畫的習慣。 上一回看草間彌生的大型展覽,竟已是10年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的事情了!!
Thumbnail
2025/02/06
日本樂團GLAY的主唱TERU另有個藝術家的身份,近年投身繪畫創作並多次在日本參加畫展,今年應邀參與2025台北燈節活動。 這件位在西門町中華路上人行步道上的作品「等待豐收的樹」是以TERU的故鄉北海道函館為靈感,也有他記憶中奶奶家青森縣的蘋果樹,除了他本人有來台參與點燈儀式...
Thumbnail
2025/02/06
日本樂團GLAY的主唱TERU另有個藝術家的身份,近年投身繪畫創作並多次在日本參加畫展,今年應邀參與2025台北燈節活動。 這件位在西門町中華路上人行步道上的作品「等待豐收的樹」是以TERU的故鄉北海道函館為靈感,也有他記憶中奶奶家青森縣的蘋果樹,除了他本人有來台參與點燈儀式...
Thumbnail
2025/01/03
身為台中人,真的是忍不住想抱怨文化層面的城市發展太過遲滯...終於在2024年末,台中又迎來「勤美術館CMP INSPIRATION」的開幕,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已經在這片土地上深耕超過10年,包含花時間養出草悟道的綠蔭,也找來國際級建築師隈研吾來設計操刀,設計出台灣少見的地景式綠建築...
Thumbnail
2025/01/03
身為台中人,真的是忍不住想抱怨文化層面的城市發展太過遲滯...終於在2024年末,台中又迎來「勤美術館CMP INSPIRATION」的開幕,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已經在這片土地上深耕超過10年,包含花時間養出草悟道的綠蔭,也找來國際級建築師隈研吾來設計操刀,設計出台灣少見的地景式綠建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音風景」這字眼,當然在日本的旅程中。 與日本音風景百選的相遇,進而展開自己的音風景系列。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音風景」這字眼,當然在日本的旅程中。 與日本音風景百選的相遇,進而展開自己的音風景系列。
Thumbnail
在音樂會後收到了一些觀眾的回饋,大家都對這次演出的形式感到新奇,因為這不是傳統嚴肅的音樂會,而是充滿畫面和詩意的一套藝術歌曲集,在說書人生動的演繹下,讓整場的氣氛都昇華了一個層次。
Thumbnail
在音樂會後收到了一些觀眾的回饋,大家都對這次演出的形式感到新奇,因為這不是傳統嚴肅的音樂會,而是充滿畫面和詩意的一套藝術歌曲集,在說書人生動的演繹下,讓整場的氣氛都昇華了一個層次。
Thumbnail
感謝朋友的盛情邀約,昨晚和先生到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聆賞疫情之後的第一場音樂會,主辦單位觀音線主要的工作是提供心理協談專線,近年來也擴展出各級學校及社區的心理衛生服務,該協會默默行善,至今已累積了三十萬人次的服務記錄。 音樂會是由李俊賢先生策劃,新逸交響樂團、指揮姜智譯及多位音樂家聯合演出。
Thumbnail
感謝朋友的盛情邀約,昨晚和先生到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聆賞疫情之後的第一場音樂會,主辦單位觀音線主要的工作是提供心理協談專線,近年來也擴展出各級學校及社區的心理衛生服務,該協會默默行善,至今已累積了三十萬人次的服務記錄。 音樂會是由李俊賢先生策劃,新逸交響樂團、指揮姜智譯及多位音樂家聯合演出。
Thumbnail
Into the music Music don’t stop Time, space and music... — Cornelius 小山田圭吾 「AUDIO ARCHITECTURE」
Thumbnail
Into the music Music don’t stop Time, space and music... — Cornelius 小山田圭吾 「AUDIO ARCHITECTURE」
Thumbnail
如果當年有看過《單位展》而深受感動,那麼更應該不容錯過,同樣由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 美術館企劃的「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所謂的「建築」在展演中指得是空間與音樂的各種組合,看似每位藝術家都有獨立的影像作品,卻又像是集體在這個場地共演著一部交響曲
Thumbnail
如果當年有看過《單位展》而深受感動,那麼更應該不容錯過,同樣由東京 21_21 DESIGN SIGHT 美術館企劃的「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所謂的「建築」在展演中指得是空間與音樂的各種組合,看似每位藝術家都有獨立的影像作品,卻又像是集體在這個場地共演著一部交響曲
Thumbnail
人的感官有五種: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每一種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有場展覽能同時滿足你視覺和聽覺的享受,也是這次要跟你們分享的事啦。我在2021年1月底到華山參觀——「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in台北」
Thumbnail
人的感官有五種: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每一種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有場展覽能同時滿足你視覺和聽覺的享受,也是這次要跟你們分享的事啦。我在2021年1月底到華山參觀——「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in台北」
Thumbnail
如果把五感裡的味覺、嗅覺與觸覺抽掉,剩下視覺與聽覺,有可能建構怎麼樣的展覽?
Thumbnail
如果把五感裡的味覺、嗅覺與觸覺抽掉,剩下視覺與聽覺,有可能建構怎麼樣的展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