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京都了。
2002年第一次造訪,深深喜愛,卻隔了十年、在2012年才又再度重遊。此後,每年一定會去一到兩次,八年間跑了十幾趟。直到去年,這個持續被病毒打斷。有人不解,小小京都去不膩啊?如果只為體驗新奇,可能早已失去前往的動機。許多地方去一次新鮮,要我花費時間金錢再去一次,實在沒有動力。但京都是真愛,底蘊又深厚,很難厭倦,反而越深入越有味。其實,我即便人在台灣,依然不時閱讀各類京都書籍,可以說,我不是去到京都,就是在準備下一次的京都行程。
想到京都你想到什麼?莫說櫻花與楓葉了,西本願寺的銀杏、三室戶寺的紫陽花、平等院的紫藤、北野天滿宮的梅花、廬山寺的桔梗、青蓮院的大楠樹們……哪個不是震攝人心的絕景?別提清水、金閣、銀閣寺這些名所,相對之下較無名氣的法然院、寶泉院、高桐院、大仙院、青蓮院等數不清寺院的畫面經常浮現在我腦海,帶來祥和與喜悅。而且,就算同一個景,春夏秋冬迥然不同,真要細細探索,其實千變萬化。而那深厚底蘊,不是譁眾取寵的矯情呈現,是千二百年的積累。我曾條列去京都的理由:
為春天滿開的櫻花。
為秋天的楓紅。
為充滿禪意、總讓我不捨離去的枯山水庭園。
為陽光灑在其上,色澤飽滿多變的苔原。
為上百年的傳統店家。
為上千年的古寺與老樹。
為感受唐詩的意境。
為古意甚濃的石坂路。
為大橋流水與小橋流水旁的散步。
為那不只展現在佛寺中、更實踐於生活中的禪。
為了重新思索「美」的定義。
豈止這些。老店古招牌上的書法、昭和時期咖啡店、森林與古寺裡的市集、明治大正時期的大學校園建築、精采絕倫的佛像……越是深入,連結越多,不斷開枝散葉,無窮無盡。
不斷重複造訪一地,好像已經不只是旅遊,有點像是一種修行與追尋。以京都為所緣,從包含時間在內的各種不同角度切入、探索、學習、省思,自拓展視角開始,一點一點改變我對萬事萬物的看法,甚至回頭看自己生長居住的台灣也有了轉化。到最後,京都可能不再是重點,一切回歸到自己的內心。
此刻,這修行還持續著。