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問蒼天(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雖然,在1.06大搜捕的當天,已經預視到這五十多位初選參與者及組織者,最終還是會被陰險毒辣的罪名推至牢獄之中,但極權突要求眾人提早到警署報到,再宣布正式控告,連同法庭提堂,這等消息傳來的時候,縱然心坎裡泛起的漣漪並不及1.06當天,但還是會不禁搖頭嘆息。

保釋候審/判,也許亦是一種死緩的狀態,尚且可讓人換來一點人身自由,但早前國安法相關案件的保釋申請,通通被拒,涉事者只能困在獄中等待審判之日。在今天的法庭上,也有眾多文字直播表示控方拒絕讓所有的被告得到保釋,又指因為需要調查的時間而申請把案件押後。尚未被審判的人,很可能就這樣無故被剝奪人身自由,而這段未知的狀態,又可以是無了期的,這無論如何都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如有些博客和圈中人所言,看著這些快將要身陷囹圄的人,處之泰然地渡過快將要失去的自由時刻,跟日常、跟身邊的摯友(好好)道別,為香港人留下儼如臨終遺言的勸勉,這比起得知他們的罪名和判刑,更叫人難過。一方面,這顯得自身心靈的懦弱,也某程度上令依然生存著的人,多背負了一點點責任。

再回看近日中大學生會被校方粗暴割蓆兼受到滋擾甚至死亡威脅,因而無奈被逼撤回政綱和集體請辭;而一群保皇賣港賊又在磨拳擦掌向中南海「獻計」進一步催毀香港的選舉制度,全面封殺異見者參政的可能。驚濤駭浪之勢,只會持續下去。

