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京都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想念京都了。
2002年第一次造訪,深深喜愛,卻隔了十年、在2012年才又再度重遊。此後,每年一定會去一到兩次,八年間跑了十幾趟。直到去年,這個持續被病毒打斷。有人不解,小小京都去不膩啊?如果只為體驗新奇,可能早已失去前往的動機。許多地方去一次新鮮,要我花費時間金錢再去一次,實在沒有動力。但京都是真愛,底蘊又深厚,很難厭倦,反而越深入越有味。其實,我即便人在台灣,依然不時閱讀各類京都書籍,可以說,我不是去到京都,就是在準備下一次的京都行程。
想到京都你想到什麼?莫說櫻花與楓葉了,西本願寺的銀杏、三室戶寺的紫陽花、平等院的紫藤、北野天滿宮的梅花、廬山寺的桔梗、青蓮院的大楠樹們……哪個不是震攝人心的絕景?別提清水、金閣、銀閣寺這些名所,相對之下較無名氣的法然院、寶泉院、高桐院、大仙院、青蓮院等數不清寺院的畫面經常浮現在我腦海,帶來祥和與喜悅。而且,就算同一個景,春夏秋冬迥然不同,真要細細探索,其實千變萬化。而那深厚底蘊,不是譁眾取寵的矯情呈現,是千二百年的積累。我曾條列去京都的理由:
為春天滿開的櫻花。
為秋天的楓紅。
為充滿禪意、總讓我不捨離去的枯山水庭園。
為陽光灑在其上,色澤飽滿多變的苔原。
為上百年的傳統店家。
為上千年的古寺與老樹。
為感受唐詩的意境。
為古意甚濃的石坂路。
為大橋流水與小橋流水旁的散步。
為那不只展現在佛寺中、更實踐於生活中的禪。
為了重新思索「美」的定義。
豈止這些。老店古招牌上的書法、昭和時期咖啡店、森林與古寺裡的市集、明治大正時期的大學校園建築、精采絕倫的佛像……越是深入,連結越多,不斷開枝散葉,無窮無盡。
不斷重複造訪一地,好像已經不只是旅遊,有點像是一種修行與追尋。以京都為所緣,從包含時間在內的各種不同角度切入、探索、學習、省思,自拓展視角開始,一點一點改變我對萬事萬物的看法,甚至回頭看自己生長居住的台灣也有了轉化。到最後,京都可能不再是重點,一切回歸到自己的內心。
此刻,這修行還持續著。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2內容數
書本是通往過去未來、通往世界宇宙、通往現實虛幻的任意門。 關於書的種種。儘可能每週介紹一本我有感覺、對我有啟發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思哈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個台北人,《我的老台北》書中故事發生地點我都是知道的。有些雖發生在我出生前不到十年,但彷如另一個時空,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很奇妙。台北的變化在那十幾年間實在太大,比如他兒時所居住的復華眷村在南京東路三段遼寧街一帶,我現在打開google地圖只能從一個「復華公園」找到線索。
第一次接觸禪修是2006年。忘了是怎麼興起動機,當大學同學留智文一推薦,我就興沖沖去參加在台中新社、葛印卡內觀中心的內觀,過了十天禁語與過午不食的修行生活。 不說話對我來說其實自在,不能讀書寫字才是挑戰。
當希臘人7784(Tsitsipas)的反拍直線球越過網子,球落地,再落地,比賽結束。先輸兩盤再追回三盤,不可思議的逆轉此前在2021澳網尚未輸過一盤的納豆(Nadal)。不真實的感覺除了來自這件事的難度,也因沒有觀眾、少了大比賽該有的歡呼、驚嘆與叫囂聲。
初見本書其實不心動,「全世界最感人」未免過於俗爛,有深度的書哪會有這種書名?但讀了第一篇關於蟬的介紹,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感人的生物文。 為了讓基因延續,許多生物不管求偶、交配還是保護後代,都展現出讓人類難以想像或感動的行為。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鮭魚要穿越幾萬公里,從大海回到河川出生地……
外婆從公學校(日治時期以台灣人為主的小學)畢業後,第一年就考上很多人都要花好幾年才能考上、當時台灣籍女生能讀的最好學校台北第三高等女子學校(中山女高)。她每天上學得從泰山走路、搭車至台北車站,然後再繼續步行到長安東路的學校,整個過程超過兩小時。放學,又是一次遠征。
