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歡迎留言給我鼓勵喔
我先來問問大家,
以下對話你在處理孩子手足衝突曾經出現幾個?
說,是誰先開始的?
為什麼你們總是要吵架,我已經說過多少次了
停!不然我要揍人了
罰你們一周不能看電視、玩玩具,不給你們零用錢
再吵就出去,我不要你這樣的孩子
『爸爸!』這句話我從小說到大
但從自己孩子口中聽到時,每次都覺得很神奇
『我是爸爸了?兩個屁孩的爸爸了?』
但怎麼當爸爸,如何做好榜樣,
如何處理兩兄弟彼此不時的口角衝突
真的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一位好爸爸
我不斷地從自己過去經驗、回憶中找尋方法、參考
並瀏覽教養書籍上的建議、網上文章、直播、影音的分享
不過,
知道終究不等於『做到』
直到看到明儀老師的
【相親相愛不簡單?給爸媽的手足教養學】一書
似乎有種「我懂你」的接納感,
尤其是從懷孕、手足出生,到幼兒成長為兒童各個階段
書中歸納為發現、迎接、預備、經營、引導、扶持、反思、關愛
八大章節
搭配豐富的真實案例情境與建議,真的相當實用
一開始問大家的情境對話,老實說,我幾乎全中了!?
為什麼呢?
因為當面對到孩子的手足衝突,我們往往急著處理衝突本身
卻忘了優先處理自己!
你可以參考以下四階段來試試看
1.你要先處理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能夠穩定、接納自己的情緒後。
2.確認孩子經歷的情緒與同理
關於1、2階段有個共通點,就是讓大腦『降溫』
這裡引用書中描述大腦機制的一段話,你就立刻明白了
『當有強烈情緒時,是腦幹(杏仁核)的部分在支配他的行為。這區塊的腦是爬蟲類的腦,只能做原始本能反應,因此父母確認孩子情緒、幫助回應、表達同理的最大目的是讓孩子爬蟲腦降溫,讓邊緣系統、皮質層這些高層級的腦出來接管行為控制』
3.客觀看到問題根本,從主觀『對人』轉為客觀『對事』,這點老實說不容易,所以我嘗試運用的方法是用樂高積木、畫圖來輔助,讓焦點的是以積木或圖像來呈現,也比較容易轉移對人的情緒,這點也普遍應用在成人會議、溝通場合中喔~
4.和孩子一同思考出解決辦法,比如說你可以說『這問題好難,我們來想看看如何找到一個對你們都公平的方法。』,也可以提供一、兩個建議或搭配思考框架來操作。
這四步驟,不知你學會了嗎?
另外,孩子平常說的那些話或關鍵字,會一秒惹怒你呢?
對我來說有個大魔王,就是【不公平】
我嘗試說理,弟弟年紀小你年紀大、你們兩個都是不同個體
怎麼可能全部一樣?
結果:失敗!
我嘗試說故事,從童話故事到電影,從卡通到爸爸小時候的親身故事
結果:故事聽的專注,衝突一來秒忘記,失敗!
我嘗試威脅、用職場未來困境、痛點來表達抱怨的下場
結果:失敗中的失敗
看到這本書後,我發現其中成功的關鍵,用一句成語來說明
就是『銘記在心』
白話來說『就是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特別的』
我們可以回想什麼樣的經驗讓你覺得自己是特別的
比如
「我知道你喜歡吃牛肉,特別幫你點牛肉鍋」
「我今晚特別撥出時間線上跟你討論一下」
「我看到這篇文章,覺得應該對你有所幫助就傳給你了」
平常,我們是否也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對他的愛呢?
最後,我想分享書中提到的兩個心法
一、自我對話,因為父母觀照自我情緒,是所以教養的開端
二、好奇同理,如同閱讀薩提爾對話中的一個核心價值,
就是好奇,而在心理學依附理論中,
孩子會從照顧者的眼神與話語回應中,
來理解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我們可以增加好奇、聆聽、回饋來提升陪伴的品質。
那麼,我們來快速複習一下
1.觀察與平靜自己的情緒
2.確認孩子經歷的情緒與同理
3.引導孩子客觀看見問題根本
4.一起和孩子想辦法
至於一開頭問大家平常遇過那些情境問卷
書上也提供了建議可以回應的話語,我畫成漫畫如下
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喔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至圖像思維研究室line社群詢問喔https://line.me/ti/g2/Vo4qwpJiOjsKe8c29jpnA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