下午按捺不住抽了一點時間在法院外待了一會,守候的市民偶爾呼喊一下久違了的口號,已即時被曱甴皇軍警告非法集結和有機會違反國安法。驚弓之鳥的極權,也許也越來越害怕面對人民,但也實在沒有辦法留下一點正向的鼓勵。我們只能記住,在2021年2月尾的這一段日子,曾經發生過如斯的事件,把香港再向深淵推進了一點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瑪西-avatar-img
2021/03/03
我好懷念香港,去過好幾次,但現在的香港已經不是從前的香港了。
TooOldToCry-avatar-img
2021/03/02
手足保重
avatar-img
Wright Fu的沙龍
359會員
108內容數
Wright F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一段著緊過的關係,一度獲得了撰寫續集的機會,只是已再次遏然而止。
Thumbnail
2025/04/21
一段著緊過的關係,一度獲得了撰寫續集的機會,只是已再次遏然而止。
Thumbnail
2025/03/21
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02/11
起碼,有意逃離某些魔掌的人,Pixelfed 仍然值得一試。
Thumbnail
2025/02/11
起碼,有意逃離某些魔掌的人,Pixelfed 仍然值得一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0年6月12日,約下午五時左右,東區法院的囚車出入口的位置,約有三、四十人在守候聲援被捕人士,有人高舉「香港獨立」旗、「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 (寫於2020年6月12日當天,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Thumbnail
2020年6月12日,約下午五時左右,東區法院的囚車出入口的位置,約有三、四十人在守候聲援被捕人士,有人高舉「香港獨立」旗、「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 (寫於2020年6月12日當天,曾刊於香港媒體《誌 hkfeature》)
Thumbnail
我們只能記住,在2021年2月尾的這一段日子,曾經發生過如斯的事件,把香港再向深淵推進了一點點。
Thumbnail
我們只能記住,在2021年2月尾的這一段日子,曾經發生過如斯的事件,把香港再向深淵推進了一點點。
Thumbnail
2020年9月4日 1033 圖片取自網絡/眾新聞 由正苦從新演繹嘅三權分立爆出後,好快有人已經將1997年出產嘅1997年香港回歸大典,當年真係寫住“三權分立”。
Thumbnail
2020年9月4日 1033 圖片取自網絡/眾新聞 由正苦從新演繹嘅三權分立爆出後,好快有人已經將1997年出產嘅1997年香港回歸大典,當年真係寫住“三權分立”。
Thumbnail
2020年9月1日 我們只有黨權,政權,警權 香港沒有三權分立,呢個言論由教育局局長發起,畀柒婆正式落實。香港已沒有三權分立,發揮互相牽制,免得某權力過大的現象發生,我們已進一步邁向一黨專制局面。將來嘅議案投票,就會好似人大咁,做場大龍鳳
Thumbnail
2020年9月1日 我們只有黨權,政權,警權 香港沒有三權分立,呢個言論由教育局局長發起,畀柒婆正式落實。香港已沒有三權分立,發揮互相牽制,免得某權力過大的現象發生,我們已進一步邁向一黨專制局面。將來嘅議案投票,就會好似人大咁,做場大龍鳳
Thumbnail
自去年六月起〈逃犯條例〉爭議起始,社會衝突不斷。走到今天,剛好一年。香港各階層、世代撕裂,過去十二個月香港人所經歷的,大概不曾被想像。〈2047〉 今期請來兩位不同世代與光譜的議員,談談這年的經歷和感受,以及對香港未來的期許。  〈反修例一週年〉【撰文:前任區議員 甘文鋒先生】  過去一年,
Thumbnail
自去年六月起〈逃犯條例〉爭議起始,社會衝突不斷。走到今天,剛好一年。香港各階層、世代撕裂,過去十二個月香港人所經歷的,大概不曾被想像。〈2047〉 今期請來兩位不同世代與光譜的議員,談談這年的經歷和感受,以及對香港未來的期許。  〈反修例一週年〉【撰文:前任區議員 甘文鋒先生】  過去一年,
Thumbnail
香港疫情緩和,示威者自然希望重拾去年反修例運動的氣勢,捲土重來。適逢《國歌條例草案》二讀、「港版國安法」的到來、六四週年紀念、反修例運動一週年等,示威陣營似乎有足夠彈藥將群情再次推高,但實情又是否這樣?
Thumbnail
香港疫情緩和,示威者自然希望重拾去年反修例運動的氣勢,捲土重來。適逢《國歌條例草案》二讀、「港版國安法」的到來、六四週年紀念、反修例運動一週年等,示威陣營似乎有足夠彈藥將群情再次推高,但實情又是否這樣?
Thumbnail
2019年,香港政府藉潘曉穎命案修訂《逃犯條例》,引來香港市民抗爭,期間警民衝突更讓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撤銷條例變成了「五大訴求」。 如今抗爭已經超過半年,五大訴求之後、「港獨」會是下一個潛在的訴求嗎?「黃色經濟圈」與現行的抗爭型態又是什麼?台灣如何借鏡?
Thumbnail
2019年,香港政府藉潘曉穎命案修訂《逃犯條例》,引來香港市民抗爭,期間警民衝突更讓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撤銷條例變成了「五大訴求」。 如今抗爭已經超過半年,五大訴求之後、「港獨」會是下一個潛在的訴求嗎?「黃色經濟圈」與現行的抗爭型態又是什麼?台灣如何借鏡?
Thumbnail
歷史會紀錄2019年,是香港人反抗元年。
Thumbnail
歷史會紀錄2019年,是香港人反抗元年。
Thumbnail
【🇺🇸參議院聽證: 中方須信守承諾 落實自治與民主 國際社會與港人攜手監察 制裁侵犯人權者官員🇭🇰】 在美國時間26號早上,我繼於5月就香港狀況在國會聽證後,今日再次受邀出席。這是連續兩個星期國會有關於香港的聽證會,其關注度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即使《香港人權民主法案》貌似聲勢浩大,距離
Thumbnail
【🇺🇸參議院聽證: 中方須信守承諾 落實自治與民主 國際社會與港人攜手監察 制裁侵犯人權者官員🇭🇰】 在美國時間26號早上,我繼於5月就香港狀況在國會聽證後,今日再次受邀出席。這是連續兩個星期國會有關於香港的聽證會,其關注度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即使《香港人權民主法案》貌似聲勢浩大,距離
Thumbnail
當大家見識到警方無視法律、濫捕、濫用暴力,完全保障不了市民安全,政府架構裡牽制和修正力量幾乎是零的真相後。你覺得還有甚麼散水(解散抗爭)的空間嗎?你們所懷念的,那幾年前和平的過去,是建立在欺騙和心存僥倖上。那時候,公安條例存在,警權已過大,只是大家沒試探就當不是問題。
Thumbnail
當大家見識到警方無視法律、濫捕、濫用暴力,完全保障不了市民安全,政府架構裡牽制和修正力量幾乎是零的真相後。你覺得還有甚麼散水(解散抗爭)的空間嗎?你們所懷念的,那幾年前和平的過去,是建立在欺騙和心存僥倖上。那時候,公安條例存在,警權已過大,只是大家沒試探就當不是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