引領我進入「台南學」的第一本書,是王浩一的《在廟口說書》,這本書依年代,一一介紹台南廟宇。我曾拿著書中地圖,從明鄭時期就存在的北極殿開始、地毯式探索一個又一個古蹟。
身為一個台北人,《我的老台北》書中故事發生地點我都是知道的。有些雖發生在我出生前不到十年,但彷如另一個時空,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很奇妙。台北的變化在那十幾年間實在太大,比如他兒時所居住的復華眷村在南京東路三段遼寧街一帶,我現在打開google地圖只能從一個「復華公園」找到線索。
第一次接觸禪修是2006年。忘了是怎麼興起動機,當大學同學留智文一推薦,我就興沖沖去參加在台中新社、葛印卡內觀中心的內觀,過了十天禁語與過午不食的修行生活。 不說話對我來說其實自在,不能讀書寫字才是挑戰。
當希臘人7784(Tsitsipas)的反拍直線球越過網子,球落地,再落地,比賽結束。先輸兩盤再追回三盤,不可思議的逆轉此前在2021澳網尚未輸過一盤的納豆(Nadal)。不真實的感覺除了來自這件事的難度,也因沒有觀眾、少了大比賽該有的歡呼、驚嘆與叫囂聲。
初見本書其實不心動,「全世界最感人」未免過於俗爛,有深度的書哪會有這種書名?但讀了第一篇關於蟬的介紹,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最感人的生物文。 為了讓基因延續,許多生物不管求偶、交配還是保護後代,都展現出讓人類難以想像或感動的行為。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鮭魚要穿越幾萬公里,從大海回到河川出生地……
外婆從公學校(日治時期以台灣人為主的小學)畢業後,第一年就考上很多人都要花好幾年才能考上、當時台灣籍女生能讀的最好學校台北第三高等女子學校(中山女高)。她每天上學得從泰山走路、搭車至台北車站,然後再繼續步行到長安東路的學校,整個過程超過兩小時。放學,又是一次遠征。
引領我進入「台南學」的第一本書,是王浩一的《在廟口說書》,這本書依年代,一一介紹台南廟宇。我曾拿著書中地圖,從明鄭時期就存在的北極殿開始、地毯式探索一個又一個古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八年前來過的京都,如今再次回訪,感受到了不同的風景與情感。這次清晨早起,乘坐京阪電車,探索八阪神社、清水寺和伏見稻荷大社等名勝,體會寧靜的京都,並見證了旅遊方式的變化。此行不僅是觀光,更是一段心靈旅程,讓人重新認識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一起分享這次難忘的京都之行。
Thumbnail
國外有些城市,會讓人一來再來,每次來都有新的體驗及收穫。像是日本的京都,有十多個世界文化遺產,滿滿的歷史古蹟並蘊育出獨特的文化,不同的季節來,都能有不同的風貌。每年無數的遊客,為了美食、文化、寺廟、或是景色到此,京都絕對是日本少數幾個百去不厭的地方。
Thumbnail
京都攝影師中島光行發起「三度目の京都」計劃,推薦私心收藏的京都景點給曾經造訪京都、想更認識這座古城的旅人。這本旅遊誌是此計畫推出的首期 MOOK,以左京區的「詩仙堂」為主角。詩仙堂擁有景觀優美的日式庭園,是賞花、賞楓的絕佳地點,透過當地人的視角,以氛圍感十足的影像和文字,帶領讀者走入詩仙堂的世界。
Thumbnail
記憶中京都的 BEFORE & AFTER ?! 歷經7年的旅遊空窗,首次出國選擇了記憶中美麗帶有濃濃復古風味的京都 在京都的首日行程,包括即興購物行程和對清水寺的遊覽。 為了擁有美好的開始,帶著澎湃的心,隨著每一步踏在京都的土地上,拍下獨屬京都的美,也成為了她心中的美好回憶。#京都 #日本 #旅遊
Thumbnail
到過幾個日本的城巿,最愛的還是京都。 幸運的我,疫情後首次回來我思思念念的京都。 五天的行程,走馬看花的重遊舊地。新的地方不夠時間去,舊的也沒能全部重遊。每次不管留在京都多待,都是有著不夠,很想很快便能再次回來。
嚴格講,我不是資深的京都迷,三十餘年來,我到京都旅行的次數,不到十次,而且範圍不大,走訪古舊書店為主,市內觀光次之。所以,每次朋友談起探幽京都的風景名勝時,我多半接不上話,主動變成聆聽者,從他們的旅途見聞中,重繪或想像我不曾見過的京都之美。畢竟,我不曾到訪不曾親臨其地,有朋友願意用精確的口語,為我點
Thumbnail
京都是一個讓人喜愛的都市,是日本首都的古源,歷史悠久且風景優美。本文介紹了京都與都市這個名稱的由來,並分享了京都的文化和特色。
Thumbnail
覺得住在京都真的需要很大的修行,生活在極致美感的古都感受著四季流轉變化,還要保持著平靜淡然的心,真不容易啊!不停的接收著美的龐大訊息量,內心欣喜狂亂的猴子確實需要收攝一下。 沈浸在「彩色京都」多日,眼睛一直很忙碌,楓紅佔據了全幅的風采,但京都的街景似乎也沒要讓眼睛換場休息,金光閃閃的「銀杏樹」
Thumbnail
京都秋天的楓葉如神的調色盤,從濃烈的紅到明亮的金黃,豔麗奪目。遊歷京都的旅程雖然密集緊湊,但美麗的景色和美食讓一切值得。香氣四溢的烤鰻魚和玉子燒套餐,特有的風味令人難以忘懷。在京都街道漫步,享受藍天的心情,感激這段旅程中的新鮮相遇。
Thumbnail
再次從日常中出走回到「京都」,參與了色彩最繽紛極致的視覺饗宴,為平凡的生活點上顏色,啟動愛旅行的靈魂~出發吧!! 2023的12月初與姐妹再赴「京都」一遊,終於親眼目睹秋天最美的盛事。 為了避開人潮刻意選擇楓葉季的尾聲前往,這是繼春天的京都之後回國後就開始預訂的旅程,這一回和姐妹們出遊心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八年前來過的京都,如今再次回訪,感受到了不同的風景與情感。這次清晨早起,乘坐京阪電車,探索八阪神社、清水寺和伏見稻荷大社等名勝,體會寧靜的京都,並見證了旅遊方式的變化。此行不僅是觀光,更是一段心靈旅程,讓人重新認識自己的需求與感受。一起分享這次難忘的京都之行。
Thumbnail
國外有些城市,會讓人一來再來,每次來都有新的體驗及收穫。像是日本的京都,有十多個世界文化遺產,滿滿的歷史古蹟並蘊育出獨特的文化,不同的季節來,都能有不同的風貌。每年無數的遊客,為了美食、文化、寺廟、或是景色到此,京都絕對是日本少數幾個百去不厭的地方。
Thumbnail
京都攝影師中島光行發起「三度目の京都」計劃,推薦私心收藏的京都景點給曾經造訪京都、想更認識這座古城的旅人。這本旅遊誌是此計畫推出的首期 MOOK,以左京區的「詩仙堂」為主角。詩仙堂擁有景觀優美的日式庭園,是賞花、賞楓的絕佳地點,透過當地人的視角,以氛圍感十足的影像和文字,帶領讀者走入詩仙堂的世界。
Thumbnail
記憶中京都的 BEFORE & AFTER ?! 歷經7年的旅遊空窗,首次出國選擇了記憶中美麗帶有濃濃復古風味的京都 在京都的首日行程,包括即興購物行程和對清水寺的遊覽。 為了擁有美好的開始,帶著澎湃的心,隨著每一步踏在京都的土地上,拍下獨屬京都的美,也成為了她心中的美好回憶。#京都 #日本 #旅遊
Thumbnail
到過幾個日本的城巿,最愛的還是京都。 幸運的我,疫情後首次回來我思思念念的京都。 五天的行程,走馬看花的重遊舊地。新的地方不夠時間去,舊的也沒能全部重遊。每次不管留在京都多待,都是有著不夠,很想很快便能再次回來。
嚴格講,我不是資深的京都迷,三十餘年來,我到京都旅行的次數,不到十次,而且範圍不大,走訪古舊書店為主,市內觀光次之。所以,每次朋友談起探幽京都的風景名勝時,我多半接不上話,主動變成聆聽者,從他們的旅途見聞中,重繪或想像我不曾見過的京都之美。畢竟,我不曾到訪不曾親臨其地,有朋友願意用精確的口語,為我點
Thumbnail
京都是一個讓人喜愛的都市,是日本首都的古源,歷史悠久且風景優美。本文介紹了京都與都市這個名稱的由來,並分享了京都的文化和特色。
Thumbnail
覺得住在京都真的需要很大的修行,生活在極致美感的古都感受著四季流轉變化,還要保持著平靜淡然的心,真不容易啊!不停的接收著美的龐大訊息量,內心欣喜狂亂的猴子確實需要收攝一下。 沈浸在「彩色京都」多日,眼睛一直很忙碌,楓紅佔據了全幅的風采,但京都的街景似乎也沒要讓眼睛換場休息,金光閃閃的「銀杏樹」
Thumbnail
京都秋天的楓葉如神的調色盤,從濃烈的紅到明亮的金黃,豔麗奪目。遊歷京都的旅程雖然密集緊湊,但美麗的景色和美食讓一切值得。香氣四溢的烤鰻魚和玉子燒套餐,特有的風味令人難以忘懷。在京都街道漫步,享受藍天的心情,感激這段旅程中的新鮮相遇。
Thumbnail
再次從日常中出走回到「京都」,參與了色彩最繽紛極致的視覺饗宴,為平凡的生活點上顏色,啟動愛旅行的靈魂~出發吧!! 2023的12月初與姐妹再赴「京都」一遊,終於親眼目睹秋天最美的盛事。 為了避開人潮刻意選擇楓葉季的尾聲前往,這是繼春天的京都之後回國後就開始預訂的旅程,這一回和姐妹們出遊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